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 軍,陶 濤,孫曉春,何 鋼,易 勇,茍小軍,
(1.成都大學(xué) 藥食同源植物資源開發(fā)重點實驗室,四川 成都 610106;2.四川抗菌素工業(yè)研究所,四川 成都 610052)
茯苓(Poriacocos)是我國傳統(tǒng)的名貴中藥材,主產(chǎn)云南(云苓)、安徽(安苓)、貴州、廣西、湖北、福建(閩苓)等地[1],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的干燥菌核,屬擔子菌綱真菌,具有滲濕、健脾、利尿等功能[2]。
茯苓的主要有效成分為茯苓多糖(Tuckahoe polysaccharide, TAP),約占茯苓菌核干重的70%~90%[3,4]。茯苓異多糖具有促進細胞分裂、補體激活、誘變、抗腫瘤、抗癌、增強免疫性等生物活性[5~7],可廣泛應(yīng)用于醫(yī)療保健、食品等領(lǐng)域,具有廣闊的開發(fā)應(yīng)用前景。茯苓多糖結(jié)構(gòu)及生物活性的研究也逐漸得到重視[8,9]。
目前,有對茯苓多糖進行化學(xué)修飾后測定其分子量的報道[10],而對茯苓多糖純化后進行分子量測定的報道較少。多糖分子量的測定方法有凝膠滲透色譜和光散射聯(lián)用法(GPC-LS)[11]、高效凝膠排阻色譜法[12,13]、手工裝填的凝膠柱色譜法[14]。手工柱色譜法測定的穩(wěn)定性和重現(xiàn)性差,造成分子量測定的偏差。作者從茯苓中提取水溶性多糖、去蛋白質(zhì)后用DEAE-650C層析柱進行分離純化,對純化后的茯苓多糖采用高效凝膠過濾色譜法(HPGFC)進行分子量的測定。為深入研究茯苓多糖的生物活性及在食品與醫(yī)療保健中進一步開發(fā)利用提供了可行性依據(jù)。
白茯苓,購自成都荷花池藥材市場,粉碎,過40目篩。
DEAE-650C層析柱,廣州市齊云生物技術(shù)有限公司。標準系列葡聚糖Dextran (T-10、T-40、T-70、T-500、T-2000)、葡萄糖、苯酚、硫酸、氯仿、正丁醇、乙醇等,均為國產(chǎn)分析純。
L-2490型HPLC(RI檢測器),日本日立;GL-21M 型高速冷凍儀,湘儀;UV/VIS 280PC型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尤尼柯(上海)儀器有限公司;BS-100A型自動部分收集器、TH-300型梯度混合器、HL-2B型恒流泵,上海青浦滬西儀器廠;電子天平,上海越平科學(xué)儀器有限公司。
稱取一定量茯苓粉,加入4~6倍量的水,熬煮3次,提取時間分別為3 h、2 h、1 h,過濾,合并3次提取液,減壓濃縮至適量,在攪拌下加入95%的乙醇,使其含醇量達到80%,靜置過夜。析出褐色沉淀后,1000 r·min-1離心10 min,得沉淀,低溫干燥,即得茯苓粗多糖。
采用Sevag 法反復(fù)除蛋白。取茯苓粗多糖溶液4 mL,加入氯仿和正丁醇1 mL[V(氯仿)∶V(正丁醇)=4∶1],充分振蕩20 min,離心去除水層與溶劑層交界處的變性蛋白,反復(fù)數(shù)次,直至溶劑層與水的界面無乳白色沉淀為止。
將DEAE-650C層析柱水平衡后,取200 mg精制多糖樣品溶解于蒸餾水中上樣,蒸餾水洗脫60 mL后,以0~3 mol·L-1NaCl溶液梯度洗脫,流速1.0 mL·min-1,每管收集2 mL,分布收集、備用。硫酸-苯酚法檢測多糖含量。
硫酸-苯酚顯色液的配制:用50 mL濃硫酸和10 mL水配制實驗用硫酸溶液,并加入0.6 g苯酚,配制成顯色液。
顯色方法:移取1.00 mL待測樣品于試管中,加入5.00 mL顯色液,振蕩混勻。置于沸水浴中保溫30 min,立即置于冷水浴中,冷卻至室溫。以未加葡萄糖溶液作為空白對照。于490 nm處測定系列葡萄糖溶液的吸光度。以葡萄糖濃度為橫坐標、吸光度為縱坐標,繪制標準曲線。測定樣品溶液490 nm處吸光度,據(jù)標準曲線計算多糖含量。
采用高效凝膠過濾色譜法(HPGFC)進行分子量的測定。
色譜條件:色譜柱:YMC Pack-Diol 200柱(300 mm×8.0 mm,S-5 μm,20 nm);流動相:蒸餾水;流速:0.8 mL·min-1;柱溫:35℃;檢測器:示差折光檢測器;進樣量:20 μL。
標準曲線的繪制:以系列葡聚糖T-10、T-40、T-70、T-500、T-2000和葡萄糖為標準品,分別用流動相溶解配制成2 mg·mL-1溶液進樣,記錄洗脫峰的保留時間。分子量Mw與其在凝膠柱上的洗脫體積Ve、分配系數(shù)Kav存在如下關(guān)系:
Ve=a-blgMw
Kav=K1-K2lgMw
Kav=(Ve-V0)/(Vt-V0)
式中:a、b、K1、K2為常數(shù);V0為T-2000的洗脫體積;Vt為葡萄糖的洗脫體積,均以保留時間表示。
以Kav對lgMw進行線性回歸處理,得線性回歸方程。樣品按上述條件上柱,求得Ve,根據(jù)其Kav值從標準曲線上求得樣品的分子量。
稱取茯苓粉末100 g,采用水提醇沉法提取茯苓多糖,得茯苓粗多糖2.1 g,提取率為2.1%。
采用紫外掃描法對除蛋白前后的茯苓多糖溶液進行純度鑒定,波長范圍190~600 nm,紫外掃描結(jié)果見圖1。
圖1 茯苓多糖溶液紫外掃描圖譜
