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文廣,賈慶軍
(1.長治學(xué)院 歷史文化與旅游管理系,山西 長治 046011;2.寧波大學(xué) 人文與傳媒學(xué)院,浙江 寧波 315211)
《扯淡歌》中的民眾意識傾向和民眾歷史觀
朱文廣1,賈慶軍2
(1.長治學(xué)院 歷史文化與旅游管理系,山西 長治 046011;2.寧波大學(xué) 人文與傳媒學(xué)院,浙江 寧波 315211)
嵇永仁的《扯淡歌》作為一種南來上層知識分子的文化載體,在與北方賽社及基層民眾結(jié)合后,具有了表現(xiàn)中國基層民眾意識傾向的功能。在歷史觀方面,《扯淡歌》反映了上黨乃至中國基層民眾尚處于半自覺狀態(tài)的歷史觀:對歷史人事的評價帶有明顯的主流思想特點;對農(nóng)民起義持反感貶視的態(tài)度;能客觀看待歷史人物與事件;充斥著超然、不滿與農(nóng)本意識的結(jié)合,從而形成了一個復(fù)雜有趣的思想體系。
《扯淡歌》;上黨;賽社;民眾意識傾向;民眾歷史觀
賽社作為一種祭祀神靈的儀式,古已有之,但如今卻漸漸衰微。近年來,隨著民間文化成為學(xué)術(shù)界、政府新的關(guān)注熱點,它又重新回歸到了人們的視野之中。上黨是山西賽社比較繁榮的代表地區(qū)之一,這里保留了大量有關(guān)賽社的研究資料。1999年出版的《上黨儺文化與祭祀戲劇》一書,是目前為止最全的資料匯編。2006年,“賽社—樂戶文化國際學(xué)術(shù)研討會”成功舉辦,并出版了論文集。時至今日,隨著新資料的進一步發(fā)現(xiàn),對上黨乃至山西賽社的研究正步步深入。
上黨賽社的主要參與者、組織者是當(dāng)?shù)貥窇艏稗r(nóng)民,屬于社會的最基層。農(nóng)民自不待言,樂戶雖是官身,但其社會地位尚低于普通農(nóng)民。因而,賽社所反映的應(yīng)是最基層民眾的思想意識①。鑒于民眾意識體系龐雜,資料眾多,本文僅以上黨隊?wèi)騽”局械那靶性~《扯淡歌》②為中心,管窺上黨地區(qū)基層民眾的歷史觀。
《扯淡歌》并非民間首創(chuàng),原作者是清代的嵇永仁(1627~1678年),字留山,別號抱犢山農(nóng),無錫人,曾為閩浙總督范承謨幕僚,三藩之亂時與范一起被耿精忠所捕,三年不降,后聞范承謨遇害而自縊身忘。嵇永仁在獄中借屈原《離騷》之意,創(chuàng)作了四個一折短劇,即《續(xù)離騷》?!冻兜琛芳础秳鴰熃塘?xí)扯淡歌》為第一折,寫明代劉基致仕后在家中與張三豐對酌,命弟子唱其所作《扯淡歌》助興。按嵇永仁引語言:“忠孝節(jié)義,非情深者莫能解耳。屈大夫行吟澤畔,憂愁憂思而騷。作語曰:‘歌哭笑罵,皆是文章。仆輩遭此陸沉,天昏地慘,性命既輕,真情于是乎發(fā),真文于是乎生。雖填詞不可抗騷,而續(xù)其牢騷之遺意,未始非楚些別調(diào)云?!盵1]1由此可見,此文并非嵇永仁真正看破紅塵所作,乃是滿腔憤怒之文。作者雖然有看透歷代興衰成敗的覺悟,與元朝禮部尚書張養(yǎng)浩在《山坡羊·潼關(guān)懷古》中“傷心秦漢經(jīng)行處,宮闕萬間都做了土。興,百姓苦;亡,百姓苦”[2]95的感慨異曲同工,卻仍選擇了以死效忠清朝③。我們以旁人幾首評價之詩,可見其本質(zhì):
