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瑜(四川師范大學美術學院 四川 成都 610000)
中國漆畫的生成經歷了漫長的孕育過程,幾千年漆藝傳統(tǒng)的肥沃土壤培植著漆畫從母體脫胎而出。何謂漆藝,即是漆工藝,漆藝術,是一門以漆為媒材的繪畫藝術門類,它在遵循美學原則的基礎上,從其精神性,藝術性來展現它獨特的魅力,著名漆畫藝術家喬十光先生說繪畫具有三要素:精神內涵、形式儀表、材料技術。它將精神內涵是放在繪畫創(chuàng)作的首要因素上,既是說繪畫是人的精神的產物,創(chuàng)作過程是畫者的心與周遭世界聯系的直接產物,體現出畫者的精神面貌和個人修養(yǎng)。
歌德說過“本著自由精神站得比自然要高一層,按照他的更高目的來處理自然……同這種天才的方式向世人顯示:藝術并不完全服從自然界的必然之理,而是有它自己的規(guī)律?!保ā陡璧抡勗掍洝罚┧囆g創(chuàng)作往往是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的,形式更是多種多樣。漆畫通過媒介:多種材料的復合使用來表達作畫者的創(chuàng)作意圖,體現出畫面的意識形態(tài),也正是因為多種材料語言的復合使用形成了漆畫獨特的材料語言魅力。作品的內涵,源于畫者對生活和周圍世界的觀察思考和激情體驗,是作者對世界萬物的審美取舍,創(chuàng)作的過程中會自然的體現出作者的審美意圖。在制作的過程中,需要理性的控制創(chuàng)作的激情,分析安排材質,達到畫境和材質的完美結合。
漆畫前輩王和舉老先生認為:傳統(tǒng)漆藝為漆畫的發(fā)展提供了豐富的技法寶庫,中國的漆藝源遠流長,作為漆藝承載體的漆器是漆畫的母親。漆藝一直延續(xù)到今天是人類文化的一個奇跡,我們有責任將這一門藝術延伸下去,漆藝如果在我們這代人手中消亡,我們就對不起祖宗,但是,如果按照老一套延續(xù)做下去也是沒有出路的,將漆畫引向純藝術的潛力是無窮無盡的。
法國哲學家恩斯特?卡西爾說過“藝術是一個獨立的話語的宇宙”,任何一個獨立的畫種都有一種區(qū)別于其他畫種的藝術語言,“藝術語言”是個含義很廣,內容也不很確定的詞,不同的解釋角度,不同的使用背景都會有不盡相同的意思。構成一件藝術作品有多種因素,如線條、色彩、形體、光影和空間等,根植于傳統(tǒng)髹飾工藝豐厚土壤之中的現代漆畫,由于它的材料、工藝等諸因素決定了它特有的藝術語言,如特異的材料,特有的工藝,多樣的形式,豐富的色彩等等,形成了漆畫作品對材料美和工藝美的注重,對意境和神韻的追求,構成了漆畫鮮明的、特有的語言狀態(tài)。
一切的畫種都有其獨特的材料,中國畫由于選用毛筆、宣紙以及墨汁等工具材料,決定了中國畫鮮明的繪畫語言。而漆畫由于使用大漆、金銀、蛋殼、螺鈿以及樹葉、銅絲、塑料等特殊的材料,并以雕、填、鑲嵌等工藝手段配合運用,造成了漆畫區(qū)別于其他畫種的獨特的藝術表現力和語言魅力。如漆的特性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畫面的視覺效果,傳統(tǒng)使用的有大漆,腰果漆。大漆能給人“白如雪,紅似血,黑似鐵”的感覺,它耐磨、耐腐蝕,越陳越漂亮;腰果漆的色澤近似熟漆,不易起皺,價格低廉,干燥較快,透明度較高。但漆膜較脆,不及大漆結實,推光后光澤也稍遜,附著力也較差;在每一個藝術發(fā)展的階段,總會有符合這個時代的材料技法的加入使用,使其產生新的血液,新的生命,當代的漆藝中更是加入和合成漆的使用,使漆藝的著色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合成漆燥性、透明性較好,使漆畫的色彩日漸豐富,加入了中國漆無法達到的冷調子,使漆畫的發(fā)展面變得更廣闊。漆藝在中國起源是最早的,作為傳統(tǒng)漆藝的發(fā)展——漆畫,在漆藝基礎上往行而上的方向邁開了一大步,使其脫離了工藝的成規(guī)制約而加入藝術殿堂。