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 勇 (福清市職業(yè)技術學校 福建福清 350300)
當前在職技校中,應用寫作課程之所以能有立足之地,得益于這門課程的實用價值。實踐證明,它的開設,為高職學生將來的就業(yè)謀職,是起到了一定的積極作用。許多學生在總結本課程的學習心得時,都認為通過一個學期的學習,不僅學到了應用寫作的理論知識,更重要的是應用寫作的能力也有了提高,為自己將來走上社會、服務社會打下良好的基礎,因而這門課程的開設受到了學生的歡迎。
但在教學實踐中,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由于本課程的特殊性,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等諸多原因,教學的效果并非盡善盡美,還有不少尚待改進的地方。比如,如何更好地根據(jù)實際情況,從學生的實際水平出發(fā),而不是從教學大綱的條條出發(fā),從死板的教學要求出發(fā),來搞好這門課程的教學,是值得探討的。單從表面現(xiàn)象看問題,不深入本質去分析問題,有了一點成績就自我陶醉,這種態(tài)度是不足取的。在長期的教學實踐中,本人認為以下幾個問題是值得思考,并應積極加以解決的。
由于眾所周知的原因,高職學生的語文水平普遍較為低下。不少老師埋怨說,現(xiàn)在的學生連一張請假條、申請書都寫不好,格式不合規(guī)范,語句不通,錯別字也很多。有些學生連最基本的格式規(guī)范的知識都不具備。在應用文寫作訓練時,曾就正文開頭空兩格的要求做過統(tǒng)計,結果是一個班級有近四成的學生沒能按要求書寫,不是頂格就是空五六格書寫。還有一個較為典型的事例是,一位學生因有急事,向班主任老師借錢。老師要他寫一張借條,他感到很為難,猶豫良久才提筆寫下四個字:“借一千元”,上無寫明“借條”字樣,下不具借款人姓名及借款日期,讓人哭笑不得。
以上這些情況是確實存在的,并非憑空杜撰。所以,在教學中要從學生的實際水平出發(fā),循序漸進,從最基本的概念講起,最簡單的文種開始訓練,扎扎實實地一步一步加以引導,不能作過高的要求。但教學大綱中的教學要求通常都比較高,不僅要求學生能系統(tǒng)地掌握理論知識,并且要求學生撰寫各類應用文。對此,在教學中應靈活處理,未必照章行事。因為我們如果無視學生的實際水平,而是一味按高標準、嚴要求,希望所有學生都能一下子就得到提高,是不現(xiàn)實的。那樣學生享受不到學習的樂趣,就不愿意去學習。所以,學得多而無成效,不如學得少而確有效果。
上應用寫作這門課時,我們還要注意縮短學生的實際需要與教材內容的距離??梢詮膬蓚€方面入手:
(一)突出實用性,模糊專業(yè)性。
要對教材內容進行取舍,不能求多求全。因為過分強調專業(yè)性,有時反而適得其反,出現(xiàn)教學內容重復的情況,從而影響教學效果。比如,財會專業(yè)的學生在其專業(yè)課中往往有財經(jīng)應用文的內容,在應用寫作課中就不必講授,以免造成不必要的重復。而不少教材都包括行政公文、事務文書、科技文書、經(jīng)濟文書、司法文書、傳播文稿等章節(jié),由于課時的限制和專業(yè)的不同,講授時應該有所側重,不能貪多求全。特別是對公文教學,也不必因其具有法定性和權威性而全面講授,除文秘專業(yè)的學生外,其他專業(yè)的學生沒有必要完全掌握十三類公文的寫法。其中的命令、議案等文種,因其制作機關的特殊性,一般的人幾乎沒有機會去寫作。所以對一些有限定作者的公文,通常只要求學生掌握它們的使用范圍以及與其他相近文種的區(qū)外,不要求他們撰寫。如果面面俱到,學生會感到厭煩而不與配合,達不到預期的效果。
(二)適量增補一些教材中沒有的,而對學生來講卻是真正有用的內容。
比如,上營銷專業(yè)的財經(jīng)寫作課時,學生對經(jīng)濟活動分析報告、可行性研究報告、市場預測報告等大型的復雜的財經(jīng)應用文很感頭疼,教學效果不太好,但對常用條據(jù)的寫作、申請書、求職、應聘信、畢業(yè)論文寫作的興趣卻很高,認為這些文種對即將畢業(yè)的他們是很有派用場的,所以在課堂上他們不但會認真地會記下他們認為有用的內容,課后還積極地提出一些問題,請教老師。