范承謨“又口拈一絕”云:“葉鏡塵蒙業(yè)海遙,勞人空染泣鮫綃。卻聽三棒漁陽鼓,勝似焚香讀楚騷?!?/p>
會稽王龍光“讀續(xù)離騷”詩云:“緣情舒憤道心生,舌底青蓮金石鳴。鬼佛仙儒渾作戲,哭歌笑罵漫成聲。騷壇即席逢中散,警世當(dāng)場快屈平。此去吳門紙價重,周郎不數(shù)舊聞名?!?/p>
又榕城林可棟“次韻”詩云:“往事關(guān)情豪氣生,懸崖激水自為鳴。歌來喧寂皆空相,哭到凄涼總失聲。古佛拈花惟有笑,書生憤世意難平。流傳詞話描摹筆,杯酒消磨千載名?!?/p>
云間沈上章“次韻”詩又云:“未盡顛危已達生,午鐘晨角夜猿鳴。牢騷不灑黃金淚,慷慨猶歌白雪聲。賦比三都才獨重,詞雄七發(fā)病堪平。憐君夙有如椽筆,浪擲旗亭酒社名?!盵1]34
這幾首詩均充滿著對作者深深的同情,也同時道出了這幾人均認為《續(xù)離騷》乃嵇永仁悲憤無奈之作,而非逍遙世外。其中又以范承謨之詩最為可信?!皠谌丝杖酒o綃”、“書生憤世意難平”、“牢騷不酒黃金淚,慷慨猶歌白雪聲”幾句,將作者的真實感受表露無遺。然而,這并不代表基層民眾也有著作者的感慨?!独m(xù)離騷》原文先以炭書,后被閩人林能錄下收藏。20年后,《續(xù)離騷》被嵇永仁之子曾筠從林能女婿潘宗祉手中得到,方才刻印行世。其中,《扯淡歌》更由江南傳至北方,又傳至上黨,成為賽社樂戶演出的必備曲目之一。現(xiàn)今發(fā)現(xiàn)的《扯淡歌》文本刊行時間是嘉慶十七年六月,距嵇永仁蒙難已約140年。這里有一個非常有意思的問題,就是四折雜劇本是一起刊行,但為何只有《扯淡歌》被選入了賽社表演的劇目之中?據(jù)筆者看來,這與其反映的民眾傾向和民眾歷史觀有關(guān)。
嵇永仁雖然和農(nóng)民樂戶沒有共同的經(jīng)歷與感觸,但他的《扯淡歌》卻具有明顯的民眾意識傾向。首先,從文字上看,此歌語言通俗易懂。這是民眾能接受的前提,也是所有在民間廣為流傳的文化載體的共性。其次,從行文方式上看,此歌七言一句,能基本作到押韻合轍,朗朗上口。無論讀、聽都很輕松,甚至還能編成兒歌,插科打諢的意味濃厚,符合民眾娛樂需要。單“扯淡”一詞,便足以引人發(fā)笑,符合了迎神賽社喜慶意味濃厚的特點。再次,也是最重要的,就是《扯淡歌》的內(nèi)容與民眾的思想有相融相合之處。毫無疑問,任何一種文化現(xiàn)象都有它內(nèi)定的解讀人群,只有雙方在最本質(zhì)的思考層面上達成共識,才能有機會結(jié)合到一起?!冻兜琛纷鳛橐环N來自于南方,處于北方經(jīng)濟文化圈之外的文化載體,作為一種出于官僚知識分子手中的上層精英作品,之所以能在山西上黨這個北方地區(qū)得到認可,其根源就在于它迎合了這一地區(qū)的民眾意識。而這種融合,不免就帶上了一種南北合一、雅俗共賞,極具悖離色彩的特點。其中,《扯淡歌》所表達的民眾歷史觀是一個我們應(yīng)該重視的問題。
