饒豐 葛志晨
(1.鎮(zhèn)江出入境檢驗檢疫局 江蘇鎮(zhèn)江 212000;2.江蘇檢驗檢疫車燈檢測實驗室,江蘇丹陽 212300)
半導體發(fā)光二極管 (Light-Emitting Diode,LED)是利用半導體PN結把電能轉(zhuǎn)化為光能的器件。它耗能少,穩(wěn)定性高,響應時間短,無環(huán)境污染,必將成為新一代高效節(jié)能的照明光源[1~3]。
由于LED的空穴和電子相對運動,一部分能量產(chǎn)生有效的光電效應,發(fā)出光子;而另一部分是以發(fā)熱的形式消耗掉了。目前LED的發(fā)光效率較低,絕大多數(shù)能量以熱量的形式耗散了,因此,當電流通過PN結時,結溫會升高,結溫的變化必然導致器件微觀參數(shù)的變化,如電子-空穴的濃度,禁帶的寬帶,電子遷移率等,從而使得器件的宏觀特性發(fā)生變化,甚至使LED失效[4]。因此,準確測量LED結溫,對于大功率LED燈具設計,LED失效性和可靠性分析等具有重要的意義。
對于結溫測量方法,已經(jīng)有不少報道,主要有:正向電壓法[5]、熱阻法[6]、峰值波長法[7]、藍白比法[8],紅外攝像法[9],相對輻射度法[10]和有限元計算法[11]。但是目前的報道多為一種測量方法的介紹或測量結果分析,鮮有這幾種方法的綜合報道。本文就測量LED結溫的方法進行了全面的介紹,給出了不同測試方法的原理,測試步驟,優(yōu)缺點。
接觸式測量法是指測試過程中需要接觸到LED引腳的測試方法,該方法的核心是測量LED的電學參數(shù),然后通過LED電熱特性,計算出結溫。
正向電壓法是利用LED的PN結電輸運的溫度效應,通過測量工作電流下的正向電壓來測算結溫[5]。實驗表明,在恒定電流驅(qū)動下,LED兩端電壓隨結溫線性變化,即:
式中,UF(T2),UF(T1)——結溫在 T2,T1時的 LED正向壓降;
K——電壓-溫度系數(shù),一般地,對于AlInGaP和InGaN這兩種發(fā)光材料,其K值約為-2mV/℃。
目前,正向電壓法被認為是最精確的結溫測量方法。其測試過程如下:
(1)K值的測量。這是結溫定量測量的關鍵,目的是要得到LED器件的溫度-電壓特性。具體方法是,在選定定標電流Is后,保持器件的PN結處于不同的恒定溫度場中,測量不同結溫下器件正向電壓,計算出K。公式為:
式中:U'2,U'1——環(huán)境溫度為 T'2,T'1時 LED 的結電壓。
測量時,一般要求T'2,T'1相差50℃以上,一般地,Is不大于1%的額定電流,建議取100μA到5mA.
(2)電壓的測量。首先,在標定電流Is下,測量LED兩端的電壓UF(T1),由于Is很小,對LED的加熱也很少,可以認為T1等于環(huán)境溫度。然后,在工作溫度下,將LED通電保持工作狀態(tài),達到熱平衡時,斷電使LED脫離工作狀態(tài),在10-5內(nèi)接通定標電流,并測量正向電壓UF(T2)。
(3)結溫計算。根據(jù)公式 (1),計算出LED工作時的結溫T2。
該方法也叫做微電偶接觸測量法[6]。當驅(qū)動電流改變時,正向電壓與結溫不再成線性關系,因此正向電壓法就不再適用。但LED芯片到管腳的熱阻Rθjp一般為恒定值,因此,可用下面的公式計算結溫:
式中Tj——LED芯片的結溫;
Tp——LED 管腳溫度;
Pj——LED消耗的電功率。
因此,只要知道LED的熱阻,我們可用微電偶測量管腳的溫度Tp,然后結合LED的功率,就可以得到結溫。
QB/T 4057—2010《普通照明用發(fā)光二極管 性能要求》和EIA/JESD 51—1《集成電路熱測量方法-電學測試方法 (半導體單晶粒元件)》均給出熱阻測量方法,具體內(nèi)容是:在恒定電流下,用電壓法測得結溫,然后微電偶測量管腳的溫度Tp,兩者相減后除以注入功率得到熱阻。公式為:
實際試驗中,一般要求結溫比管腳溫度差大于50℃。
接觸式結溫測量需要接觸被測LED的引腳.但對于封裝好的LED模塊,通常無法接觸到單個LED的引腳,接觸法無法應用,這時,非接觸式結溫測量法應運而生。
非接觸法又分成三類,第一類是測量LED的光譜特性,根據(jù)光譜與結溫的關系,推算出結溫,包括峰值波長法,藍白比法,相對輻射強度法。第二類是用紅外測溫儀直接測量,最后一種是有限元計算法。
LED的發(fā)光機理是載流子帶間復合,其輻射峰值波長λp與禁帶寬度Eg成反比,即:
對于某些LED,結溫升高時,材料的禁帶寬度將減少,因此LED輻射的峰值波長變長,顏色紅移,峰值波長法就是運用該特性來測量結溫的。
