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曉彬
有效排痰是控制老年性下呼吸道感染和改善肺氧合通氣的重要手段。老年人各組織退行性改變,呼吸功能減退,吞咽與聲門動作常不協(xié)調而增加吸入危險,加之氣管和支氣管黏膜纖毛功能減弱,咳嗽反射差,肺組織彈性減退等因素致排痰功能降低,使痰液阻塞氣道,影響肺部感染的治療[1]。我科室從2010年開始使用YS8001型體外振動排痰機,在霧化吸入、抗感染等常規(guī)治療的基礎上,體位引流結合機械輔助排痰在促進老年性下呼吸道感染患者有效排痰取得良好效果。現(xiàn)將結果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我科室老年性下呼吸道感染的患者60名,年齡在60~85歲之間。其中,男38人,女22人,平均年齡(72±5.8)歲,隨機分為兩組,其中一組為人工手法拍背排痰法結合體位引流(人工組),另一組為機械輔助排痰結合體位引流(機械組)。兩組在年齡、性別、病種、病程等方面比較無統(tǒng)計學差異,具有可比性。
1.2 使用方法 兩組都根據(jù)患者的影像檢查資料,確定病變所在的肺葉或段,根據(jù)病變或可能病變所在部位,采取相應的體位引流,再分別給予人工手法拍背排痰及機械輔助排痰,方法如下:
1.2.1 人工組 操作者五指并攏,關節(jié)稍曲,手掌呈中凹狀,從患者的肺下葉開始,從外向內,自下向上叩擊,并鼓勵患者咳嗽,每次叩擊10~15分鐘。力量強弱、叩擊頻率以使痰液排出順利,患者能承受為宜[2]。
1.2.2 機械組 選用YS8001型體外振動排痰機,操作者先檢查儀器的性能,根據(jù)患者的年齡、體質、以及對叩擊敏感的程度,選擇合適的治療頭、治療時間和治療頻率,一手握叩擊手柄,一手按緊叩擊頭,使叩擊頭緊貼患者背部皮膚,從外向內,自下向上,緩慢勻速的移動叩擊頭,感染部位可適當延長叩擊時間,叩擊時避開胃和心臟部位,每次持續(xù)10~15 min。
1.3 效果評價 監(jiān)測兩組患者排痰前及排痰后5 d的日均排痰量、聽診肺部呼吸音、SPO2,實驗室檢查血常規(guī)顯示,機械組效果明顯優(yōu)于人工組。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應用SPSS 10.0統(tǒng)計軟件進行分析,計數(shù)資料采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兩組療效觀察比較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療效觀察比較()
表1 兩組患者療效觀察比較()
注:兩組相比較P<0.05,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組別 例數(shù) 日均排痰量(ml)SPO2(%)護理前 護理后 護理前 護理后血常規(guī)恢復正常時間(d) 住院天數(shù)(d)人工組 30 183.6±12.3 69.7±11.2 92.7±1.37 94.8±2.118.6±1.9 9.2±1.2機械組 30 188.3±13.2 42.3±7.9 92.3±1.41 96.3±1.89 6.3±1.6 6.2±1.3
3.1 選擇合適的體位 根據(jù)患者的影像檢查資料,確定病變所在的肺葉或段,根據(jù)病變或可能病變所在部位,采取相應的體位引流,如病變部位在肺部右上葉尖段,可采用半坐臥位;病變部位在肺部右上葉后段,可采用左斜俯臥位;病變部位在在肺部右上葉前段,可采用仰臥位,右側后背墊高30°;病變部位在肺部右中葉外側段、內側段,可采用仰臥位,右側后背墊高45°;病變部位在肺部右下葉內基底段,可采用左斜俯臥位,右前胸距床面30°~60°,將床腳抬高;如病變部位在肺部右下葉前基底段,可采用仰臥位,右臀部墊高或將床腳墊高;病變部位在肺部左上葉尖后段,可采用端坐位,上身略向前、向右傾斜;病變部位在肺部左上葉前段,可采用仰臥位,左側后背墊高30°;病變部位在肺部左上葉上舌段、下舌段,可采用仰臥位,左側后背墊高45°,右側墊高或將床尾抬高;病變部位在肺部兩側下葉背段、后基底段,可采用膝胸位或俯臥位;病變部位在肺部兩側下葉側基底段,可采用健側臥位,健側腰部墊高,或將床腳抬高。
3.2 嚴格掌握禁忌證及禁忌部位 出血部位、氣胸、胸壁疾病、肺部血栓、肺出血及咯血、肺部腫瘤、肺結核、肺膿腫、凝血機制異常、房顫、室顫、急性心梗以及不能耐受震動的患者。
3.3 注意事項:
3.3.1 操作時間的選擇 可選擇清晨起床時、飯前、飯后2 h后及睡前施行。
3.3.2 操作前檢查儀器的性能,根據(jù)患者的年齡、體質、以及對叩擊敏感的程度,選擇合適的治療頭、治療時間和治療頻率。治療時間一般為10~15 min,根據(jù)患者的耐受情況選擇頻率,一般臨床使用頻率范圍在20~30 Hz之間。
3.3.3 操作前護士應詳細了解患者的病情,向患者說明體位引流結合機械輔助排痰的目的和意義,取得患者的理解和配合。操作前松開患者太緊的衣服、腰帶,將痰杯、衛(wèi)生紙置于患者伸手可及處。
3.3.4 治療中嚴密觀察患者的神志、面色、呼吸頻率、節(jié)律、有無咳嗽、胸悶、憋氣等,注意關心患者,隨時詢問患者的感受。
3.3.5 治療后鼓勵患者咳嗽,協(xié)助患者做好痰液的收集,選擇標有刻度的痰液收集器,將患者24 h痰液收集在內,記錄痰的量、色、性質。排痰困難者必要時給予吸痰。
傳統(tǒng)的手工扣背法,主要是依靠醫(yī)護人員人工手法的胸部物理治療(手掌擊打患者背部)方式來實施的,這種方法既耗時又費力,排痰效果不佳,而且還會帶來患者的不適及醫(yī)務人員的疲勞。我科室使用的是YS800體外震動排痰機,根據(jù)臨床胸部物理治療原理(定向體位引流),在人體表面產生特定方向周期變化的治療力,該定向治療力穿透力強,可穿透皮層、肌肉、組織和體液,其垂直方向分力產生的叩擊、震顫可促使呼吸道黏膜表面粘液和代謝物松弛、液化,水平方向分力產生的定向擠推、震顫幫助已液化的粘液按照選擇的方向(如:細支氣管→支氣管→氣管)排出體外。由于治療儀治療力的深穿透力強,產生的定向治療力可穿透皮層、肌肉、組織和體液,對于深度的痰液排出效果明顯,在叩擊、震顫和定向擠推工作間隔期間,作用力變化較為緩和,患者舒適度增強,尤其是耐受力較差的患者。通過機械輔助排痰結合體位引流可以增強排除呼吸系統(tǒng)痰液等分泌物的能力,改善瘀滯的肺部血液循環(huán)狀況,預防、減少呼吸系統(tǒng)并發(fā)癥的發(fā)生。
機械輔助排痰對比手工拍背其操作方便,減輕了醫(yī)護人員工作強度,而且操作力度均勻,患者的舒適度增高,有益于深部痰液排出,對患者的康復起著積極地推進作用。
[1] 陳灝珠.實用內科學.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1997:1672.
[2] 陳長英,蔡萍,劉書俊.G5震動排痰機對呼吸衰竭患者的康復的影響.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04,20(6B):5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