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玉卿,鐘玉杰,王鵬舉
高仿真模擬人在護理教學中的應用現(xiàn)狀
陳玉卿,鐘玉杰,王鵬舉
介紹了高仿真模擬人在護理教學中的應用背景及其現(xiàn)狀,總結(jié)了實施高仿真實驗教學的優(yōu)勢與存在的問題。建議加強高仿真護理實驗室的建設,將高仿真模擬人應用到護理教學中,使其與臨床實習相結(jié)合共同促進護生實踐能力和綜合素質(zhì)的提高。
高仿真模擬人;護理教育;護生
由于長期以來的教育觀念和教學方法問題,護生普遍存在著理論知識過硬但臨床實踐能力不足的現(xiàn)象,而護理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已不能滿足現(xiàn)代護理發(fā)展的需求[1,2]。為了培養(yǎng)出既具有扎實的護理基本技能又具備評判性思維、分析決策能力的現(xiàn)代型護理人才,國內(nèi)外護理教育者將“生理驅(qū)動技術(shù)”(psysology-driven technical)引入護理教學中,構(gòu)建高仿真護理實驗室,以此全面提高護生的綜合素質(zhì)并有利于其成功地轉(zhuǎn)化為一名合格的護士[3,4]?!吧眚?qū)動技術(shù)”是目前模擬教育中最能夠逼真模擬真實人體功能的一種仿生技術(shù),它將醫(yī)學生理學數(shù)據(jù)和數(shù)學相結(jié)合,運用統(tǒng)計學原理創(chuàng)造出完全符合人體生理學的數(shù)學模型,并通過軟件技術(shù)的開發(fā)和應用,使模擬人具備呼吸、心血管、神經(jīng)和藥代學等各大系統(tǒng)。它可以真實模擬病人各種生命體征以及各種生理性、病理生理性和藥理學的變化,并且可以根據(jù)教學需要,調(diào)節(jié)救治的難度,突破臨床局限,操作實用性非常強[5]。目前最具代表性的產(chǎn)品是METI旗下的超級綜合模擬人(HPS)、智能綜合模擬人(ISTAN)、高級綜合模擬人(ECS)以及Laerdal公司生產(chǎn)的Simman綜合實驗模擬人。
1.1 日益緊張的醫(yī)療資源與生源矛盾 當今國內(nèi)外的醫(yī)學院校都面臨著一個難題:由于臨床護士缺乏、醫(yī)護比例嚴重失調(diào),對護士的需求促使醫(yī)學院校擴大了對護生的招收規(guī)模,可供實習的臨床基地已不能有效地滿足教學需求[2,6]。由于臨床實習護生多而具備帶教資格的護士相對不足,這就使得護生在開展護理操作時得不到有效的指導,不能保證每位護生都能得到同等的臨床學習經(jīng)歷[7]。
1.2 現(xiàn)代醫(yī)學倫理與法律的要求 隨著醫(yī)療事業(yè)的發(fā)展,病人的自我保護意識逐漸增強,病人有權(quán)對成為臨床實驗對象說不。“以人為本”這一倫理道德也決定了不宜再把病人作為提高護生臨床操作技能的實驗工具[4,6,8]。加之我國于2002年出臺的《醫(yī)療事故處理條例》進一步從法律上保障了病人的利益,限制護生在臨床中自由進行護理操作的機會[3]。
1.3 醫(yī)院、病人對具備高素質(zhì)護理人才的需求 隨著科學技術(shù)日新月異的發(fā)展,越來越多的高科技產(chǎn)品以及先進的醫(yī)療儀器設備應用于臨床,生活水平的改善使得病人對臨床服務質(zhì)量的要求也相應提高,這都要求護生在進入臨床前就具備提供高素質(zhì)護理服務的能力[2,8]。相關(guān)研究顯示,護生在向護士轉(zhuǎn)化的過程中是充滿壓力和艱難的[9]。
