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 曉 (鄭州大學外語學院 河南鄭州 450000)
超越二元對立的合題
——試析克里斯塔?沃爾夫小說《茫然無處》中的“接觸”
時 曉 (鄭州大學外語學院 河南鄭州 450000)
啟蒙帶來的純理性主義和物質主義造就了冰冷功利的現代社會機制,藝術家不斷被邊緣化,女性因素被完全忽略。沃爾夫認為,只有通過“接觸”,即男性要素和女性要素的融合,才能超越思與行、理性與感性及男女性別角色的二元對立。這就是沃爾夫“女性觀點的啟蒙辯證法”。
二元對立;接觸;浪漫派
克里斯塔?沃爾夫是德國當代著名作家,她的小說《茫然無處》發(fā)表于1979年,是一部思想小說。其情節(jié)極為簡單,寥寥幾語便可介紹清楚:故事發(fā)生在1804年萊茵河畔的茶會沙龍上,主人公是浪漫派著名作家克萊斯特和女性作家貢特羅德。茶會來賓多是社會精英,在這個大家侃侃而談的主流圈子中,男女主人公是局外人,他們開始并不相識,慢慢兩人越走越近。在出外散步的途中,二人離開人群,逆萊茵河而上,彼此敞開心扉無話不談,最后兩人真正“接觸”(Beruehrung)彼此。[1]
這種接觸背后,隱藏著男女主人公的生存困境:性別角色的對立對應著后啟蒙時代理性精神和感性精神的對立,人的完整性無處可尋,“茫然無處”的情緒體驗在所難免。如何超越二元對立,實現真正的合題?作家沃爾夫在書中開出了“接觸”的藥方。
雖然小說《茫然無處》中出現了很多人物,敘事聲音混雜,但是整個文本的核心是圍繞兩位男女主人公展開的,他們作為敏感的藝術家感知著自己在社會中的邊緣角色。歷史上的海因里希?馮?克萊斯特(1777-1811)和卡羅莉娜?馮?貢特羅德(1780-1806)并不曾相遇,沃爾夫在小說里虛構了兩人的邂逅。
對于克萊斯特來說,生存與寫作擁有同樣的高度。在普魯士,他備受壓抑,因為無法與黑暗的社會環(huán)境妥協(xié),所以他做不成士兵、當不成官員。寫作成為他最后的棲身之所,是他唯一看重的真實的生活方式。一旦寫作失敗,生活于他而言就失去了意義。
對于貢特羅德來說,愛情和寫作是生活中的兩抹亮色。在男權社會中,她無法在公共領域施展抱負,她的寫作遭到無情的嘲笑和批駁。于是愛情被看成是自由的象征:她渴望在私人領域通過愛情透一透氣。悲哀的是,那個時代女性沒有經濟能力,是男性的附屬品。在薩維尼這樣的主流社會精英眼中,婚姻建立在門當戶對的基礎上,貢特羅德并不具備好伴侶的特質,所以她的愛情被拒絕了。沒有了愛情,寫作又得不到認可,她覺得無路可逃。
顯然,男女主人公身上有極為相似之處,即理想主義、絕對化傾向、追求個人發(fā)展的自由空間、在現實生活中都遭到失敗??傊?,思與行完全對立起來。他們無法自由行動,無法生存于這個社會,因此只能困在思維的枷鎖里面,用寫作表達自己。男女主人公的憂郁和絕望源于他們在社會上無法施展自己的抱負,在寫作中也得不到認可。全書彌漫著悲觀的論調,沃爾夫本人也承認這是她非常悲觀的作品之一:“當地板從腳底被抽走時,(寫作)是一次自我認識,也是一種自我救助?!盵2]
克萊斯特和貢特羅德無疑是茶會上的邊緣人,在大家的討論中,他們的想法顯得格格不入,殊為另類。在互相觀察和彼此傾聽中,二人惺惺相惜,引為知音。傍晚時,茶會眾人出外散步,敘述地點由室內換到了室外:茶會沙龍代表著資本主義工業(yè)社會和現實世界,大自然則代表著理想世界。從沙龍到大自然的地點轉換暗指著兩位主人公心靈的接近,兩個時代的邊緣人離開社會,走向自然,走在一起。逆流而上亦是一處暗喻,喻指二人離開資本主義工業(yè)社會的主流生活,也暗示著他們走入了歷史的孤獨角落。他們被時代邊緣和孤立,無法妥協(xié)的性格讓他們踏上的逆流之路變成死亡之域。但是他們在痛恨這個時代之余,仍然渴望著后來人的發(fā)現和回應。
確實,在近兩百年之后,沃爾夫從他們的痛苦里看到了自己。所以她為兩人的談話建造了一個烏托邦,大自然作為現代文明的對立面成為烏托邦的地點。在這里,克萊斯特問貢特羅德:“您認為每個人都有無法言說的秘密嗎?”[1]
這不能言說的秘密指的是不可避免的失敗和痛苦:在資本主義上升時期,啟蒙理想歌頌的人類理性變質為純理性主義,工業(yè)文明的起步催生功利主義的大潮;在這樣以實用文化為時代精神的功利社會里,克萊斯特和貢特羅德堅持思想自由和情感自由不妥協(xié),這樣在生活和寫作中的失敗是必然的。
沃爾夫認為,理性主義和物質主義的毒瘤隨著資本主義的逐漸成熟已成為更加嚴峻的痼疾,帶來人的日益異化和現代文明的危機。因為理性主義和物質主義隨啟蒙進程以及其后的工業(yè)文明而始,所以啟蒙并不是完美無瑕的。沃爾夫在書中利用浪漫派人物的觀點討論了啟蒙的兩面性。貢特羅德認為:“人有一種不可抗拒的需要去啟蒙,因為沒有啟蒙,人無異于野獸。但是當我們踏入知識的王國時,對我們學到的知識的應用好像一種魔力反向我們自身?!盵1]這其實描述了人在啟蒙過程中被知識所異化、被理性束縛和工具化的過程。書中,克萊斯特認為人就像希臘神話中受罰的伊克西翁,不停地把石頭推上山,然后石頭又滾落山下。在他眼中,啟蒙也仿佛往山上推的石頭,遲早要掉下去。這是典型的反啟蒙觀點。沃爾夫顯然站在浪漫派人物的一邊。
