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宏偉
近年來研究表明,心肌能量代謝障礙也是 CHF的發(fā)生機制之一[1]。國內(nèi)外多項研究證實,補充外源性左卡尼汀 (LCN)能有效改善心肌細胞的能量代謝進而提高心功能[2]。本研究通過靜滴 L-CN治療中重度 CHF患者 36例,并設(shè)立對照組,旨在觀察其短期內(nèi)對 CHF患者心功能改善的臨床療效,現(xiàn)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 2009年3月—2011年 3月入院的中重度CHF(NYHA分級:Ⅲ ~Ⅳ級)患者 (除外腎功能不全)72例,分為 L-CN組和對照組,每組各36例。L-CN組:男21例 (58.3%),女 15例 (41.7%),年齡 36~78歲,平均(64.8±10.9)歲,CHF病因:冠心病 14例 (38.9%),擴心病 9例 (25%),高血壓心臟病 10例 (27.8%),風濕性心瓣膜病 2例 (5.6%),先心病 1例 (2.7%)。心功能分級:NYHAⅢ級 20例 (55.6%),Ⅳ級 16例 (44.4%);對照組:男19例 (52.8%),女 17例 (47.2%),年齡 42~81歲,平均(66.4±9.8)歲,CHF病因:冠心病 13例 (36.1%),擴心病 10例 (27.8%),高血壓心臟病 9例 (25%),風濕性心瓣膜病 2例 (5.55%),先心病 2例 (5.55%)。心功能分級:NYHAⅢ級 21例 (58.3%),Ⅳ級 15例 (41.7%)。兩組間在性別、平均年齡、病因、心功能分級等基線特征方面比較,差異均無顯著性。
1.2 方法
1.2.1 治療方法 兩組均給予標準常規(guī)藥物治療:積極控制誘發(fā)因素的同時給予利尿劑、腎素-血管緊張素轉(zhuǎn)換酶抑制劑、β-受體阻滯劑、洋地黃類,部分患者加用多巴酚丁胺靜滴。
L-CN組在以上常規(guī)治療基礎(chǔ)上加用國產(chǎn) L-CN(蘇州二葉制藥有限公司生產(chǎn),國藥準字 H20031181)4.0g加入0.9%氯化鈉溶液 100ml靜脈滴注,1次/d,連用14d為 1個療程。
1.2.2 觀察項目 用藥期間密切觀察患者臨床癥狀體征及主訴的變化。兩組在治療前后分別測定心功能 (NYHA分級)、LVEF值、6MWT、血清 NT-ProBNP濃度 (采用南京普朗醫(yī)療設(shè)備有限公司生產(chǎn)的免疫定量分析儀 FIA8000系列測定,敏感范圍為 100~15000ng/L)等數(shù)據(jù)及治療前后的變化,兩組間亦進行比較。
1.3 療效評定標準 治療后臨床療效評定分為顯效、有效、無效 3級。顯效:胸悶氣喘,出汗心悸,水腫等癥狀體征基本消失,可下床適度活動,生活可基本自理,心功能改善 2級;有效:入院時癥狀體征有所減輕,心功能改善 1級;無效:入院時癥狀體征及各項輔助檢查指標無改善甚或加重。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應(yīng)用 SPSS 16.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用 (±s)表示,計數(shù)資料采用 χ2檢驗,以 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臨床療效 兩組心功能改善比較:L-CN組治療后心功能改善的臨床顯效率和總有效率與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P<0.01,見表1)。
2.2 治療前后 6MWT、血清 NT-ProBNP濃度、LVEF值的變化兩組治療后 6MWT均有所增加,L-CN組平均增加 60m,對照組平均增加 32m,兩組間比較差異具有顯著性 (P<0.05);兩組治療后血清 NT-ProBNP濃度均下降,但 L-CN組下降幅度更明顯,與對照組比較差異有顯著性統(tǒng)計學意義(P<0.05);LVEF方面兩組在治療后及組間比較,差異均無顯著性 (P>0.05,見表2)。
表1 兩組治療前后心功能比較 〔n(%)〕Table1 Comparison of heart function between two groups
表2 兩組治療前后 6MWT、血清 NT-ProBNP濃度、LVEF的變化(±s)Table2 Comparison of some indexesbetween two groups
表2 兩組治療前后 6MWT、血清 NT-ProBNP濃度、LVEF的變化(±s)Table2 Comparison of some indexesbetween two groups
組別 例數(shù) 6MWT(m)NT-ProBNP(ng/L)LVEF(%)L-CN組 36 治療前 225.1±51.2 9411.6±3057.6 39.1±5.4治療后 285.4±60.7 5460.1±3540.7 41.5±6.1對照組 36 治療前 230.3±53.6 9355.0±3133.3 38.4±5.6治療后 262.5±59.1 6751.0±4456.0 40.1±5.8
