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萍
糖尿病足(diabetic foot,DF)是糖尿病綜合因素引起的足部疼痛、皮膚深潰瘍、肢端壞疽等病變總稱,是與下肢遠端神經異常和不同程度的周圍血管病變相關的足部感染、潰瘍和深層組織破壞[1]。在我國隨著近年來2型糖尿病發(fā)病率的不斷增加,糖尿病足的發(fā)病率也呈上升趨勢,臨床表現(xiàn)為足部疼痛、皮膚深潰瘍和肢端壞疽等癥狀[2]。糖尿病足是糖尿病病人常見的慢性并發(fā)癥之一,是糖尿病護理工作中的一大難題。一旦患上糖尿病足,將給病人經濟上帶來巨大負擔,身心上造成極大痛苦,甚至因此而截肢,嚴重影響病人的生活質量。
1.一般資料:所觀察的20例病例均為2010年1月~2010年12月在我院內分泌病房住院的患者。其中男13例,女7例,年齡49~75歲,平均(62±4.6)歲,糖尿病病程4~25年,入院時末梢血糖為11.3~28.5 mmol/L之間,足部破潰至就診時間為2天~1年余,潰瘍直徑為1.0~5.6 cm,潰瘍深及皮下、肌腱及骨膜不等。
2.治療:(1)控制血糖:所有患者均使用胰島素皮下注射控制血糖。早、中、晚餐前皮下注射,或胰島素泵持續(xù)皮下注射,每日監(jiān)測空腹及三餐后2小時血糖。(2)抗感染治療:對于合并感染者,在局部處理前取分泌物行細菌培養(yǎng),根據(jù)藥敏結果選用有效抗生素靜滴。在未知病原菌的情況下,選喹諾酮類、頭孢類廣譜抗菌藥,常規(guī)靜脈滴注。(3)局部治療:清創(chuàng)配合藥物濕敷,生理鹽水加慶大霉素局部濕敷,深部感染時用碘伏消毒,清除壞死組織,每日換藥1次。(4)改善微循環(huán):使用脈絡寧或注射用丹參靜脈滴注。對糖尿病足急性缺血期,活血藥不應作為治療的首選[3]。(5)營養(yǎng)神經:給予注射用甲鈷胺營養(yǎng)神經。
對20例糖尿病足患者進行積極的全身及局部治療,健康教育、足部護理及心理護理后,大多數(shù)患者的病情都得到了控制,其中16例患者潰瘍完全愈合;3例患者潰瘍面積縮小,臨床癥狀明顯好轉;1例患者治療無效,手術截肢。
1.飲食指導:根據(jù)患者的年齡、體質量及活動量計算每日所需熱量,控制飲食量,以達到熱量攝入與能量消耗的平衡。糖尿病足患者因感染消耗大,應增加10% ~20%的熱量攝入[4]。原則上患者應定時定量進餐,早中晚食量分配各1/3。應指導患者及家屬熟悉食物熱量換算,并加以應用,避免攝入濃縮的碳水化合物和高脂飲食,定期測量體重并維持適當?shù)捏w重,指導患者記錄每天的進食量、運動量、尿糖、血糖等情況,根據(jù)血糖變化調整胰島素的劑量,將血糖控制在接近正常水平。并要督促患者戒煙限酒及控制食鹽攝入量。
2.足部護理:足部護理是糖尿病足護理工作中最重要的一部分。正確而有效的足部護理不但可以促進疾病的康復,縮短病程,還可以預防足病的復發(fā)[5]。減少受傷和感染的危險因素是預防足潰瘍發(fā)生的根本措施。每天檢查足部,觀察皮膚色澤及溫度,以及足背動脈的搏動和彈性,及早發(fā)現(xiàn)雞眼、水泡、擦傷等。保持足部皮膚清潔干燥,每晚用溫水泡腳20分鐘左右,用柔軟、吸水性強的毛巾輕輕擦干足部皮膚。洗腳擦干后用剪刀小心地修整趾甲,并把邊緣磨光滑。使用少量爽身粉,保持腳趾間皮膚干爽。鞋襪不應過緊,應穿柔軟而寬松的棉襪,鞋應舒適、透氣。每日應換洗襪子,保持干爽、清潔。寒冷時注意肢端保暖,但忌用熱水袋保暖熱敷以防燙傷。每日可行足部按摩數(shù)次,并可適當作小腿和足部運動,以促進患肢血液循環(huán)。平時抬高患肢,以利血液回流,改善下肢血液循環(huán)。
