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鋼
心房纖顫是臨床常見的心律失常,臨床治療對于病史長于1年的持續(xù)性房顫患者可選用洋地黃(除洋地黃中毒或預(yù)激綜合征外)、β受體阻滯劑和/或鈣離子拮抗劑控制心室率,使休息時心室率在70/min左右,輕微活動時不超過90/min。本研究選擇對心臟β1受體有高度選擇性的藥物比索洛爾,與洋地黃類藥物地高辛,觀察兩者在控制糖尿病并發(fā)心房纖顫患者心室率的療效及對糖代謝的影響。
1.1 一般資料 選取于本院住院的75例由于各種心臟病引起的持續(xù)性心房纖顫同時伴糖尿病患者。心功能為I級~Ⅲ級;靜息時作心電圖,測心房纖顫的心室率在(90~120)/min。隨機分成兩組。比索洛爾組38例,男22例,女16例;年齡51歲~72歲,平均59.2歲。地高辛組37例,男20例,女17例;年齡48歲~71歲,平均60.3歲。兩組年齡、性別、心功能分級,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xué)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兩組給予常規(guī)治療,包括常規(guī)應(yīng)用利尿劑,轉(zhuǎn)換酶抑制劑等基礎(chǔ)抗心力衰竭、抗凝、病因和控制血糖治療。地高辛組在此基礎(chǔ)上應(yīng)用地高辛0.25mg每日1次口服。比索洛爾組在常規(guī)治療的基礎(chǔ)上,加用比索洛爾2.5mg每日1次口服,治療2周后能耐受者增加至5mg每日1次口服。兩組治療期間飲食保持相對穩(wěn)定,每周測量心率、血壓和血糖至少4次,心率過低者比索洛爾劑量減半,血糖控制不佳或不能耐受的不良反應(yīng)者退出試驗。
1.3 觀察指標 即刻、4周末分別測定靜息時心電圖房顫心室率,動態(tài)心電圖平均心室率、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紅蛋白(HbA1c)。有效:靜息時心電圖房顫心室率降至80/min以下或者較基礎(chǔ)值下降20%;無效:未達到上述要求。
1.4 統(tǒng)計學(xué)處理 采用SPSS 11.0軟件,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兩組間比較用t檢驗,療效比較采用χ2檢驗。
2.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比索洛爾組對心房纖顫心室率控制的情況明顯優(yōu)于地高辛組(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2.2 兩組心室率控制情況及糖代謝指標 兩組治療后靜息心室率及平均心室率均較治療前明顯下降(P<0.05);比索洛爾組較地高辛組靜息心室率及平均心室率下降更明顯(P<0.05);兩組治療后FPG、HbA1c均無明顯升高,差異無統(tǒng)計學(xué)意義。詳見表2。
表2 兩組心室率及糖代謝指標比較(±s)
表2 兩組心室率及糖代謝指標比較(±s)
組別 n 靜息心室率(/min) 平均心室率(/min) FPG(mmol/L) HbA1c(%)地高辛組 治療前37 106±11 112±14 7.10±0.82 6.5±1.22治療后 37 87±71) 93±91) 6.95±1.17 6.7±1.27比索洛爾組 治療前 38 108±9 116±11 7.30±1.12 6.8±1.32治療后 38 75±61)2) 85±61)2) 7.45±1.07 7.0±1.26與本組治療前比較,1)P<0.05;與地高辛組治療后比較,P<0.05
心房纖顫的癥狀主要是由快速心室率引起的,在未應(yīng)用阻滯房室傳導(dǎo)的藥物時,心房纖顫的平均心室率(110~120)/min,運動時還會增加[1,2]。由于心室率過快,心臟的舒張期縮短,心房纖顫相關(guān)的很多疾病常常同時合并舒張功能障礙,所以,快速心室率會誘發(fā)或加重心力衰竭[3]。因此,對于永久性心房纖顫而言,除了要給予抗凝治療預(yù)防心房內(nèi)血栓的形成外,最主要的是長期控制心室率,這樣可以明顯減少心力衰竭的發(fā)作,同時可減輕快速心室率引起的胸悶、心悸、呼吸困難等癥狀。
在β受體阻滯應(yīng)用于臨床前,洋地黃類藥物是作為控制心房纖顫心室率最主要的藥物。地高辛的應(yīng)用已經(jīng)有200多年的歷史了,取得了不錯的臨床效果。但地高辛的治療劑量與中毒劑量非常接近,不適宜長期維持應(yīng)用。β受體阻滯劑的問世和臨床應(yīng)用改變了心血管病的治療模式,這類藥物可以通過降低心臟輸出量、抑制腎素釋放以及降低交感輸出等機制發(fā)揮降低血壓,抑制心肌重塑、抗心律失常等作用。然而傳統(tǒng)觀點認為長期應(yīng)用β受體阻滯劑會造成糖耐量異常,增加糖尿病發(fā)生率,導(dǎo)致心血管事件發(fā)生增加[4]。臨床醫(yī)師因其對糖代謝不利影響的顧慮,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在糖尿病患者中的運用。大量研究提示,β1選擇性越高越不會掩蓋胰島素導(dǎo)致的低血糖反應(yīng),越能更好地應(yīng)用于糖尿病患者[5]。
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高度選擇性β1受體阻滯劑比索洛爾片治療后房顫患者心率明顯下降,效果較理想,并優(yōu)于地高辛組。同時對糖代謝無明顯影響,與地高辛組比較無統(tǒng)計學(xué)意義。提示常規(guī)劑量的高度選擇性β1受體阻滯劑比索洛爾,在控制心房纖顫的心室率方面明顯優(yōu)于傳統(tǒng)的地高辛,同時對糖代謝無明顯不良影響,臨床可廣泛運用。但本組樣本量少,觀察時間短,需要更長時間的臨床實踐,更大樣本量的觀察,進一步證實其對糖代謝的影響。
[1] Toivonen L,Kadish A,Kou W,et al.Determinants of the ventricular rate during atrial fibrillation[J].J Am Coll Cardiol,1990,16(2):1194-1200.
[2] Kawakudo K,Mumyama M,Itai T,et al.Heart rate at onset and termination of paroxysmal atrial fibrillation in apparendy healthy subjects[J].JPN Heart J,1986,27(3):645-651.
[3] Falk RH.Etiology and complications of atrial fibrillation:insights from pathology stdudies[J].Am J Cardiol,1998,82(5):10-16.
[4] Lithell HO.Effect of antihypertensive drugs on insulin,glucose,and lipid metabolism[J].Diabetes Care,1991,14:203-209.
[5] 比索洛爾多中心研究協(xié)作組.國產(chǎn)比索洛爾對高血壓2型糖尿病患者糖代謝的影響[J].中華內(nèi)科雜志,2005,44(7):503-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