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革元,郝 江,羅積慎,張 萍,楊明浩,劉 軍,翁 奇
解放軍昆明總醫(yī)院急救部ICU,云南昆明 650032
急性肺損傷(ALI)不是單純意義上的肺部疾病,它是全身系統(tǒng)炎癥的肺部表現(xiàn)[1]。重度ALI則發(fā)展為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ARDS),往往由于炎癥反應和免疫調節(jié)失控,誘發(fā)或加重多器官功能不全綜合征(MODS),故應早期控制ALI。我院重癥監(jiān)護病房 (ICU)2005年后采取鼻面罩無創(chuàng)正壓通氣(NPPV)方法治療ALI,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2001年1月~2010年12月我院ICU共收治ALI患者124例,均符合2000年中華醫(yī)學會呼吸病分會制定的《急性肺損傷/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的診斷標準(草案)》[2]。原發(fā)病分別有多發(fā)傷、嚴重感染、中毒、大手術、休克等,剔除ALI發(fā)病時已有肺外臟器功能衰竭病例。以前(2001年1月~2005年12月)后(2006年 1月~2010年12月)分為對照組(A組,64例)和治療組(B組,60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 1),具有可比性。
美國 Puritan-Bennett 7200型、840型呼吸機 (GE公司);美國 i-STAT血氣分析儀(力新公司);METPM-9000多參數(shù)監(jiān)護儀(邁瑞公司);隨棄式硅膠面膜充氣鼻面罩。
表1 兩組患者基礎情況(x±s)
治療上兩組均積極治療原發(fā)病及抗感染、化痰、免疫支持等綜合治療措施。A組患者采取面罩加壓吸氧,B組患者應用呼吸機接鼻面罩進行NPPV。通氣模式采用壓力支持(PSV)加呼吸末正壓通氣(PEEP),初始設定 PSV 為 8~10cm H2O(1 cm H2O=0.098 kPa),PEEP 為 2~5 cm H2O, 吸入氧濃度(FiO2)為100%,根據(jù)患者血氣分析情況及耐受程度,逐漸上調 PSV 為 15~20 cm H2O,PEEP 5~10 cm H2O,F(xiàn)iO2<60%。
采用SPSS 10.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計量資料數(shù)據(jù)以均數(shù)±標準差(x±s)表示,采用t檢驗,對照組與治療組前后采用配對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B組NPPV 2、72 h后,血氣分析顯示,與A組同一時間段比較氧合指數(shù)(PaO2/FiO2)明顯增加(P<0.05),并保持較高水平。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氣、呼吸頻率動態(tài)變化(x±s)
A組治療72 h后,有16例(25.00%)轉為ARDS,行氣管插管有創(chuàng)通氣,住院死亡 14例 (21.80%)。B組有4例(6.67%)轉為ARDS,行有創(chuàng)通氣,死亡2例(3.33%)。故與A組對比,B組在患者滯留ICU時間,無創(chuàng)通氣率及住院死亡率均明顯降低(P<0.05)(表 3)。
表3 兩組患者住ICU時間及轉歸比較
ALI是由多種病因損傷肺臟,造成肺微血管通透性增高,肺間質和肺泡水腫、肺不張,其病理生理改變以肺順應性降低,肺容積減少,肺內分流增加為主,臨床表現(xiàn)為頑固性低氧血癥、呼吸頻速。臨床治療,首先以糾正低氧血癥為主,常規(guī)應用有創(chuàng)機械通氣,給患者帶來一定的痛苦,也會引起呼吸機相關性肺炎、呼吸機相關性肺損傷、呼吸肌萎縮等多種并發(fā)癥,不易被患者及其家屬接受[3]。鼻面罩接呼吸機進行無創(chuàng)通氣,保留了呼吸道的防御功能,增加了治療的依從性,減少了人工氣道并發(fā)癥[4]。
本研究顯示,B組經過NPPV治療2 h后PaO2/FiO2有明顯增高,心率下降,氣體交換明顯改善,并保持穩(wěn)定,只有4例進行了有創(chuàng)通氣,1例由于腹部手術后,胃腸蠕動未恢復,腹脹明顯,呼吸頻率(RR)增快達40次/min,并因胃腸吻合口瘺,造成膿毒血癥死亡,1例顱腦損傷后,遲發(fā)性顱內出血(72 h后),意識不清(GCS評分 6分),RR 變慢為 8次/min,患者因中樞衰竭死亡,另外2例患者休克合并嚴重代謝性酸中毒,導致肺損傷加重低氧血癥。A組經過治療2h后,PaO2/FiO2無明顯改善,且有16例72 h后低氧血癥明顯加重,發(fā)展為ARDS,由于治療不及時,14例發(fā)生MODS死亡,且在ICU滯留時間上也明顯多于B組。所以NPPV明顯降低了ALI患者有創(chuàng)通氣率,減少ICU滯留時間和住院死亡率[5],減輕患者的痛苦和經濟負擔。
近年來,NPPV在COPD、呼吸衰竭以及嚴重肺挫傷中的應用較多,但NPPV在ALI治療中的應用報道不多,綜上回顧性對比研究資料,筆者體會如下:①ALI是全身炎癥反應綜合征(SIRS)中的肺部表現(xiàn),是ARDS的早期階段[1],應密切監(jiān)測PaO2/FiO2,早診斷,在ALI早期應用NPPV,盡可能避免有創(chuàng)通氣[6]。②有效治療原發(fā)病,控制炎癥反應。③嚴格控制NPPV標準,不配合患者或GCS<8分,呼吸不穩(wěn)定RR<8次/min或>40次/min,不宜行NPPV。④血流動力學不穩(wěn)定如休克患者,由于組織的低灌注,造成嚴重代謝性酸中毒往往行無創(chuàng)通氣失敗。⑤對于因急性缺氧造成的意識朦朧,大多在經過短時間(<1 h)有效的NPPV,可改善意識狀態(tài),故可放寬適應證。⑥做好患者的工作,消除其恐懼心理,增加NPPV治療依從性。⑦行NPPV時,應準備吸痰和氣管插管設備。⑧避免應用較大劑量鎮(zhèn)靜劑,以免影響自主呼吸。⑨NPPV中,如果患者病情惡化,應積極行氣管插管,進行有創(chuàng)機械通氣治療。
ALI目前在臨床上,越來越受到廣大醫(yī)生們的關注和重視,NPPV治療效果肯定,但應更深入探討其發(fā)病機制,從循證醫(yī)學的角度去尋找和完善治療方法。
[1]劉又寧,解立新.急性肺損傷/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近年來國內研究進展[J].中華結核和呼吸雜志,2004,27(1):8-10.
[2]中華醫(y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急性肺損傷/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的診斷標準(草案)[J].中華結核和呼吸雜志,2000,23(4):203.
[3]鈕善福.進一步拓寬面罩機械通氣的臨床適應癥[J].中國呼吸與危重監(jiān)護雜志,2002,1(4):198.
[4]俞森洋.現(xiàn)代機械通氣的理論和實踐[M].北京:中國協(xié)和醫(yī)科大學出版社,2000:569-583.
[5]Brochard L.Mechanical ventilation:invasive versus noninvasive[J].Eur Respir J,2003,47(suppl 11):31-37.
[6]Malarkkan N,Snook NJ,Lumb AB.New aspects of ventilation in acute lung injury[J].Anaesthesia,2003,58(7):647-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