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晶
【摘要】 目的 探究乳腺癌血管內皮生長因子C(VEGF-C)、血管內皮生長因子受體3(VEGFR-3)的表達與淋巴結轉移之間的關系。方法 取2006年10月至2010年4月我院接收治療手術切除的乳腺浸潤性導管癌標本54例為研究對象,另取10例乳腺纖維腺瘤標本作為對照,用免疫組化驗查兩組標本中VEGF-C、VEGFR-3的表達情況。結果 乳腺癌組VEGF-C、VEGFR-3陽性表達率及表達程度均高于對照組;乳腺癌淋巴結轉移陽性組VEGF-C、VEGFR-3表達率及表達程度均高于非淋巴結轉移組,VEGF-C、VEGFR-3的表達與乳腺癌腋淋巴結轉移呈正相關關系;VEGF-C與VEGFR-3的表達呈正相關關系。結論 乳腺癌組織中VEGF-C、VEGFR-3表達增多,VEGF-C、VEGFR-3表達能有效促進乳腺癌淋巴結的轉移。
【關鍵詞】 乳腺癌;淋巴結轉移;血管內皮生長因子C;血管內皮生長因子受體3
作者單位:473000 河南省南陽市中心醫(yī)院腫瘤一科
乳腺癌細胞的生長增殖依賴于淋巴結的轉移,但是至于淋巴結轉移的分子機理目前研究較少,特別是血管內皮生長因子C(VEGF-C)、血管內皮生長因子受體3(VEGFR-3)在淋巴結轉移中的作用機制尚無研究報道。VEGF-C能特異性促進多種腫瘤淋巴管生成和多種腫瘤淋巴結的轉移[1],但是至于VEGFR-3在淋巴結轉移中的作用和在淋巴結轉移細胞中的表達情況仍不清楚。鑒于上述情況,我們以2006年10月至2010年4月我院接收治療手術切除的乳腺浸潤性導管癌標本54例為研究對象,另取10例乳腺纖維腺瘤標本作為對照,采用免疫組化探究乳腺癌VEGF-C、VEGFR-3的表達與淋巴結轉移之間的關系?,F(xiàn)回顧性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在2006年10月至2010年4月我院接收治療手術切除的乳腺浸潤性導管癌標本54例為研究對像,其中已發(fā)生腋淋巴結轉移的有30例,未發(fā)生轉移的有24例。所有患者均為女性,年齡19~55歲,平均(42.37±4.56)歲,經詢問所有患者在入院之前均未接受過任何形式的化療和放療。按照國際病理學診斷分級標準,其中I級14例,II級19例,III級21例。另取10例乳腺纖維腺瘤手術標本作為對照。所有標本各方面進行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免疫組化方法 VEGF-C、VEGFR-3抗體均為多抗,購自abcam公司,制作石蠟包埋標本,按照試劑盒中所含的說明書進行操作。
1.3 診斷標準 細胞質顯微鏡下呈現(xiàn)棕黃色視為陽性,根據(jù)著色范圍和強度進行處理,以陽性細胞所占視野中所有細胞的百分比作為著色范圍。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所有數(shù)據(jù)均用SPSS13.0處理,計量資料用x±s表示,用成組配對t檢驗和卡方檢驗(χ2)對結果進行統(tǒng)計學比較,以α0.05為檢驗水準。
2 結果
2.1 VEGF-C的表達情況 免疫組化結果顯示淡黃色或棕黃色顆粒,而細胞膜及核未染色,VEGF-C主要在乳腺癌細胞質中表達。乳腺癌組織標本中有40例出現(xiàn)VEGF-C陽性(74.07%),而對照組標本中僅有1例出現(xiàn)VEGF-C陽性(10.0%);出現(xiàn)淋巴結轉移的標本30例中有27例顯示VEGF-C陽性(90.0%),而淋巴結未轉移標本24例中僅出現(xiàn)13例VEGF-C陽性(54.17%)。
經卡方(χ2)檢驗,上述各組標本之間的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乳腺癌組織標本VEGF-C的表達率及表達情況明顯較對照標本高,淋巴結轉移標本VEGF-C表達率及表達情況明顯較淋巴結未轉移組高。為了排除婦女經期、腫塊大小以及病理分級、內分泌狀態(tài)的影響,我們分析了不同經期狀態(tài)、腫塊大小、病理分級、各種雌激素和孕激素水平與VEGF-C的關系,發(fā)現(xiàn)患者在這些因素之間的差異不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
2.2 VEGFR-3的表達情況 免疫組化結果顯示VEGFR-3主要表達在乳腺癌癌巢周圍間質細胞中,呈大片淡黃色或棕黃色,細胞質未見染色。乳腺癌組織標本中有34例出現(xiàn)VEGFR-3陽性(62.96%),而對照組標本中僅有1例出現(xiàn)VEGFR-3陽性(10.0%);出現(xiàn)淋巴結轉移的標本30例中有25例顯示VEGFR-3陽性(83.3%),而淋巴結未轉移標本24例中僅出現(xiàn)12例VEGFR-3陽性(50.0%)。經卡方(χ2)檢驗,上述各組標本之間的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乳腺癌組織標本VEGFR-3的表達率及表達情況明顯較對照標本高,淋巴結轉移標本VEGFR-3表達率及表達情況明顯較淋巴結未轉移組高。同樣,我們分析了上述不同經期狀態(tài)、腫塊大小、病理分級、各種雌激素和孕激素水平與VEGFR-3表達的關系,發(fā)現(xiàn)患者在這些因素之間的差異不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
2.3 VEGF-C、VEGFR-3二者的表達關系 免疫組化結果中VEGF-C、VEGFR-3二者均為陽性的有30例,二者均為陰性的有12例,而VEGF-C陽性VEGFR-3陰性有1例,VEGF-C陰性VEGFR-3陽性有0例。經回歸方程及相關性分析,VEGF-C與VEGFR-3之間呈正相關關系。
3 討論
VEGF-C和VEGFR-3是血管內皮生長因子家族成員的重要組成[2],二者在信號轉導中的作用可能是VEGF-C作用于VEGFR-3,使乳腺癌細胞血管生成,從而促進淋巴結的轉移。通過研究我們發(fā)現(xiàn)乳腺癌組VEGF-C、VEGFR-3陽性表達率及表達程度均高于對照組;乳腺癌淋巴結轉移陽性組VEGF-C、VEGFR-3表達率及表達程度均高于非淋巴結轉移組,VEGF-C、VEGFR-3的表達與乳腺癌腋淋巴結轉移呈正相關關系;VEGF-C與VEGFR-3的表達呈正相關關系。
結果提示我們,乳腺癌淋巴結的轉移可能是通過使VEGF-C表達增加,然后VEGF-C作用于相應的受體VEGFR-3,引發(fā)后續(xù)的信號轉導通路,使乳腺癌淋巴結發(fā)生轉移。提示我們VEGF-C和VEGFR-3可能成為新的抗乳腺癌治療的藥物作用靶點。阻斷VEGF-C和VEGFR-3的結合,中斷后續(xù)的信號轉導通路,但是具體的機制還有待進一步研究。
參考文獻
[1] 周慧聰,張艷,李繼昌.胃癌組織中環(huán)氧合酶-2、血管內皮生長因子C與微淋巴管密度檢測.鄭州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06,41(6):1131-1133.
[2] 張紅新,張嵐,陳奎生,等.人食管鱗癌組織中血管內皮生長因子C及其受體3和淋巴管生成檢測.鄭州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06,41(3):401-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