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桂美,劉麗秋
(1青島市中心醫(yī)院,山東青島226001;2.青島大學醫(yī)學院,山東 青島226604)
糖尿病腎病(DN)是糖尿病(DM)的常見并發(fā)癥之一,正成為終末期腎病(ESRD)主要因素,也是糖尿病的主要致死原因之一。因此DN的早期診斷和治療顯得十分重要[1]。CysC是一種低分子量分泌性蛋白質 ,其血清濃度與腎小球濾過率密切相關。動物實驗表明,尿微量白蛋白在糖尿病腎病的早期即有顯著性升高。我們對2型糖尿病腎病患者CysC、Scr和MA聯(lián)檢進行相關研究,現(xiàn)將結果報告如下。
選擇2007年1-12月門診及住院的糖尿病腎病(DN)病人60例作為研究對象,男24例,女36例,年齡45-65歲,其均符合糖尿病腎病(CKD2-3期)2期:腎臟損害伴有輕度的GFR下降,GFR60-89 ml/(min·1.73 m2);3期:中度的GFR下降,GFR30-59 ml/(min·1.73 m2),隨機分成 3組,每組男 8例,女12例,組間性別及年齡差異無顯著性(P>0.05)。入選患者嚴格控制血糖,空腹及餐后2h血糖分別控制在3.60-7.0mmol/L及7.0-11.0 mmol/L。排除感染相關性疾病、合并DM急性并發(fā)癥、惡性腫瘤、嚴重高血壓、風濕性疾病、甲狀腺疾病及嚴重肝功能不全患者,近1個月內未服用降脂藥。
對照組與治療組均采用常規(guī)治療,治療組給予阿托伐他汀 20 mg/d(2組)、40 mg/d(3組)口服16周,分別檢測對照組、治療組治療前、治療組治療后6 周 、12 周 、16 周Scr、CysC 、MA 的的變化 。
所有患者于晨起空腹抽取靜脈血。按試劑盒要求分離血清,-30℃冰箱保存待測。抽血后開始留尿送檢。全自動分析儀檢測血肌酐,免疫散射比濁法測定尿微量白蛋白,CysC采用顆粒增強散射免疫比濁法檢測。
2.1治療前后各組血肌酐酐、尿微量白蛋白、CysC比較見表1。
表1 治療前后各組血肌酐、尿微量白蛋白、CysC的比較
2.2不良事件兩組患者對阿托伐他汀均具有良好的耐受性,未出現(xiàn)因肌酶或丙氨酸氨基轉移酶明顯升高而需停藥者,亦無橫紋肌溶解癥和阿托伐他汀引起的嚴重肝腎功能損害。
糖尿病腎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是糖尿病(Diabetics Mellitus,DM)常見和嚴重的并發(fā)病之一,臨床上以DM患者出現(xiàn)持續(xù)性尿白蛋白為主要標志,有20%-40%的DM患者最終發(fā)展為DN[2]。DM早期腎功能損害評價的直接指標是腎小球濾過率(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GFR)。血清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和內生肌酐清除率(CreatinineClearance,Ccr)常用來分析GFR及DM患者腎損害程度。近年研究認為CysC是反映GFR的理想的內源性標志物[3]。血CysC是較血清肌酐有更高的敏感性和特異性。Cys C其血液濃度取決于腎小球濾過率[4]。
CysC是血清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劑C的九個亞型中的一個,是糖基化堿性蛋白質,是一種低分子量的非糖化蛋白,CysC的基因是由“管家”基因所控制,能在所有有核細胞上表達,無組織學特異性,故其產生速率相當穩(wěn)定[5],其在炎癥、腫瘤狀態(tài)下產生速率也無改變,其血清濃度受年齡、性別及其他疾病的影響小。且不受膽紅素、溶血、甘油三脂等影響[6]。由于其分子量小,血CysC可經(jīng)腎小球自由濾過,在近端腎小管上皮細胞被完全分解代謝,不再重返血流,也不被腎小管上皮細胞分泌,腎臟是唯一清除循環(huán)CysC的器官,因此,CysC可作為反映GFR的靈敏標志物。研究證實血清CysC濃度與GFR呈明顯的負相關[7],當腎小球出現(xiàn)輕微損傷時,血中的CysC濃度即可出現(xiàn)升高,并隨著病情的加重而逐漸增高。因此.目前公認CysC可作為腎功能損傷的早期評價指標[8]。大量研究顯示,在各種亞臨床腎病中,在血肌酐濃度未改變時,即所謂“肌酐盲范圍”,血CysC就已升高[9]。
