陸金芳
隨著結算現代化、國際化進程提速,銀行卡、電子銀行的使用日益普及。不法分子實施犯罪活動隱蔽升級、欺騙客戶,盜取資金案件時有發(fā)生。對此,各級金融機構在協(xié)同公安機關研究詐騙手段、特點動向,防范詐騙資金、金融犯罪的同時,積極采取措施,預防案件發(fā)生,切實保護客戶利益,促進了銀行業(yè)務的快速、健康發(fā)展。
隨著現代技術的升級換代,實施詐騙的不法分子技術犯罪、團伙作案呈現增多趨勢,對銀行卡、自助設備實施的犯罪更為突出。
由于銀行、通訊、網絡運營商前一時期競爭業(yè)務市場,疏于銀行卡、手機卡、網卡開戶“實名制”登記規(guī)范操作,致使不法分子在作案時留下的銀行卡號、手機號碼、網絡用戶等身份資料存在較多虛假信息。在部分偵破案件中,犯罪嫌疑人冒充銀行職員、公務員(干部)、軍人、公安干警,偽造證件、印章更具欺騙性,受害人無法辨認其身份真?zhèn)巍氖茯_人群看,被詐騙者多為中老年人、女性、學生等防范能力不強、警惕性不高的人。
犯罪絕大多數為團伙作案、組織嚴密,通過發(fā)送短信,以信用卡透支消費、電話欠費、買車買房退稅為由,誘使持卡人撥打指定的電話號碼;以銀行員工、銀聯人員或公安民警的名義,謊稱持卡人銀行卡可能被偽造,誘騙其在ATM機上將卡內資金轉入不法分子的賬戶。由于銀行卡具備便利的購物、提現、透支等功能,不法分子通過鐵路、航空,或駕駛車輛在全國范圍流竄,選擇目的地后,多次分頭作案,得手后立即逃離。由于信用卡使用范圍廣、頻率高、取現消費機動領域大,給犯罪分子造成可乘之機,難以有效防范,增加了公安機關現場抓獲不法分子的難度。
使用任意顯號軟件、VOIP電話等技術,冒充電信局、公安局等單位工作人員,隨機撥打手機、固定電話,顯示國家機關的熱線號碼、總機號碼,以持卡人電話欠費、被他人盜用身份、涉嫌經濟犯罪為由,以沒收持卡人所有銀行存款恫嚇威脅。犯罪成員之間分工明確,相互配合默契,巧妙設置陷阱,騙局環(huán)環(huán)相扣,使普通客戶無法識破,騙取持卡人匯轉資金。由于案前準備充分,留下的犯罪痕跡如身份信息、通訊信息、賬戶信息等多為虛假信息,造成公安機關案件難以偵破。
目前,涉及銀行卡和網銀犯罪的顯著特征是技術含量高,智能化、專業(yè)化。高科技作案手段層出不窮,造成一定的社會恐慌。與傳統(tǒng)詐騙行為相比,犯罪分子還具備較強的反偵查意識,其作案所用手機、電腦“專機專用”,常規(guī)技偵、網偵手段難以有效突破。由于犯罪多為“遠程操作”,無直接接觸,且不法分子采取甲地開戶、乙地作案、丙地取款、丁地分贓等跨地域多點作案,資金分解快,給調查取證帶來困難。
由于金融犯罪智能化、專業(yè)化,尤其嫌疑人具備較強計算機運用技能,用隱蔽的手段竊取受害者網上銀行的密碼,銀行客戶不可避免的暴露在多重風險之下:
各種假信息詐騙。如采取郵件、短信、張貼等手法散布假通知、假告示、假服務等,誘使客戶輕信上當,而套取其電子銀行信息。利用“114電話查號系統(tǒng)”登記假銀行、假銀聯等電話號碼,以第三方公共信息騙取信任,誘使客戶信以為真。或以提供貸款、投資理財等服務為誘餌,騙取保證金等。
利用木馬病毒程序入侵系統(tǒng),或以假銀行網站引誘用戶登錄。用公用電腦登錄網銀時,可能被高技術設備盜取信息,致使網銀賬戶信息泄露。自助銀行門禁被安裝盜碼器、偷錄裝置;ATM 被安裝卡陷(假吞卡)、假鍵盤,銀行卡磁條和密碼信息盜取手段不斷翻新;假造系統(tǒng)技術故障,致使系統(tǒng)失靈出現漏洞,導致交易延遲、服務中斷或賬務差錯;ATM機故障,無論取款金額多少只記賬扣款1元,使惡意取款難以控制。
