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海淀區(qū)大有莊100號,又一個稱呼是中共中央黨校。
坐落在頤和園北宮門,她的水脈乃至山川走勢都與這座世界名園息息相關。她的歷史可以追溯很遠,譬如革命圣地延安的窯洞,還有昔日延河畔一群活潑潑的青年學子,以及他們迎著朝陽唱出的青春的歌。
我和這座學校有緣。
1993年的初春我成為中央黨校進修部的一名學員,半年時光,終生難忘,喬石校長是在為我們這批學員頒發(fā)了畢業(yè)證書后離任的。所以我戲稱自己是喬石校長“關山門的弟子”。當時的建制準確地稱呼是“中共中央黨校進修二班第20期”。由于正趕上小平同志巡視南方講話發(fā)表,中央黨校師生們思想活躍,光是對“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研討就很下了一番功夫。當然我們這批學員更占便宜的是小平同志另一條具體指示:“學馬列要精、要管用?!庇谑前褜Υ蟛款^《資本論》的通讀限于10萬字,頓時我有了一種輕松感。這種輕松感的具體成果是半年不到的時光,竟然寫了99篇散文隨筆,后來結集為《避齋走筆》,在中央黨校出版社出版了。從此念念不忘中央黨校。
12年后我的愿望再次得到滿足。2005年的幾乎一年時光,我重新踏入中央黨校大門深造,這次由進修部變?yōu)榕嘤柌?,有趣的是建制的序次:中共中央黨校一年制中青年干部培訓班 (培訓一班,第21期),由20期變?yōu)?1期,時間跨度12年,一次冥冥中的巧合。
拿到入學通知時我驚喜莫名,在通知上這樣寫道:“該班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貫徹落實黨的十六大和十六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在系統(tǒng)學習‘馬克思列寧主義基本問題’、‘毛澤東思想基本問題’、‘鄧小平理論基本問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當代世界經(jīng)濟’、‘當代世界科技’、‘當代世界法制’、‘當代世界軍事和我國國防’、‘當代世界思潮’、‘當代世界民族宗教’等課程的基礎上,深入研究其前沿問題,進一步夯實理論功底,提高理論水平,加強領導能力訓練,增強黨性修養(yǎng),擴展知識面?!边@就是同學們簡稱的“三基本”和“七當代”,還有“五目標”。
剛開學時光沉浸在興奮里,來不及細品入學通知上的具體要求,但隨著課程的深入,師生的互動與教學相長、學學相長,才發(fā)現(xiàn)要學的東西實在太多太多,培訓部課程的設置上那種實效性、針對性便顯現(xiàn)出來,于是我再次認識到:今非昔比,想像當年那樣邊學習邊寫作幾乎是不可能的。
既然不可能,我索性塌下心來,堅持做到每課必聽、每課必記,然后自己反芻,記下一篇有意味的手記。我知道并不是每個中國作家協(xié)會會員都有機會進入中央黨校深造,尤其進入兩次的可能性更小。我偏偏是這樣的幸運者。在黨校學員與作協(xié)會員的雙重視角里,我開始記這本黨校日記。從2005年2月28日入住,到2006年1月13日撤出,其中還包括三次大的離校教學與調研活動(課題組國內(nèi)調研、延安黨性鍛煉、新加坡國際考察)。
我所住的18號樓是一座快樂溫馨的宿舍樓;我所在的二支部是一個朝氣蓬勃的集體;我所身處的一年制中青班又是來自中直、國直各部門的后備干部,在同學們身上我學到很多長處,用一位老師的話說:同學們都是執(zhí)政黨的精英,人生道路上的成功者??墒窃掚m這么說,通過大家的從政經(jīng)驗交流,每個人都是一本厚重的大書,都有過坎坷和經(jīng)過風雨,在各自的人生道路上,一步一步走進中央黨校,個中艱辛,如魚飲水,冷暖自知。我力圖盡可能忠實地記錄下一個黨校學員的日常生活、學習狀況,還有業(yè)余活動。我會驚喜地觀察門前玉蘭花的榮衰、欄桿上薔薇花的生長,還很耐心地與喜鵲們對話,向掠雁湖(即12年前的人工湖)上游動的野鴨母子們致意,向雪松上穿行的大尾巴松鼠表達我的關懷……有幸走過中央黨校的四季,我真的很幸運。生命中的四季,也顯現(xiàn)在其中。
需要說明的是,上述文字是在五年前寫就的。由于種種原因,這本黨校日記未能及時出版,五年時光一晃而過,每逢與黨校師友聚會,大家都關切地詢問起這本小書。現(xiàn)在是入學五周年的時刻,重新整理昔日的文稿,心底依然升騰起當年的快樂,還有入學時的欣喜,我從內(nèi)心里感謝一年間中央黨校老師們的傾心傳授,他們的言行舉止和淵博學識使我得到真正意義上的“充電”;感謝四個支部組成的班集體所有同學,五年來我和許多人保持著密切的聯(lián)系,人事更迭,五年間雖然大家都有不少的變動,可是唯一不變的是醇厚如酒般的同學情誼。從某種意義上說,這本小書是中央黨校的老師和同學們與我共同寫就的,流逝的是歲月,沉淀的是鮮活的記憶。作為五年前一個中青班的普通學員,現(xiàn)在把這本小書的歷史意義已大于現(xiàn)實意義,或者說,我的記錄近似于為當代生活提供某種實踐標本。因為畢竟五年不是個短暫的時間,假若把時間坐標設在十年、二十年甚至五十年后呢,也許《充電的日子》會顯得更加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