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良,陳 娟,徐 習,儲 綾,嚴 婷,吳自鋼,馬 赫,李 揚,陳 娜
(昆明醫(yī)學院藥物依賴研究治療中心,云南昆明650031)
阿片類毒品濫用特別是海洛因成癮對社會公共衛(wèi)生和公眾健康造成的危害仍是當前嚴重的醫(yī)學和社會問題。探索有效的臨床戒毒治療方法和模式,提高臨床脫毒水平和質量,是根治毒癮、提高遠期鞏固率的前提和保證。筆者采用中藥復方制劑排毒養(yǎng)生膠囊配合穴位電針治療海洛因成癮戒斷綜合征,取得了良好效果,現(xiàn)將研究報告如下。
1.1 觀察對象 本研究采用開放式分組對照研究模式,觀察對象為2008年12月~2009年11月期間昆明醫(yī)學院藥物依賴治療中心住院部收治的海洛因成癮者128例,按入院收治順序以數(shù)字表法隨機分為單藥組(n=65)和針藥組(n=63)。單藥組中男42例,女23例,平均年齡(29.65±5.21)歲;平均吸毒時間(46.65±4.32)月;吸毒方式:48.5%靜脈注射,33.6%燙吸,17.9%靜脈注射 +燙吸;平均日吸毒量(1.35±0.62)g,末周平均吸毒量(1.62±0.81)g。針藥組中男39例,女24例,平均年齡(28.87±4.83)歲;平均吸毒時間(47.12±4.25)月;吸毒方式:46.7%靜脈注射,36.7%燙吸,16.6%靜脈注射+燙吸;平均日吸毒量(1.44±0.59)g,末周平均吸毒量(1.71±0.79)g。兩組各項數(shù)據無顯著差異(P>0.05),具可比性。
1.2 入組標準 ①符合DSM-Ⅲ-R阿片類診斷標準;②尿液微量嗎啡檢測陽性;③連續(xù)濫用海洛因時間>12個月;④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
1.3 排除標準 ①患有嚴重軀體疾患或精神疾病;②年齡<16歲,>60歲;③妊娠和哺乳期女患者;④近1個月內有戒毒治療史者;⑤非自愿參與受試者。
1.4 治療方法 單藥組觀察病例只服用排毒養(yǎng)生膠囊,排毒養(yǎng)生膠囊由昆明醫(yī)學院藥物依賴治療中心提供,批準文號:滇藥制字(Z)04A00009。服藥方法:治療第1天~第3天服用排毒養(yǎng)生膠囊4~6粒/次/12 h,治療第4天~第6天服用排毒養(yǎng)生膠囊3~5粒/次/12 h,治療第7天~第10天服用排毒養(yǎng)生膠囊2~3粒/次/12 h,治療第11天、第12天服用排毒養(yǎng)生膠囊1~2粒/次/12 h,治療第13天停藥。針藥組在服用與單藥組同等劑量排毒養(yǎng)生膠囊基礎上加用電針治療,取穴:風池、至陽、安眠、內關、足三里、太沖。操作方法:受試者取坐位或仰臥位,常規(guī)皮膚消毒,用華佗牌一次性無菌毫針(規(guī)格為直徑0.25~0.35 mm,長40~50 mm),直刺入腧穴,得氣后連接使用上海華誼6805-2A探穴針灸治療儀(上海華誼儀器廠生產),選用疏密波,刺激強度以患者耐受為準。每次30 min,治療過程中根據患者對電流刺激量的耐受,隨時調整電流強度;每天1次,連續(xù)治療12天。
1.5 療效評定 評定工具采用昆明醫(yī)學院藥物依賴研究治療中心阿片類戒斷綜合征量表(OWS)作為臨床脫毒療效評定標準。OWS總分由如下26個主要戒斷癥狀量化評分總和組成:哈欠、噴嚏、流淚流涕、怕冷、出汗、雞皮疙瘩、發(fā)熱、寒熱交替、寒戰(zhàn)、震顫、惡心嘔吐、厭食、腹痛、腹瀉、少尿或無尿、卷曲姿勢、肌肉疼痛、骨和關節(jié)痛、心慌、煩躁、焦慮、乏力、抽搐、失眠、易激惹、心理渴求;根據以上每項癥狀程度按0~3評判計分,戒斷癥狀總分為26個癥狀得分之和;治療前計分以患者末次吸毒后8~12 h狀況為準;治療開始后每天11∶00觀察計分1次,連續(xù)評測記分12天。(1)臨床脫毒率:觀察治療結束后48 h內,阿片類戒斷綜合征量表(OWS)總分<10分,尿檢嗎啡陰性,評定為臨床脫毒成功;OWS總分>10,<20,尿檢嗎啡陰性,評定為臨床脫毒有效;OWS總分>20,尿檢嗎啡陽性,評定為臨床脫毒無效。(2)戒斷癥狀單項平行比較:部分戒斷癥狀進行平行OWS分值比較,觀察兩組臨床脫毒效果特點。(3)采用Hamilton(HAMA)焦慮量表評分:治療前和治療第6天、第12天各評分1次。
