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金鳳[大慶師范學院文學院, 黑龍江 大慶 163712]
作 者:任金鳳,大慶師范學院文學院講師,主要從事現(xiàn)當代文學研究。
《初升的太陽》的作者孫維世,原名孫光英,四川南溪縣人,是革命烈士孫炳文的女兒。她是新中國話劇最優(yōu)秀的導演之一,著名的劇作家。1937年到延安,先后在抗大、中央黨校、中央馬列學院學習。1938年光榮地參加了中國共產黨。1939年,被選派到蘇聯(lián)學習。她以優(yōu)異的成績畢業(yè)于莫斯科東方大學和莫斯科國立戲劇學院。全國解放以后,孫維世一直從事戲劇導演和創(chuàng)作工作。
從1960年到1963年底大慶油田開始石油會戰(zhàn),經過三年多的艱苦奮斗,我國石油戰(zhàn)線的工人階級通過自身的努力,開發(fā)了大慶油田,結束了中國人靠“洋油”過日子的時代,而且還培養(yǎng)、鍛煉出一支有技術素質、有組織紀律、能吃苦耐勞、能打硬仗的石油工業(yè)隊伍。這一時期,在高水平、高速度地拿下了大油田的同時,也孕育產生了大慶精神、鐵人精神。在這一偉大的歷史創(chuàng)業(yè)中,英雄的大慶職工家屬,堅決貫徹執(zhí)行了大慶油田黨委的礦區(qū)建設方針。從“五把鐵鍬鬧革命”開始,到后來95%以上有勞動能力的家屬,都參加了集體勞動。她們積極響應黨委的號召,除參加工業(yè)生產,還擔負起全部農、副業(yè)生產的任務,在油田開發(fā)建設過程中發(fā)揮了重要的作用。
大慶職工家屬的事跡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1964年春天,孫維世等一批藝術家遵照周恩來總理的指示來到大慶深入生活。在大慶黨委領導下,在大慶職工家屬熱情支持下,特別是在鐵人的大力幫助下,1965年創(chuàng)作了五幕話劇《初升的太陽》。這是第一部反映大慶精神的戲劇,成為大慶石油文學的經典之作和大慶石油文學話劇創(chuàng)作的奠基之作,同時,該劇也奠定了孫維世在中國當代文學史上話劇創(chuàng)作的重要地位。
1966年春由大慶家屬演出的《初升的太陽》到北京向中央首長和首都人民匯報演出,受到周恩來總理和葉劍英副主席和其他中央領導同志的熱情肯定,受到廣大群眾的熱烈歡迎。從1965年底到1966年冬,《初升的太陽》先后在大慶及北京、山東等地演出二百余場,讀者達二十多萬人。而該劇之所以有如此大的影響,是因為其具有深刻的歌頌主題,以其特有的大慶精神鼓舞著人們的自立自強意識,而使人們斗志昂揚、奮發(fā)向上。
劇本通過一系列的矛盾沖突,反映出了大慶家屬的斗爭生活。我們看到,她們同大慶職工一道,頂著國際壓力和國內不同思想的干擾,克服重重困難,艱苦創(chuàng)業(yè)。她們學習《愚公移山》,就是憑著這種不屈不撓的革命精神,譜寫了家屬鬧革命的壯麗凱歌?!冻跎奶枴返墓适聭騽∏楣?jié),是在“五把鐵鍬鬧革命”的日子之后,雖然革命已有戰(zhàn)果,井場打井井然有序、干打壘的房子已經蓋了一些,井隊工人已陸續(xù)安家,但是距離需要還相差甚遠;新人新氣象、新的精神面貌已經出現(xiàn),但是落后的思想勢力還很頑固……這種種矛盾正是需要以堅持革命而忘我的精神,團結和改造更多的人,進行更艱苦更實際的勞動和斗爭才能解決?!冻跎奶枴匪茉炝艘幌盗械南冗M人物,如郭德英、辛玉紅、羅書記等;也寫了一系列思想逐漸轉變的人物,如林彩英、王主任、鐵蛋媽等。他們都是新時代的新人,這新就新在時代精神上。他們都是些踏踏實實地默默奉獻地不斷革命的人,都是些能夠保持并發(fā)揚黨的優(yōu)良傳統(tǒng)作風的人——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作風,密切聯(lián)系群眾的作風,批評和自我批評的作風;堅持黨的政治思想工作和艱苦奮斗,自力更生的傳統(tǒng)等等。①如在第四場寫的家屬們迎著大風收工回來的場景就十分感人,有的拿著鐵鍬、鎬頭,有的拿著土筐、扁擔。每一個人從外邊進來,就帶進一股風雪。搓手、跺腳、靠著火墻取暖成為了家屬們不自覺的動作。通過人物的話語,我們知道了她們勞動時被風吹個透心涼,往地里撒肥,刮得滿臉都是。這些家屬們的艱苦勞動在那個特殊的年代更加彰顯了鮮明的時代精神,也激發(fā)了人們的創(chuàng)業(yè)激情。
