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春云 楊懷鏡
1.云南省楚雄州食品藥品檢驗所,云南 楚雄 675000;2.云南省大理州食品藥品檢驗所,云南 大理 671000
白族藥八邊葉 (白語:piarpiaoryier)為八角楓科八角楓Alangium chinese(Lour.)Harms.的根,別名白龍須、八角梧桐、五角楓等[1],也有文獻報道同屬植物瓜木 (Alangium platanifolium)的根也作八角楓入藥[2]。八角楓有毒,有祛風除濕、舒筋活絡(luò)、散瘀止痛功效。主治風濕性關(guān)節(jié)痛、跌打損傷、精神分裂癥。根有毒[1,3],我國西南諸省民間用于治療風濕痛,常因使用不慎或過量發(fā)生中毒甚至死亡[4、5、6]。
1.1 藥材性狀 根呈圓柱形,略呈波狀彎曲,長短不一,長者可至1m以上,直徑2~12mm,有分枝及眾多纖維須狀根或其殘基。表面棕黃色至灰褐色,栓皮縱裂,有時剝離。質(zhì)堅脆,折斷面不平坦,黃白色,粉性。氣微,味淡[2]。
1.2 許華等[7]報道了八角楓花的藥材性狀、顯微特征及TLC鑒別方法,以區(qū)分金銀花與八角楓花。蔣媛媛等[8]報道了八角楓與瓜木在生藥學方面的區(qū)別:二者組織切片的主要區(qū)別是八角楓皮層與韌皮部的草酸鈣簇晶多,石細胞少,而瓜木皮層與韌皮部的草酸鈣簇晶少,石細胞多;二者粉末特征沒有明顯的區(qū)別,主要特征(1)紋孔導管中紋孔增厚的方式是以六邊形或圓形增厚,排列緊密。(2)石細胞多,胞腔小,層紋明顯,有些石細胞胞腔大,無層紋。(3)薄壁細胞有紋孔,細胞壁呈連珠狀增厚。
1.3 八角楓呈現(xiàn)生物堿的沉淀反應(yīng),瓜木不呈現(xiàn)生物堿有沉淀反應(yīng)。在實驗條件下八角楓TLC在Rf值為0.76處有一個桃紅色的生物堿斑點,而瓜木無對應(yīng)的斑點。
2.1 生物堿 八角楓及瓜木干燥的根、莖、枝條含喜樹次堿 (venoterpine) 和消旋毒藜堿 (dl-anabasine)[2、9]。
蔣媛媛等[10]報道了針椒巴布劑八角楓的TLC鑒別實驗研究結(jié)果。田金改等[11]建立了八角楓所含生物堿dl-毒藜堿含量測定方法。
2.2 揮發(fā)油 龔復俊等[12]用GC/MS/DS/聯(lián)用技術(shù)分析了水蒸氣蒸餾得到的八角楓枝葉揮發(fā)油,鑒定出59種化學成分,其主要成分為:1,8-桉葉素 (43.325%)、β-側(cè)柏烯 (10.713%)、丁香酚甲醚 (7.088%)、A2松油醇(7.017%)、α-蒎烯 (5.830%)等5種化合物。被鑒定的59種成分,共占揮發(fā)油總量的97.04%。宋培浪等[13]應(yīng)用GC-MS聯(lián)用技術(shù),結(jié)合標準譜庫,對黔南地區(qū)惠水產(chǎn)八角楓干燥莖葉部分的化學成分進行了分析,乙醚精油共分離并鑒定55個已知成分;石油醚精油共分離并鑒定28個已知成分。精油不同制備方法,其主要成分差異較大,乙醚精油中以長鏈脂肪酸為主,石油醚精油主要成分為短鏈烷烴。
2.3 其他成分 Itoh A等[14、15]從八角楓 (Alangium chinese)的葉中分離到6’-O-β-D-吡喃木糖基水楊苷、6’-O-反式-咖啡?;畻钴铡⒈郊谆掖鸡拢璂-吡喃葡糖基- (1→2) - [β-D-吡喃木糖基 - (1→6)]-β-D-吡喃葡糖苷、2’-O-β-D-吡喃葡糖基水楊苷、2’-O-β-D-吡喃葡糖基-6’-O-β-D-吡喃木糖基水楊苷、水楊苷、4’6’-O(S) -六羥基二酚基水楊苷、鄂西香茶菜苷 (henryoside)、6’-O-β-吡喃葡糖基鄂西香茶菜苷、苯甲基乙醇β-D-吡喃木糖基 (1→6)吡喃葡糖苷、Z-六-3-烯-1-醇β-D-吡喃木糖基 (1→6)吡喃葡糖苷。伊藤篤子[16]從中國云南產(chǎn)八角楓 (Alangium Chinense)葉中分離得到去甲基八角楓苷、水楊苷等。
