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新麗,劉 惠,陳 敏
(1.黑龍江八一農墾大學 人文學院,黑龍江 大慶 163319;2.黑龍江八一農墾大學 思想政治教研部,黑龍江 大慶 163319)
●教育教學研究
動態(tài)教學的彈性考核方式探索
魏新麗1,劉 惠2,陳 敏2
(1.黑龍江八一農墾大學 人文學院,黑龍江 大慶 163319;2.黑龍江八一農墾大學 思想政治教研部,黑龍江 大慶 163319)
彈性考核以高密度靈活提問式的平時成績考核取代單純點名考勤,迫使學生“在思想上出勤”,同時使教師得以隨時獲得教學反饋信息并根據(jù)學生掌握教學內容的程度及時調整教學內容和方法,從而使成績考核發(fā)揮促進教學質量提高的作用。彈性考核將平時成績設置成彈性可變的,注重保護學生的學習興趣,激勵學生糾正自身學習習慣,培養(yǎng)自主學習能力,為高校提高素質教育水平提供可行性思路。
大眾化教育;考勤;彈性考核;自學能力;動態(tài)教學
本文對動態(tài)教學的定義是: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教學過程,并針對學生對教學內容理解程度和學生的關注點,及時調整教學內容、教學節(jié)奏和教學進度、教學方式方法等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體系。動態(tài)教學的“動態(tài)”,是指教學內容切入點、具體教學內容、教學節(jié)奏與進度、教學方式、考核方式,以及教案設計的動態(tài)可變性?!白儭钡囊罁?jù)是學生的需要,即在能夠完成教學大綱任務的前提下,教師根據(jù)學生的主客觀需要確定教學活動順序、具體內容的擴展和收縮。動態(tài)教學通過學生深度參與教學過程,體現(xiàn)出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地位,是“以學生為本”在教學中的具體化。
動態(tài)教學主要由教師主導作用機制、教學信息反饋機制、學生主體地位機制三個有機部分的構成。作用原理是教師引導學生在教學過程中“動”起來,通過一系列教學信息反饋環(huán)節(jié),充分把握學生的綜合情況,對教學活動隨時進行相應的調整,從而使“教”與“學”有機結合起來,形成教學相長的良性動態(tài)教學循環(huán)系統(tǒng)。
彈性考核是動態(tài)教學體系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構成教學信息反饋機制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彈性考核是將課堂提問靈活分散在課堂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中,一方面能夠時刻抓住學生的注意力,使其大腦高速運轉,跟住教師的授課思路;另一方面能夠使教師隨時獲悉學生對教學內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即時調整教學節(jié)奏,或深入擴展講解,或縮略內容加速講解進程。在這一過程中,師生的注意力聚合在一處,完全克服了因缺乏教學效果信息及時反饋引致的教與學脫節(jié),以及因此造成的時間浪費和教學效果不良的弊端,在課堂有限的時間內使教學信息量大大增加。
彈性考核以高密度靈活提問式的平時成績考核取代單純點名考勤,在保證學生課堂出勤的同時,迫使學生“在思想上出勤”,教師得以隨時獲得教學反饋信息,根據(jù)學生掌握教學內容的程度及時調整教學內容和方法,從而使考核有利于發(fā)揮作用,成為促進動態(tài)教學質量提高的手段,為素質教育提供可行思路。
大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較弱的癥結主要表現(xiàn)在缺乏自主學習意識和自制力、尚未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如果不將課堂考勤制度與學業(yè)成績聯(lián)系起來,會有很多學生缺勤,自主學習能力較弱的學生就不能取得合格成績而影響畢業(yè),因此,將考勤計入平時成績的制度是必要的。
彈性考核以課堂提問和討論方式代替單純的點名考勤,將平時成績考核化整為零,融入整個課堂教學過程中,以提問方式隨時進行,無處不在。如課前回顧中的提問,講解新內容時聯(lián)系到舊內容的提問,繼續(xù)講解新內容的及時復習式的提問,案例分析和討論中的師生互問等。彈性考核高密度的課堂提問式考勤在保證多數(shù)學生出勤的情況下,克服了單純點名考勤浪費時間的弊端。
彈性考核隨時提問的考勤方式,迫使學生將注意力時時集中在教學內容上,跟著教學進度思考問題,保證“思想出勤”。
