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 韓大勇 ■校長 王君紅
天津市河西區(qū)閩侯路小學始建于1949年,現在是一所擁有69個教學班、3000余名學生、近200名教職員工的大規(guī)模學校。60多年的辦學歷史為學校積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蘊,歷經12屆領導班子,他們當中有資深學者,有來自一線的優(yōu)秀教育工作者,更有在改革開放年代脫穎而出的年輕干部……現任校長王君紅年輕、干練、文雅、謙和,談到教育問題,她思路清晰,觀點獨到,體現了一個教育工作者對教育的敏感和深刻洞察。除了2005年到2007年去河西區(qū)教育局掛職鍛煉,她從教師、教務主任、教務副校長到校長一直都在閩侯路小學,見證著這所學校的發(fā)展壯大,同這所學校一起成長,學校也為她的發(fā)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從教17年來,她一直在追求理想的教育和教育的理想,她說她在努力做一個有思想的教育工作者,在實踐中不斷思考、探索,努力建設自己理想中的幸福學校。
□您理想中的幸福學校是什么樣的?
■我理想中的幸福學校是學校里的每一個人都“安居樂業(yè)”,即教師樂于工作,學生樂于學習,每天都是一幅“其樂融融”的畫面。
教育的終極目標是改善和提高人的生命質量、生存質量和生活質量,而這三個質量的高低對人一生的幸福有重要的影響。因此,教育為提高人生的“三個質量”服務,關注提高每個人的幸福指數是十分重要的戰(zhàn)略考量。在學校發(fā)展中,學生是“核心”,教師在“內圈”,領導者在“外圈”。我認為,校園生活的幸福指數是從外向內延伸和傳遞的,領導者以“幸福建設”為目標,要不斷地把幸福傳遞給教師。教師享受到職業(yè)幸福,才能更愛工作、愛學生,才能再把幸福傳遞給學生。家長與孩子同時成長,感受到孩子進步的喜悅,解除后顧之憂,全身心投入工作和生活,形成良性“幸福圈”。這就是我理想中的“幸福學?!?,并為之而努力。
□您認為校長的責任和價值是什么?
■我認為校長最大的責任就是成就學生和教師。其核心是以人為本。校長要關注學生和教師的發(fā)展,把眼光集中到人的發(fā)展上來。作為一個好校長,必先愛這所學校和這里的教師、學生。校長有一種責任,責任在于要成就學生和教師。學校就應該成為成就人的地方,校長最大的價值就是讓學生和教師成功。有人說,教育不是一個有錢人的世界,不是有權人的世界,而是有心人的世界。我相信如果用整顆心去做校長,全校師生就會用整顆心去學習、工作,教師就會擁有幸福的教育生活,學生就會擁有快樂的童年生活,學校也會擁有深厚的文化內涵。
□校長在學校發(fā)展過程中到底應該充當什么樣的角色?
■從2007年8月?lián)涡iL以來,我就一直在思考,到底應該怎樣做校長?要做一個什么樣的校長?第一年,我認為校長要有一種責任,校長要對學校的發(fā)展負責,努力提高辦學質量;第二年,我覺得校長要對學生和教師負責,要營造良好氛圍,促進人的發(fā)展;到了第三年,我認識到校長的最大價值不在于你做了多少,而是在于你能最大限度地調動人的積極性,創(chuàng)造條件讓學生和教師成功,讓學校實現為“人的發(fā)展”服務的基本功能。
□如何促進學校的可持續(xù)發(fā)展?
■一所學校,不僅要擁有良好的文化元素,還要擁有良好的文化力,才能夠促進學校文化品位的提升和戰(zhàn)略目標的實現。而學校發(fā)展的后勁取決于“軟實力”,即學校文化的建設、師生個體素質的高低以及思維方式、健康心態(tài)、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等,這些是學??沙掷m(xù)發(fā)展的最關鍵因素。實踐中,我們認真梳理辦學理念與目標、途徑與方法,構建了促進學校特色可持續(xù)發(fā)展的評價管理機制,出臺特色項目建設的規(guī)劃綱要,本著全面推進和重點打造相結合的工作思路,積極為教師們搭建平臺,宣傳、展示、梳理和推廣學校特色建設成果,影響和帶動學校教育整體發(fā)展,為“每一個學生的發(fā)展”奠定了扎實的基礎,走出了一條內涵式發(fā)展的道路。我認為評價一所學校的發(fā)展,關鍵是要看到人在發(fā)展、管理在完善、質量在提升、特色在凸顯、幸福指數在攀升。從校長的辦學理念到全體教職工的統(tǒng)一思想、形成共識、行動實踐,這個過程就是一所學校發(fā)展、落實辦學理念的過程。
□剛才您提到了如何評價一所學校的發(fā)展,那么作為學校,應該如何考察和評價教師的工作績效?