由于新技術頻出,操作不熟練產生風險??蛻粢蛉谫Y需要與第三方約定雙控網銀賬戶,開設網銀賬戶后,未將認證權書下載至己方U盾保存,卻將賬號及密碼告知對方,致使對方利用新的U盾下載證書后將存款轉出;由于操作程序變化,部分客戶在自助設備上查賬后未按退出鍵即離開,查詢系統(tǒng)自動關閉前時間差的延長,造成被惡意實施非法轉賬。
被偷換銀行卡??蛻粼谑褂勉y行卡時,不法分子故意搭話或擋住視線,分散持卡人注意力,伺機用卡面相似的假卡調換真卡。信息保管不當,將賬號、密碼、身份證等放置一處,被盜后難以在第一時間防范資金損失。未備份記錄電子銀行信息,遺失后因無法提供準確的賬號、余額等信息,而不能及時掛失止付。不當使用電話銀行,電話銀行硬件保密功能較弱,在公眾場合使用不慎泄露信息,不法分子通過聲訊,實施對約定賬戶轉賬、繳費、代充值等。密碼過于簡單,被輕易破解。
電子銀行交易發(fā)生糾紛后,法律證據獲取困難。電子銀行采用密碼相符即認定為合法交易的原則,但消費者一般難以取得證據,確認密碼泄露的責任人,承擔了較多風險。目前規(guī)范支付結算的法律法規(guī)基于傳統(tǒng)支付手段而制定,未能以法律形式明確電子支付各方的責任、權利及義務。部分電子銀行業(yè)務管理辦法、章程設定、免責條款,主觀強調了銀行自身利益。
為使業(yè)務以較低的成本運行,多數的網絡銀行與網上金融服務商合作,多項服務不再由本公司經營,而是外包出去,例如國內銀行盛行的銀行卡發(fā)卡,銀行只支付費用,只收取傭金。當銀行業(yè)務沒有超過本行的界限時,可以將風險隔離在相對獨立的監(jiān)管領域內,實行分而化之。但是,隨著網絡銀行業(yè)務與其他金融服務商合作趨勢的增強,人為的物理隔離正在逐步消失,金融市場上各類金融業(yè)務互相交叉、互相滲透,已經出現危機端倪,單個銀行或金融機構的風險,迅速從一個國家傳遞到另一個國家,從一個市場傳遞到另一個市場,進而將蔓延形成整個金融體系的風險。
銀行卡及電子銀行依托計算機信息技術和網絡技術,仍處于快速成長期,屬于高風險業(yè)務,安全是經營的基礎。商業(yè)銀行必須增強防范意識,健全內控機制,多管齊下,防打并重,綜合治理:
充分認識不法分子利用銀行卡和網銀犯罪的現實危害性。各級銀行職能部門要加強對現行規(guī)章制度的貫徹落實、檢查、督促,從發(fā)卡宣傳、客戶資金管理、交易處理、查詢查復、資金清算等方面抓好風險防范,定期分析銀行卡和網銀業(yè)務中的風險苗頭和發(fā)案特點,實現案情資源共享。健全風險防范管理體系,把風險控制貫穿于業(yè)務開展的全流程和各環(huán)節(jié),定期對風險點進行排查和梳理,完善有關規(guī)章制度,堵塞漏洞,消除隱患,嚴格防控欺詐風險。
從嚴管理自助服務區(qū)和自助設備。做好設備日常維護和檢查,保證機具及業(yè)務監(jiān)控系統(tǒng)正常運行。白天定時或不定時派員查看門禁開關處、自助設備上方、鍵盤以及插卡口等處,有無非法安裝的解碼器、攝像頭等異物,有無詐騙性或非法張貼的公告,檢查自助設備插卡口、出鈔口等有無堵塞。遇到客戶反映機具運行不正常、賬戶資金不正?;虮煌炭?,有關人員立即到現場進行處置,調取查看錄像??赡軐蛻粜纬娠L險時,應及時提醒更換密碼或鎖定賬戶。實行自助設備晚間巡查制度,加強與當地公安機關聯系,聘用保安人員對自助服務區(qū)和自助機具巡查,并保證巡查人員每輪巡查要在ATM監(jiān)控錄像中出現,網點每日及時調看昨日自助設備夜間的監(jiān)控錄像。