絕大多數(shù)學生從思想上都是積極進取的,學生在行為上不認真聽課的重要原因之一,在于學生對課程前期內容掌握不夠扎實透徹,學科基礎不堅實,致使后期聽課無法深入理解,跟不上教學進度,學習的被動性強,對學科無法產生濃厚興趣。隨時提問的彈性考核迫使學生在學科學習的前期階段就跟隨教師不斷地反復鞏固基本概念原理,不知不覺中打下扎實的學科基礎,后續(xù)的學習變得輕松愉快。本研究的動態(tài)教學實踐表明,在后期的教學過程中,即使提問量明顯減少,絕大多數(shù)學生也會認真聽課。學生集體回答問題時的響應程度和整齊程度表明了這一點。這說明,彈性考核迫使學生“思想出勤”的作法起到了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和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作用。
彈性考核的記分方式:先假定每一位學生在課程的一開始就都得到了30分的平時成績。在30分的基礎上缺勤扣分;回答不正確,不扣分、不加分;回答正確,加分。加分以30分為上限,扣分扣到零分為止。彈性考核將平時成績設置成彈性可變的:
1.因缺勤而扣掉的分可以被后來的加分抵消。在確定學生學業(yè)平時成績時,彈性考核不論過去成績如何,優(yōu)先肯定學生今天在學業(yè)上的進步,目的是使學生能夠持續(xù)懷有獲得高分成績的希望而充滿積極性地不斷努力學習。
2.平時成績的高分會因期末試卷成績的低分而下調。彈性考核強調學生真正掌握和運用學科基本概念和原理的能力。期末試卷成績低分表明學生本人雖然出勤上課,而“思想”并沒有認真“出勤”,將平時成績的高分調到與期末試卷相對應的低分水平,更能表明該學生真實學業(yè)成績。
3.平時成績的低分甚至無分,可因期末試卷的高分而上調至平時成績的高分。彈性考核的這一特點,解決了教學管理中的免聽制度與平時成績考核難以協(xié)調的問題。目前一些高校已經開始設置了課程部分免聽和全部免聽的制度,以方便自主學習能力強的學生充分自我發(fā)展。經申請免聽獲得批準的學生可以不參加課程部分或全部的課堂學習,只要通過自學掌握了學科內容,在期末試卷中獲得優(yōu)秀成績,彈性考核即可將其平時成績調至優(yōu)秀。彈性考核給自主學習能力強的學生提供了進行自我設計和實現(xiàn)個人充分發(fā)展的空間。
教學最忌傷害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否定性評價會削弱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背離教學的根本目的。
俗語講的“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闭n堂提問式考核的目的正是教師引領學生進入學科的門徑。引領學生進入學科的門徑,一方面指學生掌握學科的基本原理這一思維工具并靈活運用,另一方面還在于成功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和繼續(xù)探究學習的強烈欲望。
學生回答問題不正確,教師口頭上不需要予以評價,也不在平時成績單上有任何記載。例如著名的哈佛大學教授桑德爾[1]講授公正課程時,對所有的學生回答的問題要么不置可否,要么是鼓勵和贊揚,學生總是踴躍地回答問題并能暢所欲言。學生的暢所欲言,往往是教師獲取教學效果信息渠道和進行下一步授課的契機。如果兩名以上的同學不能正確回答問題,全體同學一起回答的聲音也稀稀疏疏,就意味著這個問題要么是教師沒有講解透徹,要么是教師引領學生復習和練習不夠,有必要再作講解和復習。
學業(yè)成績考核在于考察學生對理解和運用學科基本概念和原理的能力。成績考核是手段,學生實際獲得能力是根本。彈性考核突破了傳統(tǒng)成績考核的形式,追求實質,以學生切實學會為基本要求,在培養(yǎng)學生思考能力和激發(fā)探究式學習積極性的過程中,實現(xiàn)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根本目標,學生只要能夠很好地掌握并運用基本概念和原理,就會得到較高的學業(yè)成績評價,這充分體現(xiàn)了以學生個人發(fā)展為本的教育教學要求。
在彈性考核中,學生在對自身學業(yè)成績的評價方面掌握了一定的主動權,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地位延伸到了成績評定階段。如學生可以通過后來的努力學習改變前期的平時成績,這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自我安排學習。自主學習能力強同時能獲取平時成績高分的學生有權選擇免聽部分或全部的課程。
彈性考核給予教師充分的信任,在確定學生的學科成績方面給了教師更大的自主權。彈性考核使許多在傳統(tǒng)考核中考不出來的深層次的綜合素質能力、創(chuàng)新精神等在教師的自由心證[2](法律上的自由心證原則指:法律不預先設定機械的規(guī)則約束法官,而由法官針對具體案情,根據(jù)經驗法則、邏輯規(guī)則和自己的理性良心來自由判斷證據(jù)和認定事實)之下得以衡量并在成績中得以體現(xiàn)。