由圖1可以看出,在270~290 nm處,吸收明顯減少,說明Sevag法對茯苓粗多糖中蛋白雜質(zhì)的去除效果較好。取茯苓粗多糖2 g,采用Sevag 法去雜質(zhì),得精制茯苓多糖1.3 g,純化率為65%。
將精制多糖溶液進行DEAE-650C柱分離,硫酸-苯酚法顯色檢測,洗脫曲線見圖2。
1.TAP1 2.TAP2
由圖2可知,DEAE-650C柱層析后得兩個洗脫峰,且峰的對稱性較好。分別合并10~20管和50~61管的多糖洗脫液,透析后凍干,得茯苓多糖兩個組分。峰1為蒸餾水洗脫所得,初步判斷為中性多糖組分,命名為TAP1;峰2為NaCl溶液梯度洗脫所得,初步判斷為酸性多糖組分,命名為TAP2。
按1.6方法測定系列標準葡聚糖溶液的保留時間見表1。計算出各分子量標準品的lgMw和Kav,以Kav對分子量的對數(shù)作圖,結(jié)果見圖3。多糖分子量在10 000 ~500 000范圍內(nèi)與Kav呈良好線性關(guān)系,得回歸方程為y=-3.8951x+6.0471,R2=0.9994。
表1 不同分子量標準品的高效凝膠過濾色譜保留時間
圖3 葡聚糖標準曲線
將茯苓多糖兩組分TAP1和TAP2溶于蒸餾水中制成質(zhì)量體積比為2%的溶液,在相同色譜條件下進樣分析,保留時間分別為9.820 min和8.473 min。通過回歸方程計算得出分子量分別為11 721和44 065。
用水提醇沉法對茯苓多糖進行提取,工藝流程簡便,提取的粗多糖易純化,但多糖得率低,僅為2.1%。茯苓提取工藝還待進一步研究。用Sevag法脫蛋白,其條件溫和且不引起多糖的降解,但需要重復(fù)多次。本實驗采用5次Sevag法脫蛋白,紫外掃描檢測表明去除效果較好,純化率為65%。
精制茯苓多糖經(jīng)DEAE-650C柱層析分離、純化,獲得TAP1和TAP2兩個多糖組分。TAP1為蒸餾水洗脫所得,初步判斷為中性多糖組分;TAP2為NaCl溶液梯度洗脫所得,初步判斷為酸性多糖組分。采用高效凝膠過濾色譜法(HPGFC)測定,中性茯苓多糖TAP1和酸性茯苓多糖TAP2的分子量分別為11 721、44 065。
[1]魯戰(zhàn)會,吳生文,唐健,等.茯苓多糖與產(chǎn)地及炮制方法的關(guān)聯(lián)性研究[J].食品科技,2006,31(11):107-111.
[2]林標聲,羅茂春.發(fā)酵液中硫酸酯化茯苓多糖的制備及其結(jié)構(gòu)改性的研究[J].食品科技,2010,35(2):130-137.
[3]Wang Y F,Zhang L N,Dong R.Preparation and structure of five derivatives ofβ-(1→3)-D-glucan isolated fromPoriacocossclerotium[J].Chin J Polym Sci,2004,22(1):137-145.
[4]陳莉,郁建平.茯苓多糖提取工藝的優(yōu)化[J].食品科學(xué),2007,28(5):136-139.
[5]Jin Yong,Zhang Lina,Zhang Mei,et al.Antitumor activities of heteropolysaccharides ofPoriacocosmycelia from different strains and culture media[J].Carbohydrate Research,2003,338(14):1517-1521.
[6]呂蘇成,曹巧俐,張力,等.茯苓多糖對正常及荷瘤小鼠免疫功能的影響[J].第一軍醫(yī)大學(xué)學(xué)報,1990,(3):45-46.
[7]陳春霞.茯苓多糖體的藥理藥化研究及其臨床應(yīng)用初探[J].中草藥,1985,(4):40.
[8]李俊,韓向暉,李仲洪,等.茯苓多糖的提取及含量測定[J].中國現(xiàn)代應(yīng)用藥學(xué)雜志,2000,17(1):49-50.
[9]丁瓊,張俐娜,張志強.茯苓菌絲體多糖的分離及結(jié)構(gòu)分析[J].高分子學(xué)報,2000,(2):224-227.
[10]邱綠琴,梁奇,傅柏綠,等.茯苓多糖的降解及其衍生物的粘度、分子量的測定[J].中國醫(yī)藥導(dǎo)報,2008,34(5):25-26.
[11]Zhang L N,Ding Q,Zhang P Y,et al.Molecular weight and behavior in solution ofβ-D-glucan fromPoriacocossclerotium[J].Carbohydrate Research,1997,303(2):193-197.
[12]顏軍,劉嵬,鄔曉勇,等.柴胡多糖的分子量測定及單糖組成分析[J].安徽農(nóng)業(yè)科學(xué),2010,38(9):4550-4552.
[13]李昌,謝明勇,聶少平,等.庫克Noni 果汁多糖含量及分子量測定[J].天然產(chǎn)物研究與開發(fā),2007,19(1):143-147,179.
[14]許文濤,張方方,羅云波,等.蕎麥水溶性多糖的分離純化及其分子量的測定[J].食品科學(xué),2009,30(13):22-24.
[15]徐光域,顏軍,郭曉強,等.硫酸-苯酚定糖法的改進與初步應(yīng)用[J].食品科學(xué),2005,26(8):342-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