一般而言,在史學(xué)理論著作中,尚未有基層民眾的歷史觀這一稱呼④。究其原因,恐怕在于其文化擁有量極其小,不能如名家大賢一般有自己完整的理論觀點。然而,由于宋以后文化的下移⑤,經(jīng)明清乃至近現(xiàn)代,基層農(nóng)民的文化素質(zhì)已漸有起色。再加上歷代政府的宣傳、各種戲劇曲藝娛樂形式的影響,基層民眾對于歷史有自己的看法并不奇怪。盡管這種看法可能是粗淺、片面甚至帶有盲目的色彩,但我們卻不能否認它的存在。已經(jīng)發(fā)現(xiàn)的上黨賽社文本資料及祭祀戲劇,無處不反映著農(nóng)民自己尚處于半自覺狀態(tài)的歷史觀與思維方式。我們認為,上黨區(qū)域的基層民眾歷史觀起碼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雖然該文在每段文字后面幾乎都要加一句“算來都是凈扯淡”,但具體到某人某事,在忠奸善惡、是非對錯的評價上,仍然保持著和官方主流思潮的一致。
文中對于許多傳統(tǒng)意義上的忠義圣賢人物及其事跡,均持肯定觀點,也在宣傳著傳統(tǒng)意義上的忠孝節(jié)義。如評伍子胥:“臨潼會上伍子胥,舉鼎千鈞救主難?!比缰v樊噲救主:“項莊項伯舞雙鋒,樊噲軍中救主難?!比缰v三國人物:“先主孫權(quán)共曹操,諸葛周瑜有神算。趙云軍中抱太子,翼德一聲喝橋斷。赤壁鏊兵用火攻。破了曹兵一百萬。”如評宋元明人事:“一汴二杭三閩廣,宋朝太祖真龍現(xiàn)。先有趙普共曹彬,扶持太祖平江漢。真宗仁宗做皇帝,寇準(zhǔn)韓琦定主難……岳飛父子統(tǒng)雄兵,只為黎民遭涂炭……宋祚崖州君臣散。只有忠臣文天祥,志不屈膝死不怨?!?/p>
此類觀點,在賽社其他抄本、戲劇中也有體現(xiàn)。受政府引導(dǎo)和民間小說的影響,民眾觀念不可避免地帶有官方主流意識,民間諸葛亮形象的神化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在清抄《唐樂星圖》⑥中,保存了諸如楊宗保周臺救駕、楊宗保取僧代卷、大戰(zhàn)廣武山、孔明火燒新野縣、孔明火燒葫蘆峪、大戰(zhàn)長坂坡、孔明六出祁山、楊宗保招親、諸葛亮祭風(fēng)、龍虎殿三王定正、關(guān)大王義勇思金、關(guān)大王獨赴單刀會、古城聚義、保鸞駕八虎出幽州、楊六郎銅臺破天門陣、二十八宿擒王莽、腳踏鴻門會、拂塵子講仁義禮精信、岳飛征南等民間演義故事,是這一現(xiàn)象的又一佐證。同樣,對于傳統(tǒng)意識中的奸臣賊子,《扯淡歌》則予以鞭笞。如:“李斯趙高起奸心,又把秦朝綱紀亂,南通五嶺北筑城,東填大海人人怨”,把秦朝滅亡歸罪于二人;“王莽酒鴆平帝死,二十八宿昆陽亂,光武七歲走南陽,后趕賊臣是蘇憲”,把王莽、蘇憲定為奸人;“再說三國許多般,董卓專權(quán)天下亂”,將董卓說成專權(quán)者;“朱溫三弒蕉蘭殿”,將朱溫說成以下犯上的逆臣;“秦檜朝中定計謀,三字害了忠良漢”,將秦檜說成害死岳飛的禍?zhǔn)住?/p>
從根本上講,民眾對于戰(zhàn)亂有著一種本能的恐慌。同時,在官府主流意識的影響下,他們并不能認清“起義”、“革命”的本質(zhì),而是一味地定義為“作亂”、“叛賊”。清末剪辮子與當(dāng)初蓄辮子一樣困難,康有為認為,中國“民智未開”而不可革命,共產(chǎn)主義的早期宣傳活動并不順暢,魯迅筆下民眾聽說改朝換代所產(chǎn)生的迷惑,都有其內(nèi)在的原因可循,以至于有極其偏激的人士認為中國人具有很強的“奴性”。這說明,并非只有官府仇視革命,貶低各朝起義軍,發(fā)出“持犁黑手翻持笏,食肉朱唇卻吃齏”哀嘆的也不僅是上層知識分子。在上黨賽社的資料中,我們看到這種貌似令人費解卻又合情合理的現(xiàn)象。在這里,代表上層知識分子的嵇永仁與代表社會最基層的農(nóng)民思想,居然有了一個奇異的融合。在《扯淡歌》中,涉及農(nóng)民起義的有兩處,均把農(nóng)民起義當(dāng)作了洪水猛獸。一處講黃巢:“仁貴東征道他能,黃巢殺人八百萬”,將黃巢比作殺人狂;一處講宋江方臘:“外有宋江與方臘,內(nèi)有蔡京與童貫”,將宋江方臘這些反抗官府的義軍與蔡京童貫這樣的奸臣并提。最新發(fā)現(xiàn)的賽社前行詞“監(jiān)齋”抄本,更將這一思想表露無疑。
