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 李勇 林冬梅
淺談古詩詞的虛實結合
黑龍江 李勇 林冬梅
中國古詩詞,源遠流長,輝煌璀璨。中國古詩詞的藝術規(guī)律,是一門縱貫數(shù)千年,橫涉千萬家的博大精深的學問,本著一個學詩者的初衷,淺談一下詩詞寫作的重要表現(xiàn)手法之一:虛實結合。
何謂虛?即空虛,空無所有;何謂實?即真實,實在。
吳喬從傳統(tǒng)的表現(xiàn)手法“賦、比、興”去辨析古詩詞的虛實結合,闡明了虛實的辯證關系。他在《圍爐詩話》中云:“比興是虛句活句,賦是實句。有比興則實句變?yōu)榛罹洌瑹o比興則虛句變?yōu)樗谰洹薄?/p>
詩歌理論的虛與實,通常包括四種內(nèi)涵:(1)實,指詩人描寫刻畫的實體形象;虛,指實體形象所暗示出來的空白形象。(2)實,指客觀有形的物象;虛,指主觀的無形活動。(3)實,指具體描繪;虛,指抽象的議論。(4)實,指眼底景象;虛,指意中景物。
關于虛實的重要作用,清朝唐彪在《讀書作文譜》中說得很精辟:“文章非實不足以闡發(fā)義理,非虛不足以搖曳神情,故虛實常宜相濟也?!辫b于詩詞篇幅十分短小,容量有限,詩人謀求虛實結合,虛實相生,趣味、詩韻俱存,使其內(nèi)涵豐富,外延無邊。如唐杜甫的《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它前兩聯(lián)寫實。詩人初聞蜀中大地“收薊北”,意味著盤踞八年的“安史之亂”老巢被摧毀,杜甫禁不住“涕淚滿衣裳”!這是悲極而喜而又喜極而悲!他回頭看看與自己一同飽受戰(zhàn)亂苦難的妻子兒女,她們哪里還有愁云?遂卷起詩書,與家人同喜同樂!“收薊北、涕淚滿衣裳、卻看、漫卷詩書”都是突然之間“喜欲狂”的生活真實!
后兩聯(lián)寫虛。我們“放歌”、“縱酒”歡慶勝利,共慶失土的收復;我們煥發(fā)青春,返老還童,與年少的兒女作伴還鄉(xiāng),告別流離失所的生活。詩人雖然此時身在異域,思緒早已鼓翼而飛,沿著涪江入嘉陵江,穿巴峽入長江,再出巫峽至襄陽,轉向洛陽還故鄉(xiāng)。詩人回家暢想曲的節(jié)奏輕快、和諧,地點轉換讓人目不暇接!此時杜甫的感情,如洪峰迭起,向前奔涌,一瀉千里??!
虛實結合這種筆法,十分復雜且十分深奧。大體而言,有以下四種:
1.用字的虛實。古人對用字的虛實,有兩種不同看法:一是認為虛字易用,實義少,靈活婉轉而有彈性,容易把詩做活;另一種認為虛字實義少,用不好時詩句軟弱無力,詩意空洞。而實字可使詩句剛勁挺拔、奇氣縱橫。古代的詩詞名家,善于駕馭虛實結合。如李清照的《武陵春》:
前三句一連用了“聞說”、“也擬”、“只恐”三組虛字,作為詞意轉折,配合實字表達,收到尺水興波,感人至深的效果。實詞“輕舟”為下文的“愁重”作鋪墊和烘托,使“愁”變得沉重,亦是女詞人感情的無比深沉!也使抽象的“愁”變得具體可感,“奇氣縱橫”!無怪乎有人評論:后主李煜將“愁”變成水,秦觀將“愁”變成隨水而流去的物,李清照又進一步把“愁”搬上了船,而寫《西廂記》的董解元卻把“愁”從船上卸下,又駝到馬背上去了。似此,也不怪李清照在《聲聲慢》詞末,絕望地悲鳴,無助的呻吟,撕心裂肺,催人淚下地再寫“愁”——“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2.置景的虛實。詩詞有實景與虛景,有虛實相間之景。寫實景要注意“實中透虛”,能觸發(fā)聯(lián)想,寫實才不枯燥、不呆板。寫虛景要能落到實處,有憑藉依托,有云蒸霞蔚的氣象境界。范晞文在《對床夜話》中云:“不以虛為虛,而以實為虛,化景物為情思。”怎樣置虛實之景,化景物為情思呢?如毛澤東1965年5月寫的《念奴嬌·井岡山》:
詞的上闋寫重上井岡山的所見,是一幅廣袤千百里,林海古木參天,蔥蔥郁郁,不愧為南天奇岳的自然實景!另外,還點綴了井岡山今天的美景:許多高樓大廈,警勉后人的革命紀念亭臺,五井碑,黃洋界,車來車往,如躍似飛。細品之,叫人驚嘆老根據(jù)地的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真是“江山如畫”!