3.1 肌松弛作用 八角楓須根煎劑和八角楓總堿腹腔注射或靜脈注射均可使犬、兔、大鼠和小鼠產(chǎn)生顯著的肌肉松弛作用[17、18]。其有效成分為消旋毒藜堿,研究[18]表明消旋毒藜堿有明顯的橫紋肌松弛作用,其作用點在于阻斷神經(jīng)肌接點的傳導,對肌肉本身無直接作用;消旋毒藜堿對神經(jīng)肌接點有較高的選擇性,在肌肉松弛劑量下對神經(jīng)的作用并不明顯。犬、家兔、小鼠實驗表明,消旋毒藜堿的肌肉松弛作用開始時為去極化型阻斷,以后逐漸轉(zhuǎn)化為抗去極化型阻斷,并可被新斯的明對抗,故消旋毒藜堿為雙相型肌肉松弛[19、20]。丁辰等[20]實驗顯示 0.5mg/kg 消旋毒藜堿快速注入麻醉貓的靜脈內(nèi)后,隔肌自主收縮停止,電刺激脛神經(jīng)時脛前肌的機械收縮反應(yīng)停止。等量消旋毒藜堿緩慢注入靜脈后,隔肌自主收縮良好,脛前肌的機械收縮反應(yīng)卻消失;0.75~1.1mg/kg消旋毒藜堿分次而緩慢注入時,脛前肌機械收縮反應(yīng)消失,膈肌仍保留良好的自主收縮。
3.2 對心血管系統(tǒng)的作用 安徽醫(yī)學院[21]的實驗表明,八角楓中酸性成分毒性小,具有一定強心作用,且能增強強心苷和利尿藥的作用,這些與臨床觀察基本吻合。浙江醫(yī)科大學[19]通過觀察呼吸麻痹量之八角楓堿對兔心臟的影響,主要表現(xiàn)為短時間的竇性心動過緩,其他心電圖無明顯改變;八角楓堿如所給劑量適當,且又緩慢靜滴給藥,一般僅引起短時間的血壓略升與心率稍慢,對心血管系統(tǒng)的干擾不大。章元沛等[22]的研究顯示八角楓堿如用快速靜注給藥,即使不到肌松量,也會出現(xiàn)血壓劇升,室性早搏、竇性靜止、房室阻滯以及室性心動過速等心律紊亂;快速靜注八角楓堿的心律擾亂作用可因短時間內(nèi)多次重復給藥而明顯減輕,顯示有急性耐受現(xiàn)象;從使用α-受體阻斷藥、神經(jīng)節(jié)阻斷藥、結(jié)扎腎上腺等實驗的結(jié)果看來,八角楓堿的升壓作用主要通過興奮腎上腺髓部和交感神經(jīng)節(jié),促進去甲腎上腺素等兒茶酚胺類物質(zhì)的釋放而來。
3.3 對呼吸系統(tǒng)的作用 八角楓須根煎劑1.25~1.5g/kg或八角楓總生物堿1.0~1.0mg/kg家兔靜脈注射,均可出現(xiàn)呼吸興奮,劑量加大時呼吸停止[17、18]。余應(yīng)年[23]通過動物實驗證實八角楓堿可通過頸動脈體化學感受器的菸堿型受體而反射地引起呼吸興奮,還可通過延髓淺表化學感受裝置的作用而引起呼吸興奮。薛開先[24]通過清醒家兔與麻醉家兔的比較研究表明,八角楓堿具有一定的中樞 (包括呼吸中樞)抑制作用,而全麻藥物增強了這一效應(yīng),從而加深和延長了呼吸抑制,影響了新斯的明的對抗效應(yīng),而中樞性呼吸興奮劑蟾力蘇則具有顯著的對抗效果。
3.4 其他藥理作用 八角楓支根醇提取液灌胃,可使小鼠產(chǎn)生抗早孕與抗著床作用[25]。
小鼠腹腔注射八角楓須根煎劑的LD50為9.98g/kg。兔靜脈注射須根煎劑1.25g/kg,犬靜脈注射4g/kg,可產(chǎn)生抽搐,隨即轉(zhuǎn)入四肢癱瘓,呼吸停止。八角楓總堿靜脈注射的兔最小肌肉松弛量與最小致死量分別為2.47mg/kg、0.17mg/kg與5.65mg/kg、0.58mg/kg。消旋毒藜堿靜脈注射,家兔最小肌肉松弛量與最小呼吸麻痹量分別為1.18mg/kg、0.092mg/kg與 1.47mg/kg、0.13mg/kg。八角楓總堿1.9mg/kg,家兔靜脈注射,連續(xù)15d,可見腎臟有輕微灶性炎癥或壞死,肝臟輕度脂肪變性,輕度炎癥或壞死。