1.4 高仿真技術(shù)的飛速發(fā)展 高仿真技術(shù)作為一種有效的教育輔助手段已經(jīng)得到了廣泛的認可[10]。目前世界上已有100余所醫(yī)學模擬訓練中心,地區(qū)和世界性的模擬醫(yī)學專業(yè)協(xié)會業(yè)已成立[8]。英國注冊委員會已經(jīng)批準,可以用300 h的仿真課程來代替300 h的臨床實習時間,以此來解決臨床實習基地緊張的難題[11]。
Roberts等[12]將高仿真護理實驗過程比作一場舞臺?。簩嶒炇沂俏枧_,仿真實驗病例是劇本,操作者是演員,觀看操作的同學是觀眾,老師是導演,而技術(shù)人員則是幕后工作者。仿真實驗室一般由模擬病房、控制室、多媒體示教室組成。模擬病房除放置模擬人外還需配備相應的臨床設備:如除顫儀、監(jiān)護儀、呼吸機、輸液泵等[13],完全模擬一個“真實”的臨床環(huán)境。仿真實驗病例是決定仿真實驗效果的關(guān)鍵[8],一個具有明確學習目標和合適護理問題的仿真實驗病例會增強護生的滿意度與自信心。有些研究者建議,可以根據(jù)學生的知識水平、學習需求和學習目標設計相應的仿真病例,從而將高仿真模擬人應用于各層次的護理實驗教學中。護生在實驗中扮演的是臨床護士,仿真實驗開始前教師向其介紹病房設置與臨床儀器設備但不提供標準的操作程序,需要護士根據(jù)病例以及監(jiān)護設備提供的信息,結(jié)合已學過的理論知識發(fā)現(xiàn)病人存在或潛在的護理問題并采取措施[12,13]。其他護生則在示教室通過錄像觀看操作者的演示并在隨后的匯報會上通過錄像回放對操作者的表現(xiàn)進行討論,回顧和總結(jié)從仿真實驗中學到的內(nèi)容[2]。護理教師是仿真實驗的指導者,負責仿真病例的設計與控制仿真實驗的進程:在實驗過程中模擬“醫(yī)生”為護生提供相關(guān)信息并根據(jù)護生的操作向技術(shù)人員做出相應的指示,在匯報會上主持學生們展開討論并對實驗過程做出指導與點評。技術(shù)人員在控制室根據(jù)教師的指示對模擬人進行遠程控制,協(xié)助教師保證仿真實驗的順利進行,使其能專心于實驗教學中。
3.1 應用于護理各學科實驗教學中 目前高仿真模擬人已廣泛地應用于護理各學科的教學過程中,主要集中在急診、內(nèi)科、基礎(chǔ)護理教學中[1,13-15]。傳統(tǒng)的護理實驗教學只有簡單的單項操作,缺乏綜合性的實驗設計并且主要是通過示教—練習—回示—考核的教學方法。學生處于一種被動的學習地位,只是簡單機械地重復操作,無法將其與復雜的、動態(tài)的臨床情景聯(lián)系起來,不利于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更不利于培養(yǎng)學生臨床綜合能力。將高仿真模擬人應用于護理實驗中,通過模擬臨床真實的工作環(huán)境,不僅提高了護生的臨床操作技能等技術(shù)能力,而且還提高了護生的評判性思維等非技術(shù)能力。祝玉芳[1]的實驗證明,仿真實驗后護生的操作成績明顯高于實驗前,并且提高了護生的學習積極性和臨床綜合能力,使其今后能更快地適應臨床工作,順利完成由護生向護士的轉(zhuǎn)化。此外,國外教育者嘗試將高仿真模擬人應用于婦科、兒科、臨床實踐護士教育以及醫(yī)院護士的崗前培訓和繼續(xù)教育中,并獲得了相應的啟示[2,10,15-17]。
3.2 與其他教學方式相結(jié)合 傳統(tǒng)以教師為主導的教學方式已不能滿足現(xiàn)代護理人才的培養(yǎng)需要,其必然要為多樣化的教學方式讓道。目前沒有一種教學方式可以滿足所有學生的學習需求,因此教師應根據(jù)教學需要將多種教學方式相結(jié)合運用到護理教育中。以問題為基礎(chǔ)的學習法(PBL)以學生為中心、教師為引導,使學生從臨床問題出發(fā),分析、綜合、評價問題,掌握解決臨床實際問題必須具備的基本技能[18],而這與高仿真護理實驗教學目的不謀而合。