考試是檢驗教學主體的教學效果的標準,它在很大程度上對教學主體起監(jiān)督、制約作用。對教學客體而言,考試是衡量他們的學習能力和學習成果的手段。怎么考,考什么,對教學雙方都是一種考驗。太嚴或太松,都達不到預期的效果。對于考試的方法,考試內容的,都必須掌握一個適當?shù)摹岸取?。比如有的高校搞全校統(tǒng)考,不管什么專業(yè),都同一教材,同一進度,同一考試,結果是效果非常不理想,及格率只有百分之二十幾,這顯然是有違考試的初衷的。我們過去在考試的內容上也有過失敗的例子,有的命題教師根據(jù)自己喜好,在一張試卷中出現(xiàn)了十七處有關應用文以及各類應用文體“特點”的題目,讓學生反復記憶所謂“特點”,有何實際意義?而且每一本教材對各類文體的“特點”的概括都是有所不同的,死背這樣的知識用處并不大。
由于長期的教學實踐,教師在應用寫作的理論知識方面無疑是具有優(yōu)勢的,在行政公文的格式、文種的選用、各類文體的概念、特點、寫作方法等方面的知識,都能爛熟于心,講授起來滔滔不絕,毫不費勁。但在實踐能力方面,由于多數(shù)教師都沒有辦公室工作的經(jīng)驗,在指導學生進行公文寫作時,往往是從理論到理論,很難從辦公室實際情況出發(fā),給學生以有效的指導。即便能寫,也是勉為其難,與實際要求有較大距離。對公文的處理程序、格式的具體規(guī)范等方面,也不一定能講到位。而對一些疑難問題,也未必能很好地給學生釋疑,這不能不說是一種遺憾。既達不到應有的教學效果,也有損于教師的個人形象,影響學校聲譽,這也算是困擾應用寫作教學的一個問題。
要解決這個問題,最好的辦法當然是讓老師有機會進辦公室里去見習,但這不是一件很現(xiàn)實的事??梢钥紤]從以下方面入手,解決這個矛盾。
(一)集體備課,集思廣益。
集體備課,依靠集體的智慧,集思廣益,不僅能及時發(fā)現(xiàn)教材中出現(xiàn)的謬誤,也是解決疑難問題的一條行之有效的途徑。我們曾就張德實主編的第一版的《應用寫作》一書進行集中“圍剿”,找出了十幾處錯誤,并做了改正。較為典型的如,在第二章第一節(jié)第五部分“行政公文格式”的上行文首頁格式的樣式中,標題為:“關于……工作的請示”,寫成“關于……工作的請求”,實際上,在十三種行政公文名稱中并無“請求”這一文種,這是明顯的錯誤。又比如對于課后練習中有爭議的答案,進行切磋,對某個概念在不同教材中的不同說法作出辨析,以求同存異,且能在較短時間內有效地解決疑難問題,值得大力提倡。
(二)疑難問題,多多請教。
對疑難問題或公文運行過程中的一些細節(jié)問題,可以向有過辦公室經(jīng)驗的老師或從事文秘工作的行政人員請教和探討,既能解己之“惑”,也能彌補教師本身缺少實踐經(jīng)驗的缺陷。
(三)創(chuàng)造各種機會,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
學校方面應積極為教師創(chuàng)造條件,搭建平臺,提供各種方便,使教師的教學水平有實質性的提高。比如讓教師有較多的機會參加校內外的學術交流,擴大視野,提高教師的學術水平;也可以讓年輕老師到本單位的辦公室見習,提高他們的實踐能力;還可以組織老師去其他兄弟院校參觀學習,學習別人的先進經(jīng)驗;或者請來資深人員來學校做報告,現(xiàn)身說法,很有實際效用。最后,讓有心進取的老師去進修深造,能比較有效地提高教師自身的素質,從而提高教學質量。
[1]《應用寫作》張德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應用文寫作》汪祥云.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00年8月第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