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惠清
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及診治體會
王惠清
切口脂肪液化是術后手術創(chuàng)口愈合過程中出現(xiàn)的一種并 發(fā)癥,及早發(fā)現(xiàn)及恰當?shù)奶幚砟苁够颊咴缛湛祻?。我院?001年2月至2010年8月共診治切口脂肪液化48例,現(xiàn)分析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組共48例,男21例,女27例;年齡27~69歲,所有患者均較肥胖,術中均使用高頻電刀,切口皮下脂肪厚3~8 cm,其中腹部手術35例,包括膽囊切除術28例,胃大部切除術5例,直腸癌根治術2例,腹股溝疝修補術6例,大隱靜脈高位結(jié)扎術3例,坐骨結(jié)節(jié)囊腫切除術4例;本組患者合并糖尿病者12例,高血壓者10例。
1.2 臨床表現(xiàn) 本組患者術后4~8 d見切口出現(xiàn)多少不一的黃色滲液,滲液中可見漂浮的脂肪滴、少許積血及壞死脫落的脂肪,換藥時皮下層觸壓有空虛、分離感,擠壓或抽出較多黃色滲液,切口邊緣無紅腫、無皮溫升高、無疼痛等炎癥表現(xiàn);鏡檢見紅細胞及脂肪滴,細菌培養(yǎng)無細菌生長。
1.3 治療方法 ①做好患者心理護理、消除思想顧慮、配合治療。②對切口內(nèi)少量滲液、液化范圍小、皮下無明現(xiàn)空虛患者,在換藥時擠壓盡量使?jié)B液排出,后稍加壓包扎,多數(shù)患者經(jīng)2~3次換藥后按期拆線。③對切口滲液多、脂肪液化范圍大者,于皮下深層、前鞘前面放置12號無菌吸痰管持續(xù)性負壓吸引,2~3 d后無分泌物即拔除引流管。
1.4 結(jié)果 所有脂肪液化切口均于術后9~15 d順利愈合。
2.1 術后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 切口脂肪液化的機制尚未完全清晰,我們的體會是:①患者體形肥胖、皮下脂肪層厚;②術中過多使用高頻電刀;③合并高血壓、糖尿病、低蛋白血癥者;④切口暴露時間長、動作粗暴、反復的切割、鉗夾、擠壓脂肪組織使其缺血,引起無菌性炎癥反應,導致液化;⑤術中止血不徹底、滲血及血腫形成,或大塊結(jié)扎組織致其壞死[1];⑥過多分離脂肪層與肌鞘層使脂肪的血供減少;⑦縫合切口時留有死腔。
2.2 脂肪液化的診斷 目前尚無統(tǒng)一標準,一般認為有以下臨床表現(xiàn)者可診斷為脂肪液化。①切口脂肪液化多發(fā)生于術后4~8 d,按壓切口皮下有較多的黃色滲液,滲液中可見脂肪滴,無異味[2];②切口愈合不良,皮下組織游離;③切口無紅腫、疼痛等炎癥表現(xiàn),切口邊緣及皮下組織無壞死現(xiàn)象[2];④滲出液涂片鏡檢可見大量紅細胞及脂肪滴,培養(yǎng)無細菌生長;⑤血常規(guī)白細胞計數(shù)正常。
2.3 預防 ①術前積極控制感染、高血糖、糾正貧血及低蛋白血癥,術后行必要的抗感染治療;②術中注意無菌操作、動作輕柔,避免使用暴力和反復移動拉鉤及擠壓組織;③合理使用電刀,在使用時應將電力調(diào)到以剛好能切割組織為佳,避免電刀長時間停留或反復切割,切緣要整齊垂直,止血徹底,但要避免對脂肪組織出血點盲目電凝止血;④縫合皮下組織前要用大量的生理鹽水沖洗切口,將壞死的脂肪組織清除;⑤縫合皮下組織時需全層縫合,不留死腔,縫合打結(jié)松緊度適宜;⑥切口術后予局部壓迫,減少死腔形成,促進愈合;⑦術后及時換藥,盡早發(fā)現(xiàn)問題并予妥善處理。
[1] 吳河水,黃文廣,史顯武.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和防治原則(附95例分析).中國實用外科雜志,2000,20(11):680.
[2] 紀光偉,吳遠志,黃安等.高頻電刀對腹部切口愈合的臨床研究.腹部外科,2003,16(5):288.
[3] 楊軍.腹部切口脂肪液化106例診治體會.中華現(xiàn)代外科雜志,2005,2(1):178-179.
215122蘇州工業(yè)園區(qū)跨塘衛(wèi)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