2004年,Hong等人通過實驗證實,AlGaInP基紅色LED的峰值波長與結溫具有良好的線性關系,這樣,可以先測量峰值波長隨結溫的變化率,然后結合環(huán)境溫度和波長的變化量,就可以計算出結溫,計算公式如下:
式中,Ta——參考結溫溫度;
Kp——峰值波長-結溫系數(shù)。
有意義的是,對于同一批LED,Kp差別很小,因此只需測量一只LED的Kp值就可以代表整批LED了。結溫測量步驟是:
(1)測量Kp,在恒定電流下,測量不同環(huán)境溫T0,T1下的峰值波長λ0,λ1,然后計算出Kp。公式為:
(2)測量LED工作時的峰值波長和環(huán)境溫度,并結合參考結溫Ta下的峰值波長,計算出結溫。Ta一般也是環(huán)境溫度,而參考峰值波長一般為在小電流下 (小于額定電流1%的電流驅(qū)動),LED的峰值波長。
問題是,由于結溫升高引起的峰值波長漂移并不大,當升高10℃時,峰值波長改變約1.4nm左右,這樣,測試時必會給測試結果帶來不小的誤差,若采用高精度的光譜儀,則會大大增加測試成本。并且,并非所有LED峰值波長均隨溫度線性變化,如GaN基藍光LED,峰值波長隨結溫先減小后增大[8],這樣,該方法就不適用。
在恒定驅(qū)動電流下,隨著結溫升高,藍光LED芯片不僅正向電壓降低,而且內(nèi)量子效率的降低,導致發(fā)光效率和發(fā)光強度降低。另外,結溫升高會導致藍光部分的峰值波長紅移。由于藍光峰的紅移,熒光粉 (YAG:Ce)的有效激發(fā)效率降低了。熒光粉發(fā)光強度的降低除了來自于藍光強度的降低,而且隨著溫度的升高,熒光粉的光轉(zhuǎn)化效率也在減小,所以熒光粉發(fā)光的減弱比藍光更顯著。也就是說,芯片的藍光發(fā)光與熒光粉發(fā)光隨結溫變化的不一致,
藍白比法正是利用這種特性來確定結溫。定義W為光譜中整個白光的功率,B為藍光部分的功率,那么比值R=W/B應該是結溫的函數(shù)。研究表明:R與結溫較好的線性關系。而且對于同一批白光LED,雖然線性關系直線的截距不同,但是直線的斜率是近似相等的。因此,可以通過測量LED光譜算得R值,然后用下面的公式得到結溫:
式中:Kγ——LED的結溫-藍白比系數(shù)。測試過程同峰值波長法類似:
(1)測量Kγ,在恒定電流下,測量不同環(huán)境溫度T0和T1下的峰值波長,然后擬合出Kγ。
式中,R0,R1——結溫為T0和T1時LED的藍白比。
(2)測量LED工作時的藍白比,結合結溫為TJ0時的藍白比,按公式 (7)計算出結溫。一般地,TJ0為環(huán)境溫度,而R0為小電流驅(qū)動時的藍白比。
缺點是,該方法僅適用于InGaN+YAG白光LED,對于其他LED,如RGB三基色混合白色LED和單色LED,該方法就不適用了。
研究表明:在恒流源驅(qū)動LED時,相對輻射強度隨著結溫升高而線性下降,因此,可以基于相對輻射強度測量LED的結溫。其公式形式與其他非接觸法類型,為:
式中,KI——LED的結溫-相對強度系數(shù);
T0——參考溫度;
I0——參考相對輻射強度。
測試過程如下:
(1)KI定標。
在選定定標電流I后,保持LED陣列的PN結處于恒定溫度場中 (由恒溫箱控制),測量不同環(huán)境溫度下LED陣列的相對輻射強度值,然后計算出KI,公式:
(2)結溫計算
實測LED穩(wěn)定發(fā)光時的相對輻射強度,然后代入公式 (9),其中,T0一般為環(huán)境溫度,而I0一般為小電流驅(qū)動時LED的相對輻射強度,計算得到結溫。
紅外攝像法是紅外測溫儀測量半導體器件結溫分布的方法。
在自然界中,一切溫度高于絕對零度的物體都在不停地向周圍空間發(fā)出紅外線,同時,物體的紅外輻射能量及其光譜與它的表面溫度有著十分密切的關系。因此,通過對物體自身輻射的紅外能量的測量,便能準確地測定它的表面溫度,這就是紅外輻射測溫所依據(jù)的客觀基礎。
紅外測溫儀由光學系統(tǒng)、光電探測器、信號放大器及信號處理、顯示輸出等部分組成。光學系統(tǒng)匯聚其視場內(nèi)的目標紅外輻射能量,視場的大小由測溫儀的光學零件及其位置確定。紅外能量聚焦在光電探測器上并轉(zhuǎn)變?yōu)橄鄳碾娦盘枴T撔盘柦?jīng)過放大器和信號處理電路,并按照儀器內(nèi)置的算法和目標發(fā)射率校正后轉(zhuǎn)變?yōu)楸粶y目標的溫度值。
該方法測量LED結溫,成本較高,而且要求被測器件必須是未封裝或開封的狀態(tài)。同時,由于芯片不同層次熱紅外信息互相干擾形成噪聲,該方法也無法準確感應內(nèi)部有源層溫度[9],因此,測試結果有較大的誤差。
