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建軍
語文新課程標準指出要“注重情感體驗,有效豐富的積累,形成良好的語感。能初步理解、鑒賞文學作品,受到高尚情操和趣味的熏陶,發(fā)展個性,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遍喿x是學生、教師,文本和作者之間的對話。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善于引導學生在閱讀中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情感,在閱讀中獲取有益的信息,在閱讀中充實學生的精神世界,在閱讀中平靜學生浮躁的心,在閱讀中體驗學習的快樂,通過閱讀支撐起學生的靈魂。
一、閱讀讓學生體會文學作品的深刻內涵
文章是作者思想感情的具體體現(xiàn),有的激情高昂,有的低吟徘徊,有的深情似水,有的熱情如火,作者的這些情感只能通過誦讀,才能進入作品的意境之中,感受到作者所表達的文字之美,感悟作者內心深處的精神世界,朱自清的代表作《春》這篇散文以詩的筆調,描繪了生機勃勃的春天的圖畫,贊美了春的創(chuàng)造力和帶給人們的無限希望,從而激勵人們在大好春光里辛勤勞作、奮然向前。我在教學中采用朗讀、默讀與品讀相結合的方式進行閱讀,在這閱讀情境里,讓學生體會到祖國語言文字豐富的形象內涵和情感內涵,激發(fā)了學習興趣,培養(yǎng)了審美情操,感受到了語言的魅力,讓學生的心靈在這如詩如歌的曼妙的文字中,心靈得到凈化,人格得到提升。又如印度偉大詩人泰戈爾的《金色花》以一個小孩子的口吻寫出了與媽媽的嬉戲,表達了對媽媽最質樸的愛,在教學這首詩歌時,我就要求學生讀得歡快些。還有冰心的《紙船——寄母親》表達了一個離家的孩子在淚眼婆娑中對母親的愛,指導學生朗讀時就要讀得凄婉些。通過閱讀品味這些詩句中作者的真摯感情,感受到音韻的魅力。
二、閱讀讓學生領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語文教師教學生讀課文,最主要的是把課文讀懂,能領悟文章的主題,從而進入到作者的內心世界。學生讀課文《散步》后,明白了尊老愛幼的傳統(tǒng)美德,知道了自己在家當小皇帝是不對的,有的學生說父母什么事都依著自己,造成了自己的任性和蠻橫。學了這篇課文后,他們知道了愛是最需要給予的,只有給予別人愛的人才是快樂的。在閱讀的過程中,我們讓學生明白了從善如流的道理,閱讀也就成了學生健康成長的源頭活水。
三、閱讀讓學生感受求知的快樂
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僅僅靠學生手中薄薄的幾本語文教科書,靠教師在每周有限的幾節(jié)語文課上的講授是不夠的。要想讓學生在語文學習上有所收獲,就要把課內外,校內外,學科內外有機聯(lián)系起來。語文學習要由課內的語文教學這個點延伸到課外閱讀的大舞臺上去,拓寬學生的閱讀面。如在指導學生學習《皇帝的新裝》一課后,,建議學生閱讀《安徒生童話選》,進一步了解安徒生童話所體現(xiàn)的人文理想、審美追求,通過閱讀名著滋潤他們的干枯的心靈。學習了《背影》,我們和學生共同閱讀《朱自清散文集》,走進朱自清的《春》和《匆匆》,感受一代散文大家的人格魅力。學習了《阿長與<山海經>》,讓學生品讀《朝花夕拾》,走近魯迅,仰望一代文學巨匠,教我們怎么做有骨氣的中國人……學生通過課外如饑似渴的閱讀,汲取到了豐富的精神養(yǎng)分,找到了生活的樂趣。
每一篇課文都是一個活生生的生命呈現(xiàn),每一本經典書籍都是一位高尚的智者在和我們交談。新時期的語文教師應該和學生一起,通過閱讀課文,閱讀經典書籍,與作者共鳴,讓心情愉悅,讓心靈去旅行,讓我們的精神世界充滿陽光,讓閱讀成為支撐我們靈魂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