由于時代的原因,《初升的太陽》在主題上還體現(xiàn)為“政治文本”和“女性文本”交融的復合性文本特點。
所謂政治文本,指關于國家民族命運和重大歷史事件的文學書寫。新中國的成立是開天辟地的大事件,孫維世和親身經歷過血與火考驗的戰(zhàn)士、作家一樣異常興奮、歡快,在這樣一個偉大時代里,石油戰(zhàn)線的新變化,新人新事,新的思想,新的感情,新的矛盾,都使孫維世熱情難抑,心潮逐浪,她努力去認識,去挖掘這個時代的主題,去展示這個時代中人們獨有的精神面貌和這個時代特有的人與人的關系。她努力去認識、去領會以后,通過《初升的太陽》留下它深深的“印痕”?!冻跎奶枴窂氖皖I域進行開拓,創(chuàng)造了一部英雄贊歌、黨的贊歌、人民的贊歌,譜寫了一部社會主義的頌歌。盡管孫維世留過學,做過“洋學生”,但她在政治信仰、人生信仰、文學信仰上幾乎可以說是絕對正統(tǒng)的,并且絕對是真誠的,心甘情愿的。在政治上,她信仰共產主義,甘做馬克思主義的忠實信徒,不忘世界觀的改造;在人生追求上,她不畏艱難險阻,把工作和事業(yè)放在第一位;在文學創(chuàng)作上,她把《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作為指南,牢記“二為”方向,不忘作家的職責和使命,從不放任自我。從《初升的太陽》可以看出孫維世在這部劇中所關注的并非婦女問題,而是努力開掘時代主題,反映時代風貌,以描寫大規(guī)模的工業(yè)建設和塑造英雄形象為主要任務?!冻跎奶枴吠怀龅奈膶W特征不是女性化,而是鮮明的社會時代性。從中可以看出她筆下的“階級”對立、社會主義建設場面和普通的英雄形象,這并非是作家刻意向主流意識形態(tài)話語靠近,而體現(xiàn)的是作家本人社會意識、時代意識的強烈和自覺。在平凡中感受、捕捉不平凡,這才是藝術的才能,《初升的太陽》就顯示了孫維世不同尋常的思想。其小說創(chuàng)作的政治文本在這里豐富起來。
女性主義文學批評自20世紀60年代末在歐美興起,80年代中后期傳入我國。評論界從這一新的研究視角重新審視中國現(xiàn)代文學史上精彩的“半邊天”,使對中國20世紀的女性文學研究第一次得到了真正意義上的性別定位。②“女性主義”和“女權主義”,“性”和“權”的一字之差,正體現(xiàn)了女性主義在批評策略上的,“性別/政治”的雙重設置。③中國現(xiàn)代女性文學在這種話語運作中,也是呈現(xiàn)著兩種文本形態(tài):一是直接講述政治意識形態(tài)話語的政治文本;二是凸顯性別特征的性別文本。二者既分立又“融合”,構成了中國20世紀女性文學的主體性內容。從這一觀點出發(fā)來看孫維世,她也是當時女作家中普遍橫跨雙重文本的創(chuàng)作者。通過探討其創(chuàng)作中雙重文本的構建,可以揭示孫維世創(chuàng)作的獨特意義。
孫維世在建國后開始更多地深入到廣闊的社會現(xiàn)實和澎湃的時代潮流中。她的眼光并未局限于自我,她沒有張揚女性主義立場,她的性別文本中流動著最為本色的女性意識。這一時期的文學創(chuàng)作無法擺脫意識形態(tài)和主流文學的制約,無不帶著鮮明的社會政治色彩,但人的性意識畢竟是壓抑不住的,如同人的性別難以改變一樣,客觀環(huán)境終究掩不住女性與生俱來的文化特征??v觀《初升的太陽》的主人公,是由郭德英等這樣的農民、城市平民等組成的女性群象。孫維世將自己在戰(zhàn)爭年代的切身經歷和對新中國的深厚感情注入筆下人物,將個人的思想、閱歷濃縮進那個時代廣大的女性中,使郭德英、辛玉紅、林彩英和鐵蛋媽的形象格外真實?!冻跎奶枴吩陬}材選擇和處理上顯示了女性視角和女性筆致的獨特性。首先她注意小、近、軟類題材,即使是反映工業(yè)戰(zhàn)線轟轟烈烈建設的大題材也從“家屬”、“后方”這一小側面、小角度去開掘;選擇離自己最近最熟的后勤工作、女性題材入筆,把硬性題材以女性和婉的筆致將其“中和”。
