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紅敏王花敏
鄭州市兒童醫(yī)院 1)保健科 2)康復科 鄭州 450053
我院是一所以預防、保健、康復為一體的大型現代化綜合醫(yī)院,于2009-03手足口病期間被河南省衛(wèi)生廳授予河南省手足口病重癥救治中心,2009-03~2010-11共收治手足口病患兒7 114例,自2010年起我們在2009年工作基礎上加強健康教育,以探討對患兒家長的影響,現總結如下。
1.1 一般資料2009-03~2010-11我們共收治手足口病患兒7 124例,男4 226例,女2 898例;年齡2~8歲(嬰幼兒多見);其中 2009-03-12共收治 6413例,2010-01-10共收治2711例,發(fā)病率的降低與國家有力的疾病防控有著密切關聯。隨機選擇2009年100例手足口病患兒家長為對照組,選擇2010年100例患兒家長為觀察組。2組患兒家長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
組別 n 年齡/歲 患兒家長文化程度小學 中學 大學患兒家長職業(yè)農民 工人 科研對照組 100 26~35 6 59 35 12 74 14觀察組 100 28~36 5 63 32 10 75 15
1.2方法對照組采用簡單的導診護士引導,觀察組增加了詳細的門診宣教和健康教育,具體如下。
1.2.1 健康教育內容:①健康宣傳欄:門診大廳、門診手足口病留觀區(qū)、手足口病感染病房各設置一塊1.2 cm×80 cm的健康教育專欄,張貼預防手足口病的醫(yī)學知識,內容簡練,圖文并茂,生動、易懂,使過往患兒家長一目了然。②多媒體宣教和示范性教育:利用多媒體向患兒家長傳遞宣教內容,如當前全球及中國手足口病流行現狀、手足口病的病原體、傳染源、傳播途徑、藥物治療與效果和預防措施等,提高人群認知,加強育兒保健意識;門診辦公室主任介紹手足口病的原因、癥狀、預防情況。矯正不良行為,提高自我保健意識,消除危險因素,以促進患兒康復。③隨機性教育:利用發(fā)熱預檢分診護士和門診導醫(yī)護士隨時隨地對患兒家長提出的疾病知識及健康咨詢,現場演示七步洗手法的操作流程,家長帶著孩子一起做,現場互動,學不會的采取一對一或一對多教育。④心理健康教育:加強心理健康教育,讓其明白手足口病“可防、可治、不可怕”,只要防治得當,會很快得到控制,消除緊張心理,配合治療。
1.2.2 健康教育宣教:①就診前宣教:讓家屬了解手足口病診室的方位、圖標,選擇掛號的種類(感染科),熟悉醫(yī)院各診室的分布,了解各診室診治范圍等,創(chuàng)造一個良好的就醫(yī)環(huán)境。②就診過程中的宣教:讓患兒家長熟悉指定的手足口病患兒的實驗室及各種輔助檢查室的位置,各種標本采集注意事項,輔助檢查的目的、注意事項,病情觀察等。③就診后宣教:分為手足口病留觀區(qū)、感染病房住院患兒兩種,門診留觀患兒要了解所用藥物的作用、不良反應、注意事項、用法用量等知識,觀察患兒病情變化、好轉或惡化,如果出現神經系統癥狀,如神志不清、煩躁不安、頭痛、肌張力亢進或消退,必須馬上住院觀察。④隨訪宣教:門診患兒和康復出院的患兒,要定期電話隨訪,要特別注意避免孩子到人群密集的場所,學齡前兒童和幼托兒童在家隔離15 d,直到癥狀完全消失后到醫(yī)院經醫(yī)師會診出具證明后才能回校上學。
2組健康教育結果見表1。
表1 2組結果比較(例)
健康教育是提高公眾健康水平的一種途徑,是一項投資少、效益大的保健措施[1]。通過實施手足口病健康教育,提高了患兒家長對手足口病的知曉率和實施率,使其了解手足口病常識、預防知識、實驗室檢查等有關檢查,密切了護患關系,提高了護理服務滿意度,調動患兒家長參與康復護理的積極性,達到預防疾病、早日康復的目的。
手足口病患兒的健康教育就是對患兒家長的教育和宣教,我們發(fā)現,家長的文化程度越高,接受能力就越強,就診時間越短,患兒的復發(fā)率就越低;而低文化程度家長往往不重視我們的健康宣教,只愿意聽就診大夫的意見,針對這種遵醫(yī)不遵護的現象,我們加強宣傳教育,特別是對低文化程度家長的,通過不同的方法有針對性地宣教,可顯著提高低文化程度家長的接受能力,并改變這種錯誤的想法,從而降低復發(fā)率。
隨著社會進步、醫(yī)學模式及健康觀念轉變,人們對醫(yī)療服務需求提高的同時對醫(yī)療質量的期望也越來越高[2]。手足口病患兒的健康教育需要不斷地發(fā)展和完善,要求我們的專業(yè)護士不斷學習專業(yè)知識,關注患兒的心理健康,教育的過程實際上是護士與患兒及家長之間的雙向系統的過程,可激勵患兒積極參與健康的維護,調動患兒及其家長的主觀能動性,主動配合治療、護理,護士從不同時間段對不同層次的家長進行宣教,主動提供服務,增加護患理解,融洽了護患關系。通過手足口病健康教育,有效促進了手足口病患兒及家長建立健康生活方式,提高生活質量,且提升了醫(yī)院的社會滿意度,收到醫(yī)患雙贏效果。
[1]段晶,蔣國玲,徐世東,等.健康教育在嬰兒撫觸臨床護理中的作用[J].中國健康教育,2005,21(6):478.
[2]田芳,張靜,李榮,等.醫(yī)院健康教育對患者建立健康生活方式影響[J].中國健康教育,2005,21(2):146-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