培訓員工警惕銀行卡、電子銀行詐騙案件的作案手法,掌握防騙要領,切實增強識別的預防詐騙的能力。教育柜面員工對于神色慌張、不停接聽電話、有可能受騙的匯款客戶,要提醒防止上當受騙,指導識破騙局,避免案件發(fā)生。各網點從發(fā)卡、換卡、掛失、密碼重置、業(yè)務處理、廢卡管理、電子銀行客戶注冊等環(huán)節(jié)抓起,防止因銀行業(yè)務辦理漏洞,造成不必要的糾紛。對新發(fā)卡客戶要求及時更改密碼,對批量開卡的業(yè)務必須產生隨機密碼,并逐張打印密碼封,不允許使用統(tǒng)一密碼或簡單密碼。對開辦網上銀行和特約商戶注冊,通過配備身份證鑒別儀、與公安部門身份識別系統(tǒng)聯網等措施,落實“實名制”。
增強持卡人風險防范意識。張貼警方提醒牌、宣傳畫,口頭或手機短信提醒客戶,了解銀行卡和網銀使用方面的相關知識,掌握用銀行卡發(fā)生異常正確處置方法。通過開卡、換卡、日常對賬等渠道,忠告客戶妥善保管銀行卡、密碼和有關交易憑條,大堂經理和安保人員引導客戶遵守“一米線”規(guī)定。所有柜員切實履行對客戶,尤其是對中老年人和大額轉賬業(yè)務安全提示和提醒,提高個人防范技巧,增強自我防范能力。
建立銀行卡及電子銀行風險案件應急響應機制、報告機制。明確案件處理流程,制定周密穩(wěn)妥應急預案。履行牽頭職責,建立與公安、行內各職能部門聯系人制度。一旦發(fā)生案件,立即啟動預案。加強信息溝通,嚴格報告制度,發(fā)現不法分子利用銀行卡和網銀詐騙案件,要積極配合公安部門,在保密的前提下提供快速查詢,凍結綠色通道,減少客戶資金損失,確保銀行業(yè)務穩(wěn)定運行。
對使用銀行業(yè)務工具的個人客戶而言,雖然有諸多風險,但只要謹慎細心,巧學善用,防范得當,其風險完全是可以控制的。
應設置不易猜測的密碼,不采用生日、電話號碼、身份證號碼的連續(xù)數字,不用簡單規(guī)則排列的數字等作為簽約密碼。網上銀行、手機銀行、電話銀行簽約密碼盡量不與賬戶密碼相同,密碼應該不定期更換,防止被破譯。不通過搜索引擎找到的網址或其他的網站鏈接登錄銀行網站,全面掌握電子銀行相關知識后再操作處理業(yè)務,申請個人網銀前,詳細閱讀注意事項,咨詢專業(yè)人員,確保網址準確無誤、操作程序正確、不使用公用電腦。保證防火墻、防病毒軟件及U盾等軟硬件到位。網銀賬戶內保留較低余額,需要大額支付時再下掛子賬戶,支付后隨即刪除子賬戶。
妥善保管身份證件、銀行卡、存折及網銀盾、動態(tài)口令卡等重要介質;勿將賬戶信息、證件號碼及密碼信息等透露、告知其他人;在公共場所、網吧使用網上銀行,應妥善保管密碼和安全工具;手機丟失后,雖不知道密碼無法使用手機銀行,但應及時報停機,取消手機銀行業(yè)務。在簽約短信業(yè)務時不綁定無關手機號碼與賬戶,手機號碼更換后及時更新短信簽約手機信息,避免賬戶信息泄露;在電子銀行操作及信息保管中,仔細核對每筆交易正確性及妥善保管相關憑據;賬號、密碼等與銀行卡、U盾分開存放;記錄電子銀行信息,只使用本人熟識的文字,不直接完整記錄。時刻提醒不相信來路不明的信息,不妄想不義之財。如遇疑問,應直接撥打銀行服務熱線或到銀行查詢,任何時候都不泄露賬戶密碼。
安裝網上銀行E路護航軟件,謹防釣魚網站和黑客攻擊。使用軟鍵盤、防偽驗證信息、昵稱登錄、設置私密問題、賬號保護、手機短信驗證碼等功能,提升安全防護等級。避免使用手機登錄可疑網站,下載正規(guī)網站程序,不安裝不明軟件,不運行不明程序,防止手機被安裝惡意軟件。網上銀行、手機銀行、電話銀行簽約賬戶,應簽約手機短信功能,及時知曉賬戶資金變動。防備在先,關注電子銀行領域的公眾教育,注意電子銀行的新變化、新案件和新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