按文中記載,“夫監(jiān)齋者,出于在元順帝在位。天下辛卯十一年,洪軍造反,要奪州城府縣。又搶良民,要謀天子大駕。今有少林寺,榮花富足。先搶少林,火焚寺院,卻打泥胎,滿寺僧人,一個不留?!狈秸蔁o奈,求得化身為燒火小僧的監(jiān)齋神相助,那神出得門來,“門外一只腳踏了松山,一只腳踏在玉嶺,大喊一聲說道:‘洪軍賊早退,若還不退,我殺下去,殺你來時有路去時無門。’洪軍賊抬頭一看,說道:‘天子有福,驚動天神下降?!切┖檐娰\將紅袍脫在田地,不戰(zhàn)而自退。菩薩說:‘紅軍賊退了,跟我回寺。’來到山門外,身品教大,難以回轉(zhuǎn),立化在山門外邊。長老稟于登豐縣知縣的知。知縣打表臨朝,奏于元順帝。天子加封,封速封大悲緊那那香吉廚下監(jiān)齋神?!雹?/p>
這里,紅軍被描述成殺人放火,無惡不作的“賊”。這和《扯淡歌》一理相同,也與歷代官方的言論不謀而合?!缎绿茣ち袀鞯谝话傥迨つ娉迹ㄏ拢S巢傳》記黃巢攻陳郡時講:“巢自圍之……人大饑,倚死墻塹,賊俘以食,日數(shù)千人乃辦列百巨碓,糜骨皮于臼,并啖之?!盵3]6462《明史·列傳第一百九十七·流賊·張獻忠李自成傳》記李自成入西安后:“賊又編排甲,令五家差一賊,大縱淫掠,民不勝毒,縊死相望?!盵4]7966評價張獻忠則言:“獻忠黃面長身虎頷,人號黃虎,性狡猾,嗜殺,一日不殺人,輒悒悒不樂。詭開科取士,集于青羊?qū)m,盡殺之,筆墨成丘冢??映啥济裼谥袌@。殺各衛(wèi)籍軍九十八萬?!盵4]7966農(nóng)民運動的暴力問題,實際上是一個難以回避的問題。當(dāng)?shù)讓颖粔浩日吣芸v情釋放自己,成為別人命運主宰者的時候,人性中惡的一面便可能全面暴露。歷代統(tǒng)治者詆毀農(nóng)民起義的言辭,肯定會言過其實,但也全非無稽之談。而像近現(xiàn)代太平天國運動、義和團運動等農(nóng)民運動,都存在著濫殺無辜、罰惡過頭的現(xiàn)象。
《扯淡歌》中所講人事,多有歷史依據(jù),其評判也大體符合事實。其中的一些評判顯示出,基層民眾的眼光并不亞于精英史學(xué)家的眼光,至少可以說二者有著相通之處。在中國歷史文化發(fā)展的長河中,這種精英與通俗相結(jié)合的例子并非絕無僅有。比如元曲的興盛,其前提條件正是因為蒙漢文化不同,導(dǎo)致科舉之門關(guān)閉,民族等級政策使精英知識分子找不到出路,從而轉(zhuǎn)向民間?;蛟S,只有自以為是的文人遇到這種情況時,才能真正將自己與勞苦大眾聯(lián)系到一起。在《扯淡歌》與其他資料中,我們隨處可見這種充滿客觀態(tài)度的真知灼見的見解。
如講孔子說:“孔子三千徒弟子,陳蔡絕糧遭困厄”。把孔子的狼狽無奈說得淋漓盡致。《史記·孔子世家》載:“孔子適鄭,與弟子相失,孔子獨立郭東門。鄭人或謂子貢曰:‘東門有人,其顙似堯,其項類皋陶,其肩類子產(chǎn),然自要以下不及禹三寸。累累若喪家之狗。’子貢以實告孔子??鬃有廊恍υ唬骸螤?,末也。而謂似喪家之狗,然哉!然哉!’”[5]1176可惜后人把孔子抬得過高,忽略了孔子的自嘲與無奈。而在《扯淡歌》中,絕無后世之人盲目抬高,將其視為圣人之舉。
