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繼榮 (青海師范大學09教育碩士 青海西寧 810008)
在中學音樂教學中,歌唱模塊作為選修模塊,面向全體學生,不設門檻,這就要求我們因材施教,根據(jù)學生不同條件,分配難易不等的任務,有效開展。在講座中,出示的教學范例過程中,大多數(shù)學生都有歌唱發(fā)聲的基礎,所以一點就通,老師指揮排練效果明顯,可對于發(fā)聲訓練基礎差的學生來說確實有一定的難度。這就有待于我們在今后的工作中大量的做好學生的節(jié)奏、音準等樂理基礎和聲樂發(fā)聲基礎訓練,還要做好歌曲的案頭工作,熟悉作品,把握作品風格,找出作品難點、重點,尋找解決的方法。
怎樣調動學生的興奮點的統(tǒng)一,聲音位置統(tǒng)一,口腔打開統(tǒng)一,母音統(tǒng)一等問題需要我們老師樹立終身學習、終身提高的信念,加強專業(yè)技能,提高音樂素養(yǎng)?!吧聘枵撸叵日{其氣,氤氳自臍間出,至喉乃噫其詞,即分抗墜之意,即得其求,即可致遏云響谷之妙也?!痹诟璩慕虒W中氣息的教學尤為重要。呼吸時歌唱力量的源泉,正確的呼吸時優(yōu)美歌唱的源泉。可是在短時間內要想達到對于歌唱氣息的掌握是相當困難的,我們在日常教學中可以嘗試讓學生模仿小狗哈氣,或者采用我們在暑假培訓中在視頻中學到的用一些比較硬的東西頂在腰間,讓學生體會正確的呼吸。我在教學中把學生分成每兩個同學一組,分別把雙手卡在另一位同學的腰間,在練聲的同時互相體會腰往外頂?shù)母杏X,如果學生在演唱的時候能夠感覺每演唱一個字腰間都能向外擴散,我們的教學就成功一半了。同時我們也可以強調學生像說話一樣歌唱,像歌唱一樣說話。在教學的過程中讓學生在唱之前現(xiàn)逐字朗誦歌詞,也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雖然歌唱的教學,尤其是在非專業(yè)的學生中進行教學很難,但是我們可以抱著很好的期待,雖不能至,心向往之也同樣是一種教學境界。如何提高學生讀譜能力和音準能力在歌唱模塊的合唱排練中,經常遇到學生發(fā)音不準、跑調、不能準確的識譜的問題。那么如何將歌曲準確而又聲情并茂地表現(xiàn)出來,就要求我們在這方面下功夫。根據(jù)平時教學積累的經驗,談以下幾點:
(一)選歌曲由簡到難,循序漸進。首先挑選一些簡單的、人們經常聽到的一些民歌,如歌曲《茉莉花》等作為練習曲目。因為這些歌曲學生都比較熟悉,即使讀譜能力不強,也能隨口唱出。訓練時只需糾正唱的不準確的地方,加深他們對譜例的熟悉。既保持了興趣,也增強了自信心,為以后向更深層次發(fā)展打下基礎。
(二)組成“幫扶對”進行練習。我們農村的高中學生音樂基礎參差不齊。有的學生已經很好的掌握了基本樂理、發(fā)聲練習;但有的學生卻不識譜,五音不全。面對這種情況,我們先把學生按優(yōu)劣勢分開,一一配對,一個基礎好的帶一個基礎差的,讓學生組成“幫扶對”。這樣每次拿到歌曲之后,先由老師統(tǒng)一領著學生和著鋼琴或其他鍵盤樂器唱譜。每一個聲部都要唱,唱完之后,再由“幫扶對”自己練習。對音準不好的學生要單獨進行音階、大三和弦、小三和弦、三度、五度、八度的練習;節(jié)奏的練習。
(三)分聲部進行練習。按照學生自然聲音音域的高低,男女聲音的差別進行分組。分成男高、男低、女高、女低四個聲部。每個聲部先由老師帶領學生訓練,然后各個聲部自己訓練。每個聲部也要組成“幫扶對”練習,老師隨時檢查,最后把四個聲部放到一起訓練,達到聲音與作品的統(tǒng)一。
(四)、反復訓練,持之以恒。把歌唱變成一種生活習慣。不僅僅在學校練習,還可以在家里,在街上,在任何地方都可以隨時練唱歌曲的旋律,做到拳不離手,曲不離口,反復練習,熟能生巧。
