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國
由“頁”談漢字學習
李建國
漢字是表意文字,學習漢字不能滿足或停留在拼音認字的水準上,而應(yīng)利用漢字字理結(jié)構(gòu)和字族識字等方法,盡量掌握其本義,了解其淵源,要抓住漢字形旁表意的特點,充分了解同一形部漢字的表意規(guī)律。
掌握 漢字 表意 規(guī)律
現(xiàn)狀調(diào)查,這個簡單問題曾難住了不少人(包括許多中小學教師)。
《現(xiàn)代漢語詞典》:張(指紙)冊頁,活頁。量詞,舊時指單面印刷的書本中的一張紙,現(xiàn)在一般指兩面印刷的書本上一張紙的一面,但作為印刷術(shù)語時,仍指一張。頁碼,頁心(版心)頁貯存器,由一層一層的薄版狀礦物成的巖石。
這個解釋明顯對“頁”的原始本義毫無所釋,這不能不說是一個很大的缺憾。漢字是表意文字,學習漢字不能滿足或停留在拼音認字的水準上,而應(yīng)盡量掌握其本義,了解其淵源,要抓住漢字形旁表意的特點,充分了解同一形部漢字的表意規(guī)律。
“頁”作為一個非常重要的部首,涉及數(shù)百漢字,若不能準確了解其本義,對我們學習認識漢字以及對漢文化的深入理解會造成很大的麻煩。
我們互動一下,調(diào)動記憶,進行一次漢字積累訓練:寫出自己熟悉的“頁”部首的漢字,如:題、頃、頂、額、頰、頌、顏、顧、頸、項、碩、頑、頓、頒、須、順、頗、頻、頡、顛……
這種推論是否正確呢?我們從以下幾個方面加以探索與研究:
頂,頭的最高部位;額,人的眉毛之上,頭發(fā)之下的部分,通稱額頭或腦門兒;頰,面頰,臉部兩側(cè);顏,顏面,臉部面容;頷,頦 kē,下頜下方或下頜表面,通稱“下巴”;還有頸、項、領(lǐng)、顱……
這些漢字確實與人的頭部相關(guān)。
頁(頁),《說文》“頭也,從首,從兒,凡頁之屬皆從頁也”, “頁”的本義就是“頭”。頭(頭),《說文》:“首也,從頁豆聲”。
顏,《說文》“眉目之間也,從頁彥聲”。常言“容顏”、“龍顏大怒”、“顏面全無”、“顧全顏面”,杜牧“六宮粉黛無顏色”中“顏色”本義指面容色貌。后來演變轉(zhuǎn)化為顏料色彩之顏色。
頂,《說文》:“頂,顛也,從頁丁聲”。頂?shù)谋玖x是頭之最上部。《周易太過》:“過涉滅頂”指的水漫過頭頂,就是要被淹死,后稱“滅頂之災(zāi)”。頂骨頂踵,禿頂?shù)摹绊敗倍际穷^頂,“頂禮膜拜”佛家語,頭頂叩拜至掌的腳下,雙手放在額上,跪下仰頭。后引申為事物的最高部分:“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杜甫《望岳》,還有山頂,塔頂,屋頂,頂峰,頂巔等,還引申為極端,特別的意思:如絕頂聰明,腐敗透頂,頑固透頂,頂好,頂糟。
顛,《說文》:“頂也,從頁,真聲”。云南省的別稱就叫“滇”。“顛”的聲音也屬這一類。顛的本義就是頭頂。這個意義還保存在現(xiàn)代漢語書面語華顛一詞中?!叭A顛”就是白頭。
頭頂叫顛,引申開來,一切高直東西的頂端也叫顛。寫成“山巔”、“頂峰”叫“巔峰?!?/p>
頟《說文》:“顙也,從頁,各聲?!?/p>
頞《說文》:“鼻莖也,從頁,安聲?!薄睹献印ち夯萃跸隆酚校骸芭e疾首蹙頞而相告曰?!?/p>
頰《說文》“面旁也,從頁,夾聲?!?/p>
頜《說文》“顄也,從頁合聲?!?/p>
頸《說文》“頭莖也,從頁巠聲”,通稱脖子。
項《說文》“頭后也,從頁工聲?!薄绊棥钡谋玖x是后脖頸。