又如蛋殼的使用:蛋殼貼法具有自然性與生動性及素雅堅實之感,不同粘貼方式輔以罩漆,打磨產生不同的裂變效果與豐富的肌理,可以多層粘貼,改變蛋殼的高厚薄,再罩漆研磨,使蛋殼產生出或顯露或隱含的感覺,會給人產生斑駁的歷史感;也可以同其他材料結合使用,產生對比聯系,比如說將蛋殼作為純粹的白色使用時,會給人強烈的構成感,而罩上淡漆之后,又會給人水彩的透明感,但又比水彩多了晶瑩感,如果多次罩染不同的色層,再壓有色灰或刮金刮銀到蛋殼的縫中,則會產生國畫的寫意味道;而鉛絲在畫面中的運用,就有點像構成中的線條的作用,它能給人產生一種指引感,鉛絲的長短,寬窄,厚薄都能給人以不同的感受,鉛絲鑲嵌會給人以一種紫灰調子的色彩感受,在運用時就需要注意色調的和諧統(tǒng)一,既注意畫面色彩的對比,畫面是在對比中產生出更深層次美感的;又如漆粉的制作使用,從制作到使用都必須創(chuàng)作者親歷親為,漆的多少直接決定了漆粉制作出來的效果:漆多色粉少,制作出來的漆粉較脆,較易成顆粒狀的粉,看其來有晶瑩的效果;而當漆少色粉多時,色粉不易研磨細膩,制作出來的漆粉較厚,較易成塊,顏色也相對來說是亞光效果,研磨之后較易成細粉,再研磨不仔細的情況下,在制作出來的漆粉里會有不均勻的小色塊,這兩種情況下產生的漆粉均可使用在蒔繪中,會產生不同的效果。用于鑲嵌的五光十色的螺鈿,打磨之后就會給人華麗韻潤的視覺感受;另外還可以使用其他可能在生活中出現的不易腐敗變質的物品作為漆畫中的鑲嵌材料,如:碎玻璃渣等,一切都有可能。
材料總是依托于技法來表現的,漆畫技法表現具有多樣性;在漆畫繪制過程中的磨、刮、擦,再磨再刮再擦的表現技能,使漆畫色層的豐富性與打磨的偶發(fā)性相結合,使畫者的主動性與靈活性得以發(fā)揮?!澳ァ笔悄テ岙嫷镊攘λ冢憾鄬佣嗌嘈螒B(tài)的罩漆磨顯所產生的奇妙肌理紋飾——如漆粉蒔繪綽約含蓄的效果——如漆粒細砂等技法;蛋殼的白潔樸素與自成天趣的裂變;螺鈿如霞似錦的自然光彩,飄灑灑虛虛實實、厚顯薄隱高露低藏。各種材料都有其個自獨特的語言魅力,在使用時,應該遵循“少則得,多則惑”(老子《道德經》)的原則,根據作品需要及作者的意圖適量的在不同的地方使用同種材料,都能給人產生不同的心理感受。
漆畫繪制技巧需要積累,需要不斷實踐,在實踐中摸透漆畫材料的秉性,掌握多種技法先后程序的相互相成,在大量的實踐中將規(guī)律性的、制約繪制可能性的特點變?yōu)樽灾鞯挠幸庾R的技能手段,這需要積累——積累成功的經驗,積累失敗的教訓使之也成為經驗。漆畫可使用的材料非常之多,但是在作為一個畫面的表現方法及材料運用中,應服從情感、意境及整個畫面的需要,畫面的精神內涵需要有乘載的物質來表達,有了材料,形式,工藝的變化固然重要,但并不是說作為一幅漆畫追求的就是這樣一種狀態(tài)。一味追求材料形式,反而使現代漆畫走向了一味研究畫面效果的誤區(qū),鉆進牛角尖,反而破壞了漆畫最本質的東西:漆畫制作需要激情,也需要沉下心來進行理性的思考:材料是漆藝的表現語言的一種,但材料不是目的,畫者是通過自身的藝術修養(yǎng),運用多樣的材料客觀地反映時代精神和漆藝材料魅力的,僅僅依靠已有的材料知識和表現手段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個人的能力和修養(yǎng)才能真正體會漆藝材料的語言。
“漆畫之美,美在朦朧,美在神秘。它以天時、地氣、材美、工巧四要素作為創(chuàng)作的綜合條件,運用著人工和天工巧妙結合的人畫一半,天畫一半的技法。漆畫是美的,它是從七千年漆藝傳統(tǒng)中走來的民族畫種,它與中國畫、油畫的要求并無二致;它不能遠離現實生活,不能與現代人的思想感情脫節(jié),如果脫離了現實,脫離了現代人的思想感情,它就只能是工藝裝飾,而不可能成為繪畫?!?/p>
——喬十光《天畫一半,人畫一半》
欣賞一幅漆畫,首先要確立的是漆畫是畫,它和其他繪畫一樣,都是藝術創(chuàng)作,都必需按照美的規(guī)律,按照藝術創(chuàng)作的規(guī)律去創(chuàng)造;要反映生活,要以情動人,以美動人,具備像詩一樣的意境美。漆畫的材質和工藝效果本身就有創(chuàng)造詩一般意境的優(yōu)越條件。明代黃大成《髹飾錄》就提出“巧法自然,質則人身,文象陰陽”的設計原理及美學思想。漆畫的美,在于它豐富的藝術表現力及多樣化的技法。廣闊的包容性使其具有了無限豐潤的美姿:描漆類似于工筆所產生的細膩感覺,畫漆類似于重彩的神秘,刻漆類似于版畫的刀刻之痕,堆漆看似浮雕的立體之美,刮漆好似油畫的筆觸,潑漆看似水彩的透明晶瑩。它可以如浮雕壓縮塊面,也可以如鑲嵌畫分塊裝飾,更可以與油畫相較厚重感之短長。既可縱橫揮灑,潑金如水,也可雙勾重彩,綿密絢麗,又可淡擦干敷,雅致清逸,這些都是漆畫可能給人的意境。“意境、格調是作者的修養(yǎng)、知識、生活、技巧體現在藝術創(chuàng)作中的總和。它是節(jié)術家的人生觀、藝術觀在作品中的體現。漆畫藝術格調的高低與詩意的產生,取決于藝術家的人品、修養(yǎng)、技巧以及對生活的獨特觀察角度和表達方式?!保ā栋凑彰赖囊?guī)律創(chuàng)作——淺談漆畫藝術》 陳圣謀 《美術》83-10)