如評價秦始皇說:“至此一統(tǒng)秦始皇,天下人民才不亂?!币环矫婵隙似浣y(tǒng)一天下的功績,另一方面也說明了兼并戰(zhàn)爭帶來的災(zāi)禍:“蘇秦張儀并王剪,三人撥的天關(guān)轉(zhuǎn)?!薄胺额∵h交近攻謀,天下六國都侵遍?!倍抑赋銮乇┱暮蠊骸澳贤ㄎ鍘X北筑城,東填大海人人怨?!边@同司馬遷的評價,現(xiàn)代史學(xué)界的認識,并無相悖之處。
如評價韓信、蕭何、彭越:“蕭何苦將韓信保,筑壇拜將定民亂。明修棧道渡陳倉,席卷三秦真好漢。九里山前只一陣,霸王自刎烏江岸。英雄彭越也遭誅,蕭何又將韓信賺。十大功勞化為塵,未央宮里吃一劍。”一方面肯定了三人在楚漢之爭中的功勞,卻也對韓信被殺、彭越遭誅充滿了嘲諷與同情。
如評價唐太宗:“再說神堯唐太宗,世民立政龍虎殿。李密絕糧金塘城,世充洛陽城池陷。茂功敬請秦叔寶,美良川下曾跳澗?!币环矫婵隙似淦綔绺顡?jù)勢力的功勞,另一方面也說了他被尉遲恭所迫的窘境。在晉東南民間,這種對唐太宗的兩面性評價并不稀奇。此地賽社將其封為蝗皇⑧,贊揚了其為民吞食飛蝗的功勞,行賽時大舉祭祀。同時在隊?wèi)颉肚赝酢发崂钍烂窠菃沃杏謱⒗钍烂癖焕蠲茏プ『笄ビ戰(zhàn)?、獻媚討好及脫身后懷恨在心,不肯接納李密降唐并必致其于死地的丑事寫得惟妙惟肖。
文中講李世民向李密求饒:“跪金殿聽我訴告,奏叔父萬歲知道。頭一陣殺敗王世充,喜得勝回營急報。遮日月吶喊搖旗,驚天地鑼鳴鼓敲。若問兒放箭射瓶,射寶瓶并不知道……告叔父暫息雷霆,聽侄子(列)略表前因。我只為出國打違(圍),北邙山走馬放蔦(鷹)。我怎敢射你旺氣?我怎敢射你旺氣……軟弱秦王忙下跪,上告叔父仔細聽……叔父不解其中意,道我侄子有反心……高抬貴手寬恩占,且放侄子歸大秦。”[6]235
在李密被王世充打敗去投唐朝時,李世民堅決不納,并罵道:“潑罵李密不害羞,三煩(番)兩次稱故友。唐朝只管三十六,不希(?。┖斌H占頭?!盵6]239在李密死后,又道:“眾將官,李密已死,尸首不倒,每人拿一張弓三支箭射來?!盵6]240
再如評元朝滅宋,明朝滅元,“大元太祖領(lǐng)雄兵,世祖興兵也不善。一趕金人至北塞,宋祚崖州君臣散。只有忠臣文天祥,志不屈膝死不怨,后來大明取大元,天下豐登民不亂?!币环矫鎸γ晒湃胫髦性o狹隘的民族主義,將元朝攻宋與文天祥放在一起,并未有明顯地贊彼仇此,另一方面也肯定了明朝一統(tǒng)的作用。
《扯淡歌》所表達的另外一種極具思想悖離特色的歷史觀,就是對于歷史的看法,既充滿了道家的飄逸與覺悟,卻又透露出明顯的不滿與農(nóng)本思想。
自東漢起,道教開始在中國大地傳播,而道家思想的產(chǎn)生已有很長的歷史。二者雖不同,卻有著相互滲透的關(guān)系。就目前發(fā)現(xiàn)的賽社資料來看,上黨地區(qū)行賽時是把道教神作為主體來供奉的。現(xiàn)在發(fā)現(xiàn)的光緒八年賽社《排神簿》共計供神99位,其中道教神達到了55名,佛教神僅有7名。這樣,我們有理由相信,在接受道教神祗的同時,道家道教的思想影響了當(dāng)?shù)孛癖娛峭耆赡艿模@為《扯淡歌》的融入創(chuàng)造了很好的條件。