古漢語中,頸、領(lǐng)。項、頸、領(lǐng)都有脖子的意思,但它們的詞義又有差別?!绊棥笔遣弊拥暮蟛?,“頸”是脖子的前部,“領(lǐng)”是脖子的通稱。古時以刀劍自殺叫“刎頸”,因為自殺只能割自己脖子的前部——那里是人體最重要也是最薄弱之處。因“項”專指脖頸的后部,所以人的背影稱為“項背”?!巴漤棻场?,就是只能望著某人的背影,跟在他的后面,趕不上他。成語“項背相望”,則是說后面的人望著前面的人的背影,形容人多擁擠,連續(xù)不斷。
在古代,剛直不阿、不向權(quán)貴屈服的人被稱為“強頂”,意為這種人后脖頸強硬,不肯低頭?!绊棥弊直硎竞蟛鳖i,在現(xiàn)代漢語里已經(jīng)不用了,“項”只是作為語素構(gòu)成雙音詞,如戴在脖子上的鏈形首飾“項鏈”?!绊椚Α眲t是某些地區(qū)兒童和少數(shù)民族婦女套在脖子上的環(huán)形裝飾品。
現(xiàn)代漢語中“項”字的常用義是作為量詞用于分條目的事物,如幾項任務(wù)、幾項規(guī)定等?!绊棥币灿脕順?gòu)成雙音詞,如項目、事項等。都是后起之義。
領(lǐng)《說文》:“項也從頁令聲”“引領(lǐng)”就是伸長脖子遠望,形容盼望殷切。衣服領(lǐng)子圍著脖子,因此“領(lǐng)”又引申出衣領(lǐng)的意思。成語“提綱挈領(lǐng)”就是抓住漁網(wǎng)的總繩,提起衣服的領(lǐng)子,用來比喻抓住要領(lǐng),簡明扼要?!邦I(lǐng)教”、“領(lǐng)情”、“領(lǐng)會”、“心領(lǐng)神會”。
頷:《說文》“面黃也,從頁含聲。”
顄:《說文》“頤也。從頁圅聲”。
須:《說文》“須,面毛也”。男子臉面外則的三根胡須。本義指胡須,像有臉上的胡須,古文寫作“鬚”,《漢書·高帝記》,高祖為人,隆準而龍顏,美須髯。須眉:指胡須與眉毛(專指男子)。
順:《說文》“理也,從頁從巛。”本義是梳理毛發(fā),引申為順從、順服。奉養(yǎng)并順從父母叫“孝順”,對長輩恭敬順從中“恭順”,奴仆對主人忠心順從叫“忠順”。對惡劣環(huán)境和不正不的待遇忍受順從叫“逆來順受”、“百依百順”。
頗:《說文》,“頗,頭偏也,從而皮聲”?!邦H”是由頭偏這一本義,引申為一切事物偏而不正?!峨x騷》:“舉賢而授能兮,循繩墨而不頗。”“繩墨”這里指法度,“頗”即偏而不正?!捌H”其中的“頗”也是不正。與“偏”同義。
頡:《說文》“直項也,從頁吉聲。”
顫:《說文》“頭不正也。從頁亶聲?!?/p>
頑:《說文》“頭也元聲?!薄邦B鈍”,義為愚呆,“頑”當愚蠢無知講,還有愚頑、癡頑、冥頑等詞語?!邦B石點頭”形容道理講得深透生動,能使人心悅誠服,連無知的頑石都點頭了?!邦B”還可以由遲鈍引申到固執(zhí)、不易開異、不馴服等意義。如“頑固”是說思想保守,不愿意接受新思想?!邦B皮”今天多用來形容少年兒童愛玩愛鬧,“頑童”、“頑劣”。
預(yù):本義為安樂、快樂,后來預(yù)字以預(yù)先、事先為主要意義。
[1]現(xiàn)代漢語詞典,中國社會科學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編,[M].商務(wù)印刷館,1878.
[2]說文解字,注音版,許岳麓書社[M].2005.
(李建國:漢字職業(yè)技術(shù)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