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彥芳 李克楠 天津市靜??h醫(yī)院皮膚科 301600
慢性蕁麻疹是臨床上常見的皮膚病之一。慢性蕁麻疹患者由于其發(fā)病原因復雜,大多數(shù)患者由于不能找到確切的病因,缺乏特異性治療藥物,其療效大多欠滿意。筆者采用依匹斯汀聯(lián)合膚癢顆粒治療慢性蕁麻疹,取得了滿意的臨床療效,現(xiàn)總結報告如下。
1.1 病例選擇 從2010年4月-2011年4月,我院門診就診的慢性蕁麻疹患者中隨機挑選120例。其中男62例,女58例,年齡18~63歲,平均年齡37歲,病程2個月~10年,平均1.8年,患者按就診順序隨機分為兩組:治療組60例,對照組60例。兩組在年齡、性別、病程、病情評分等經(jīng)統(tǒng)計學處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診斷標準 觀察病例符合《楊國亮皮膚病學》[1]中關于慢性蕁麻疹的診斷標準:(1)皮損為大小不等、形態(tài)不一的鮮紅色或白色風團;(2)突然發(fā)生,數(shù)小時后又迅即消退,一般不超過24h,成批發(fā)生,有時1d反復發(fā)生多次,消退后不留痕跡;黏膜亦可受累,累及消化道可伴有腹痛和腹瀉,累及喉頭黏膜,則可有胸悶,呼吸困難,甚至窒息;(3)有劇癢、燒灼或刺痛感;(4)病程超過2個月以上者。符合上述診斷標準,在1個月內未全身應用皮質類固醇激素和抗組胺藥物,1周內未外用皮質類固醇激素,無其他臟器疾病,未在哺乳期和妊娠期內,同時能遵醫(yī)囑按時服藥者納入標準。
1.3 用藥方法
1.3.1 治療方法:治療組口服依匹斯?。ū本├室乐扑幱邢薰荆?0mg,1次/d;膚癢顆粒(云南昊邦制藥有限公司)9g,3次/d;對照組僅口服依匹斯汀20mg,1次/d,療程均為28d。每周復診,于第4周停藥 ,觀察療效。
1.3.2 觀察指標及記錄方法:于治療前、治療后第7、14、28天分別評估病情,按臨床癥狀輕重0~3的4級評分方法[2],分別記錄患者瘙癢程度,風團的數(shù)量大小,風團發(fā)生次數(shù)及風團持續(xù)時間。(1)瘙癢:0分為無癢感 ,1分為輕度癢感(不影正常生活和工作),2分為中度瘙癢(可忍受,對正常工作生活有一定影響),3分為重度(不能忍受,明顯影響生活或睡眠)。(2)風團數(shù)目:0分為無風團,1分為1~10個,2分為11~25個,3分為>25個。(3)風團最大直徑:0分為無風團,1分為直徑≤1.5cm,2分為直徑≤2.5cm,3分為直徑>2.5cm。(4)風團持續(xù)時間:0分為無風團,1分為≤1h,2分為≤12h,3分為>12h。將各項評分相加為總積分。
1.3.3 療效判斷:根據(jù)隨診判定的總積分計算癥狀積分下降指數(shù),作為療效判定標準 。癥狀積分下降指數(shù)(SSRI)=(治療前總積分-治療數(shù)據(jù)處理,計數(shù)資料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t后總積分)/治療前總積分×100%,痊愈為SSRI>90%,顯效為60%≤SSRI<90%,有效為20%≤SSRI<60%,無效為SSRI<20%,有效率以痊愈加顯效計算。
1.4 統(tǒng)計方法 采用SPSS10.0統(tǒng)計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處理,計數(shù)資料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t檢驗。
2.1 臨床療效 60例治療組蕁麻疹患者治療第1、2、4周的總積分分別由治療前的(6.344~1.73)分,下降至(3.994~1.65)分、(2.134~1.63)分、(0.824~1.27)分,兩組治療慢性蕁麻疹的臨床療效比較見表1。
表1 治療慢性蕁麻疹療效評估(n=60)
表1中顯示臨床療效判定中,在第28天,兩組有效率有統(tǒng)計學差異(P<0.05)。治療組第7天,第28天組內有效率分別為70.0%,95.0%,有統(tǒng)計學差異(P<0.05)。
2.2 不良反應 治療組出現(xiàn)3例輕度嗜睡,2例胃腸道不適,對照組4例出現(xiàn)口干,2例出現(xiàn)嗜睡,2例出現(xiàn)便秘,兩組上述癥狀能耐受,均未停藥中斷治療或減量治療,停藥后不良反應自行消失。兩組治療前后實驗室檢查均未見異常。
慢性蕁麻疹是皮膚科常見病、高發(fā)病,其病因復雜,常見原因有食物、藥物、感染、物理因素、動植物因素、內臟和全身性病變[3]。依匹斯汀為第2代抗組胺藥,為高效、高選擇性的H1受體拮抗劑,它不僅有抗組胺作用、同時也有抗白三烯、緩激肽的功能,阻止肥大細胞釋放化學遞質和嗜酸性粒細胞的趨化性[4]。依匹斯汀不易通過血腦屏障,因此對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抑制作用較小,且本藥與其他藥物的相互作用較少,胃腸道不良反應亦少,對心臟無明顯不良反應[5]。膚癢顆粒的主要成分是蒼耳子、地膚子、紅花、川穹、白英等。蒼耳子、地膚子能解表祛風、除濕止癢;紅花、川穹能理氣行血、以氣行血;白英能祛風利濕、涼血解毒;全方諸藥合用能祛風活血、除濕止癢,能顯著減輕瘙癢癥狀,極大縮短瘙癢持續(xù)時間,現(xiàn)代藥理提示其對活性淋巴細胞的IL-2產(chǎn)生有明顯增強作用,能夠抑制IgE產(chǎn)生作用,抑制肥大細胞釋放組胺,從而治療蕁麻疹。筆者觀察依匹斯汀聯(lián)合膚癢顆粒治療慢性蕁麻疹開始時間為1~4d,療效隨療程的延長而提高,治療組治療7d、14d和28d的有效率分別為70.0%、85.0%和95.0%,療效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兩藥聯(lián)用協(xié)同作用明顯,減少了長期服用抗組胺藥引起的口干、便秘等副作用,優(yōu)于單用。
[1]王俠生,廖康煌.楊國亮皮膚性病學〔M〕.上海: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5:408-409.
[2]董芳,黃惠新.咪唑斯汀聯(lián)合雷尼替丁治療慢性蕁麻疹的臨床觀察〔J〕.中國皮膚性病學雜志,2006,20(4):251.
[3]張學軍.皮膚病學〔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1:95-97.
[4]Tasaka K.Epinastine:An update of its pharmacology,metabolism,clinical efficacy and tolerability in the treatment of allergic diseases〔J〕.Drugs Today(Barc),2000,36(11):735-757.
[5]Fraunfelder FW.Epinastine hydrochloride for atopic disease〔J〕.Drugs Today(Barc),2004,40(08):677-6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