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 嚴 慧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語文學習不外乎聽、說、讀、寫。寫作能力,在四個環(huán)節(jié)中尤為重要,作文水平的高低,直接體現著學生語文整體素質的高低。如何提高初中生的作文水平,我認為應該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閱讀是寫作的基礎,閱讀為寫作提供了豐富的養(yǎng)料,它可以促進寫作能力的提高。杜甫說過:“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濒斞赶壬策@樣說:“只看一人的著作,結果是不大好的,你就得不到多方面的優(yōu)點;必須如蜜蜂一樣,采過許多花,這才能釀出蜜來,倘若叮在一處,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毙隆罢n標”準明確指出要加強學生的課外閱讀,以豐富學生的閱讀積累。
通過閱讀可以學習和吸收大家的思維方式、方法,進行思想上的積累,提高透視生活現象的品位。
教師應充分重視學生課外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和習慣的養(yǎng)成。只有通過課外閱讀豐富學生的語言積累,才能使學生說話時“妙語連珠,出口成章”,寫作時“文思泉涌,妙筆生花”。學生只有在廣泛閱讀的基礎上,寫作時才能做到“厚積而薄發(fā)”。我們要創(chuàng)造一切條件,幫助學生多讀書,讀好書,激發(fā)學生讀書興趣,積累盡可能多的語言材料,積淀盡可能多的語感經驗,為寫作服務。
文章是現實生活的反映,要想寫好作文,首先要注意觀察和感受生活。古往今來,凡是寫文章有所成就的人,都十分重視這一點。明朝的徐霞客說:讀萬卷書,行萬里路。這“行萬里路”,就是指要從多方面觀察和感受生活。他本人也正是這樣做的,從20多歲就開始漫游全國,考察各地的地理風貌,終于寫出了著名的《徐霞客游記》。
人生活在社會之中,每天都能面對一些豐富的寫作素材。如果視而不見,聽而不聞,閉目塞聽,就會把信息源拒之于感官之外,大量精彩的生動的極其豐富的材料就會從眼皮底下溜走,動筆作文時就只能腹中枯竭,筆下羞澀。因此,要對生活充滿熱情,打開自己的感覺器官,去聽,去看,去捕捉普通而有意義、平凡而又閃光的人事景物,充實自己,豐富自己。
朱熹先生說:“半畝方塘一鑒開,湖光云影共徘徊。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鄙钍菍懽鞯脑慈?。教師要指導學生多觀察、體味生活,觸動、激發(fā)學生情感,使寫作成為有源之水。學生的生活看似三點一線的簡單重復,實則內容豐富,只要引導學生關注生活,激發(fā)起一種對生活的無限熱愛之情,那么愛祖國之情,父母之愛,師生同學之情,結伴郊游之趣,離愁別恨之痛,偶然過失之悔都會涌上心頭,自然產生一種強烈的表達欲望。因此學生的作文應寫自得之見,抒自然之情,用自由之筆,顯自在之趣。只有深入到豐富多彩的生活中,學生的情感才會激發(fā),學生才能抒自然之情,寫自在之趣。文是有感而發(fā)的,只有在真情實感的觸動下才能創(chuàng)造出傳世的佳文。艾青的詩歌,茅盾的小說等無一不是這樣。只有生活豐富,閱歷豐富,感觸頗深,思路才能開闊,聯想才能豐富,也才能寫出好的文章。
學生經過辛苦的勞動,寫出了一篇作文,渴望得到老師的評價,更希望得到教師的肯定、表揚。因此,教師在批改作文時,要盡量多用鼓勵的語言,把學生作文中的優(yōu)點盡可能地挖掘出來,讓學生感受到自己的優(yōu)點,看到自己的進步,提高寫作的信心。對寫得好的學生,教師的肯定能激勵學生把作文寫得更好。學生看到教師的評語后會受到很大鼓勵,能激發(fā)寫作熱情。對那些作文較差的同學,教師也要心平氣和地幫助他們分析,用平等、商量的語氣提出修改意見。就是對缺點很多的作文,也不能全盤否定,應挖掘點滴“閃光點”。哪怕全文只有一句寫得好,也要提出來表揚,予以熱誠的鼓勵。這樣學生就會從教師的肯定中獲得心理的滿足,明白自己的作文雖有不少缺點,但并非一無是處,只要自己不斷努力,認真修改,也能寫出好文章,由此增強了自信心,產生了進一步嘗試的愿望。同時中學生又有很強的獨立性和自我表現欲望,教師可以通過作文競賽評獎、報刊發(fā)稿等鼓勵性手段來調動學生的寫作情緒,讓他們喜歡通過自己的作文來表現自己對生活的觀察和思考。
閱讀是感性知識的積累,是寫作的基礎;寫作是感性知識的運用,是閱讀效果的體現。應采取各種方法,調動學生的寫作興趣,引導學生多寫。葉圣陶先生說過:“作文能力的培養(yǎng),一要得其道,二要經常歷練,歷練到成了習慣,才算有了這種能力?!笨梢娊洺v練是使寫作成功,提高寫作水平的重要途徑。如何多寫,教師可以規(guī)定一定的寫作數量,如每天寫一篇日記,每周寫一篇讀后感,每周寫一篇話題作文等等,但更重要的是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讓學生主動地寫,活潑地寫。
寫作是一種技能,因此多進行訓練就會熟能生巧,技能得以提高。這也是多寫的重要理論依據,但寫作是一種特殊的技能,這種技能要求必須有一定的生活和情感基礎。沒有一定的生活感悟,沒有情感的內驅力就不可能高質量地完成寫作,即使完成也不是發(fā)自內心的真情實感,文章干巴沒有味道,也就無所謂技能。這就要求教師在“多寫”的訓練中,必須調動學生的寫作興趣,要使學生把寫作真正作為一種創(chuàng)造,一種能給人帶來精神愉悅、體驗創(chuàng)造價值的手段。在興趣的推動下,學生的情感就能自由抒發(fā),多寫也就成為自覺,要多寫隨筆,讓學生的寫作跟緊時代步伐,貼近社會生活,在教師指導下,在自由的隨筆中鍛煉寫作能力,在廣闊的寫作天地中妙筆生花。
[1]楊永瓊.初中作文教學應上好“六課”.
[2]鄭時敏.利用課堂訓練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學苑出版社,2003.
[3]王海燕.激發(fā)學生在作文中表現自我.學苑出版社,2003.
[4]龍安梅.教出作文“新招”.學苑出版社,2003.
[5]黃炳正.作文教學淺談.廣東教育.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