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閃閃,張國俊
(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 呼吸一科,河南 鄭州 450052)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老年人最常見的肺部疾病,以不完全可逆的氣流受限為特征,呈進行性發(fā)展。COPD可以預防和治療,但隨著疾病進展,反復發(fā)作,患者肺功能不斷下降,健康狀況惡化,最終并發(fā)呼吸衰竭導致患者死亡。目前COPD已成為全球四大死因之一。COPD急性期以藥物治療為主,在臨床工作中較為重視,而對于穩(wěn)定期治療關注不夠,特別是如何延緩和控制肺功能的進行性惡化,降低并發(fā)呼吸衰竭的潛在危險。近年來,穩(wěn)定期COPD患者除接受藥物治療外,還應積極給予康復治療的觀點引起人們關注,以呼吸功能訓練為主的綜合康復訓練成為COPD穩(wěn)定期治療研究的熱點,但其聯(lián)合小劑量氨茶堿治療穩(wěn)定期COPD的療效仍有爭議。本研究通過分析氨茶堿聯(lián)合全程指導綜合康復訓練治療穩(wěn)定期COPD患者的臨床資料,以探討其近期療效。
選取2008年7月-2010年6月我院呼吸內科確診的穩(wěn)定期COPD患者72例。隨機均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研究組36例,男22例,女14例,年齡56~78歲,平均(67.3±6.5)歲,病程3~16年,平均(8.3±3.5)年;對照組36例,男19例,女17例,年齡58~81歲,平均(68.5±7.1)歲,病程4~19年,平均(8.7±3.8)年。COPD的診斷符合中華醫(yī)學會呼吸病學會頒布COPD診斷、分級標準[1]。排除有嚴重心腦血管疾病的患者。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及病程方面無顯著性差異,具有可比性(P<0.05)。
(1)治療方法:研究組患者給予小劑量氨茶堿和全程指導綜合康復訓練,對照組僅口服小劑量氨茶堿治療,兩組服藥劑量和療程相同。小劑量氨茶堿:每次100mg,2次/天。全程指導綜合康復訓練:患者先在醫(yī)生的指導下學會如何進行綜合康復訓練1周,后回家自行訓練,采用電話、門診及醫(yī)生上門指導隨訪,每周2次;內容包括:①基礎治療:進行健康教育,講解康復訓練方法和目的,調整心態(tài),樹立信心,糾正加重病情生活習慣,合理飲食。②縮唇呼吸:取半坐位或坐位,通過鼻吸氣、嘴呼氣,呼吸緩慢、勻速,呼氣時嘴如吹口哨樣;時間4~6s,10~15min/次,2~3次/天。③腹式呼吸:取臥位、坐位或立位,左手放胸前,右手放腹部,胸部保持不動,吸氣時腹部鼓起,右手隨之抬高,呼氣時腹部回縮,右手向胸、背部給予一定的壓力,吸呼比為1:2;10min/次,2~3次/天。④慢而深呼吸:取坐位,身體前傾,慢而深呼吸,10min/次,2~4次/天。⑤有氧訓練:下床勻速步行,步行距離和速度根據(jù)患者身體情況進行調整,逐步增加運動量。⑥家庭氧療:吸氧時間12~15h/d,氧流量為1~2L/min。
(2)療效觀察:患者于治療前和治療6個月后行呼吸困難程度、運動能力、日常生活活動(ADL)能力、血氣和肺功能測定。①呼吸困難程度:采用英國醫(yī)學研究會(MRC)呼吸困難量表進行評定。②運動能力:參照AST指南,采用6min步行距離(6MWT)測定,連續(xù)測量3次,每次間隔10min,取平均值。③ADL能力:采用Spector法對患者吃飯、室內步行、洗澡、穿衣、外出和購物等活動能力評定。④血氣分析:采用德國拜耳348血氣分析儀測定動脈血pH值、動脈血二氧化碳分壓(PaCO2)和動脈血氧分壓(PaO2)。⑤肺功能檢查:采用德國Jaeger公司PET肺功能檢測儀測定最大通氣量(MVV)、殘氣量(RV)、第1秒用力呼氣量/用力肺活量(FEV1/FVC )和 FEV1/預計值(FEV1%預計值)。比較兩組相關參數(shù)的差異。
