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溫菊英
《財務會計》課程是為工商管理類各個專業(yè)的本科生開設的大類專業(yè)基礎課程之一,它包括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兩部分。它的教學目標是使學生能夠按照財務會計的基本理論、原理與方法,分析判斷與解決公司財務會計信息生成與披露過程中的實際問題,提高學生的辨析思維能力、自主學習能力及未來從事相關財務會計工作的專業(yè)素養(yǎng)。其中,財務實踐環(huán)節(jié)是在學校專設的模擬實驗教室,結合ERP財務軟件,由學生效仿企業(yè)、單位的財會人員,按照規(guī)范的會計實務處理要求,進行全面的、系統(tǒng)的仿真操作演練,以培養(yǎng)學生財務會計技能和實際工作能力。下面談談《財務會計》課程實踐教學部分考核評價方法。
正如趙桂英、吳東莉(2006)所說,實踐教學是通過個人在活動中充分參與,來獲得個人的體驗,然后在教師的指導下,團隊成員共同交流,分享個人體驗,提升認識,《財務會計》的實踐教學部分也有相同的特點,具體概括如下:
1、需要有足夠的會計理論知識。這個模擬課中,要從企業(yè)購買材料、銷售產品、期末結轉成本到最后生成報表一系列活動作會計處理,因此不僅要會填制原始憑證,還要學會總賬處理等。這樣才能達到這門課實踐部分的要求,即會系統(tǒng)管理與基礎設置、總賬系統(tǒng)初始化與總賬系統(tǒng)日常業(yè)務處理、出納管理與賬簿管理、總賬期末業(yè)務處理與利用報表模板生成報表和自主案例設計、上機實現與報告輸出。
2、需要自己親自動手才能學會。在模擬實踐課上,雖然你自己感覺對各塊知識的掌握還挺好的,但是在實際的操作過程中未必能很順手。一是對各塊知識沒有進行融合過,當要在實際中結合起來用時就不能得心應手了;二是在平時學習過程中檢驗自己掌握知識的程度都是通過做題目,面對的是靜態(tài)的問題,而在實踐中動態(tài)的,更加靈活和困難;三是要對系統(tǒng)的功能熟悉。這個雖然對很多人來說,尤其是現在,不是什么難題,但是當要結合實際的案例時就不那么容易了。所以,要想學會實踐中的操作,發(fā)現自己的問題,必須自己親手去做。
圖1 《財務會計》課程考核評價體系比例構成
3、需要老師或其他人的幫助。由于是初學者,學習過程中可能會遇到很多困難,而且這個操作是一環(huán)扣一環(huán)的。如果其中有一步做得不正確,就會導致未來的某步不能操作。有時即使你自己返回去查找問題也不一定能找出,因為有些做法在你的思維中就應該是對的,這時就要老師或同學幫忙查錯。
目前,這門課程的成績考核評價體系主要由平時表現、平時作業(yè)、賬務實踐和期末考試這幾部分構成,它們的比重大致如圖1所示。(圖1)就這個評價標準來看,存在以下兩個方面的問題:
1、賬務實踐成績只占總成績的20%不合理。因為在實踐過程中需要有很多理論知識的準備,它的成績也很大部分反映了對理論知識的掌握,甚至比期末考試更能反映對知識的深刻認識,所以賬務實踐成績應該占總成績更大的比例。
2、賬務實踐以一個報告作為考核的載體,報告的內容是對重要部分的截圖。
這個截圖,一方面可以顯示你的操作是否正確,另一方面是看審核人的簽字是否是學生本人,因為只有以學生自己的學號進入系統(tǒng),才能使審核人的簽字是自己的名字,因此能夠防止一份作業(yè)幾人在用。但是,這種考核形式過于單一,因為它沒有對時間、學生的實踐創(chuàng)新等進行考慮。
成績評價標準應該與教學目標相一致才能促進教學目前的實現和評估教學目標實現的效果。根據這門課的教學目標:使學生能夠按照財務會計的基本理論、原理與方法,分析判斷與解決公司財務會計信息生成與披露過程中的實際問題,提高學生的辨析思維能力、自主學習能力及未來從事相關財務會計工作的專業(yè)素養(yǎng),我將其分為三個層次:第一,知識學習能力。課程的實踐模擬部分需要應用財務會計的基本理論、原理與方法,因此,實踐教學的考核部分包括了知識學習能力的考核。第二,實踐創(chuàng)新能力。實踐教學部分主要考查學生應用知識分析判斷與解決公司財務會計信息生成與披露過程中的實際問題,它一方面要求學生有實踐能力;另一方面要有創(chuàng)新能力。第三,個人素質。這是考察的前提條件。
對于大多數同學來說,最希望《財務會計》實踐教學部分通過有別于傳統(tǒng)式教學的體驗式教學,將復雜、抽象的理論和技能以最直觀的方式讓學生體驗、學習,將深奧復雜的職業(yè)技巧用實戰(zhàn)演練的方式表達出來,提升其專業(yè)水平。因此,根據學生的需求和上面對課程目標的分解,將《財務會計》實踐部分考核的內容分為:知識學習能力、實踐創(chuàng)新能力和個人素質,通過樹圖作進一步分析。(圖2)
圖2 財務管理課程實踐部分成績考核考慮因素
通過樹圖分析可以知道成績考核過程中應該考慮的因素,在此,進一步詳實每一個考慮因素應該包含的具體指標,如表1所示。(表1)
表1 財務會計課程考核指標體系
為了考察這個指標的合理性,筆者做了一次問卷調查。調查對象是會計專業(yè)的學生。學生是學校最特殊的客戶,他既是接受高校教學服務最直接的人,又是高校教育的產品。他們的需求特征一方面是社會需求的反映;另一方面又是自己個性的反映,所以他們對學校的要求比較全面。
而具體的指標如表1顯示。特別需要說明的是個人素質的考核可以從實踐課堂出勤率、聽講認真程度、對問題即時解決、溝通來考核進取心和溝通能力。雖然此實踐報告的截圖可很大程度上防止同學之間作業(yè)的抄襲,但是仍不排除有同學利用一些圖片處理軟件將別人的名字改為自己的,如PS。所以,這一部分不能給總成績做貢獻,相反,發(fā)現了類似抄襲情況,應該嚴厲處理,重重扣分。因為這一方面反映的是對課程的不認真對待;另一方面也是一個人不誠實的表現。
成績對于學生而言是檢查、反映自己水平,對于老師或者教育管理者來說是評價課程效果的一個重要參考指標。因此,這一環(huán)節(jié)比較為重要。分數如不能反映學生的學習表現和成果,則必然消極影響學生的學習情緒,且不能客觀、真實、可靠地反映實際教學效果。因而也需要對課程成績考核體系進行研究。
[1]趙桂英,吳東莉.淺談體驗式教學在高職電算化會計專業(yè)實踐教學中的應用.經濟師,2006.
[2]董瑞麗.談高職金融專業(yè)實踐課程考核評價體系的合理構建.中國教育發(fā)展研究,2009.
[3]孫敏,李遠慧.財務會計.研究性教學訓練載體設計,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