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河北聯(lián)合大學附屬醫(yī)院,河北唐山 063000;2天津醫(yī)科大學總醫(yī)院)
隨著生活方式改變,兒童單純性肥胖癥日漸增多,肥胖不僅影響健康,而且可引起高血壓、高血脂、動脈粥樣硬化等,成為心腦血管疾病的危險因素。據(jù)我國兒童期單純性肥胖研究協(xié)作組[1]報道,目前我國兒童超重檢出率為19.8%,肥胖檢出率為7.2%,接近歐美發(fā)達國家水平。兒童肥胖與肥胖易感環(huán)境、膳食能量過多、體力活動少、營養(yǎng)健康知識缺乏及各種不良社會因素等有關(guān);但有的肥胖兒童無上述因素。25-OH維生素D(25-OH-D)是維生素D代謝的中間產(chǎn)物,是合成1,25-二羥維生素D的前體,反映體內(nèi)維生素D營養(yǎng)狀況。孕期維生素D缺乏可致新生兒出現(xiàn)低體質(zhì)量、佝僂病等。最近美國研究發(fā)現(xiàn),肥胖是引起維生素D下降的重要危險因素之一[2]。為探討兒童單純性肥胖與血清25-OH-D的關(guān)系,我們進行了相關(guān)研究?,F(xiàn)報告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擇2006~2010年在華北煤炭醫(yī)學院附屬醫(yī)院兒童保健門診查體的肥胖兒童106例,男72例、女34例,年齡6~14歲,BMI 25.95~39.56 g/m2。根據(jù)楊錫強等[3]編著的《兒科學》(6版)中制定的兒童單純性肥胖診斷標準,肥胖輕度42例、中度36例、重度28例。排除與遺傳、內(nèi)分泌、代謝、中樞神經(jīng)疾病有關(guān)的肥胖和肥胖綜合征,以及長期或間斷補充維生素D者。另選106例體質(zhì)量正常的健康兒童作為對照組,其年齡、性別、BMI與肥胖組相匹配。
1.2 檢測方法 抽取兩組受檢者靜脈血2 ml,注入空白玻璃試管,置室溫自然凝固10~20 min,2 000~3 000 r/min離心20 min后收集上清。采用雙抗體夾心法、上??ㄅ锕旧a(chǎn)的試劑檢測其血清25-OH-D。
1.3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3.0統(tǒng)計軟件,計量資料用±s表示,組間比較用F檢驗;用Spearman相關(guān)分析肥胖組BMI與血清25-OH-D的相關(guān)性。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血清25-OH-D比較 肥胖組輕、中、重度肥胖兒童的血清25-OH-D分別為(59.00±0.58)、(53.97 ± 0.94)、(49.25 ± 0.85)μg/L,對照組為(63.47±0.86)μg/L。肥胖組血清25-OH-D 均低于對照組(F=48.86,P 均 <0.01)。
2.2 血清25-OH-D水平與BMI的相關(guān)性 Spearman相關(guān)分析顯示,肥胖組血清25-OH-D水平與BMI呈負相關(guān)(r= -0.22,P <0.01)。
維生素D是一組具有生物活性的脂溶性類固醇衍生物,其主要作用是促進人體腸道對鈣、磷吸收,保證血鈣、血磷濃度相對穩(wěn)定,從而有利于骨骼的生長、發(fā)育和鈣鹽在骨骼中沉積,預防佝僂病、軟骨病和骨質(zhì)疏松癥。維生素D儲存在脂肪組織、肝、肌肉組織及血漿中,通過維生素D結(jié)合蛋白和白蛋白進入血循環(huán),經(jīng)過肝臟羥基化成25-OH-D后進入血循環(huán)。25-OH-D須在近端腎小管上皮細胞線粒體中的1-α羥化酶作用下羥化生成1,25-二羥維生素D,才能獲得強有力的生物活性[4]。25-OH-D是維生素D在人體血循環(huán)中的主要形式,常作為兒童時期評估個體維生素D營養(yǎng)狀況的檢測指標。營養(yǎng)和熱量攝入不足可導致營養(yǎng)不良,如熱量攝入過多可導致兒童脂肪過多,促其發(fā)生代謝綜合征。
BMI是衡量是否肥胖的指標之一。美國學者研究顯示,缺乏維生素D婦女的BMI高于維生素D水平正常的婦女[5]。本研究顯示,對照組血清25-OHD明顯高于肥胖組,且隨BMI升高,血清25-OH-D降低;說明兒童肥胖影響血清25-OH-D代謝。另外,肥胖組血清25-OH-D水平與其BMI呈負相關(guān),提示BMI升高可能是肥胖兒童維生素D降低的預測指標之一。兒童肥胖是造成維生素D缺乏的重要危險因子,因此,對肥胖兒童適當補充維生素D可能降低其體質(zhì)量,預防相關(guān)并發(fā)癥發(fā)生。
[1]全國兒童期單純性肥胖癥研究協(xié)作組.全國0~6歲兒童期單純性肥胖流行病學研究[J].中華兒科雜志,2008,46(3):179-184.
[2]Grethen E,McClintock R,Gupta CE,et al.Vitamin D and hyperparathyroidism in Obesity[J].J Clin Endocrinol Metab,2011,16(2):59-66.
[3]楊錫強,易著文.兒科學[M].6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4:86.
[4]Descroix V,Kato S,Lézot F,et al.Physiopathology of dental rickets in vitamin D receptor-ablated mice[J].J Dent Res,2010,89(12):1427-1432.
[5]Vali-Toth AL,Lai Z,Yoo W,et al.Relationship of vitamin D and parathyroid hormone with obesity and body composition in african americans[J].Clin Endocrinol,2010,72(5):595-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