1.6 資料統(tǒng)計 采用SPSS10.0統(tǒng)計分析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處理,計量資料用“例數(shù),均數(shù) ±標準差”(n,±s)表示,組間比較和自身前后比較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用χ2檢驗。
2.1 臨床脫毒率 兩組觀察病例在治療結束后OWS總分均<10分,全部臨床脫毒成功,兩組無差異。比較兩組OWS總分<10的達標時間:單藥組為第4天,針藥組為第3天,針藥組在對戒斷癥狀控制時間上先于單藥組,見表1。
2.2 兩組戒斷癥狀單項平行比較 針藥組對失眠、乏力、厭食癥狀控制從第3天~第4天起至第8天~第10天期間明顯優(yōu)于單藥組,兩組比較有顯著差異(P<0.05)。見表2。
2.3 兩組HAMA焦慮量表評分變化比較 組內比較治療前與治療后第6天、第12天比較有顯著性差異(P<0.01),顯示:兩組改善焦慮癥狀效果明顯;兩組組間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見表3。
表1 兩組戒斷癥狀總分逐日變化(±s)
表1 兩組戒斷癥狀總分逐日變化(±s)
注:與治療前比較,*P <0.01。
治療時間 單藥組(n=65) 針藥組(n=63)58.31 ±9.22 59.05 ±8.96治療第1 天 14.35 ±6.38* 12.96 ±6.01*治療第2 天 12.19 ±5.82* 11.37 ±5.66*治療第3 天 11.72 ±5.15* 8.15 ±3.37*治療第4 天 9.57 ±3.82* 6.62 ±2.73*治療第5 天 8.93 ±3.01* 6.74 ±2.75*治療第6 天 6.46 ±2.67* 5.16 ±2.15*治療第7 天 6.03 ±2.21* 5.25 ±2.11*治療第8 天 5.73 ±2.19* 4.89 ±2.27*治療第9 天 5.19 ±2.02* 4.23 ±1.98*治療第10 天 4.86 ±1.87* 4.05 ±1.33*治療第11 天 4.32 ±1.41* 4.01 ±1.12*治療第12 天 4.05 ±1.03* 3.82 ±0.08治療前*
表2 兩組戒斷綜合征部分主顯癥狀逐日變化量表比較(±s)
表2 兩組戒斷綜合征部分主顯癥狀逐日變化量表比較(±s)
注:與針藥組比較,*P<0.05。
治療天數(shù)7 ±0.67 2.95 ±0.71第1 天 1.25 ±0.77 1.98 ±1.02 1.01 ±0.89 2.33 ±1.02 1.17 ±0.89 2.26 ±0.97第2 天 1.06 ±0.69 1.79 ±0.89 0.96 ±0.71 1.97 ±1.01 1.05 ±0.63 1.97 ±0.96第3 天 1.03 ±0.61 1.66 ±0.76 0.81 ±0.59 1.62 ±0.93* 0.82 ±0.45 1.55 ±0.81*第4 天 0.96 ±0.54 1.43 ±0.65* 0.65 ±0.41 1.15 ±0.71* 0.66 ±0.42 1.47 ±0.79*第5 天 0.92 ±0.43 1.38 ±0.57* 0.58 ±0.32 0.96 ±0.62* 0.62 ±0.39 1.43 ±0.77*第6 天 0.75 ±0.32 1.16 ±0.41* 0.45 ±0.28 0.81 ±0.55* 0.49 ±0.21 1.32 ±0.62*第7 天 0.69 ±0.28 1.02 ±0.33* 0.42 ±0.26 0.62 ±0.42* 0.43 ±0.20 