因而,《扯淡歌》所表現(xiàn)的道家超脫思想,也正是農(nóng)民思想的反映。如該文起始為:“老漢閑來無事干,悶向窗前觀通鑒。古今世事多參遍,興亡成敗多少人,治國功勛經(jīng)百戰(zhàn)。安邦名士計千條,北邙山上無打算。爭名奪利一場空,原來都是凈扯淡。老漢閑來無事干,胡謅幾句將人勸。作了一篇扯淡歌,遺下留于后人看?!敝v三皇五帝:“自從三皇五帝起,算來也是凈扯淡。堯舜禹湯并桀紂,文王武王周公旦。渭水河邊姜太公,垂釣只用七尺線。扶立周朝八百秋,算來也是凈扯淡?!敝v春秋:“看來春秋這伙人,算來也是凈扯淡?!痹u秦朝:“嬴政死在沙丘城,鮑魚混雜凈扯淡?!痹u西漢高祖君臣:“看了西漢這伙人,算來也是凈扯淡?!痹u東漢:“說起東漢這伙人,算來也是凈扯淡?!痹u諸葛亮:“七擒孟獲真罕見,算來也是凈扯淡?!弊詈罂偨Y(jié)歷史人事是:“我勸世間扯淡人,我也跟著去扯淡。清晨起來直到晚,天明起來又扯淡。爭得錢財過北斗,臨死拿得哪一件。冷了問我要衣穿,饑了問我要吃飯。有人識破《扯淡歌》,每日拍手笑呵呵。遇著作樂且作樂,得高歌處且高歌。古今興廢苦奔波,一總編成《扯淡歌》。”
此文將各朝各代的名人大事一并講出,最后卻都以“凈扯淡”來概括,真是談笑中王侯將相均為塵土,一種看破世間百態(tài)、功名成敗的道家超然意味躍然紙上。
那么,這種超然僅僅是道家道教思想的影響嗎?我們認為,還有其他的原因。
第一,文人受創(chuàng)后極度失落的心理與農(nóng)民阿 Q心理的結(jié)合。從文中看來,無論三皇五帝,還是帝王將相、忠奸賢愚,歌中統(tǒng)統(tǒng)認為是扯淡。實際上,這就是人們常說的那種“吃不著葡萄說葡萄酸”的心理。在中國歷史上,此類例子不勝枚舉,凡是批判性極強的作品,多是文人不得志之作,譬如《史記》之比于《漢書》,《紅樓夢》前八十回之比于高鄂所補后四十回,江淹入仕前的批判現(xiàn)實主義風(fēng)格及其得志后的“江郎才盡”現(xiàn)象,無一不是如此。即使在現(xiàn)代社會,仍不乏有這樣的思想。對于富貴者,如果落在自己頭上,則引以為自豪,如果落在他人頭上,則或多或少地盼著他人倒霉,也就是現(xiàn)在通常所說的“仇富”心理。在《扯淡歌》中,嵇永仁悲憤莫名,將得不到的東西斥為“扯淡”,這正符合了道家隱逸于世的思想。大凡亂世,隱世者也就特別多,如《后漢書》專列《逸民列傳》、魏晉風(fēng)度的出現(xiàn),都和當(dāng)時政治環(huán)境黑暗,正直的士人無法按自己意愿改造社會有關(guān)。
第二,農(nóng)本社會下一種集體意識,即“民以食為天”思想的反映。在中國古代民間故事中,有窮人雖只有窩窩頭卻能渡過饑荒,而富人家雖財無數(shù)卻活活餓死的案例。從帝王至農(nóng)民本身,都不自覺地把“農(nóng)本”思想作為評價事物的標(biāo)準(zhǔn)。漢景帝的重農(nóng)詔書曰:“農(nóng),天下之本也。黃金珠玉,饑不可食,寒不可衣,以為幣用,不識其始終?!盵7]27“人生在世,吃喝二事”的諺語,在民間識寶故事中,農(nóng)民眼中的寶物多是金牛、金谷穗等,都昭示著這一問題。《扯淡歌》中最后幾句“我勸世間扯淡人,我也跟著去扯淡。清晨起來直到晚,天明起來又扯淡。爭得錢財過北斗,臨死拿得哪一件。冷了問我要衣穿,饑了問我要吃飯?!蓖瑯雨U述了這一集體意識。功名利祿,只是塵土,不能當(dāng)飯吃,不能當(dāng)衣穿,死后不能帶走,充滿了質(zhì)樸的超然思想。