3.創(chuàng)面處理:出現(xiàn)感染的創(chuàng)面應每天換藥,可根據(jù)膿液培養(yǎng)情況局部選用敏感抗生素[6]。對于足部壞死組織應分期分次清除,以保持創(chuàng)口和切口引流通暢。感染性傷口須用0.1%的洗必泰和3%雙氧水擦洗,每日換藥1次,對非感染性小創(chuàng)傷也不例外。局部應用654-2改善微循環(huán)。若患者出現(xiàn)全身毒血癥狀且感染灶明顯擴大,應根據(jù)藥敏試驗選擇足量廣譜抗生素給予全身用藥;如感染無法控制應及時截肢。
4.心理護理:糖尿病足病程長,遷延不愈,費用高,心理壓力很大,患者易產生抑郁、焦慮心理,嚴重影響睡眠、飲食,從而影響血糖水平。護理人員應態(tài)度和藹、鼓勵患者及家屬講出自己的切身感受,多安慰,多鼓勵,介紹同類患者康復的實例,以取得患者信任,解除其恐懼,緊張等情緒,使患者保持樂觀積極向上的態(tài)度,提高其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積極主動配合治療和護理。
5.健康教育:教育患者要充分認識糖尿病足的危害性,加強預防、保護意識,重視日常足部護理,對預防糖尿病足至關重要。在糖尿病教育中要加強患者對選擇鞋、襪重要性的認識,運用保護性鞋子、襪子的實物作教具,給予相關知識的具體化、形象化教育與指導,以增強教育效果,并在日常生活中加以落實,預防足部損傷,減少糖尿病足的發(fā)生。
糖尿病足是不同于普通足部潰瘍、壞疽的疾病,它是繼發(fā)于糖尿病微血管、大血管、神經病變的基礎上又合并感染的嚴重病變,治療難度大,致殘率較高[7]。糖尿病足的護理涉及飲食、心理、運動及藥物等多學科知識,需要多層面、全方位的調護,是一項十分關鍵和艱巨的工作[8]。它要求護理人員不僅要掌握糖尿病及糖尿病足的知識之外,還必須具有“三心”即耐心、細心和恒心。通過有效地護理干預,可以早期發(fā)現(xiàn)、早期治療,充分調動患者的參與意識,發(fā)揮其主觀能動性,使其養(yǎng)成良好的正確習慣,避免其他危險因素,能使患者皮膚抵抗力增強,促進傷口愈合,減少糖尿病足的致殘率,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
1 刁愛新,李晶,朱東華.46例老年糖尿病足患者的護理體會[J].醫(yī)學理論與實踐,2011,24(6):709-710.
2 周兆熊,張柏根.糖尿病足潰瘍的診斷與治療[J].中國實用外科雜志;2006,26(2):98-100.
3 奚九一.奚九一談脈管病[M].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4:114-115.
4 支顏霄.糖尿病足的臨床護理進展[J].醫(yī)學信息:上旬刊,2011,24(5):1472-1474.
5 林真.76例糖尿病足的觀察與護理[J].護理實踐與研究,2008,5(11):57-57.
6 鄧家德,李紅玉,陳惠玲,等.糖尿病足潰瘍處常見病原菌分布與耐藥性分析[J].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2005,15(8):955-957.
7 李仁銘.中西醫(yī)結合治療糖尿病足壞疽感染期48例臨床體會[J].中國中醫(yī)急癥,2009,18(9):1528-1529.
8 王海華,趙立華,江桂芹.糖尿病足護理干預探討[J].齊齊哈爾醫(yī)學院學報,2008,29(18):2274-2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