將這兩者結(jié)合可以促進護生在面對臨床問題時積極思考,利用所學過的知識、創(chuàng)造性思維解決問題,從而提高護生的觀察力、創(chuàng)造力、評判性思維能力與臨床決策能力等,有助于其將所學的知識靈活地運用于臨床情景中,實現(xiàn)知識的遷移[11]。Amanda等[7]將高仿真模擬人應用于本科護理案例學習課程中發(fā)現(xiàn),通過參與高仿真護理實驗后,護生在臨床實習時能夠自信且有效地對病人現(xiàn)存或潛在的問題做出準確的評估、判斷,并在第一時間做出適當?shù)姆磻?。還有學者提出,可以將高仿真實驗教學與表演藝術(shù)相結(jié)合,通過心理劇、社會劇、角色扮演等方式幫助護生理解與體會病人的感受[12]。
4.1 有利于提高護生的臨床操作技能 高仿真護理實驗室可以為護生提供一個安全、可控的“臨床環(huán)境”,護生對模擬人實施各種操作而無需擔心會給病人帶來傷害[4,17,19]。由于仿真系統(tǒng)的可重復性,允許護生犯錯,并且通過在模擬人身上進行反復的練習直到掌握為止。此外,對于一些罕見的、兇險的病人,護生在臨床中難以接觸到,可以利用仿真系統(tǒng)創(chuàng)造機會供給護生練習,使其在無心理壓力的環(huán)境下學習與掌握相關(guān)的操作技能[20]。Guillaume等[8]的實驗證明,在護理實驗中應用高仿真模擬人后,護生的客觀臨床測試(OSCE)成績顯著高于實驗前。4.2 有利于提高護生的臨床綜合素質(zhì) 護生在高仿真護理實驗中要綜合利用已學過的知識,發(fā)揮評判性思維與創(chuàng)造性思維,對“病人”進行全面評估,識別“病人”存在的護理問題并采取恰當?shù)淖o理措施[9,15]。實驗過程中“病人”的病情可以不斷變化,這就需要護生時刻觀察“病人”情況并根據(jù)“病情”變化當機立斷、冷靜有序地為“病人”提供護理,從而有效地提高了護生的病情觀察能力、臨床思維能力、緊急應變能力等臨床綜合能力,順利地實現(xiàn)向臨床護士的轉(zhuǎn)化[10]。姜文莉等[13,21]的實驗結(jié)果表明,與未接受高仿真實驗者相比,實驗組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綜合能力明顯提高。
4.3 有利于提高護生的團隊精神與溝通能力 護生以小組形式參與對“病人”的護理,護理過程中護生通過與“病人”“醫(yī)生”積極溝通發(fā)現(xiàn)現(xiàn)存在或潛在的護理問題,小組成員分工明確、通力合作、共同決策為“病人”提供滿意的護理服務[12,22]。在匯報會上,師生間展開討論,對護生的操作過程進行交流與評價,有利于操作者發(fā)現(xiàn)自身存在的不足并且促進護生間相互學習[2]。有研究顯示,大部分護生認為參與對高仿真模擬人的護理有助于培養(yǎng)團隊精神、提高自身的溝通交流能力[13,22]。
4.4 有利于提高護生的學習主動性、積極性和自信心 由于沒有標準的護理操作流程,護生需要科學地運用護理程序并利用已有的知識,調(diào)動自身的積極性,主動地、創(chuàng)造性地為“病人”提供護理服務,充分體現(xiàn)了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1,14]。此外,在技術(shù)人員的配合下,仿真模擬人表現(xiàn)出一些“生理反應”:如疼痛時的喊叫、回答護生提出的問題、心率加快等,真實再現(xiàn)了臨床情景,大大地提高了護生的學習興趣。成功搶救“病人”的經(jīng)歷可以為護生帶來成就感和自信心,并為將來的臨床工作做好準備[15,17]。Caroline等[4]的調(diào)查結(jié)果顯示,92.5%的護生認為高仿真護理實驗提高了他們的自信心,是一種受歡迎的教學方式。
