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 煜(浙江師范大學 浙江 金華 321000;寧波外事學院 浙江 寧波 315000)
非常幸運,作為浙江師范大學音樂學院大四學生,我于2011年8月,以頂崗實習教師身份,進入自己仰慕已久的寧波外事學校,擔任了11屆學前教育專業(yè)新生的聲樂課老師。
我們學校學前教育專業(yè)聲樂教學的授課方式是小組課,即打破了傳統(tǒng)的“一對一”授課方式,是把集體課中的學生分成若干的小組,每組9人至11人,由一名教師來授課。教師在教學中應該注重多種模式的綜合運用,如角色對換、激勵促進、互助合作、運用信息技術、“點、面”結合、自我展示等,以取得較為理想的聲樂小組教學效果。
這個學期,學前教育教研組分給我共10組100名學生。我的體驗和構想如下:
我在給學前教育專業(yè)新生正式上課前,會詢問他們選擇這一專業(yè)的緣由,答案大概為以下幾種:喜歡小孩;喜歡藝術類;工作前景好;課程內容豐富;父母幫助選擇;以后自己容易帶小孩;考不上理想的高中等。所以我認為,在第一節(jié)課上,非常有必要告訴他們,且讓他們發(fā)現(xiàn)自己其實也是很優(yōu)秀的。因為作為新生,他們已經有了非常明確且具體可行的目標,即成為一個孩子喜歡、家長歡迎的幼兒園好教師。何況,唐代大詩人李白早就告訴過我們:“天生我才必有用”,每個人生來就與眾不同,是為了成就某種事業(yè)的、是負有使命的。在教學過程中,我同樣會及時給學生以鼓勵。如我在教學站立時慢吐S音循環(huán)吸氣和彎腰式吸氣兩種方法時,一邊示范,一邊讓學生模仿,然后逐一檢查……我告訴學生,大家能在這么短的時間里體會到正確的歌唱呼吸方法,大家都很棒!真的,當年老師我學習很久才辨別什么才是正確的呼吸狀態(tài),可見大家都領悟能力比老師高,真為你們感到高興,相信你們在歌唱方面會有更大的收獲。
記得有一位聲樂教育專家曾說過:只要你有健全的聲帶,你就能唱好歌。我認為,確立學生對上好小組聲樂課的自信心和提高學習效率,是改善小組聲樂課質量的基本前提。作為教師,我們要告訴學生,每一個你都是唯一的獨特的與眾不同的!每一個你來到世間,唯一的任務,就是發(fā)掘、展示和發(fā)揮你獨一無二的特性。所以,我們在教學中要以表揚、鼓勵為主,態(tài)度要溫和、親切;要深入研究學生的特點,有針對性的進行講解,以增強學生的學習自信心。使學生樹立“我一定能唱好”的自信心理。
我曾在課堂上播放周杰倫的演唱會版《擱淺》,在看完8分鐘的視頻之后,同學們紛紛發(fā)表自己的觀點:有的同學認為通俗唱法沒有太多約束,怎么唱都行;有的同學認為周杰倫演唱會時舞臺掌握能力很強;相反,也有的同學認為周杰倫在現(xiàn)場唱的有幾個音準把握不怎么好,唱歌的氣息很淺,唱起來會很累……在觀賞的過程中,同學們會發(fā)現(xiàn)問題并積極思考解決問題的辦法。這種角色對換,事實上就是讓學生變?yōu)橹黧w了。學生通過這樣的觀摩和分析,可以對照自己的演唱來更好的學習,提高辨別能力和演唱水平。這種方法,既不枯燥,受學生歡迎,又能達到比較理想的教學效果。
記得我在教學生做“驚訝式”呼吸練習時,會隨意抽一名學生站在中間單獨做,讓其他同學仔細觀察他在做練習時動作是否到位,有哪些地方做得好,哪些地方做得不足,應該如何改正等等。在示范點同學完成練習后,同學們踴躍發(fā)言:
“他吸氣太淺了,一個深一點”;
“他吸氣時肩膀提起來了,應該放松”;