用有限元法計算結溫時,需作如下假設 :①LED芯片是平面均勻熱源 ;②環(huán)境溫度和LED的初始溫度為恒定值;③忽略熱輻射效應;④芯片產(chǎn)生的熱功率恒定,與外界的熱對流系數(shù)恒定;⑤器件的外表面與周圍空氣的對流換熱系數(shù) h為常數(shù),周圍空氣的溫度tf為常數(shù)。那么,邊界滿足的條件為:
C——導熱系數(shù);
tw——邊界處的溫度。當系統(tǒng)的溫度場不隨時間變化,即流入系統(tǒng)的熱量加上系統(tǒng)自身產(chǎn)生的熱量等于流出系統(tǒng)的熱量,系統(tǒng)處于熱穩(wěn)態(tài)。在熱穩(wěn)態(tài)分析中任意節(jié)點的溫度不隨時間變化。穩(wěn)態(tài)熱分析的能量平衡方程為:(以矩陣形式表示)
式中:[K]——傳導矩陣,包含熱導率、對流系數(shù)、輻射率和形狀系數(shù);
{T}——節(jié)點溫度向量;
{Q}——節(jié)點熱流率向量,包含熱生成。
軟件利用模型幾何參數(shù)、材料熱性能參數(shù)以及所施加的邊界條件,生成 {K}、{T}、{Q}。這樣得到了各節(jié)點的溫度,當然包括PN結溫度。
缺點是,該方法是建立在5個假設的基礎上,而實際應用中,這5個假設不一定均成立,同時,該方法需要復雜的計算。
結溫是LED光源特有的參數(shù),結溫的高低,反映了PN結微結構的變化,而微結構的變化當然引起了LED的光電特性、壽命等性能的變化。因此,準確測量結溫,對LED燈具的科學設計和合理使用具有重要的意義。
目前,結溫測量方法有許多報道,本文分析了常用的7種方法,給出測試原理,關鍵步驟,優(yōu)缺點和適用范圍,這對LED的研究具有重要意義。
[1]毛興武,張艷雯,周建軍,等.新一代綠色光源LED及其應用技術 [M].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2008,115~117
[2]周太明,周詳,蔡偉新.光源原理與設計 (第二版)[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6,408
[3]陳元燈,陳宇.LED制造技術與應用 (第二版)[M].北京:電子工業(yè)出版社,2007
[4]沈海平.大功率LED可靠性預測機制研究[D].浙江大學,2008
[5]田大壘,關榮鋒,王杏.大功率白光 LED的結溫測量[J].電子與封裝,8(12):10~14
[6]陳挺,陳志忠,林亮,等.GaN基白光LED的結溫測量 [J].發(fā)光學報,2006,27(3):407~412
[7]E.Hong,N.Narendran.A method for projecting useful life of LED lighting systems[C].Thir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olid State Lighting,Proceedings of SPIE 5187:93~99
[8]Y. Gu, N. Narendran. A non-contact method for determining junction temperature of phosphor-converted white LEDs[C].Thir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olid state lighting,proceedings of SPIE 5187:107~114
[9]M.Kasemann,W.Kwapil,B.Walter,et al.Possess in silicon solar cell characterization with infrared imaging methods[C].23rd European Photovoltaic Solar Energy Conference,1-5 September 2008,Valencia,Spain
[10]葉炎鐘.非接觸式LED結溫測試方法研究及測試系統(tǒng)設計[D].浙江大學,2008
[11]吳慧穎,錢可元,胡飛.倒裝大功率白光 LED熱場分析與測試 [J].光電子·激光,2005,16(5):511~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