■隨著新課程的推進,管理者首先應該轉變觀念,把僵化的、落后的、制約教師專業(yè)素質發(fā)展的“尺子”換一換,衡量教師工作的不僅僅是數字或結果,更重要的是過程。傳統(tǒng)的以獎懲為目的的教師評價制度是一種面向過去的終結性評價,它在保證學校正常的教學秩序和基本的、穩(wěn)定的教學質量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同時,由于它有強烈的功利主義色彩,促使教師只關心自己所教學科的學生學習成績,不去關心學生的全面發(fā)展,甚至把學生當作實現自己功利目的的工具,導致師生關系緊張,甚至影響到了教師與領導之間、教師與教師之間、教師與家長之間的關系,同時,也造成了教師沉重的心理負擔,不利于教師業(yè)務水平的發(fā)展和提高。如今,管理者對教師的評價應該是一種發(fā)展性評價,本著“以人為本”的思想,立足于教師的未來發(fā)展,不作為獎懲教師的機制,只作為提高教師專業(yè)技能和專業(yè)水平的一種手段,實現學校、教師、學生的和諧發(fā)展。這樣做,同樣能達到教學質量的提高。既然這樣,我們也就不再只把教學質量的目光僅僅盯在那幾個“率”上,而是要放遠一點,追求“大質量觀”。
學校提出“讓教師與學校一起發(fā)展,讓教師與學生共同成長”的理念,就要把“促進教師的專業(yè)化發(fā)展”這一任務轉化為具體的學校管理行為,通過教師的發(fā)展性評價,實現教師個人發(fā)展和學校發(fā)展目標的最佳結合。
過去人們把教師比作紅燭,燃燒了自己,照亮了別人;要求教師要有一桶水,才能給學生一杯水?,F在則要求教師成為引燃學生這把火炬的“打火機”,要成為源頭活水,用自己的一杯水引出學生的一桶水。這就對教師自身的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相應的教師評價則應著力于對教師內在情感、意志、態(tài)度的激發(fā),著力于促進教師的專業(yè)化發(fā)展和教學藝術水平的完善,只有在以人為本思想指導下的評價,才能適應教師對提高自身素質愿望的需要,使教師在成就學生的同時也成就自己。
學校辦學的成功不僅僅體現在學生的發(fā)展上,同時也體現在教師的發(fā)展上,這二者是相輔相成的。對教師的評價直接影響著這二者的發(fā)展。作為管理者,要本著一種研究的態(tài)度,立足課改,不斷創(chuàng)新,才能真正使課程改革、學校發(fā)展不斷走向深入。
□您剛才提到“不再只把教學質量的目光僅僅盯在那幾個‘率’上,而是要放遠一點,追求‘大質量觀’”,在學校的實踐層面如何體現這個“大質量觀”?
■對這個“大質量觀”的理解必須回到如何理解教育的問題,因為學校教育歸根到底是實現“人”的發(fā)展的教育,“培養(yǎng)什么樣的學生”是辦學的最終目標和價值所在。從某種意義上講,學校的辦學目標就是育人目標。我校從關注課堂和教師的教學方法改革到關注課程和學生學習方式的改善,從強調教師專業(yè)化發(fā)展到以“學生的發(fā)展為本,一切為了學生的成長”。學校在“謀劃—實踐—反思—實踐”中醞釀、積淀,進而形成了“關注學生成長,著眼學生未來發(fā)展”的“閩小”辦學傳統(tǒng),并在實踐中升華為“以學生為本”價值觀為核心的“三個一”素質教育模式。我們學校本著實事求是的原則,從研究分析校情入手,將學生全面發(fā)展的理念具體化為內涵清晰鮮明、可操作的辦學指導思想。經過多年探索實踐,逐步構建了“三個一”素質教育模式,進而又提升為“金鷹文化”,引領學生快樂幸福成長。
□請您具體解釋一下“三個一”素質教育模式和“金鷹文化”。
■“三個一”素質教育模式的核心是德、智、體全面發(fā)展,“三個一”即一種精神、一把鑰匙、一個天地。具體內容是:樹立一種精神——愛國拼搏、學會做人;掌握一把鑰匙——學會學習;擁有一個天地——實踐健體、學會健體?!叭齻€一”體現了素質教育的目標,互相滲透,渾然一體,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和成長規(guī)律。
