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 亮 (河北大學(xué) 河北保定 071000)
女權(quán)主義作家的代表人物
——喬治·艾略特
孫 亮 (河北大學(xué) 河北保定 071000)
喬治?艾略特是文學(xué)發(fā)展史上,同時也是女性文學(xué)發(fā)展史上一位重要的作家。在她眾多小說中,她所塑造的女性形象廣為人知。肖爾瓦特曾指出,在英國小說的版圖里,女性的領(lǐng)土通常被描繪成四周被山巒包圍的荒漠,這些山巒即“奧斯汀顛峰,勃朗特峭壁,艾略特山脈和伍爾夫丘陵”。喬治.艾略特之所以能夠在男性占主導(dǎo)地位的文學(xué)中獲得一席之位是因為在她的作品中,我們可以看到她對女性所面臨的問題的深切關(guān)注與探討,以及從她塑造的女性形象中所反映出來的當時社會的巨大變化。她們雖然是虛構(gòu)的人物,但在某種程度上又是真實的,向我們展示了作者的勇氣和她為了把女性從男性強加給他們的桎梏中解放出來所做的孜孜不倦的努力。在《亞當?貝德》里,艾略特通過對小說中女主人公的描寫,為大家呈現(xiàn)了不一樣的女性形象。
喬治?艾略特;女性主義;婦女問題
Abstract: George Eliot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writers during the development of women literature. In her novels, the image of heroines is widely known by other people. Elaine Showalter says that: “in the atlas of the English novel, women’s territory is usually depicted as desert bounded by mountains on four sides: the Austin peaks, the Bronte cliffs,the Eliot range, and the Woolf hills.①Piii”Why George Eliot could get a place in man-dominant literature because by reading her works people could see Eliot pay great attention to the issues of women were confronting.The characters were somehow imaginary but also real in some level. They all showed us the author’s thinking process and her courage that struggling for women who were imposed on the pressure by men.
Key words:George Eliot;feminine;women problems
瑪麗?埃文斯(筆名喬治?艾略特)出生于華威郡一個中產(chǎn)階級商人家庭。在她發(fā)表第一篇作品時以筆名喬治?艾略特自居。肖瓦特曾稱她為“女性文學(xué)的先驅(qū)”。托馬斯?哈代也曾贊美過她的文學(xué)成就。作為一名女性文學(xué)的創(chuàng)作者,艾略特從小就顯示出與人不同的性格。在維多利亞那個時代,她的作品為女性吶喊出了心底的聲音。在《亞當?貝德》里,艾略特筆下的兩位女主人公都顯現(xiàn)出了與人不同的特質(zhì),小說為我們呈現(xiàn)了不一樣的女性視野。
1. 叛逆的瑪麗?埃文斯
艾略特從小就顯現(xiàn)出驚人的特性。在她很小的時候就開始學(xué)習(xí)知識,13歲的時候去了寄宿學(xué)校,帶著極大的熱情學(xué)習(xí)了法語、音樂和寫作,這些都為她日后的文學(xué)創(chuàng)作奠定了極大的基礎(chǔ)。然而她天性里就帶有叛逆的因素。在她對《圣經(jīng)》有所研究之后,她居然把名字里的一個字母“e”去掉,因為她認為那代表著一種虛榮。父親過世之后,她做出了一個去倫敦的決定,決定在那里憑借知識生存。在倫敦,她與許多激進分子一起研究公事,不久就與喬治?亨利?路易斯情投意合而住到了一起。這在當時是不被世人以及社會認可的。但無論怎樣,艾略特還是憑借自己的能力在英國文壇站穩(wěn)了腳跟而成為一名著名的女性作家。
