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萬國
心電圖是心臟興奮的發(fā)生、傳播及恢復過程的客觀指標[1],其現(xiàn)已廣泛用于對各種心律失常、心室心房肥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心肌缺血等病癥檢查。本文對58例健康老人的體質(zhì)心電圖進行檢查和分析,探討了健康老人體質(zhì)心電圖的評價標準,具體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人收集了2009年5月~2010年5月的58例健康老人的心電圖檢查資料。其中男34例,女24例,年齡67~79歲,平均年齡(72.4±2.2)歲。所有入選者均沒有心臟病史,經(jīng)心電圖,血常規(guī)及血液生化檢查全部正常,沒有重大疾病病史及近期住院史。
1.2 方法
1.2.1 檢查前注意事項 對58例健康老人進行心電圖檢查。檢查前注意事項:①檢查前不能飽飲、飽食、吃冷飲和抽煙,需要平靜休息20min[2]。②檢查時要睡平,全身肌肉放松,平穩(wěn)呼吸,保持安靜,切勿講話或移動體位。③過去做過心電圖的,應把以往報告或記錄交給醫(yī)生。如正在服用洋地黃、鉀鹽、鈣類及抗心律失常藥物,應告訴醫(yī)生。④檢查時,如涂有電極膏,檢查畢可用衛(wèi)生紙擦掉。
1.2.2 檢查方法 采用日本光電ECG-1500P多功能心電圖機,導聯(lián)描記為常規(guī)12,同時加做長Ⅱ?qū)?lián),其中竇性心律失常包括竇性心律過速與竇性心律過緩,而異位心律失常則包括早搏,房撲與房顫,及其心動過速。
1.3 統(tǒng)計方法 應用SPSS12.0統(tǒng)計學處理軟件,行t檢驗,以P<0.05為具有統(tǒng)計顯著差異。
58例健康老人,心電圖正?;蛘叽笾抡?8例(65.6%),異常心電圖20例(34.5%)(表1)。健康老人的HR心率為:76BPM,PR間期為:142ms,QRS間期為:92ms,QT/QTC間期為:346/392ms,P/QRS/心電軸為:61/79/53°,RV5/SV1振幅為:3.07/1.84mv,RV5|SV1振幅為:4.91mv。正常形態(tài)是隨T波的直立而淺,ST段平行的壓低或斜向。由于心率、心電軸、PR間期、SV1+RV5、ST段變化的變化形態(tài)比較直觀,容易觀察和辨別,因此選擇這五個指標健康老人體質(zhì)心電圖評價的標準。
表1 心電圖檢測情況[例(%)]
人體的體液中含有電解質(zhì),具有導電性能,因此人體也是一種容積導體,這樣在人體內(nèi)及體表均有電流自心電偶的正極流入負極,形成一個心電場??赏ㄟ^心電偶中心的垂直于電偶軸的零電位面把心電場分為正、負電位區(qū)。心電場在人體表面分布的電位就是體表電位。心電圖機將此體表電位的電信號放大及按心臟激動的時間順序記錄下來,即為心電圖。探查電極面對除極電偶的正極則錄出正波[3],面對負極錄出負波。電極越靠近心電偶軸,則電位的絕對值越高,波形越大。每一次心臟搏動場包括收縮和舒張,稱為一個心動周期,相應的心電活動包括除極和復極,成為一個心電周期。
心電向量與心電圖正常心臟激動發(fā)源于右心房上部,上腔靜脈入口處的竇房結(jié)[4],激動通過傳導系統(tǒng)依次傳遞至心房、心室各部,使之除極和復極。心臟是一個立體腦器,其各部位的電激動的傳導有方向性,且其量的大小不同,這稱為向量。在同一瞬間,心肌內(nèi)有許多駛向各個方向的電偶,向量綜合法用平行四邊形的對角線代表一個瞬間的綜合心電向量,在一個心電周期中,瞬間綜合心電向量在不斷變動,這樣形成一個向量環(huán):心房除極和心室除極分別拼成P向量環(huán)及QRS向量環(huán);心室復極構成T向量環(huán)[5]。這種立體的向量圖(VCG)稱為空間心電向量,其在額面、矢狀面及水平面的投影,構成平面心電向量圖,臨床應用較少。平面心電向量圖在各心電圖導聯(lián)軸上的投影便構成心電圖,后者在臨床廣為應用。
健康老人的心臟在收縮之前,首先發(fā)生電位變化。心電變化由心臟的起搏點——竇房結(jié)開始,經(jīng)特殊傳導系統(tǒng)最后到達心室肌,引起肌肉的收縮[6]。經(jīng)心電圖機的放大和記錄,成為心電圖。心電圖可以反映心臟內(nèi)綜合性電位變化的發(fā)生、傳導和消失過程,但不能說明心臟收縮活動的變化。正常心電圖包括P、QRS和T三個波形,它們的生理意義為:P波:心房去極化,當竇房結(jié)發(fā)生興奮后,興奮向右心房下部及左心房傳播,已興奮部位與未興奮部位間的電位差形成P波;QRS波群:心室去極化;T波:心室復極化,較寬,反應了心室各細胞不同步的復極化;P-R間期:去極化從竇房結(jié)產(chǎn)生經(jīng)過房室交界、房室束、束支和浦肯野纖維網(wǎng)到達心室所需要的時間,一般為0.12~0.2s,P-R間期的延長表示房室傳導的阻滯;S-T段:心室各部分都處于去極化狀態(tài)的時期;Q-T間期:其時程與心率成反變關系,心率越快,Q-T期越短。
根據(jù)上文的分析,心率、心電軸、PR間期、SV1+RV5、ST段變化等5項指標可以作為健康老年人體質(zhì)心電圖的評價指標。以此來建立健康老年人體質(zhì)心電圖評價標準對提供老年人健康評價標準有重要意義。
[1]褚旭霞,崔海松,倪愛珍.三組社區(qū)老齡與心電圖P波異常的關系[J].同濟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08,29(2),109-111.
[2]滕亞平.離休老人心電圖740例分析[J].中國基層醫(yī)藥,2003,10(12),1278-1279.
[3]莫永秀,梁積英,呂澤平.巴馬縣長壽老年人198例心電圖分析[J].廣西醫(yī)學,2010,32(7),817-819.
[4]沈士揚,吳瓊.5664例社區(qū)居民健康體檢心電圖分析[J].實用醫(yī)學影像學雜志,2009,18(5),362-363.
[5]Yang LS, He BX.Ppatients apolipoprotein e genes polymorphism research [J]. Progressive atherosclerosis magazines, 2008, 7:433-435.
[6]孫廣輝,蘇子杰,凌玲,等.老年心律失常的動態(tài)心電圖觀察[J].實用老年學,2008,8(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