“樹立一種精神”就是運用激勵手段培養(yǎng)一種愛國、拼搏的精神,以愛國主義教育為主線,以拼搏進取精神的培養(yǎng)為切入點,以養(yǎng)成教育為重點,以“小金鷹”系列活動為載體,以學會做人為目標,采用校風激勵、目標激勵、設獎激勵、榜樣激勵等手段,激勵學生拼搏進取。其宗旨是勵志教育。我校以“小金鷹”為學生的象征物。“小”,代表了小學生的年齡特點,指明了小學階段是一個人成長的起點和基礎;“金”,說明了童年的純真和可貴;“鷹”是生命、品格、本領的象征,更是一種理想、一個期待、一份渴望。根據“立志、勤奮、文明、健美”的校訓提出行動口號“樹立騰飛的志向,學習騰飛的本領,展示騰飛的風姿,鍛煉騰飛的體魄”,用八項校規(guī)規(guī)范學生一日生活。《小金鷹之歌》為校歌,校徽、校旗、校操、校舞、校服均以展示金鷹風貌為特征,形成催人奮進的校風。在學生中廣泛開展“小金鷹”系列活動。每個學年都確定一個目標,比如“金鷹搏擊,相聚草原”、“金鷹騰飛,相聚海門”、“相聚古長城”等,分解為若干獎勵項目。多項、多層次的評比,涉及每一個學生,無論什么樣的學生都會得到關注和發(fā)展?!靶〗瘊棥毕盗谢顒映蔀榧顚W生不斷拼搏進取的動力機制,并逐漸為學生走向成功人生打下基礎。
“掌握一把鑰匙”就是采用科學的方法教給學生一把學會學習的鑰匙。課程是素質教育的載體和重要途徑。我校的校本課程是學習指導課。任課教師在教學中都滲透學法指導。注重常態(tài)課的研究,將“高效教學”的思想具體化為操作性強的“三學五步”課堂教學模式,將教師的研究重點由“教”轉向“學”,以學定教,提高課堂效益。每學期學生都總結自己獨到的學習方法,并和同學交流,共同打造“學法寶典”、“學習的金鑰匙”。
“讓學生擁有一個天地”就是開辟多種途徑為學生創(chuàng)設一個勇于實踐的天地:堅持“科學求真,人文求善”的理念,加強以校園藝術、校園體育、校園科技為重點的校園文化建設,深化體育、藝術“2+1”項目活動,弘揚科技教育特色,校內外結合,充分利用社區(qū)實踐基地這一大課堂教育資源,利用社會實踐活動,利用寒暑假,帶領學生走出課堂,到社會、到大自然中去,努力為學生創(chuàng)設一片多維度發(fā)展的廣闊天地。
為了探索“三個一”中的“擁有一個天地——實踐健體”所包含的內在教育規(guī)律,我校以“現代課程論”為指導,以國際化、個性化、信息化為原則,構建生機勃勃的活動課程體系。學校在原有的小蜜蜂節(jié)、小金鷹俱樂部、小金鷹電視臺等卓有特色的傳統(tǒng)基礎上,確立了以校園文藝、校園體育、校園科技為三大支柱的校園活動體系。同時,引導學生把“天地”從校內拓展到校外、從城市拓展到鄉(xiāng)村、從本地拓展到外省市、從國內拓展到國外、從書本拓展到互聯(lián)網;把“健體”延伸到了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關注教育教學中學生的心理感受,關注家庭教育氛圍對學生們的身心影響等方面。
隨著學校的發(fā)展,“三個一”素質教育模式和“小金鷹”系列活動逐步深化為學校文化——金鷹文化。從了解鷹的生長過程、描繪鷹的搏擊長空、歌唱鷹的頑強品質,進而引導學生將鷹的精神內化為學生健康成長的歷程?,F階段,我們最大限度地讓校園的每一個角落、每一堵墻壁都有教育功能,形成學?!疤幪幱形幕钡木置?,營造濃厚的校園文化氛圍。凸顯“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的金鷹文化品牌。閩侯路小學的小金鷹們堅定地表示,相信自己,天生我材必有用,總有一天會實現自己的理想和人生的價值。字字鏗鏘有力、句句感人肺腑,表現出學生努力實現好好學習、刻苦實踐、頑強拼搏的金鷹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