5.1 高仿真實驗室建設要求高 高仿真模擬人價格昂貴、維護困難且需要配置相關(guān)的儀器設備,許多學校因無法負擔而不贊成引進高仿真技術(shù),限制了其在護理教育中的推廣、運用[20,23]。5.2 對教師要求高 教師要負責高仿真實驗病例的設計并且合理控制仿真實驗的進展。仿真病例既要能考察護生的基本理論知識、技能,又要能體現(xiàn)其綜合能力、素質(zhì)。目前尚無豐富的、有護理特色的仿真病例可供選擇,病例設計主要依賴于教師自身的理論知識與臨床經(jīng)驗,通常需要花費教師大量的時間與精力,甚至會對其形成很大的壓力[12]。
5.3 對護生要求高 為了保證實驗的順利進行,不僅需要護生掌握基本的理論知識和護理操作,還要求其能夠靈活運用理論知識,具備良好的臨床應變能力和團隊協(xié)作能力。由于課時和實驗資源有限,這需要護生在課外復習相關(guān)知識從而增加護生學習壓力[14],此外要求護生分組應合理,人數(shù)不宜太多以免場面失控,不利于在護生中大規(guī)模地開展高仿真教學。
5.4 與臨床情景間存在差距 模擬人雖然能高度模擬病人的臨床表現(xiàn),但它與真實的臨床病人相比仍然存在差距:如模擬人無法像病人一樣將其所有的感受告知護生,這不利于護生對病人病情的觀察與判斷。并且臨床環(huán)境要比實驗室復雜,各種因素均可影響護生臨床護理能力的發(fā)揮[4,20,24]。因此,高仿真教學只能作為臨床實習的輔助教學手段而不能完全取代臨床實習。
高仿真護理實驗教學已經(jīng)作為一種新穎的教學方式應用于現(xiàn)代護理人才的培養(yǎng),并且發(fā)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但目前仍有許多問題亟待解決:如何統(tǒng)一規(guī)范編寫符合護理教學特色的仿真病例,有多少臨床實習時間用仿真實驗代替是合適的,如何客觀評價高仿真實驗中學得的知識最終是否能夠轉(zhuǎn)化為真正的臨床行為等,這些問題都需要護理教育者們繼續(xù)探索、研究。盡管如此,高仿真教學能夠協(xié)助臨床實習共同構(gòu)建由課堂到實踐的橋梁,促進護生臨床護理能力的全面提高,相信其在不久的將來一定會蓬勃發(fā)展,成為我國護理教育的新趨勢。
[1] 祝玉芳.綜合實驗教學在高職護理學基礎(chǔ)實驗教學中的應用[J].護理學雜志,2008,23(17):53-55.
[2] Maas NA,F(xiàn)lood LS.Implementing high-fidelity simulation in practical nursing education[J].Clinical Simulation in Nursing,2011(7):229-235.
[3] 鐘麗強,趙鳳娟,何小玲.高端模擬人在護理技能訓練中應用的探討[J].現(xiàn)代醫(yī)院,2008,8(5):132-133.
[4] Caroline SM,Marian KT.The role of simulation in nurse education[J].Nurse Education Today,2010(30):827-832.
[5] 蔡艷,孫靜.高仿真情景模擬教學在護理核心勝任力本位教育中的應用探討[J].中國高等醫(yī)學教育,2009,10:55-56.
[6] 郎雪南,王斌全,任芬,等.生理驅(qū)動高仿真綜合模擬人在護理實踐教學中的應用[J].護理研究,2010,24(2A):357-358.
[7] Amanda R,Christine S.The perceptions of undergraduate student nurses of high-fidelity simulation-based learning:A case report from the university of Tasmania[J].Nurse Educ Today,2007(27):542-550.