詞的下闋寫詩人的所感,側重回憶往昔和抒發(fā)豪情。38年僅僅彈指間逝去,井岡山“變了”,但來之不易啊。往下詩人虛寫昔日在井岡山的斗爭:風起云涌,槍林彈雨,拋頭顱,灑熱血,那真是“九死一生”!是黨領導紅軍和根據(jù)地人民,似天上明月朗潔、高尚,革命豪情天生,橫掃一切枯枝敗葉!終于,迎來了“一聲雞唱”,東方紅了,太陽升以至“萬怪煙消云落”。
3.置議論的虛實。寫詩強調(diào)形象思維,但也不排斥抽象思維,即詩中的議論。這議論不是泛泛而談,它要求有哲理性,有形象性,有強烈的感情色彩。換句話說,就是要善于運用虛筆。如王昌齡的《芙蓉樓送辛漸》:
前兩句是詩的第一層,點明送別的時間、地點,它如同用一幅巨大的水墨山水畫作背景,襯以高高的芙蓉樓,奔騰的大江,如織的冷雨,接天連江,友人、高樓、整個吳地都籠罩在瀟瀟冷雨中,為即將的離別平添幾分悲涼氣氛?!俺焦隆奔仁菍憣嵕?,也是詩人孤寂心情的寫照。一向豪邁的王昌齡,一場送別,一陣冷雨,怎會如此落寞?原來詩人被貶嶺南,自負甚高的王昌齡在官場上很不得意。
后兩句是詩的第二層,轉入議論,表白自己崇高的品質(zhì)和堅強的意志。
詩人屢遭貶謫而志氣不改的表白,畫龍點睛之筆是末句。假如實事求是地說,即使千言萬語都比不上末句的虛擬議論!它蘊含著哲理,形象感人,感情強烈,成了千古名句!
4.情境的虛實。這里有兩種情況:一種是以回想過去的情境為虛,以目前具體情景為實;一種是虛擬或想象的情景為虛,以真實具體情景為實。情境實寫容易而虛寫難。這里著重介紹虛擬的情境。如毛澤東的《清平樂·六盤山》:
詞中“望斷南飛雁”是典型的虛擬情境。它把一系列難以表達的思維活動,都凝聚到望雁的神態(tài)之中??醇t軍北上,大雁南飛,方向相反。大雁要飛經(jīng)的地方,正是紅軍走過的征途。望雁:自然會引起對漫漫征途的回顧——有多少困難?有幾場槍林彈雨?有多闊的草地和多高的雪山?一切都擋不住紅軍前進的步伐!真是志存高遠,“不到長城非好漢,屈指行程二萬?!贝送?,大雁去到的地方,正是紅軍生活、戰(zhàn)斗過的根據(jù)地。望雁:還會想起堅持戰(zhàn)斗的游擊隊員,還會想起魚水情深的父老鄉(xiāng)親,還會想起四方面軍的朱總司令和劉參謀長,以及五、九軍團的同志們,北上紅軍還會捎去對南方親人的問候和長征即將會師的勝利消息——“縛住蒼龍”只是時間早晚問題!
上述可見,詩詞的虛實結合,寫法變化多端,但無論怎樣變化,都要遵循人們認識事物的必然規(guī)律:即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從具體描寫到抽象描寫,從實景到虛景,從淺而入深。
(作者單位:富錦技工學校)
(編輯 李艷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