5.1 白族用藥經(jīng)驗 藥用根、葉。微苦、咸,溫,有小毒。祛風除濕,活血祛瘀。用于治療風濕麻木,瘀腫,骨折、跌打損傷,瘧疾。每次用量5~10g。忌豆類、腥味及酸冷食物。
選方:八角楓10g,三七10g,重樓10g,拐牛膝10g,共研細粉,開水吞服,1日3次,每次2g,治腰肌勞損;八角楓根15~30克,黃酒、水各半煎服,治跌打損傷、四肢麻痹;八角楓根1.5克,燉雞吃,治半身不遂;鮮八角楓葉搗爛,敷傷口周圍,治毒蛇咬傷。
5.2 陶偉垣等[26]報道了20例頑固性肺咯血病人經(jīng)用復方八角楓煎劑治療,治愈18例,2例無效,治愈者經(jīng)隨訪均未復發(fā)。解放軍第32陸軍醫(yī)院精神科用八角楓根須部分,配合小劑量安定劑治療精神分裂癥病人50例,痊愈13例,顯進7例,進步9例,無效21例,總有效率為58%[27]。呂維斌等[28]報道用手法加八角楓散治療肩關(guān)節(jié)周圍炎56例中,治愈36例,好轉(zhuǎn)18例,未愈2例,總有效率為96.43%,推拿次數(shù)最少的6次,最多24次,隨訪35例,半年內(nèi)未見反復。彭享娣[28]曾用八角楓根煎水外洗治療皮膚病甚效,并以八角楓為主治療幾例多番治療無效的脂溢性皮炎,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5.3 蘇愛誠[29]報道了八角楓的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水服,以須根或鮮枝15~35克煎水服,每天2次。酒浸:一般以慢性患者為主,又適合于酒類,選擇上好白酒或米酒酌量和一定的藥量 (鮮者多放,干燥少用)。熱天浸泡一周,冷天浸泡兩周可以服,從小量開始逐漸增量,患者感覺病情和身體最舒適感為最佳用量。急性病:如起病急、疼痛嚴重、風濕病、跌打損傷等,取鮮根或須根,鮮枝適量煎好后,加入一定的白酒同服 (初服以少劑量開始)。燉肉:如豬瘦肉、豬腳,取洗凈之鮮須、枝 (如用肉2~3兩,藥量適當,鮮者30~40g)共燉爛后一次吃完。外用:外薰、浸、泡、洗選擇根須或花葉,鮮干不限多少,煎水先用熱氣薰患部,藥液降溫后將患部放入藥水中浸泡,最后反復洗潔共約30分鐘,每天1~2次,如風濕骨痛、局部神經(jīng)痛、跌打損傷等安全有效。外敷:取鮮根、須根或花葉搗爛為糊狀直接敷于患部,每天1次。或取干根、須根或花葉烘干研粉,用1/2凡士林調(diào)為軟膏,敷于患部,每日1換。
6.1 八角楓辛溫有小毒,數(shù)千年來民間用于治療風濕性關(guān)節(jié)炎、跌打損傷、腰肌勞損等療效可靠,其優(yōu)點是療效可靠,藥源廣泛,經(jīng)濟方便,隨處可采,隨手可得。由于八角楓有毒,尤其八角楓須根毒性更大,服用過量或未炮制品可致中毒,故使用時必須嚴格控制劑量,一般從小劑量開始,直至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軟弱無力、疲倦感為度,孕婦、小兒和年老體弱者忌用。有關(guān)八角楓的用量,文獻記載根內(nèi)服煎湯用量為3~9g、須根1.5~3g,最大用量不得過30g。
6.2 目前對八角楓的研究主要針對根所含的生物堿,對其它部位及其他化學成分的研究尚不充分。新的分離分析技術(shù)的廣泛應(yīng)用為這一民族藥的深度研發(fā)創(chuàng)造了良好的條件。
[1]大理白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大理中藥資源志[M].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1991:228.
