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曉紅 (浙江海鹽縣人民醫(yī)院 31430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最常見的原因是支氣管樹的感染和大氣污染,但約1/3的急性加重不能發(fā)現(xiàn)病因。超敏C反應蛋白(CPR)是由肝細胞合成的一種急性時相蛋白,在細菌感染或組織炎癥時高敏CPR的生成大幅增加,病毒感染和非特異炎癥時保持低水平[1]。我們檢測了45例COPD患者急性加重期(AECOPD)和穩(wěn)定期血清超敏CPR水平,探討AECOPD患者血清超敏CPR水平的變化及其臨床意義。
1.1 研究對象 2009年9月至2010年7月在我院呼吸科就診的AECOPD患者45例,其中男31例,女14例,平均年齡(50.6±20.4)歲。COPD及AECOPD的診斷標準均符合我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診治指南》(2007年修訂版)[2]。排除標準:入選時急性加重期病程已超過7天;胸片證實肺炎;入選前4周內應用過抗生素,呼吸系統(tǒng)之外的部位存在細菌感染。
1.2 診斷方法及分組 在治療前對入選的AECOPD患者進行誘導痰培養(yǎng)及血清超敏CPR測定。在咳嗽、咳痰、氣短等癥狀穩(wěn)定或消失即穩(wěn)定期時再次測定血清超敏CPR及痰培養(yǎng)作為對照組,以呼吸困難加重、痰量增加、痰變膿性這3個主要癥狀作為診斷AECOPD細菌感染的標準[2]。我們根據(jù)這一標準,將AECOPD患者分為有細菌感染組(A組)15例,無細菌感染組(B組)30例。
1.3 檢測項目 誘導痰的采集與處理:采用超聲霧化吸入3%氯化鈉液的方法進行痰液誘導,留痰后,鏡檢篩選合格標本(鱗狀上皮細胞<10個/低倍視野,多核白細胞>25個/低倍視野)。血清超敏CPR測定:采靜脈血3ml加入肝素抗凝管,2000r/min離心10分鐘取血清,測定血清超敏CPR。
2.1 一般資料 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BMI、吸煙史、有無并發(fā)癥、肺功能、臨床癥狀等方面接近。
2.1.1 A組基本情況 15例中男10例,女5例,年齡>60歲 11例(11/15),BMI< 22kg/m24例(4/15),有合并癥5例(5/15),體溫>37.5℃ 3例(3/15),肺部濕啰音4例(4/15),血白細胞升高5例(5/15),一秒用力呼氣容積(FEV1)占預計值百分比<50% 12例(12/15),痰培養(yǎng)陽性10例(10/15)。有吸煙史14例(14/15),其中目前吸煙2例,既往吸煙12例,但停吸時間均大于6個月。
2.1.2 B組基本情況 30例中男21例,女9例,年齡>60歲 23例(76.7%),BMI<22kg/m27例(23.3%),有合并癥7例(23.3%),體溫>37.5℃ 1例(3.3%),肺部濕啰音6例(20.0%),血白細胞升高6例(20.0%),F(xiàn)EV1占預計值百分比<50% 15例(50.0%),痰培養(yǎng)陽性2例(6.7%)。有吸煙史28例(93.3%),其中目前吸煙1例,既往吸煙27例,但停吸時間均大于6個月。
2.2 兩組不同時期超敏CPR水平(表1)
表1 兩組不同時期血清超敏CRP水平 (mg/L,s)
表1 兩組不同時期血清超敏CRP水平 (mg/L,s)
組別 例 數(shù) 急性加重期 穩(wěn) 定 期A組 15 42.71±25.61 7.17±4.25 B組 30 8.54± 2.97 7.56±2.34 t,P 7.29,<0.01 0.40,>0.05
由表1可見,橫向比較,兩組急性加重期血清超敏CRP水平均高于穩(wěn)定期,但A組兩個期的差值明顯大于B組。組間比較,急性加重期A組的血清超敏CRP水平明顯高于B組,差異有高度統(tǒng)計學意義;恢復期兩組水平接近,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
2.3 A組痰菌陽性者與陰性者不同時期血清超敏CRP水平比較(表2)
表2 A組不同痰菌結果血清超敏CRP水平比較 (mg/L,s)
表2 A組不同痰菌結果血清超敏CRP水平比較 (mg/L,s)
組 別 例 數(shù) 急性加重期 穩(wěn) 定 期痰菌陽性 10 43.81±15.30 8.51±2.87痰菌陰性 5 42.23±20.10 7.34±3.12 t,P 0.17,>0.05 0.72,>0.05
由表2可見,組間比較,急性加重期兩組的血清超敏CRP水平差別不大,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恢復期兩組水平接近,差異亦無統(tǒng)計學意義。橫向比較,兩組急性加重期血清超敏CRP水平均高于穩(wěn)定期。
反復的COPD急性加重,是患者肺功能進行性惡化和反復住院的危險因素,并提示其預后差,因此臨床對AECOPD的早期診斷及病情判定尤為重要。AECOPD的誘因有病毒感染、細菌感染、非典型病原菌感染及非感染因素引起。多數(shù)資料證實,病毒感染及細菌感染是AECOPD的主要誘因,約占80%,其中細菌感染約占50%。事實上目前對于AECOPD大多數(shù)會經驗性使用抗菌藥治療,但在這些感染中,相當一部分可能是非細菌性的。因此,鑒別細菌性和非細菌性感染非常重要。由于痰病原菌培養(yǎng)的檢出率低,且需48小時才得出結果[3],會影響疾病的早期治療。
C反應蛋白為急性時相蛋白,發(fā)現(xiàn)并應用于臨床已有幾十年歷史。C反應蛋白是血漿蛋白的正常組分,由肝細胞合成和分泌,在正常情況下,血清中含量甚微,當組織受到損傷、炎癥、感染或腫瘤破壞時,其合成可在4~6小時內迅速升高,在36~52小時達到峰值,經治療后3~5天,其水平可迅速下降。但由于過去CPR的檢測方法較為落后,假陽性和假陰性很高,影響了它在臨床上的應用,而逐漸被臨床所忽視。近年來由于檢測技術的更新,測定CPR的快速、簡便和可靠的方法已迅速建立,超敏CPR的出現(xiàn),使CPR在臨床應用領域大大增加,其在醫(yī)學上的價值正得到廣泛驗證和承認。
本研究結果顯示,有細菌感染的急性加重期患者血清超敏CPR水平顯著升高,而無細菌感染的急性加重期患者血清超敏CPR水平無顯著變化。這提示AECOPD患者血清超敏CPR水平升高與細菌感染可能有關。本文未發(fā)現(xiàn)穩(wěn)定期時痰培養(yǎng)陽性與陰性患者之間血清超敏CPR水平存在差異,這說明細菌定植可能不會引起血清超敏CPR水平的升高。
血清超敏CPR測定較簡單,所需時間也短,AECOPD患者就診時可先測定血清超敏CPR濃度,若在正常范圍,細菌感染可能性小,對這部分患者可能無需使用抗生素,應尋找其他病原體感染的證據(jù)或非感染因素。
[1]梁世廉.AECOPD前后C反應蛋白變化的臨床意義[J].臨床肺科雜志,2008,13(5):562-563.
[2]中華醫(yī)學會呼吸病分會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診治指南(2007年修訂版)[J].中華結核和呼吸雜志,2007,30(1):8-17.
[3]中華人民共和國衛(wèi)生部.醫(yī)院感染診斷標準(試行)[J].中華醫(yī)學雜志,2001,81(5):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