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金芳,萬 力,趙學敏,林元珠
圖1 嬰兒頭皮念珠菌病合并念珠菌間擦疹患者皮損
患兒,女,2個月24天。主因頸部、腋窩、肛周紅斑、糜爛20余天,于2010年8月5日來我科就診?;純?0余天前無明顯誘因頸部、腋窩、肛周出現(xiàn)皮疹,在外院按“濕疹”、“粟粒疹”治療,給予老鸛草、氟芬那酸丁酯軟膏等外用治療2周余,效果不佳,皮疹漸增多。起疹前無上呼吸道感染、腹瀉及使用抗生素病史,無貓、狗接觸史。患兒系第1胎第1產(chǎn),胎齡37+3周,順產(chǎn),父母體健,否認家族性遺傳性疾病及近親結(jié)婚。其母孕前有念珠菌陰道炎病史。體格檢查:系統(tǒng)檢查未見異常。皮膚科情況:頸部、腋窩、外陰、肛周間擦部位可見片狀紅斑、浸漬、糜爛、滲出,上覆少許細薄鱗屑,頸部皮損周圍散在米粒大小紅丘疹,頭頂前囟正中見一指甲蓋大小的污黃色厚痂,境界清楚,表面粗糙,難以剝離,毛發(fā)黏附于痂皮內(nèi),皮損周圍皮膚未見明顯潮紅、脫屑,口腔黏膜、指(趾)甲未見異常(圖1a-1c)。追問病史得知患兒出生不久即發(fā)現(xiàn)頭皮有一約黃豆大小的污黃色痂皮,無滲液,無膿皰。因痂皮難以剝離,一直未予特殊處理。實驗室檢查:血常規(guī):白細胞 8.9×109/L,中性粒細胞 23.5%,淋巴細胞6.3×109/L,余基本正常。尿、便常規(guī)均正常。真菌學檢查:頭頂痂皮、頸部、腋窩、肛周表面痂皮真菌直接鏡檢,可見芽孢及假菌絲(圖2),大便及尿液真菌鏡檢陰性;真菌培養(yǎng)見酵母樣菌落生長(圖3a),科瑪嘉顯色培養(yǎng)基長出菌落為綠色(圖3b),血清芽管形成實驗陽性(圖4),依據(jù)實驗結(jié)果鑒定為白念珠菌。診斷:頭皮念珠菌病合并念珠菌性間擦疹。治療:制霉菌素軟膏局部外用1次/d,酮康唑乳膏外用 1次/d,同時用中藥(黃柏15g,黃連10g,地膚子15g)煎湯外洗,1次/d。一周后患兒頭頂菌痂脫落,無瘢痕形成,頸部皮疹基本痊愈,僅留淡紅色斑片(圖5),真菌鏡檢陰性。停用制霉菌素軟膏和酮康唑乳膏,繼續(xù)用中藥(黃柏20g,黃連10g,地膚子20g)煎湯外洗,2周后痊愈。
嬰兒頭皮念珠菌?。╥nfantile candidiasis capitis,ICC)是皮膚念珠菌病的一種少見類型,該病特征:①病程短,多為2~6個月,最長不超過1 年;②皮損局限,75%位于頭頂部;③臨床表現(xiàn)為:初發(fā)多為褐黃、污黃或污黑色痂皮,表面光滑或粗糙,揭去痂皮,基底浸漬發(fā)白或脫屑,痂皮較厚者不易剝離;少數(shù)病例表現(xiàn)為密集或散在的粟粒大小的膿皰,可分為菌痂型和膿皰型,以菌痂型為主,無深在組織肉芽腫的表現(xiàn);④局部應(yīng)用抗真菌劑效果好,愈后不遺留瘢痕。本病應(yīng)與膿皰瘡、黃癬和慢性皮膚黏膜念珠菌病進行鑒別。由于嬰兒頭皮念珠菌病可能是慢性皮膚黏膜念珠菌病的早期表現(xiàn),而慢性皮膚黏膜念珠菌病是一種慢性、頑固性疾病,具有一定的死亡率,所以對于嬰兒頭皮念珠菌病臨床上應(yīng)引起足夠重視,盡量做到早發(fā)現(xiàn)早治療,避免病情進一步發(fā)展[1,2]。
圖2 嬰兒頭皮念珠菌病合并念珠菌間擦疹患者皮損直接鏡檢(×400)
圖3 嬰兒頭皮念珠菌病合并念珠菌間擦疹患者皮損真菌培養(yǎng)
圖4 血清芽管形成實驗(×400)
圖5 嬰兒頭皮念珠菌病合并念珠菌間擦疹患者治療1周后
嬰幼兒皮膚念珠菌病多為念珠菌性間擦疹,多發(fā)生于夏秋高溫季節(jié),常見于頸部、腋窩、腹股溝等溫暖潮濕的間擦部位,其中以尿布區(qū)(75.8%)和頸部(43.5%)最常見[3]。馬黎民等[4]報道嬰幼兒念珠菌皮炎患者其母親在懷孕期間發(fā)生過念珠菌外陰陰道炎達66.77%,同時或最近發(fā)生過念珠菌外陰陰道炎達22.44%,說明母嬰之間的垂直傳播和水平傳播可能是念珠菌感染的主要途徑。本例患兒出生不久即于頭頂前囟出現(xiàn)菌痂型皮損,推測其頭頂部菌痂可能是主要傳染源,由于氣溫濕熱,局部皮膚潮濕浸漬,皮膚屏障功能被破壞而導(dǎo)致念珠菌傳播。
嬰幼兒念珠菌間擦疹常被誤診為尿布皮炎、濕疹、粟粒疹等。尿布皮炎、粟粒疹和濕疹的真菌檢查陰性。因此臨床醫(yī)師應(yīng)仔細全面檢查皮損情況,對可疑病例做真菌鏡檢,對首次鏡檢陰性者,應(yīng)多次、多部位取材鏡檢,以避免誤診漏診。治療上外用抗真菌藥物輔助中草藥外洗可獲得較好的效果,預(yù)防上應(yīng)加強日常護理,保持皮膚清潔、干燥,做好衛(wèi)生醫(yī)療保健工作,及時治療母親疾病,盡量做到早發(fā)現(xiàn)早治療,可有效減少念珠菌病的發(fā)病率和預(yù)防嚴重系統(tǒng)性念珠菌病的發(fā)生。
[1]朱敬先, 林元珠, 高順強. 嬰兒頭部念珠菌病誤診為膿皰瘡1例 [J]. 臨床皮膚科雜志, 2004, 33(7):437.
[2]林元珠, 朱敬先, 高順強, 等. 小兒罕見真菌感染的臨床報道 [J]. 中國真菌學雜志, 2006, 1(2): 93-95.
[3]姚志榮, 凌波, 姜媛芳, 等. 兒童皮膚念珠菌病的臨床研究 [J].中華皮膚科雜志, 2006, 39(2):108-109.
[4]馬黎民, 周平. 1298例兒童皮膚念珠菌病的臨床分析 [J]. 中國真菌學雜志, 2009, 4(1):3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