在沃爾夫看來,理性主義的發(fā)展導致理性和感性的分裂,而理性主義甚至資本主義現代文明危機的源頭即在于二元對立的思維方式,所以必須“綜合思考分開的事物”。[3]按照這一邏輯,沃爾夫在小說中給出的解決方法是“接觸”。
“接觸”發(fā)生在克萊斯特和貢特羅德彼此充分理解、自由溝通的基礎上:
別走得太近。別離得太遠。隱藏你自己。展現你自己。忘記你知道的東西。保留著它。偽裝落下,結疤,疤痕,拋光。裸露的肌膚。不加掩飾的過程。我的臉,好像是它。這是你的。根本上的不同。歸根結底的相似。女人。男人。無用的詞語。我們,每個人被局限在自己的性別里面。接觸,我們如此無窮盡地追逐著它,它不存在。[1]
在沃爾夫筆下,發(fā)生在烏托邦中的“接觸”就是超越二元對立的形式??梢园l(fā)現,在描寫“接觸”時,前六句中每兩句話構成一組對立,直到“偽裝落下”,真實的自我浮現,而“我的臉”也變成“這是你的”,達到對立的融合?!芭恕焙汀澳腥恕笔侨祟惏l(fā)明出來的“無用的詞語”,“每個人被局限在自己的性別里面”。“接觸”是最終追求的目標,同時也是不可能達到的,“它不存在”。
在“接觸”層面上,克萊斯特和貢特羅德的敘事聲音混在了一起,分不出彼此??梢詮膬煞矫娼庾x“接觸”。一方面看,“接觸”暗合浪漫派時期的雌雄同體思想。沃爾夫認為男人和女人是“無用的詞語”,這種劃分是人為規(guī)定和劃分的,所以不符合人的天然本性。另一方面來看,“接觸”代表著人類完整性的理想。無論是男人還是女人,都在自己的困境中痛苦和寂寞,“接觸”表示男女實現真正溝通,思想趨于和諧,最后得以互補而達到人性的完整。
沃爾夫用男性和女性的二元對立暗示著理性和感性的二元對立。沃爾夫認為理性精神就是男性精神的顯著表現,換言之,男性這個性別角色是理性精神的代表。沃爾夫在《茫然無處》中設置一男一女兩個主人公的原因,也在于探討理性與情感、男性與女性的相互呼應。沃爾夫認為,男權社會的發(fā)展雖然使男性成為理性精神的倡導者、實踐者及受益者,但也同時成為理性主義的受害者。書中克萊斯特的發(fā)瘋正說明這一點。在小說中,沃爾夫用貢特羅德這個人物表明其觀點,女性因被排斥于男權體制的公共領域之外,反而沒有受到純理性主義的荼毒,能夠保留更多的自然與純真。但是同樣,女性也處于分裂狀態(tài)下,因為她們的思想世界是給定的、不能自主的,所以她們沒有行動的可能,更遑論實現自我。
在沃爾夫看來,解決思與行、理性與感性等二元對立的答案是“接觸”,而手段是男性精神與女性精神的融合。女性是情感和愛的代表,只有經由女性要素才能糾正理性主義的積弊。只有將理性與感性、物質與精神統(tǒng)一起來,才能恢復完整的人性。沃爾夫在小說中設計“接觸”的方案,意在用男性精神與女性精神的融合克服理性與感性的鴻溝,這是以女性視角看待啟蒙弊病。但是,沃爾夫自己也知道,超越二元對立、追尋人的完整性是一種無止境的追求;因此,克萊斯特和貢特羅德的“接觸”發(fā)生在烏托邦式的大自然中,不足為怪。
[1]Christa Wolf.Kein Ort.Nirgends[M].In: Dies.: Kein Ort.Nirgends./ Der Schatten eines Traumes.Karoline von Guenderrode-ein Entwurf.Berlin 1981.
[2]Christa Wolf.Projektionsraum Romantik[M].In: Dies.: Die Dimension des Autors.Band II, 2.Aufl., Berlin, Weimar 1989.
[3]Quernheim Mechthild: Das moralische Ich.Kritische Studien zur Subjektwerdung in der Erzaehlprosa Christa Wolfs[M].Wuerzburg 1990.
Rationalism and Materialism create the cold utilitarian mechanism of modern society.Artists have been marginalized unceasingly and the feminine factor is neglected completely.In Wolf’s opinion,the way of going beyond the binary opposition is “touch”, e.g.the opposition between thinking and action, reason and emotion and the gender roles.“Touch” means the integration of male and female elements.This is Christa Wolf’s “dialectics of the Enlightenment from feminine perspective”.
binary opposition; touch; Romantic
時曉(1983-),女,河南鄭州人,鄭州大學外語學院助教,碩士,從事德國文學和文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