1.15 ±0.55*第8 天 0.53 ±0.22 0.81 ±0.29* 0.39 ±0.22 0.51 ±0.32* 0.40 ±0.19 0.97 ±0.36*第9 天 0.45 ±0.20 0.61 ±0.23 0.25 ±0.19 0.39 ±0.23 0.39 ±0.15 0.88 ±0.32*第10 天 0.42 ±0.18 0.51 ±0.19 0.23 ±0.09 0.28 ±0.21 0.36 ±0.13 0.61 ±0.26*第11 天 0.41 ±0.16 0.43 ±0.17 0.12 ±0.06 0.19 ±0.09 0.11 ±0.05 0.23 ±0.11第12 天 0.29 ±0.08 0.32 ±0.11 0.08 ±0.03 0.13 ±0.07 0.0失眠 乏力 厭食針藥組 單藥組 針藥組 單藥組 針藥組 單藥組用藥前 2.99 ±0.71 2.98 ±0.69 2.99 ±0.69 2.98 ±0.62 2.96 ±0.02 0.12 ±0.06
表3 兩組HAMA分值變化(±s)
注:治療前比較,*P <0.01。
治療時間 單藥組(n=65) 針藥組(n=63)30.22 ±6.23 31.07 ±6.15治療第6 天 2.56 ±2.61* 2.35 ±2.29*治療第12 天 2.16 ±1.87* 2.09 ±1.78治療前*
中醫(yī)理論認為阿片類毒品:辛、香、苦、酸、澀、性溫、有毒,辛香走竄,苦溫燥烈,甚傷陰耗氣,損津耗液,伐傷氣血,久則成癮,癮致脫癥,使元氣運行失度,導致元氣耗竭,津血燥枯,臟腑俱損,引發(fā)諸癥蜂起;稱阿片類成癮為“大煙癮”、“阿片煙癮”、“癮發(fā)”、“癮脫證”等[1]。中藥排毒養(yǎng)生膠囊是根據中醫(yī)對阿片類毒品認識的“氣血津液受損說”、“臟腑受癮說”、“三焦受癮說”、“耗傷元氣說”等理論,以辨證論治、制癮防脫、謹守病機、標本兼治原則循病組方,臨床藥理研究結果證實其具有補益氣血、扶正祛邪、排毒泄?jié)帷⑼ńj化瘀、開竅鎮(zhèn)痛、壯補養(yǎng)生等獨特功效[2]。本研究顯示:單用排毒養(yǎng)生膠囊對阿片類毒品代表海洛因依賴戒斷綜合征確有良好的控制治療作用。在此基礎上聯(lián)合進行穴位電針治療,使臨床脫毒療效提高,特別是戒斷綜合征中主顯癥狀失眠、厭食、乏力的有效控制,為后續(xù)跟進的康復鞏固治療奠定良好基礎。
電針是在針刺基礎上,通以接近人體生物電的微量電流,利用針和電兩種刺激相結合達到治療目的。電針治療海洛因成癮戒斷綜合征主要是通過針灸鎮(zhèn)痛機制發(fā)揮作用。海洛因等阿片類毒品成癮機制與外源性阿片肽物質(嗎啡)進入機體,使人體內源性阿片肽物質(內啡肽)分泌和釋放減少密切相關;現(xiàn)代研究證實,針灸可以阻斷和抑制痛覺沖動傳導(經絡循經感傳作用)、提高中樞痛覺閾值、促進腦內阿片類物質分泌和釋放而發(fā)揮獨特的鎮(zhèn)痛和鎮(zhèn)靜效能[3~5]。
電針用于戒毒干預治療的優(yōu)點是可明顯提高臨床脫毒療效,又能代替手法長時間持續(xù)運針,節(jié)省人力,方便易行,且能比較客觀的控制刺激量而使療效穩(wěn)定,為開展戒毒醫(yī)學治療提供了又一有效途徑。
[1]高學敏,顧慰萍.中醫(yī)戒毒輯要[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1997:30-42
[2]楊良,徐習,陳娟,等.中藥復方排毒養(yǎng)生膠囊臨床戒毒研究[J].中國藥物濫用防治雜志,2006,12(2):88
[3]梁繁榮.針灸學[M].北京:中國中醫(yī)藥出版社,2005:233-236
[4]楊良,李紅,徐仕文.海洛因依賴者血漿β-內啡肽測定[J].中國藥物依賴性通報,1993,2(2):85
[5]楊良.海洛因成癮的臨床診斷與治療[M].北京:中國醫(yī)藥科技出版社,1998:142-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