[8] Guillaume A,William BH,Ray G.Determining the value of simulation in nurse education:Study design and initial results[J].Nurse Education in Practice,2004(4):200-207.
[9] Irwyn AS,Cherene MK,F(xiàn)iona MS,et al.Enhancing graduate nurses’health assessment knowledge and skills using low-fidelity adult human simulation[J].Simulation in Healthcare,2007(2):16-24.
[10] Gail BK,Karen LP,Gail A.Assessment of patient simulation use in selected baccalaureate nursing programs in the United States[J].Society for Simulation in Healthcare,2010,5(1):46-51.
[11] Murphy S,Hartigan I,Walshe N,et al.Merging problem-based learning and simulation as an innovative pedagogy in nurse education[J].Clinical Simulation in Nursing,2011(7):141-148
[12] Roberts D,Greene L.The theatre of high-fidelity simulation education[J].Nurse Educ Today,2011(31):694-698.
[13] 姜文莉,高歌心,符麗燕.綜合模擬人在急救護理學教學中的應用[J].中華護理教育,2008,5(4):170-172.
[14] 姜文莉,許虹波,陳軍,等.仿真綜合實驗在內(nèi)科護理教學中的應用[J].護理學雜志,2008,23(9):55-57.
[15] Thomas B,Christopher G.The effectiveness of high fidelity simulation on medical-surgical registered nurses’ability to recognise and respond to clinical emergencies[J].Nurse Educ Today,2011(31):716-721.
[16] Judith L.Clinical simulation as an instructional strategy for an animating the clinical nurse framework[J].Journal of Professional Nursing,2010,26(3):176-181.
[17] Beyea SC,Slattery MJ,vonReyn LJ.Outcomes of a simulationbased nurse residency program[J].Clinical Simulation in Nursing,2010,6(5):169-175.
[18] 劉為萍,白梅,唐晶晶,等.運用ECS模擬人實施PBL教學的體會[J].廣西醫(yī)科大學學報,2007,24:89-92.
[19] 賈紅紅.PDA STAT 400綜合模擬人在急救護理學教學中的應用[J].家庭護士,2008,6(6B):1582-1583.
[20] 劉生梅,車曉寧,楊瑞.模擬人在護理教育中應用的利弊分析[J].護理學報,2008,15(6):26-28.
[21] David LR,Samuel S,Rudy D.The effect of high-fidelity simulation on educational outcomes in an advanced cardiovascular life support course[J].Society for Simulation in Healthcare,2009,4(4):200-206.
[22] 高燕,趙立民.高端模擬系統(tǒng)在護理本科生急救技能培訓中的應用[J].護理研究,2008,22(1A):79-80.
[23] Allen H,Suzanne CB,Theresa H,et al.Finding funding:The nurses’guide to simulation success[J].Clinical Simulation in Nursing Education,2007(3):5-9.
[24] Elizabeth W.Addressing emergency preparedness and response competencies for nurses through simulation experiences[J].Clinical Simulation in Nursing Education,2006(2):43-47.
The status quo of application of high-simulation of human analogue in nursing teaching
Chen Yuqing,Zhong Yujie,Wang Pengju(Nursing College of Jilin University,Jilin 130021 China)
It introduced the background and status quo of application of highsimulation of human analogue in nursing teaching,and summarized the advantages and problems of implementing high-simulation experimental teaching.It was suggested to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high-simulation of nursing laboratory and apply high-simulation of human analogue in nursing teaching,so as to make them combined with clinical practice to enhance the nursing students’practical ability and comprehensive quality.
high-simulation of human analogue;nursing education;nursing student
G642.0
A
10.3969/j.issn.1009-6493.2011.34.002
1009-6493(2011)12A-3117-03
陳玉卿(1989—),女,江西省井岡山人,碩士在讀,工作單位:130021,吉林大學護理學院;鐘玉杰、王鵬舉工作單位:130021,吉林大學護理學院。
2011-01-26;
2011-11-10)
(本文編輯 孫玉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