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書
(襄陽廣播電視大學,湖北 襄陽 441000)
從李清照的詩詞看她的苦情人生
周書
(襄陽廣播電視大學,湖北 襄陽 441000)
李清照是中國文學史上最偉大的女作家,也是世界文學史上最杰出的女詩人之一。她才思卓絕,著作豐富,作品優(yōu)美。她突出的才華和成就備受世人的關注和稱贊。她前期的詩詞大都在描繪她的生活感受,清新明麗,意境優(yōu)美,處處體現(xiàn)出她獨特感受的真情人生,而后期的作品則滲透出她深沉的故園之思和濃厚的愛國主義悲傷情懷。
李清照的詩;清新明麗;真情人生;悲傷情懷
李清照到底是個什么樣的人物?這位宋代奇女子憑借著什么樣的魅力,讓今天的人們念念不忘?研究李清照的學者康震曾用“多愁善感的、清麗娟秀的、端莊的一個女詞人”來解讀李清照。不過,中南大學教授楊雨在新作《莫道不銷魂——楊雨解秘李清照》中,卻完全顛覆了人們心中那個“不食人間煙火”的李清照形象。在這位美女教授的眼里,李清照雖然長得漂亮又有才,但也有很多“劣行”,比如好賭、好酒、好色。筆者不敢茍同,筆者認為李清照獨特而豐富的個性以及她卓越的才情和國破家亡的經(jīng)歷是成就她成為一代杰出詩人的關鍵所在。她的愛好廣泛,她也喝喝酒打打牌,但這哪里是什么好賭好酒呢?
李清照,婉約派代表,生于書香門第,自幼聰穎,善文學;而文學藝術的熏陶,又讓她能更深切細微地感知生活、體驗美感,她的這種能力正是她獨特的個人魅力的體現(xiàn)。這一能力也在她的詩詞中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她十八歲時嫁給太學生趙明誠。
李清照的五言絕句《分得知字韻》“學詩三十年,緘口不求知。誰遣好奇士,相逢說項斯?!边@首詩的前兩句概述自己詩的不凡歷程和不求聞達于世的深沉情懷,后兩句以項斯自比,(項斯詩寫得很好卻不為世人所知)就表現(xiàn)詩人的懷才不遇的哀怨,抒發(fā)了渴望遇見愛才舉賢者的強烈愿望。這種惆悵與其閨中生活的溫馨喜悅相互交織、形成了她前期作品的獨特風格:形式優(yōu)美、真情自然。
李清照這個時期的詩詞主要反映了她童年的憧憬、少女的情懷。當李清照滿載著閨中所能得到的一切幸福,步入愛河時,她的美好生活又更上一層樓,為我們留下了一部愛情經(jīng)典。她的愛情故事經(jīng)妙筆的深情潤色,成了中國人千余年來的精神享受。如她的《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本捅憩F(xiàn)了其無憂無慮、開朗活潑的性格。她是一個才女,又是一個多愁善感的弱女,這里的沉醉不知歸路,應該是詩化的比喻,表達深深的陶醉之意,怎么可能是說真的喝得大醉呢?再看她的另一首《如夢令》
“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p>
這是李清照一首惜春,惜花的小詞。她通過描寫暮春的風雨,海棠,把自己惜春惜花的心情和對自然細微的觀察,極為生動的表現(xiàn)了出來。同時也表現(xiàn)了她多愁善感的個性,詩中也流露了她對年華變遷的惆悵,似乎青春也在這暮春的風雨中被摧殘而消失。她從女性的心理出發(fā),挑選女性憂惘悲愁時所容易聯(lián)想到的事物,以女性細膩的筆法加以組織,因而別有風致。又如《一剪梅》:
“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云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
“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閑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p>
這首詞是李清照的名篇佳作,詞情詞境深美。這首詞也題作“別愁”是趙明誠出外求學后,李清照書寫她思戀丈夫心情的,李清照和趙明誠結婚后,夫妻感情甚好,家庭生活充滿了學術和藝術的氣氛,十分美滿,所以兩人一經(jīng)離別兩地相思,這是不難理解的,特別是李清照對趙明誠更為仰慕鐘情,她所表達的這種極為真摯的感情怎么就成了好色呢?