總之,《扯淡歌》作為一種南來上層知識分子的文化載體,與北方迎神賽社及基層民眾結(jié)合,即使偶然,也因其內(nèi)涵使其有了必然的可能。這使得《扯淡歌》具有了表現(xiàn)中國基層民眾意識傾向的功能。在歷史觀方面,它反映了上黨乃至中國基層民眾尚處于半自覺狀態(tài)的歷史觀:對歷史人事的評價帶有明顯的主流思想特點;對農(nóng)民起義持反感貶視的態(tài)度;能客觀看待歷史人物與事件;充斥著超然、不滿與農(nóng)本意識的結(jié)合。所有這些,形成了一個復(fù)雜有趣的思想體系。
注釋:
① 近年來的民俗、民間信仰、民間文學(xué)研究本質(zhì)上關(guān)注的也是民眾意識問題。侯杰的《中國民眾宗教意識》、葛兆光的《中國思想史》、賈二強的《唐宋民間信仰》、烏丙安的《中國民間信仰》等著作均有相關(guān)論述。
② 本文所用《扯淡歌》為王雙支所獻隊?wèi)騽”?,抄寫時間為嘉慶十六年?!渡宵h儺文化與祭祀》(寒聲,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1999年)予以收錄,與刊本《續(xù)離騷》原文相比,有倒文與脫文現(xiàn)象,當(dāng)為傳抄過程中失誤所致。
③ 清雍正六年(1728年),嵇永仁家鄉(xiāng)建“嵇永仁祠”,并有雍正帝御賜“忠節(jié)流芳”牌坊。
④ 即使現(xiàn)有的民俗學(xué)、民間信仰著作,似也未見這種說法。
⑤ 宋代是中國國民文化素質(zhì)得到普遍提高的時代。這一時期,雕版印刷技術(shù)的進步,使得圖書數(shù)量大大增加,這就給普通人識文斷字創(chuàng)造了極有利的條件。《千字文》、《百家姓》等滿足廣大民眾文化需求的書籍已在農(nóng)村廣泛傳播(本觀點根據(jù)王曾瑜2008年在陜西師范大學(xué)“西部大講堂”上的講座錄音整理)。
⑥ 此處所列劇目以《戲友》1990年增刊《唐樂星圖專號》為主。
⑦ 本文出自《民國十陸年十月初六日立秋前后行講說古論有十論》(王金榮記)(抄本)。文中“洪軍”、“洪軍賊”、“紅軍”、“紅軍賊”均指元末的“紅巾軍”。
⑧ 蝗皇,亦稱蝗王,在上黨區(qū)域一般指唐太宗。在京津冀魯一帶則常指劉猛將軍。二者有時也被稱為“蟲王”?!敦懹^政要》記載:“貞觀二年,京師旱,蝗蟲大起。太宗入苑視禾,見蝗蟲,掇數(shù)枚而咒曰:‘人以谷為命,而汝食之,是害于百姓。百姓有過,在予一人,爾其有靈,但當(dāng)蝕我心,無害百姓。’將吞之,左右遽諫曰:‘恐成疾,不可?!谠唬骸揭茷?zāi)朕躬,何疾之避?’遂吞之?!币舱且驗樗倪@種勇氣,民間才將其奉為“蝗皇”。晉東南一帶蝗皇信仰比較普遍。
⑨ 《秦王》戲文出自《上黨儺文化與祭祀戲劇》(寒聲,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1999年),懷疑融合了北邙山、戰(zhàn)洛陽、老君堂、金塘城、昆明驛、十羞李密等段落,《秦王》一名是編者所加。
[1]嵇永仁.續(xù)離騷[M].清刊本,東京大學(xué)東洋文化研究所雙紅堂文庫(藏).
[2]石紹勛.元明散曲選[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84.
