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丹,薛 雁,朱永志
(1.黑龍江中醫(yī)藥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黑龍江哈爾濱150040;2.黑龍江中醫(yī)藥大學,黑龍江哈爾濱150040)
外展神經麻痹是由多種原因引起的患側眼球內斜視,外展運動受限或不能,可伴有復視的一種病證。臨床較常見。多單眼突然發(fā)病,嚴重影響了患者的生活質量。此病除手術外無滿意治療方法,針灸治療效果確切且較滿意。筆者自2009年11月~2010年10月在跟師臨床中使用電針配合七星針叩刺治療本病與單純針刺治療作了對比觀察并取得滿意效果?,F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觀察60例病人均為黑龍江中醫(yī)藥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針灸科門診或住院處,共60只病眼。主要表現為眼球外展障礙或復視。根據就診順序按照隨機數字表隨機分為電針配合七星針叩刺組(治療組)30例和單純針刺組(對照組)30例。治療組中男20例,女10例,年齡最大73歲,最小21歲,平均44.5歲,病程最長1年,最短7天。對照組中男18例,女12例,年齡最大72歲,最小23歲,平均42.2歲,病程最長1.5年,最短10天。兩組病例在年齡、性別、病程等方面比較差異均無顯著性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診斷標準 參照國家中醫(yī)藥管理1994年發(fā)布的《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1]。
1.3 納入標準 所有病例均經眼科診斷為后天性外展神經麻痹,經顱腦CT平掃排除顱內、眶內占位病變者,表現為眼球內斜視,外展受限或不能,有復視者。
治療組采用電針配合七星針叩刺治療。(1)電針選穴:主穴取患側睛明、承泣、球后;配穴取患側絲竹空、瞳子髎、太陽及雙側風池、合谷、足三里、三陰交。操作方法:患者平臥位,皮膚常規(guī)消毒,針具選用0.30 mm×40 mm毫針,眼周眶內穴采用輕刺激,不提插捻轉,感應為局部酸脹,并擴散至眼球周圍。其余穴均直刺行平補平瀉法。針刺得氣后留針,瞳子髎與絲竹空一組,球后與太陽一組,接上海產G6805-Ⅱ型針麻儀,輸出電壓6 V,電流強度2.5 mA,疏密波頻率以病人能耐受為度,每次留針30 min,眶內穴起針時,壓迫針孔2 min以上,以防止出血。(2)七星針叩刺:取穴:取患側正光(攢竹與魚腰之間中點,眶上緣下方)、正光2(絲竹空與魚腰之間中點,眶下緣下方)、頭部視區(qū)(在前后正中線的后點旁開1 cm處的枕外粗隆水平線上,向上引平行于前后正中線的4 cm長直線)、雙側風池、大椎、百會及項部夾脊穴。操作方法:叩刺部位皮膚常規(guī)消毒,用適度刺激手法叩刺2~3 min,以局部皮膚略見潮紅為度。兩種方法結合,每天1次,10次為一療程,療程間休息3天。
對照組采用普通針刺,取穴及操作同治療組電針選穴。
此外,兩組在針刺治療同時必須積極控制原發(fā)病,糖尿病者控制血糖,高血壓動脈硬化者給予降血壓治療,高血脂者給予降血脂治療。囑患者多做眼外肌功能矯正訓練,以助恢復[2]。
3.1 療效標準[1]痊愈:眼位正,眼球運動自如,復視消失;好轉:患眼偏斜度減輕,復視像距離縮小,眼球運動受限部分減輕;無效:眼位仍偏斜,程度無好轉,癥狀未減輕。
3.3 治療結果 經過3個療程治療后,結果顯示,治療組有效率優(yōu)于對照組總有效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組療效優(yōu)于對照組。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 例(%)
患者,女,24歲,2010年6月10日初診,右眼處于內收位,眼球不能轉動,復視3月,無惡心、頭暈,經外院確診為外展神經麻痹,經西藥治療無效,為求中醫(yī)治療,特來我門診針灸治療,診斷為風邪襲絡型斜視。取患側睛明、承泣、球后、瞳子髎、絲竹空、太陽及雙側合谷、風池、足三里、三陰交。得氣后通電針30 min。起針后七星針皮膚叩刺,1次/天,囑回家后多練習患側眼球的運動,初起自覺惡心、頭暈,漸漸適應,1個療程后復視消失,兩個療程后眼球活動改善,3個療程后痊愈,隨訪半年無復發(fā)。
現代臨床醫(yī)學認為,外展神經麻痹多由于腦血管疾病、糖尿病、感染、外傷、顱內占位病變等引起的支配眼球外展運動的眼外直肌癱瘓,導致眼球力量不均引起眼球外轉不能,臨床上治療比較棘手。在中醫(yī)學屬風牽偏視范疇,多因脾胃之氣不足,絡脈空虛,風邪乘虛而入,目珠維系失調或肝腎虧虛,目失精血所養(yǎng),目系不利或外傷瘀滯而致。治療以祛風通絡、益氣健脾、補益肝腎、活血通絡為原則。朱永志教授在臨證中認為治療本病選穴應以局部取穴配以循經辨證取穴?!端貑枴の迮K生成》曰:“諸脈者,皆屬于目?!笔浢}直接或間接與眼發(fā)生聯系,尤以手足三陽經與其關系密切。本病治療以局部取穴為主,睛明、承泣穴是多脈交會穴,氣血之海,故針刺可以益氣養(yǎng)血;球后穴是治療目疾之要穴,所以三者相配為主穴。配合瞳子髎、絲竹空、太陽穴結合電針可有效地興奮受損的眼神經[3],使麻痹肌的肌張力提高,恢復了眼神經及其支配的肌肉系統功能,又增加了局部血流量,保證了神經生長的血液供應,為神經功能恢復提供了條件。與風池、合谷、足三里、三陰交合用,可調補諸經氣血,調節(jié)臟腑功能,健脾益氣,調補肝腎,祛風通絡,濡養(yǎng)經脈以治其本。《素問·皮部論》篇曰:“凡十二經脈者皮之部也,是故而病之始生也,必先于皮毛?!薄鹅`樞·大惑論》載:“五臟六腑之精氣皆上注于目而為精……裹擷筋骨血氣之精而與脈并為系,上屬于腦,后出于項中。”因此運用七星針叩刺與目系相聯系的皮部如眼周皮部、頭部視區(qū)、項部夾脊、百會、風池、大椎穴??梢酝ㄟ^孫脈[4]、絡脈和經脈起到調整臟腑虛實、疏通經脈氣血、祛風通絡、平衡陰陽的作用,必然使目系得榮,使被抑制的眼外肌功能得以恢復,被抑制的視覺器官得以發(fā)育。電針療效肯定且遠期療效穩(wěn)定[5],配合皮膚針叩刺更能標本兼治,兩者相輔相成,充分發(fā)揮了中醫(yī)學整體觀的理論思想,從而提高療效,縮短病程。
[1]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S].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94:114-115
[2]王勇,宮潤利,呂紅.電針“眼周眶內六穴”治療眼外肌麻痹性斜視32 例[J].河南中醫(yī),2000,20(1):46 -47
[3]溫木生.電針療法治百?。跰].北京:人民軍醫(yī)出版社,2005:458-461
[4]陸壽康.刺法灸法學[M].北京:中國中醫(yī)藥出版社,2003:145-147
[5]陳新宇,鄭金艷,王宇.電針療法治療眼外直肌麻痹的臨床觀察[J].黑龍江醫(yī)藥科學,2000,23(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