最后,做到教師的示范和學生的參與相結合,興趣和引導相結合,鼓勵與批評相結合,課堂與生活相結合。
舞蹈是以人體為載體,通過人體動作語匯,表達一定思想感情的動態(tài)藝術。有的舞蹈要穿特定的服裝,有的舞蹈還要手持各種道具,如果是在舞臺上表演,燈光和布景也是不可缺少的。所以說舞蹈是一種空間性、時間性和綜合性的動態(tài)造型藝術。在高中開設音樂舞蹈模塊教學,對學生智力發(fā)展、道德養(yǎng)成、意志品質和審美能力的培養(yǎng)、身體素質的提高等都具有常規(guī)課堂教學所無法替代的積極作用。舞蹈通過調動人體動作、表情、姿態(tài)、情感、內心體驗等多種心理機能,為學生提供和構筑了審美欣賞與審美創(chuàng)造空間。舞蹈以它獨到的寓教于樂的方式使學生感受美、欣賞美、追求美。所以說,舞蹈教育在培養(yǎng)健全的新一代的外形美與內質美方面具有獨特的作用。從高中學生生理,心理的特點出發(fā),音樂與舞蹈教學應以培養(yǎng)他們正確的認識觀、審美觀,培養(yǎng)他們的藝術實踐能力主,以激發(fā)興趣、創(chuàng)造力為最終目的。在音樂舞蹈教學中,教師應引導學生在音樂中展示舞蹈,在舞蹈中體驗音樂,二者相互滲透,達到聽覺、視覺的完美結合;在教學中,應立足于解決協(xié)調性與舞姿的美感問題,從氣質,美感等角度,掌握舞蹈的基本動作,基本技能,在舞蹈中體會音樂的風格與韻味,了解不同地域、民族、風土人情的差異??傊璧傅囊饬x在于煥發(fā)精神,陶冶情操,健美體魄,提升審美觀和欣賞力,對學生有很大的意義。
要結合音樂學科特點,建立一個科學的評價觀念?!耙磺袨榱藢W生”“讓評價真正為教育服務,為學生的發(fā)展服務?!蹦敲?,實施評價標準應該立足于以學生的發(fā)展為基點,在音樂實踐活動中,尊重個體差異進行評價,把這種和諧的評價觀叫“生本發(fā)展”評價觀。這種觀念關注學生發(fā)展的自主性、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尊重學生的個體接受差異。它體現(xiàn)出主體參與、合作學習、體驗成功、創(chuàng)造表現(xiàn)幾個基點,強調學生學習是共性與個性的統(tǒng)一活動。“生本發(fā)展”評價觀會指引我們更好地進行評價工作,促進學生音樂能力及情感認識的全面發(fā)展,促進教師能力的提高,推動音樂改革的進程。突出音樂學科的特點,樹立學生發(fā)展為本的評價思想,實施靈活多樣的評價方法,讓學生在生動活潑的評價活動中得到有益的促動和提高。
1.將多樣的形成性評價和階段性評價相結合
“音樂教學的實踐過程是音樂課程評價的一個重要方面,應該予以充分的關注,教師評價應在教學中經常運用?!比缬^察法、談話法、提問法、討論法、抽測視唱、吹奏。這些在日常教學中實施的評價活動叫形成性評價。
2.將定量測評與定性述評相結合
定量測評是對學生的音樂學習進行能力測試或音樂學習水平測試,以獲得每個學生的音樂學習的等級或分值。定性述評是對學生的音樂學習評價,如學生的興趣愛好、情感反應、參與態(tài)度、合作交流、知識與技能等,用較為準確、形象的文字簡要描述。兩者各有優(yōu)點和局限性,互相結合起來,使評價更加科學、真實、準確。
3.創(chuàng)設和諧、民主、團結的評價氛圍,開展互評、自評和教師評估活動
音樂活動中的自評、互評和師評應以鼓勵性、描述性為主。讓學生對自己的學習進行回顧、比較總結,找到不足;互評和他評要以為別人負責的態(tài)度做出公平的評價。教學活動與評價活動相互融合著。我們要本著“讓評價真正為教學服務,為學生的發(fā)展服務”的精神,讓每一個學生在生動、活潑的評價形式下,在和諧團結的音樂課評價氛圍中不斷成長、不斷進取,實現(xiàn)音樂教育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