“吸氣時嘴巴稍微張大些,可以吸深點”;
“吸氣時下巴要放松”;
……
這樣,一個學生示范時,教師與其他同學之間互相切磋探討,形成互動的教學氛圍,可以有效地提高學生的主動參與能力、鑒賞評價能力和思考分析能力,因為學生在這樣的學習過程中,會自覺或不自覺地發(fā)現(xiàn)他人的優(yōu)勢,學習他人、悅納他人,相互啟發(fā),相互幫助,相互交流,取長補短。這不僅培養(yǎng)他們的勇氣和演唱技能,而且更可以讓他們學習如何做一位老師。
我在給每一個小組上第一節(jié)課時,都要求他們回去馬上錄一首自己演唱的歌曲。在一個階段學習有所收獲后,再重新錄制一遍,兩首歌曲進行前后比較,找出異同點,這樣才會進步。在教學過程中,我也要求同學們多聽名家的演唱,從中模仿歌唱動作或感覺,或讓學生自帶MP3等錄音設備進入課堂,用錄音機把上課內容完整地錄下來,通過聽錄音來識別自己聲音的正誤,了解自身演唱的優(yōu)缺點,揚長避短,循序漸進。適時,我也讓學生在演唱時進行錄像,教師加以點評、分析。
我在教學時,一般會將時間分為幾塊:開始的5至10分鐘,是集體呼吸練習與初步發(fā)聲練習,接下來的25分鐘左右時間,我會針對小組中每一個學生練習或發(fā)聲時出現(xiàn)的問題進行糾正和指導。如果是整首歌曲的反饋,我則會用抽查的方式,隨機挑選4至5名同學進行演唱,讓其他同學都仔細傾聽,然后一起幫助指正(其不足之處),并由我作總結補充。最后留5至10分鐘時間,讓同學們再作鞏固練習,將整堂課的教學重點運用其中。通過這樣的訓練,既能進行全組同學的整體練習,又能做到個別指導,因材施教與共同發(fā)展同步。
沒有藝術實踐的聲樂教學是不完整的。結合學校的聲樂教學大綱,我想用各種形式和方法來提高學生的聲樂表演綜合能力:一是在平時教學中,我都會抽查部分學生進行個別示范,讓其他同學幫助一起糾錯;二是在期中或期末階段性測試時,我將讓學生走上舞臺,面對觀眾進行演唱,也就是積極創(chuàng)造條件,讓學生登臺亮相自我展示。學生在這樣的氛圍中感受演唱的魅力,感受舞臺的魅力。通過每一次登臺的實踐,鍛煉學生的膽量,提高學生調控自我情緒的能力,同時又能催化學生的興奮度和積極性,調動學生的注意力;三是針對聲樂小組課教學對學生實踐能力培養(yǎng)欠缺的不足,通過合唱排練等課程及參加各類比賽和演出,以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通過這樣舞臺表演的過程,讓學生更好地把握聲樂演唱的內涵。
聲樂小組課的教學模式是自由和多樣的,每個教師都有各自擅長的方法。在傳統(tǒng)中融入創(chuàng)新,并結合學生的具體狀況,因材施教,適時的調整,聲樂小組課才能顯現(xiàn)出它獨特的優(yōu)勢。
[1]劉何仙.對合作學習有效性的思考.中國音樂教育.2005.02.
[2]楊方.談音樂教學中學生的參與.音樂天地.2006.01.
[3]俞子正.聲樂教學論.重慶:西南大學出版社,2006.177.
[4]張繽.聲樂小組課的教學實踐與思考.藝苑.2008.12.
[5]袁穗琴.聲樂小組課教學中的協(xié)作學習.北方音樂.2010.09.
[6]朱雯.關于中師聲樂教學的幾點看法.星海音樂學院學報,2000,03.
[7]徐青.淺析幼兒教師專業(yè)技能職前教育策略.牡丹江教育學院學報.20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