因此,縱觀艾略特的一生,無論從生活還是事業(yè)來說,都體現(xiàn)了她反叛的個性。
2. 女權(quán)主義的體現(xiàn)
女性意識是在法國著名作家西蒙娜?德?波伏娃《第二性》里被提出的。它可以被認為是西方女性主義文學(xué)批評的鼻祖。在艾略特的作品中,我們看到她的女性意識在女主人公身上的體現(xiàn),從女性的角度審視這個世界。通過作品中女主人公的言談話語以及行動,我們清楚的看到了隱藏在艾略特心里那濃重的女權(quán)主義思想。
小說中的海蒂是個漂亮的姑娘,她的美是讓人窒息的美。她從不是一個逆來順受的女孩兒,她渴望過上富裕的生活,這與那個時代勤勞、質(zhì)樸的維多利亞女性形象是背道而馳的。維多利亞時期,只有那種“家中的天使”才會被社會所接受。即:勤勞、善于打理家務(wù)、照顧家庭等等。而海蒂絕不是一個循規(guī)蹈矩的女孩。小說里有一幕是海蒂照鏡子,她自己也很欣賞鏡子中那幾近完美的形象。在肖瓦特的著作《她們的文學(xué)》中曾提到,極度欣賞鏡子里自己形象的人一般都有自戀的傾向,而海蒂也是如此。她虛榮、懶惰、不負責(zé)任,這與那個年代典型的婦女形象是完全不同的。另一方面,小說中有一章提到海蒂為了見到亞瑟,而孤身前往很遠的地方去尋找,這對于柔弱、從未離開過農(nóng)場的海蒂來說無疑是一次前所未有的挑戰(zhàn)。最后她克服了種種困難終于到達了目的地,雖然最后沒有見到阿瑟,但這次旅行體現(xiàn)了柔弱的她心中最堅強的意志。
小說中,海蒂對婚姻的態(tài)度也是與眾不同的。很明顯她想把婚姻當做跳板,從而過上自己認為的好日子。因此,她不像別人聽從家庭的安排,而是非常有主見的自己選擇,雖然最后因為種種原因失敗了,然后有主見的她也成為了與那個時代不太相符的女性形象。
最讓海蒂與那個時代典型的婦女形象不同的即是她對待孩子的態(tài)度。書中提到海蒂并不是很喜歡孩子,認為他們是累贅、麻煩,而且最后居然有意無疑的親手殺了自己的孩子。孩子身上最能體現(xiàn)女性的特質(zhì),而海蒂殺死自己的孩子這一舉動無疑把那些世俗、對女性有偏見的思想也扼殺在搖籃里。
首先對于黛娜外貌的描寫,同樣是一張和別人與眾不同的美麗,而且作者還通過他人之口說黛娜看起來像一個“小男孩”。作者有意的暗示讀者黛娜其實身上有一種男人的氣質(zhì)。其次,在當時那個年代,黛娜也是和大多數(shù)婦女不一樣,她擁有一份自己喜歡的工作,這在當時也是驚人之壯舉了。因為婦女都被認為是在家持家、照顧子女丈夫,而黛娜居然有一份工作,并一直堅持。另外,與海蒂一樣,她對于自己的婚姻也非常有主見,因此在文章中拒絕了賽斯?貝德的求婚而選擇繼續(xù)自己的工作。雖然最后選擇嫁給了亞當?貝德,然而她還是堅持這是上帝的旨意,并且不怕忌諱的嫁給了賽斯?貝德的哥哥。文章開始就提到了黛娜的布道,能言善辯的她,工作能力極強,這在她與大眾的對話中就可見一般了。
我們不難看出,艾略特通過對書中兩位女主人公的描寫是用心良苦的。她們非常清楚自己想要什么,并通過自己的努力去實現(xiàn)自己的理想。兩位女主人公的形象無論從外表還是內(nèi)心,無疑都是與當時社會大眾所認為的女性是有很大不同的。她們堅強的性格、自我的成長,無疑都體現(xiàn)著艾略特本人女權(quán)主義的意識,而這些形象與艾略特本人也是非常相符合的,生活中她正是一位敢想敢做的女性主義作家,與當時社會是格格不入的。因此,愛略特理所當然被稱之為女權(quán)主義作家。
注釋:
①.Ibid piii
[1]Showalter, E. A Literature of Their Own [M].New Jersey: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77
[2]Henry, N., The Cambridge introduction to George Eliot [M]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8
[3]Eliot, G, Adam Bede [J/OL]. Http://www.gutenberg.org ,1859
[4]馬建軍. 喬治?艾略特研究 [M] 武昌:武漢大學(xué)出本社,2007
[5]張京媛. 當代女性主義文學(xué)批評 [M]. 北京:北京大學(xué)出版社,1992
孫亮(1982年),女,河北省保定市人,河北大學(xué)在讀碩士研究生,08級英語語言文學(xu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