CHF是各種心臟病的終末階段,城市人群患病率達1.1%[3],高病死率一直被認為是其顯著特征。1993年 Framinghan心臟研究報道 CHF年病死率達 21%[4]。20世紀末,隨著臨床循證醫(yī)學廣泛深入的開展,CHF治療觀念發(fā)生了根本性轉(zhuǎn)變,從過去增加心肌收縮力為主的癥狀性治療模式,轉(zhuǎn)變?yōu)槟壳耙宰钄嗌窠?jīng)內(nèi)分泌的過度激活、改善心肌重構(gòu)為主的生物學治療模式,從短期血流動力學/藥理學措施轉(zhuǎn)為長期的修復性策略[4]。由此制定的常規(guī)標準治療方案近十年來其療效得以充分驗證,但同時,對部分 CHF患者其療效并不理想。目前雖已從多個角度對 CHF患者采取了保護措施,但從能量代謝的角度對病理狀態(tài)下的心肌所采取的保護方式并未引起足夠的重視,新近研究表明:心肌能量代謝失調(diào)也是 CHF發(fā)生機制之一[1]。改善心肌的能量代謝對維持心肌細胞的功能至關(guān)重要。正常情況下,心肌所需能量的 60%~80%來源于脂肪代謝而非糖原分解,正常心肌細胞中含有較高濃度的 LCN,它是脂肪酸氧化過程中的必需物質(zhì)之一,并起著決定性作用[5]。對 CHF而言,心肌細胞長期處于缺血缺氧狀態(tài),游離 L-CN被大量消耗,而內(nèi)生的 L-CN亦減少,心肌依靠無氧糖酵解供能,使有毒的脂肪酰輔酶 A堆積,心肌細胞代謝功能發(fā)生障礙,加劇心衰發(fā)展。國內(nèi)外多項研究證實,補充外源性 L-CN則可使缺血缺氧時堆積的脂肪酰輔酶 A進入線粒體內(nèi),減少其對腺嘌呤核苷酸轉(zhuǎn)位酶的抑制,從而使氧化磷酸化得以順利進行,缺血心肌能量代謝由無氧糖酵解恢復為脂肪代謝,脂肪酸 β氧化作用的增強,為缺血心肌重新提供了充足的能量,有利于心肌細胞收縮功能的恢復[6-7]。
2007年 《中國慢性心力衰竭診斷治療指南》推薦將 NT-proBNP用于慢性心衰診斷、預后判斷和治療的指導。慢性心衰患者血 NT-proBNP濃度與心衰嚴重程度的相關(guān)性我國已有眾多報告,血 NT-proBNP的高水平對應(yīng)著臨床心衰程度的增加,重復測定 NT-proBNP水平可用于動態(tài)監(jiān)測心衰的進展,有助于臨床療效的評價。而 6MWT能客觀地反映患者日常實際活動能力,尤其適應(yīng)于中重度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評價,此方法安全、簡便易行,已逐步在臨床應(yīng)用。本研究臨床觀察顯示:在現(xiàn)代心力衰竭常規(guī)治療模式的基礎(chǔ)上加用 L-CN,雖然 LVEF短期內(nèi)與常規(guī)治療組比較未見明顯提高,但血清NT-ProBNP含量下降的速度更快,下降幅度更明顯,6min步行距離亦明顯增加,心力衰竭癥狀改善的臨床顯效率和總有效率顯著優(yōu)于常規(guī)治療組,由此我們認為針對 CHF患者,常規(guī)藥物加 L-CN靜滴有進一步改善 CHF患者心功能的療效,是對傳統(tǒng) CHF治療方法的有益補充和擴展,短期效果值得肯定,但長期應(yīng)用能否進一步降低 CHF人群的總體年病死率和復發(fā)率,值得我們繼續(xù)觀察和深入研究。
1 Regitz V,Shug AL,Fleck E.Defective myocardial carnitine metabolism in conjestive heart failure secondary to dilated cardiomyopathy and tocoronary,hypertensive and valvular heart disease[J].Am J Cardiol,1990,65(11):755-769.
2 殷廣富,王詠梅,張家優(yōu),等.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漿游離肉堿濃度的測定及臨床意義 [J].中國綜合臨床,2002,18(5):410-411.
3 顧東風,黃廣勇,何江,等.中國心力衰竭流行病學調(diào)查及其患病率 [J].中華心血管病雜志,2003,31(1):3-6.
4 吳學思,胡大一.重視對慢性心力衰竭的藥物規(guī)范治療 [J].中華心血管病雜志,2011,39(1):24-26.
5 何勇,鄭強蓀,張錄興,等.左卡尼汀治療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療效觀察 [J].心臟雜志,2005,17:49.
6 韋春望,陳孝治.雷卡 [J].中國新藥雜志,2002,11(3):245-246.
7 盧建敏,孫琳,吳彧,等.參麥注射液聯(lián)合左卡尼汀治療老年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療效觀察 [J].中國全科醫(yī)學,2008,11(7):12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