《初升的太陽》所具有的政治文本與性別文本雙重文本的特點,使作品既反映出特殊時期的時代風貌;又因眾多的女性書寫而豐富了女性形象的畫廊。她的這種雙重話語在其作品中還實現(xiàn)了話語的有機統(tǒng)一,她把時代文化的主流話語與其作為女性的敘事話語自然地合為一體,把對民族和時代的關注和女性意識的自然流露和諧地呈現(xiàn)于文本中,同時,這雙重文本也加大了該劇對大慶石油開發(fā)的贊譽,為大慶油田開發(fā)建設譜寫了一部輝煌的戰(zhàn)歌。
《初升的太陽》中女性群像的刻畫細致入微、真實可信,其中有著男女平等或者一般的先進與落后斗爭的戲,但它又絕不只限于爭權奪勢,它除了點明“半邊天”的偉大作用,重要的是強調學大慶,首先要學的是大慶人身上閃耀著的大慶精神。
作者運用準確、鮮明的語言和行動,生動、細致地刻畫了人物關系,在不同性格刻畫中,塑造了鮮明的人物形象,深刻揭示了劇本的思想。羅書記的性格是和王主任的對比中表現(xiàn)出來的。羅書記做思想工作總是推心置腹,循循善誘,善于接受群眾的好意見。在第五場,王主任說:老羅,我要是有錯你就批評吧!羅書記:老王,我批評你啥呀,你干起工作來沒二話,哪兒有困難就搶著上,不怕苦,不怕累,顧不上吃,顧不上睡,你哪兒想到過自己呀。大風大浪里,你站得穩(wěn),頂?shù)米?,不信鬼,不信邪,敢跟敵人斗。咱們這個大油田建設起來是不容易的,克服了多少困難,你可沒少出力呀……④老羅的促膝談心,使王主任心服口服,同時又使一個樸實可親干部的形象,頓時活躍在觀眾心間,這不僅把羅書記和王主任的工作方法做了對比,還使他和很多作品中出現(xiàn)的盛氣凌人、打官腔的干部,形成鮮明的對照。又如在第二場,王主任和郭德英爭論“指導員是干啥的”這場戲,王主任從心往外是一副瞧不起“娘兒們”的架勢,左舉例右舉例,好像講什么深奧的道理,不多說兩句,婦女們就聽不懂似的,而郭德英則總是用平靜的語調講著平凡的真理。王主任把做家屬的思想政治工作,比喻成拔河,說指導員是進步一方,家屬們是落后一方,多虧指導員的不斷“拔河”,才有了今天。而郭德英則把指導員和家屬們在數(shù)量上做了個懸殊的對比,無可辯駁地說明了指導員“拔”不過家屬。同時又說明了如果家屬都革命,指導員也不用“拔河”了。淺顯的幾句話,道出了家屬們的進步思想。在這場新舊思想觀念的沖突中,作者剝筍似的一層層塑造出了郭德英這個家屬鬧革命的帶頭人,獨具特色地展現(xiàn)了她的覺悟、信念和她的精神氣質。還有辛玉紅、李師傅、林彩英、鐵蛋媽等,性格都很鮮明,角色塑造分寸準確,可見老藝術家駕馭生活的藝術功底。這一臺全部由純粹的業(yè)余演員演出的話劇,1965年、1966年和粉碎“四人幫”以后再次演出,都是由大慶油田的家屬、職工來完成,這可能也是古今中外話劇史上的創(chuàng)舉,它是否證明人民群眾,不僅是人民藝術觀看者,也是發(fā)展人民藝術的創(chuàng)造者和主力軍。
話劇《初升的太陽》以它鮮明的歌頌主題、強烈的感染力、真實的斗爭生活,贏得了工農兵讀者的贊揚。它使我們看到大慶職工、家屬在黨的領導下,披荊斬棘、一往無前的頑強斗志和英雄業(yè)績,向我們展示了大慶職工、家屬為社會主義建設做出的杰出貢獻。
①劉厚生.時代的風貌——頌《初升的太陽》[J].人民戲劇,1977(6).
②③王侃.當代二十世紀中國女性文學研究批判[J].社會科學戰(zhàn)線,1997(3).
④孫維世.初升的太陽[J].人民戲劇,197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