學生對學科基本概念和原理這些思維工具的掌握程度,其參與課堂案例分析與師生互問時所展現(xiàn)的其思考問題和理性討論的思維活躍程度和邏輯能力等因素,無法量化和準確計量,只能由教師根據(jù)教學經驗法則、邏輯規(guī)則和自己的理性良心來自由加以判斷和評價。教師根據(jù)學生的期末卷面成績,結合學生的平時課堂表現(xiàn),進行自由心證,給予較為真實的最終平時成績。
教師享有高度的教學自主權,這是高校素質教育發(fā)展的趨勢。教師在課堂上充分地發(fā)揮其自主性和創(chuàng)造性,以極大的熱情從事教學工作,鉆研學科業(yè)務和教學藝術,是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前提和基礎。彈性考核通過賦予教師高度自主權,使教師有足夠的空間,進行教學方法和考試方法的創(chuàng)新,在自主教學過程中充分發(fā)展自身的業(yè)務能力,在不斷提高教學水平的同時成長成熟為優(yōu)秀的教師,并在教學中形成自己的風格。
隨時進行課堂提問的考勤方式,從第一堂課即抓住學生的注意力,“迫使”學生思考,使其在學科學習的開始即處于教育的正螺旋位置上,為今后的繼續(xù)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能夠運用所學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分析和解決問題時獲得的成就感,使學生產生興趣,形成繼續(xù)學習的動力,如此良性循環(huán),漸漸進入主動思考、自主探究的快樂學習境界。
提問的形式可根據(jù)教學節(jié)奏或單獨提問,或對全體學生進行提問。在本研究的動態(tài)教學實踐中,因提問時時進行,總提問量較大,40課時的課程學習完畢時,40人的班級中每位學生都能夠被提問多次。為保證每次提問都高效地進行,一般要先提出問題,再點名要求學生回答,使其有思考余地。單獨提問的學生不能迅速作出反應,立即轉而提問另一位學生,避免花費時間等待學生思考,如此增加提問的密度。若問題難度較大,教師則自行回答,并將該問題作為后續(xù)的授課中不斷提問和集體回顧的內容,以引領學生牢固掌握其涉及的相關知識原理。這種提問方式使得教學節(jié)奏緊湊,整堂課一氣呵成,有助于提高授課信息量。
本研究項目對試卷的質量提出較高要求:(1)試卷內容須能夠靈活地考察學生對本學科內容的理解和運用能力,減少或完全避免考單純記憶性的內容。高校本科教育重在打牢學科基礎,因此必須抓住基本概念和原理,學生準確掌握和熟練地運用這些學科的思維工具,是學科教育的重要目標,從而也是考試的重要指向。案例題型能夠很好地考察應用能力,如法學概論、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等課程,設計試卷時,包括選擇題和判斷題在內的85%以上的分值都可以以案例方式出題。學生在準確把握學科基本概念和原理的前提下,并在課堂中作過許多的演練具備了靈活運用基本概念和原理的能力才能夠正確解題。彈性考核克服了以往考試內容中記憶分所占比例較大的弱點,側重應用能力的考核。(2)須在教學內容的范圍內設計期末試卷。平時的考核,完全可以根據(jù)課堂情境變化,從概念原理引發(fā)的問題和案例內容向更深更廣處延伸,但期末試卷應嚴格控制在教學內容范圍內。但考試不是智力測驗,不是搞突擊檢查,不應考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以外的未在課堂上深入講解的內容。否則,期末考試成績不僅不能很好地反映教學效果,而且是對學生的學習成果和教師的教學效果不公正的評價。(3)杜絕考試前劃定復習范圍的現(xiàn)象,否則,彈性考核方式及動態(tài)教學方法必然流于形式??记暗摹按€”、“劃復習范圍”是引起學生不積極聽課卻仍能得高分的根源之一,也是高校教育教學質量難以提高的根源之一。彈性考核將學生的注意力從只重視期末考試分數(shù)拉回到課堂教學上,由迫使學生本人出勤,到迫使學生“思想出勤”,寓教學過程和考核過程為一體,以考核促進教學。
1.嚴格的事后監(jiān)督制度。彈性考核并不意味著學生的成績可以任由教師主觀隨意決定。彈性考核對教師給予了充分的信任,假定教師是有高度責任心的,先賦予教師以高度的教學和成績考核自主權,教學管理對教師的教學和成績考核活動只作事后監(jiān)督。根據(jù)學生事后對成績正式提出的質疑,可啟動教學管理系統(tǒng)的監(jiān)督程序,既對教師嚴重侵害學生權益的行為予以追究,又對合理行使成績評定權利的教師予以保護,從而構筑科學有效的動態(tài)教學運行機制。
2.彈性考核與教學管理中的免聽制度相配合。彈性考核將自主學習能力較弱的學生自然地擋在免聽行列之外,只有學生具備了相應的自主學習能力,能在期末考試中獲得優(yōu)秀成績,他才能在下一學期中取得某些課程的免聽資格。