[3]歐陽修,宋祁.新唐書[M].北京:中華書局,1975.
[4]張廷玉.明史[M].北京:中華書局,1975.
[5]張大可.史記新注[M].北京:華文出版社,2000.
[6]寒聲.上黨儺文化與祭祀戲劇[M].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1999.
[7]班固.漢書[M].鄭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
〔責(zé)任編輯 張彥群〕
The Mentality and Historical Opinion of Grassroots according to Song of Bullshit
ZHU Wen-guang, JIA-Qingjun
(1.Changzhi College, Changzhi Shanxi 046011, China; 2. Ningbo University, Ningbo Zhejiang 315211, China)
Ji yongren’s Song of bullshit embodies the Chinese grassroots mentality when it came from South China and combined with the North Saishe (sacrifice activities) and grassroots as a intellectual spirit’s carrier. Especially, Song of bullshit embodies grassroots semi-autopsychic historical opinion of Shangdang (Official is first) in China: Official opinions are highly expressed to appraise historical figures; Farmers’ revolutions are opposed and contempt; Historical figures and events are treated objectively;Integration among detachment, discontentment and farm-centered is found all over the song, which form a complex and interesting system of thought.
Song of bullshit; Shangdang; Saishe; people’s mentality tendency; people’s historical opinion
I206.2
:A
:1006-5261(2011)01-0104-05
2010-11-25
山西省社科聯(lián)十一五規(guī)劃重點課題(SSKLZDKT2009125);長治學(xué)院課題(2010)
朱文廣(1973―),男,河北滄州人,講師,碩士;賈慶軍(1974―),男,河北望都人,副教授,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