此類反應一般無需催化劑或堿性條件下發(fā)生,反應溫度一般在300~400℃。若脂肪酸的α-碳原子上帶有吸電子基團如硝基、鹵素、羰基、氰基等時,則使得脫羧容易而且產(chǎn)率也高。如三氯乙酸(強酸)脫羧在加熱的情況下即可脫羧:
“紅藕香殘玉簟秋”。寫出時間是在一個荷花凋謝、竹席嫌涼的秋天?!凹t藕香殘”雖然是表示出秋來了荷花凋謝了,其實也含有青春易逝,紅顏易老之意;下兩句就是這樣引出來的:“輕解羅裳,獨上蘭舟”。不過,李清照畢竟跟一般的女性不同,她不把自己的這種愁苦歸咎于對方的離別,反而設想對方也會思念著自己的。所以詩人宕開一筆:
“云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
“錦書”,即錦字回文書,這里指情書。作者這樣寫,不言情而情已自見。雁傳書信,固可暫得安慰,但不可能消除她的相思。其實在喜悅的背后蘊藏著相思的淚水。由于李清照既然思念著自己的丈夫,又相信丈夫也思念著自己,所以,下片也就順此思路開展了。
“一種相思,兩處閑愁”究竟“愁”達到了什么程度呢?文中結尾三句就作了回答“才下眉頭,卻上心頭”,形象地反映出了李清照愁眉變化的情景,成為了千古絕唱。但同時這體驗又是何等的幸福?這蜜一樣的生活滋養(yǎng)著她綽約的風姿也激發(fā)她旺盛的藝術創(chuàng)造力,所以詩人前期的作品是她真情人生的真實寫照。
不幸的是正當詩人的藝術之樹在愛的汁液澆灌下茁壯成長時,上帝卻悄悄地斬斷了她的愛河。1129年趙明誠去世了。李清照晚年的生活非常凄苦,更為殘忍的是可憐的詩人也沒有孩子。詩人晚年居無定所,但大致以金華為多。她的娘家夫家皆是名人,她自己也負一時重譽,可她的暮年仍是孤獨的,南渡臣,到紹興之后已逐漸安定下來。大家在山明水麗的臨安享樂,咋一看,置身異鄉(xiāng)所接觸的全是陌生的東西,原來的自我一定會越來越脆弱,甚至會被異鄉(xiāng)同化掉,這只是對一般人而言的情形。而在詩人的心中異鄉(xiāng)的一切會從反面、側面誘發(fā)有關自己的思考,異鄉(xiāng)的山水會讓詩人聯(lián)想到自己生命的起點。越是置身異鄉(xiāng)越會勾起濃濃的鄉(xiāng)愁,所以詩人后期的作品大多是反映她流離的孤苦,孀居的凄涼,國破家亡的悲愴。這些都與當時的社會環(huán)境是分不開的,在她晚年時期,金兵入侵,宋室南渡,她也繼趙明誠之后匆匆到了南方,趙明誠因病辭世后,她只得只身流亡。既遭到國破家亡之痛,又深受顛沛流離之苦,這些使得她的心情起了巨大的變化。此時的作品便將個人的不幸和民族的災難凝結在一起構成了內心復雜尖銳的矛盾?!暗b于時代背景和生活環(huán)境,不能不包含的更多超出個人天地之外的愛國之憂亡國之悲,鄉(xiāng)關之思,使小我之愁和大我之悲自然而然地融合在一起”??梢哉f李清照后期的作品是和愁字分不開的和悲傷分不開,從開始的離恨情仇到國破家亡江山淪陷的國愁。這紛繁的愁緒令她一步步地邁進了文學的圣殿,詩人的一生真可謂萬古愁心的悲情人生!