3.改革教學管理制度。彈性考核方式要求教學管理改革。某些教學管理規(guī)定使彈性考核難以有效進行。如“缺課學時達到全部學時的三分之一,即喪失參加該課程期末考試資格”的規(guī)定。
1.彈性考核方式將成績的考核化整為零,融入整個教學過程,將以往成績考核方式點式分布的特點擴展為面式分布,追求考核全程化,將教學過程與考核過程融為一體,這樣一定程度上克服了以往考試方式的考核結果具有偶然性的弱點。也克服了以往考核方式之下學生平時學習壓力小,考試前搞突擊,從而不利于學生掌握知識培養(yǎng)技能的弊端。
2.彈性考核增加的不僅是學生平時學習的壓力,更是學生掌握基本原理概念并不斷地獲得和增進運用原理與概念的運用能力后的信心與學習興趣。它保證學生能夠持續(xù)地處于教育的正螺旋位置上,層層遞進地提升思維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彈性考核使教師能夠對學生在平時學習過程中對知識和技能的掌握程度及時測知,使問題得到及時解決,克服了以往考核方式可能造成問題積累,影響學生后續(xù)學習的能力和積極性。
3.有效地發(fā)揮成績考核的反饋和調節(jié)功能,利于教學相長。動態(tài)教學要求教師以“導”而控,引導學生“動”起來,深度地參與到教學過程中來,并在系統(tǒng)的教學信息反饋機制下,相應地調整教學活動。教學過程中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渾為一體。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從“學會”到“會學”[4],從被動學到主動學;教師在通過花費更多時間判斷學生的需要,探求更適當?shù)姆绞椒椒ㄍ苿雍凸膭顚W生學習的過程中,從新手成長為熟手。
本研究的初步動態(tài)教學實踐表明,動態(tài)教學及彈性考核有助于學生對所學學科發(fā)生濃厚興趣,對其自主學習能力和后續(xù)學習產生較大良性影響。
[1]【美】肯·貝恩.如何成為卓越的大學教師[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
[2]辭海編輯委員會.辭海(第六版).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10.
[3]王宏甲.中國新教育風暴[M].北京: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4]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教育發(fā)展委員會.學會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R].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96.
Elastic Evaluation of Dynamic Teaching
Wei Xinli,Liu Hui,Chen Min
The elastic evaluation using the high-frequency and flexible questions instead of checking attendance compels students to actively attend the class.Meanwhile,the teacher can obtain the teaching feedback from time to time and adjust the teaching according to students understanding,thus promoting the teaching quality.The elastic evaluation can help stimulate students learning interest,cultivate their spontaneity in learning,offering feasible approaches to enhance the quality education.
mass education;checking attendance;elastic evaluation;self-study;dynamic teaching
G420
A
1673-1573(2011)04-0102-04
2011-10-23
黑龍江省新世紀高等教育教學改革工程一般項目(黑教高處函2010)
魏新麗(1969-),女,黑龍江嫩江人,黑龍江八一農墾大學人文學院副教授,法學碩士,研究方向為民法、教育教學;劉惠(1978-),女,黑龍江雙城人,黑龍江八一農墾大學思想政治教研部講師,研究方向為思想政治教育。
責任編輯、校對:焦世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