應用SPSS 13.0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數(shù)據(jù)以(ˉx+s)表示。采用的統(tǒng)計學方法為兩隨機樣本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呼吸困難程度、ADL能力和血氣分析比較見表1,治療前兩組的MRC評分、ADL能力評分、pH、PaO2和PaCO2無顯著性差異(P>0.05);
與治療前相比,研究組和對照組治療后ADL能力評分和PaO2明顯增加,MRC評分和PaCO2明顯降低(P<0.05);治療組治療后的ADL能力評分和PaO2顯著高于對照組,MRC評分和PaCO2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運動能力和肺功能比較見表2,治療前兩組的6MWT、FEV1/FVC、FEV1%預計值、MVV 和RV無顯著性差異(P>0.05);與治療前相比,研究組和對照組治療后6MWT、FEV1/FVC、FEV1%預計值和 MVV明顯增加,RV明顯降低(P<0.05);治療組治療后的6MWT、FEV1/FVC、FEV1%預計值和 MVV顯著高于對照組,RV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
COPD是慢性氣道阻塞性疾病的統(tǒng)稱,其病理特征包括氣道、肺實質和肺血管慢性炎癥反應。呼吸困難是影響COPD患者日常生活活動能力和生活質量的主要問題,而最終并發(fā)心肺功能衰竭而致患者死亡。支氣管擴張劑可以解除支氣管平滑肌痙攣,使支氣管擴張,緩解氣流阻塞,是控制COPD癥狀的主要治療措施,氨茶堿是目前臨床常用的支氣管擴張藥物之一。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呼吸困難程度、ADL能力和血氣分析比較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運動能力和肺功能比較
大量臨床研究表明,以呼吸功能訓練為主的綜合康復訓練是穩(wěn)定期COPD患者較有效輔助治療方法。其可以緩解COPD患者淺速呼吸,提高肺潮氣容積,減少無效死腔,增加肺泡通氣量,改善氣體分布,降低呼吸功耗,從而有效緩解臨床癥狀;其次,還可以減慢呼吸頻率,延長吸氣與呼氣時間,增加膈肌運動幅度,加大FVC及最大通氣量,減少殘氣量,改善缺氧狀態(tài),使呼吸機收縮功能得到有效改善,減輕患者呼吸困難程度,進而改善患者活動能力,提高生活質量,改善患者心理障礙及社會適應能力。醫(yī)生的全程指導可以及時糾正錯誤的康復訓練方法,有助于患者獲得正確、更有效的康復訓練。
本研究發(fā)現(xiàn)與治療前相比,兩組治療后ADL能力評分、PaO2、6MWT、FEV1/FVC、FEV1%預計值和 MVV 明顯增加,RV、MRC評分和PaCO2明顯降低;進一步分析發(fā)現(xiàn),研究組COPD患者呼吸困難程度、運動能力、ADL能力、血氣和肺功能改善幅度均較顯著。提示小劑量氨茶堿聯(lián)合全程指導綜合康復訓練是一種有效治療穩(wěn)定期COPD的方法。
多種因素影響COPD患者療效,筆者有如下體會:①患者的依從性是影響療效的重要因素;②在醫(yī)生指導下學會正確的康復訓練方法是保證療效前提;③及時發(fā)現(xiàn)與糾正錯誤的康復訓練是獲得滿意療效的關鍵;④治療前的健康教育和治療過程中的心理疏導是獲得滿意療效的輔助措施。
綜上所述,氨茶堿聯(lián)合全程指導綜合康復訓練是治療穩(wěn)定期COPD患者較理想的選擇,可顯著改善肺功能,提高生活質量和社會適應能力,但遠期療效有待進一步研究。
[1]OSZTOVITS J,F(xiàn)EHER J.Safety of tiotropium therapy in chronic obstructive lung diseases(COPD)[J].Orv Hetil,2010,151(18):749-750.
[2]郭光云,張立波,陳功,等.氨茶堿聯(lián)合呼吸功能訓練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療效觀察[J].中華物理學與康復雜志,2010,32(6):4562-4563.
[3]郭瑞斌,溫勵志.綜合性肺康復治療在慢性阻塞性肺病穩(wěn)定期的療效觀察[J].臨床肺科雜志,2008,13(9):1192-1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