[2]南京中醫(yī)藥大學.中藥大辭典 (第二版)[M].上??茖W技術(shù)出版社,2006,32.
[3]全國中草藥匯編 (上)[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1982:14.
[4]陳翼勝,鄭碩.中國有毒植物[M].北京,科學出版社,1987:58.
[5]張昌華,王登文,許小明,等.八角楓中毒死亡1例[J].法醫(yī)學雜志,2008,24(2):155.
[6]潘友生,甘錫民.八角楓中毒致死1例[J].江西中醫(yī)藥,1984,5:47.
[7]許華,曾懿.金銀花與偽品八角楓花的鑒別[J].基層中藥雜志,2002,16(5):39.
[8]蔣媛媛,伍衛(wèi)紅,彭榮珍,等.中藥八角楓生藥學的初步研究[J].廣東藥學,2004,14(5):8.
[9]浙江醫(yī)科大學,上海藥物研究所.八角楓中有效成分的化學研究[J].新醫(yī)藥學雜志,1974,9:26.
[10]蔣媛媛,彭榮珍.針椒巴布劑中兩面針和八角楓的薄層色譜實驗研究[J].時珍國醫(yī)國藥,2008,19(5):1071.
[11]田金改,杜慶鵬,金紅宇.風濕膠囊中八角楓藥材dl_毒藜堿含量測定[C].第八屆全國中藥和天然藥物學術(shù)研討會與第五屆全國藥用植物和植物藥學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2005.
[12]龔復俊,王國亮,張銀華,等.八角楓揮發(fā)油化學成分研究[J].武漢植物學研究,1999,17(4):350.
[13]宋培浪,韓偉,程力,等.到黔產(chǎn)八角楓莖葉精油成分研究[J].貴州化工,2006,31(6):20.
[14]徐諾摘譯.八角楓中的二個新的酚苷[J].國外醫(yī)學中醫(yī)中藥分冊,1998,20(3):152.
[15]龔蘇曉摘譯.八角楓中的苯甲基醇苷和水楊基醇苷[J].國外醫(yī)學中醫(yī)中藥分冊2002,24(3):183.
[16]伊藤篤子.八角楓的酚性糖苷[J].國外醫(yī)學中醫(yī)中藥分冊,1997,19(6):52.
[17]八角諷臨床研究協(xié)作組.肌松劑鹽酸八角楓堿的臨床觀察[J].中華醫(yī)學雜志,1978,58:345.
[18]浙江醫(yī)科大學.肌肉松弛劑八角楓的藥理研究與臨床觀察[J].中華醫(yī)學雜志,1972,(1):44.
[19]浙江醫(yī)科大學.八角楓堿肌肉松弛作用的研究[J].新醫(yī)藥學雜志,1974,10:45.
[20]丁辰,金中初.八角楓鹼對隔肌的松弛作用及新斯的明對抗作用的研究[J].浙江醫(yī)科大學學報,1981,10(6):270.
[21]安徽醫(yī)學院八角楓基礎(chǔ)研究組.八角楓 (瓜木)中酸性成分的實驗研究[J].新醫(yī)藥學雜志,1974,8:46.
[22]章元沛,楊秋火.關(guān)子八角楓堿心血管系統(tǒng)作用的若干實驗觀察[J].浙江醫(yī)科大學學報,1981,10(6):262.
[23]余應(yīng)年.八角楓堿對外圍和中樞性化學感受裝置的作用[J].浙江醫(yī)科大學學報,1981,10(6):267.
[24]薛開先.蟾力蘇、新斯的明對抗八角楓堿引起的呼吸麻痹的實驗研究[J].藥學學報,1979,14(12):738.
[25]舒振興,李雯.八角楓治療不孕癥[J].云南中醫(yī)學院學報,1982,4:13.
[26]陶偉垣,陶立青.復方八角楓煎劑治療頑固性肺咯血20例分析[J].中國社區(qū)醫(yī)師,1999,1:34.
[27]解放軍第372陸軍醫(yī)院精神科.八角楓治療精神分裂癥50例臨床小結(jié)[J].1977,3(4):275.
[28]呂維斌,楊麗華.手法加八角楓散治療肩關(guān)節(jié)周圍炎56例報告[J].中國民族民間醫(yī)藥,2001,6:22.
[29]彭享娣.以八角楓浸洗為主治療泛發(fā)性神經(jīng)性皮炎一例報道[J].湖北中醫(yī)雜志,1979,2:23.
[30]蘇愛誠.八角楓臨床應(yīng)用簡述 [J].中國民族醫(yī)藥雜志,2004,(12):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