漆畫的發(fā)展需要獨立的地位,也需要容納百川的寬大胸懷,包容一切有利于漆畫發(fā)展壯大的物質因素與精神因素。
—— 吳嘉詮 《漆畫創(chuàng)作的獨特性與多元性》
一個民族的藝術要想得到振興發(fā)展,除了弘揚優(yōu)秀的本民族文化,還要吸收人類文化中先進的、有益的成份,經過碰撞和融化,使民族藝術獲得新鮮血液,以新的形態(tài)在國際舞臺上顯示強大生命力。作為民族傳統(tǒng)工藝的漆畫獨立是相對的,就如同個別離不開總體。獨立不是孤立,不是自閉,現代大美術沒有純粹意義上的孤立畫種,各個畫種的界限不是更嚴格清晰,而是日趨模糊。如中國畫與油畫在題材與形式、技法與色彩上相互滲透,相互吸取營養(yǎng),甚至在各畫種中最具有獨立地位的顏料與工具,也產生了相互借助的可能。
漆畫的創(chuàng)作思維與創(chuàng)作規(guī)律從根本上是與其它藝術門類一致的。因此,漆畫應該能包容也能夠包容其它藝術門類,比如:美術、音樂、戲劇、文學、詩歌等的創(chuàng)作因素。當然,漆的特色語言不能改變,這特色不是一成不變的,是不斷在發(fā)展中豐富的,那就是漆畫之所以稱作為“漆畫”,首先應該把漆作為母體來對漆畫進行創(chuàng)新,漆畫作為一個新興的畫種,他如同初生的嬰孩一樣,一切都處于摸索階段,可以大量吸納和借鑒的其它畫種東西,首先可以從圖式上來考慮,比如說是國畫中的留白會給人極大的想象空間,版畫中的欲黑見白的表達方式都可以用在畫稿的創(chuàng)作上。漆畫首先要將定位在當代這一大前提之下,當代即由別于過去,中國傳統(tǒng)中更多的講道了共性的東西,而在我們所生活的這個時代,一切都以非??斓墓?jié)奏在發(fā)展,快餐經濟,快餐文化主導了社會文化的發(fā)展,繪畫呢?繪畫同樣也在這個社會經濟文化發(fā)展的背景下不端改變著,但并不時說繪畫就一定要依附于快餐文化的發(fā)展方向,漆畫要充分利用傳統(tǒng)的成果,將傳統(tǒng)中的精華部分延續(xù)下來,在這基礎上一點點加以發(fā)展,需要有自己的個性,當代漆畫中,精神性已經上升到了主要位置,是一種形而上的藝術,正如海格爾說的“思想取代概念”(《西方心理學大綱》唐鋮,第36頁)原有的技法正如約定俗成的概念,在許多人心中已經根深蒂固,但偉大的藝術就在于其有無限的可能性,漆藝的美就在于發(fā)現,發(fā)現一切的可能,把不可能變成可能,把有可能變成現實可行的,對于技法的學習是必須的,材料依托于技法來表現,技法承載了漆藝發(fā)展的歷史,漆畫放棄了技法,就如同樹木放棄了陽光一樣,但一味地固守傳統(tǒng)也是不可取的, 形而上的藝術,審美是靈魂,一切的技法,一切的材料都是本著為了更好的表達畫面的精神內涵而存在。
我覺得現代漆畫的發(fā)展是要能使用最簡單的技法達到最豐富的畫面表達,回歸到他最純粹的精神狀態(tài),這樣畫才是“畫”,也才是我們所需要追求的最終目的。
[1]《當代漆藝》.陳恩深著.重慶出版社.(2003年3月第1版).
[2]《千年文化 漆藝》.翁紀軍著.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3]《人畫一半,天畫一半》.喬十光著.
[4]《漆畫技法與藝術表現》.喬十光著.湖南美術出版社出版(1996年).
[5]《道德經:老子和孫子圖說八十一章》.宋潔著.北京出版社(2004年).
[6]《西方心理學大綱》.唐鋮著.北京大學出版社(1997年).
[7]《按照美的規(guī)律創(chuàng)作——淺談漆畫藝術》.陳圣謀著.《美術》(83-10年).
[8]《中國藝術教育大系美術卷漆藝》.喬十光主編.中國美術學院出版社(2005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