李清照是一位“關心國家大事,力主抗金的愛國志士”。而當時南京王朝妥協(xié)投降,茍且偷安,偏居東南一隅,一味面對一勺西湖水尋歡作樂。面對這樣的現(xiàn)實,一位憂國傷時的女詩人怎能不憂心忡忡呢?李清照晚年的名作《聲聲慢》歷來為人們所稱道,尤其是作者那哀婉的凄苦情,不知曾感動過多少人,這首詞突破了時空的限制,對主人公內心世界進行了細膩的刻花,抒發(fā)自己孤寂落寞、悲涼愁苦的心緒。詞風深沉凝重、哀婉凄苦,一改前期詞作的開朗明快。上片主要用清冷之景來襯托孤寂、凄涼的心境。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逼鹗兹浔容^形象,委婉細致地表達了作者在遭受深創(chuàng)巨痛后的愁苦之情。
七組十四個疊字,猶如信手拈來,看似平平淡淡,實則顯示了作者高超的文字功底。常言說“人悲物亦悲”,在一個悲傷凄涼人的眼中,所有的事物都是暗淡無光的。正所謂“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這尋覓的結果給作者最深的感受是“凄凄慘慘威威”,它不但沒有減輕內心的傷痛,反而使其由這清冷之景更生一種凄涼、慘淡和悲戚之情,這種凄惶的境況,非本人不能領略,所以一字一淚,都是咬著牙根咽下。
“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
欲以酒暖身,借酒澆愁,可是酒的滋味卻又那么淡。 只是因為作者的愁太重了,酒入愁腸愁更愁,滿心都是愁,致使酒力壓不住心愁,。一個“淡”字,表明作者晚年是何等的凄涼,心境是何等的凄苦。
“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p>
“雁過也”這句話,不僅寫得有形,而且有聲,渲染出了一種哀哀欲絕的凄苦氛圍,讓我們仿佛與作者一同聽到了長空中那南飛雁一聲聲凄厲的哀鳴。這哀鳴,聽來猶如杜鵑啼血,讓人心痛,心酸,心碎!而作者的心情又何嘗不是如此呢?
“滿地黃花堆積,慌悴損,如今有誰堪摘?!?/p>
這三句話由景入情,情景交融。作者是愛花的,這一朵朵、一瓣瓣的枯萎凋落,多像自己孤苦飄零的晚境。“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更進一步抒寫作者寂寞難耐的痛苦。常言說“人老怕孤獨”,更何況作者是位感情豐富的文人,這樣獨守窗前,不免觸景生情,睹物思人,那境況自是令作者甚感凄涼、慘淡和愁苦的,可怎么捱到天黑呢?
“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p>
主要寫聲音,以聲襯情,尤其是“點點滴滴”一語,極富“頓挫凄絕”感,這雨點雖然是打在梧桐葉上,可在凄苦的作者聽來卻又像打在自己的心上,一滴滴,一聲聲,是那么強烈,它敲擊著、震顫著作者的心扉,簡直讓作者不能自抑!
“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這情形,怎能用一個愁字寫得盡呢!全詞上下兩闋描寫了詩人愁苦難禁的情狀和孤寂難耐的心境。
綜上所述,李清照的詩詞不論從藝術手法上看還是詩詞的內容上分析,詩人的詩詞創(chuàng)作在不同的時期存在著不同的藝術特色:前期的作品大都是抒寫個人情懷,而后期的作品大都是滲透了其憂國憂民的沉痛之情。李清照作為一個生活在封建社會的女作家,不僅善于在詩詞中抒發(fā)自己真實的思想和真摯的愛情,而且還勇于在詩詞中反映突出的社會問題,唱出了自己民族的心聲,這都是值得肯定和稱贊的。不論詩人真摯愛人情懷還是她那滿腔悲愴的愛國情懷,這種執(zhí)著的真情讓詩人永遠都是那么的孤獨那么的寂寞那么的凄苦?。∷淖髌芬惨驗樗鎿吹母星楹妥吭降牟湃A成了千古絕唱,她的悲情人生也讓世人永遠充滿感慨和懷念。
Li Qingzhao’s Sorrowful Life Reflected in her Poems
ZHOU Shu
Li Qingzhao is the greatest female writer in the history of Chinese literature。She is also one of the most outstanding female poets in the history of world literature.She is unique in talent, rich in works and beautiful in style.Her outstanding talent and achievements attract worldwide attention and earn worldwide praise.Most of her early poems depict the feeling of her life, which are fresh and bright with beautiful artistic conception and always reflect the truth of her unique life, while the later works embody her deep homesickness and a strong patriotic feeling of sadness
Li Qingzhao’s poem; fresh and bright; truth of life ; feeling of sadness
I207
A
1008-7427(2011)05-0081-02
2011-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