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慶鐳 葉順群
消化性潰瘍(peptic ulcer)主要指發(fā)生在胃和十二指腸的慢性潰瘍,即胃潰瘍(gastric ulcer,GU)和十二指腸潰瘍(duodenal ulcer,DU),因潰瘍的形成與胃酸-胃蛋白酶的消化作用有關而得名[1]。HP是一種微需氧性革蘭陰性桿菌,呈螺旋形,人的胃黏膜是它的自然定植部位[2]。近年來隨著人們對HP感染研究的深入,有關HP感染與消化性潰瘍的關系已廣泛引起人們的關注,HP陽性的患者,胃潰瘍的發(fā)病率非常高。雷貝拉唑是一種質子泵抑制劑,能強烈快速地抑制胃酸分泌,迅速緩解疼痛并促進潰瘍早期愈合。我院采用雷貝拉唑、莫西沙星、阿莫西林三聯(lián)療法治療HP感染的胃潰瘍患者,其胃潰瘍的愈合率和HP的根除率都取得了良好的療效。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0年1月~2010年12月期間因上腹隱痛不適、厭食、噯氣、反酸等癥狀就診,經電子內鏡檢查確診為GU,用Warthin-Starry銀染法測定HP為陽性的患者107例,其中男性66例,女性41例,年齡16~74歲,并除外反流性食管炎、胃癌等其他消化系統(tǒng)疾病及可致胃腸道癥狀的其他全身疾病,2周內未服用過抑酸劑及其他影響胃腸道功能的藥物。將107例患者隨機分為兩組,觀察組54例,男34例,女21例,年齡16~73歲;對照組53例,男32例,女20例,年齡17~74歲。兩組患者平均年齡、性別、癥狀等具有可比性(P>0.05)。
1.2 內鏡檢查 治療前1周進行電子內鏡檢查,147例患者均不合并十二指腸潰瘍,潰瘍直徑為0.5~1.5cm。所有病例均常規(guī)活檢排除癌變,組織學檢查采用Warthin-Starry銀染,HP感染的診斷參照最新的HP診治指南[3]。
1.3 治療方法 觀察組:雷貝拉唑10mg,莫西沙星400 mg每天1次口服,阿莫西林1000mg,每天2次口服,共用14d。對照組:雷尼替丁150mg、克拉霉素500mg、阿莫西林1000mg,每天2次口服,共用14d。療程結束后4周復查內鏡,所有病例均復測HP,未愈合者重取活檢排除癌變。
1.3 療效評定 愈合:潰瘍消失或僅留瘢痕;好轉:潰瘍直徑縮小≥50%;無效:潰瘍直徑縮?。?0%或無變化,愈合及好轉歸屬有效,計算有效率。HP轉陰為有效,陽性為無效。
2.1 2組療程結束后GU鏡下愈合情況見表1。
2.2 2組療程結束后HP根治情況見表2。
2.3 不良反應 兩組治療前后血、尿、糞常規(guī)及肝腎功能檢查均無異常,14d療程結束時,觀察組未見不良反應,對照組1例納差、乏力,未影響正常的工作和生活。
表1 2組療程結束后GU鏡下愈合情況
表2 2組療程結束后HP根治情況
幽門螺旋桿菌感染是消化性潰瘍的主要病因之一,根除幽門螺旋桿菌不僅利于潰瘍的愈合,同時也可減少胃癌的發(fā)生。本觀察組107例胃潰瘍患者潰瘍愈合率90.7%,HP根除率92.6%,同有關報道相似[4]。觀察組療法明顯優(yōu)于以雷尼替丁為基礎的三聯(lián)療法,和目前推薦的根除HP有效的三聯(lián)療法:以質子泵抑制劑為中心加上2種抗菌藥,療程7d,根除率可達80%~90%相似[5]。但隨著HP根除治療藥物的普及,HP通過自身染色體的突變可對多種抗生素產生耐藥,是導致HP根治治療失敗的重要因素[6]。我國HP對抗生素的耐藥率為:甲硝唑50%~100%(平均73.3%),克拉霉素0~40%(平均23.9%),阿莫西林為0~2.7%,對HP抗生素耐藥率存在明顯的地區(qū)差異,提示HP耐藥也受地區(qū)和環(huán)境因素的影響。HP根治失敗的另一重要原因是病人依從性差,治療方案中藥物組成、劑量復雜及藥物不良反應往往導致病人不能堅持治療。
PPI能顯著降低基礎和餐后的胃酸分泌,提高胃液pH值,從而降低抗生素分解使抗生素的最少抑菌濃度降低,同時提高pH值不利于HP生長。用于HP根除治療的PPI有奧美拉唑、埃索美拉唑、雷貝拉唑等,抗生素有甲硝唑、克拉霉素、阿莫西林、四環(huán)素和喹諾酮類藥物等,因為克拉霉素、阿莫西林是酸敏感抗生素,為使其在胃內更穩(wěn)定更有效,必須提高胃內pH值至中性水平,胃內pH值接近中性使HP達到生長期,因此對抗生素更敏感,而且PPI抑酸后可以提高酸敏感抗生素的濃度,因此PPI抑酸的滿意度是根除HP的主要因素之一。雷貝拉唑相對于雷尼替丁等H2受體阻滯劑具有更強,更持久的抑酸效果,更有效控制夜間酸突破;達到最佳抑酸治療要求每日只需10~20mg,不良反應少,安全性良好。
莫西沙星屬第四代喹諾酮,較第一代喹諾酮類藥物如環(huán)丙沙星、左氧氟沙星等對革蘭陽性菌及厭氧菌譜更廣,對革蘭陰性菌也具有良好的抗菌活性,對β內酰胺類和大環(huán)內酯類抗生素耐藥的細菌亦有效。有學者研究以莫西沙星為基礎的三聯(lián)7d療法HP根治率在方案數據分析中與鉍劑為基礎的四聯(lián)療法無顯著差異,但在意向性治療分析中優(yōu)勢明顯(75.6%/54.5%)[7],意味著前者不僅療效高且依從性好。本文結果表明,雷貝拉唑和莫西沙星、阿莫西林聯(lián)合治療HP感染的胃潰瘍患者,14d療程的潰瘍愈合率和HP根除率高,用藥量小,安全可靠,依從性好,值得臨床試用[8]。
[1]陸再英,鐘南山.內科學[M].7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8:387.
[2]陳灝珠.實用內科學[M].11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2003:1742.
[3]中華醫(yī)學會消化病分會.第三次全過幽門螺旋桿菌感染若干問題公識報告[J].胃腸病學,2008,26:449-452.
[4]徐衛(wèi)喜.蘭索拉唑三聯(lián)療法治療消化性潰瘍合并Hp感染的療效觀察[J].現(xiàn)代醫(yī)學(學術版),2008,14(13):85-86.
[5]張萬岱,徐智民.幽門螺旋桿菌治療[J].中華消化雜志,2003,23(9):556-557.
[6]Kim JM,Kim JS,Jung HC,et al. Distribution of antibiotic MICS for Helicobacter Pylori strans over a 16-year period in patients from Seoul,South Korea[J].Antimicrob Agents Chemoter,2004,48:4843-4847.
[7]Cheon.H,Kim N,Lee DH,et al. Efficacy of moxifloxin-bassed triple therapy as second-line treatment for Helicobacter pylori infection[J].Helicobacter,2006,11:46-51.
[8]李春德.消化性潰瘍治療的研究及進展[J].當代醫(yī)學,1997,3(1):4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