尿微量白蛋白的測定和應用被認為是20世紀80年代對糖尿病學的重大貢獻之一。尿微量白蛋白檢測不僅對糖尿病腎病的早期診斷和改善預后具有劃時代的意義,而且對其它疾病引起的腎損傷也有重要的臨床價值。在正常情況下,由于腎小球濾過膜帶負電荷,白蛋白絕大部份不能通過濾過膜,而各種炎癥代謝異常和免疫損傷均可導致濾過膜上負電荷減少,靜電排斥力下降,造成尿微量白蛋白從尿中排出增多[10]。椐文獻報道[11],約有19%新診斷的糖尿病病人伴有尿微量白蛋白。總之,對糖尿病腎病患者進行血清胱抑素C和尿微量白蛋白水平的檢測對糖尿病早期腎損傷具有重要的臨床價值。
阿托伐他汀能直接抑制腎小球系膜細胞和腎皮質TGF-β1的表達[12];減少纖維連接蛋白,層粘蛋白和Ⅵ型膠元蛋白的生成;還通過纖溶酶原/纖溶酶系統(tǒng)增加細胞外基質蛋白的降解等共同的作用機制,使腎組織細胞的增殖、肥大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從而延緩腎小球硬化的過程,發(fā)揮腎臟保護作用。阿托伐他汀明顯的抗炎、免疫調節(jié)作用,可抑制炎癥因子TGF-β1,減輕炎癥反應,防止血栓形成、抑制單核細胞活化和轉化。本研究觀察到阿托伐他汀治療后尿微量白蛋白明顯減少,血CysC和Scr明顯降低。
本研究發(fā)現(xiàn)血CysC與微量白蛋白、Scr顯著正相關,臨床檢測血CysC可明確糖尿病腎病的進展情況。
[1]何浩明,陳光華,周彥.新編糖尿病防治必讀[M].第 1版.上海:同濟大學出版社,2003:85.
[2]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Diabetic Nephropathy[J].DiabetesCare,2002,25(suppl 1):S85.
[3]Le Bricon T,Thervet E,Froissart M,et al.Plasma cystatin C issuperior to 24 h creatinine clearance and plasma creatinine for es-timation of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 3 months after kidney trans-plantation[J].Clin Chem,2000,46(8):1206.
[4]Deinum J,Derkx FHM.Cystatin C for estimation of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J].Lancet,2O0O,356:1624.
[5]Grubb AO.Cystatin C-properties and use as a diagnostic marker[J].Adv Clin Chem,2000,35:63.
[6]Newman DJ.Cystatin C[J].Ann Clin Chem,2002,39189.
[7]Ekiel 1,Abrahamson M,Fulton DB,et al.NMR Structural studies of human cystatin c dimmers and monomers[J].J Biol,1997,271:266.
[8]俸家富,羅 軍.胱抑索C一腎小球濾過率肌酐替代標記物[J].國外醫(yī)學臨床生物化學與檢驗學分冊,2005,26(3):168.
[9]董 梅,孟祥紅,佟愛華,等.血清光抑素C在評價糖尿病患者早期腎損傷中的價值[J].中國實驗診斷學雜志,2006.10(6):642.
[10]林 青,阮詩瑋,許少鋒,等.尿微量白蛋白聯(lián)合尿酶診斷腎臟早期損傷[J].中華醫(yī)學檢驗雜志,1999,22(1):30.
[11]路亞楓.尿微量白蛋白預測疾病預后[J].中國醫(yī)刊,2001,36(3):39.
[12]Sate A,Tabata M.Hayashi K,et al.Effects of the angiotensin II type 1 receptor antagonist candesartan,compared with angiotension-converting enzyme inhibitors,on the urinary excretion of albumin and type IV collagen in patients with diabetic nephropathy[J].Clin Exp Nephrol,2003,7(3):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