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東衛(wèi) 王 瑛
雛雞早期良好的生長是獲得健康、高度均勻雞群的基礎。在雛雞生產管理中,合理地選擇及科學地使用飼用抗生素可以起到調節(jié)腸道微生物菌群、提高雛雞生長性能和成活率等作用。目前,黃霉素、金霉素、阿維拉霉素、安普霉素、吉他霉素等都是國內外雛雞飼養(yǎng)中普遍采用的抗生素添加劑,其用量小、性能穩(wěn)定、毒性小、無停藥期的要求。
黃霉素又名黃磷脂素、斑伯霉素等,是一種含磷糖脂質抗生素,不與其它抗生素產生交叉抗藥性,并且可有效地抑制抗藥性細菌,分子量大,在消化道不被吸收,是目前沒有停藥期規(guī)定的藥物添加劑之一。黃霉素在肉雞飼料上應用廣泛,研究發(fā)現,肉雞日糧中添加5 mg/kg可極顯著提高1~21日齡肉仔雞日增重和料肉比(P<0.01),但隨著日齡增長,其作用有逐漸減弱的趨勢。此外,黃霉素還可提高高溫季節(jié)肉用仔雞的成活率。萬建美等(2010)發(fā)現,日糧中添加5 mg/kg黃霉素對AA肉仔雞1~21日齡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和料肉比無顯著變化(P>0.10),僅顯著提高了22~42日齡的平均日采食量(P<0.01)。具體原因可能與試驗動物、日糧組成及飼養(yǎng)管理有關。
金霉素可抑制腸道梭菌和大腸桿菌的繁殖,降低腸道中β-葡萄糖苷酶和β-葡萄糖苷酸酶的活性,改善小腸黏膜組織的形態(tài)結構,從而變得有利于營養(yǎng)物質的吸收,促進雛雞的生長。研究發(fā)現,日糧中添加不同水平的金霉素,可顯著抑制肉雞盲腸大腸桿菌的繁殖(P<0.05),抑制作用隨劑量增加而加強;對雙歧桿菌的繁殖有一定的促進作用,而對肉雞盲腸中的乳酸桿菌無顯著影響(P>0.05)。張敏等(2007)試驗研究表明,金霉素極顯著降低42日齡肉雞空腸大腸桿菌菌數 (P<0.01),顯著降低雙歧桿菌菌數(P<0.05),極顯著降低了乳酸桿菌的數量(P<0.01)。佟建明等(2001)研究結果表明,50 mg/kg的金霉素對肉仔雞脾臟、21日齡的胸腺和T、B淋巴細胞轉化率均無明顯抑制作用;而150 mg/kg的金霉素對肉仔雞的胸腺和脾臟發(fā)育具有顯著的抑制作用(P<0.05),且顯著促進法氏囊的萎縮(P<0.05),對T淋巴細胞轉化率有明顯的直接抑制作用,因此低劑量、持續(xù)添加金霉素對肉仔雞免疫器官發(fā)育和免疫應答具有顯著的抑制作用,抑制作用隨劑量而加強,150 mg/kg的金霉素對肉仔雞具有顯著的促進作用。馬玉龍等 (2005)研究發(fā)現,AA肉仔雞日糧中添加50 mg/kg金霉素,1~21日齡體重比對照組增加了4.07%(P<0.01),之后增加的幅度有所下降,到42日齡時僅增加了3.16%(P<0.05);1~21日齡肉雞的飼料轉化率比對照組提高了3.80%(P<0.05),但在整個試驗期內(1~42日齡)卻未見顯著變化(P>0.05),表明金霉素對肉雞日增重和飼料轉化率的改善作用主要在21日齡前。
姚浪群(2009)通過一系列試驗發(fā)現,隨著安普霉素添加劑量的增加,腸道內大腸桿菌的數量逐漸降低,不同腸道區(qū)段作用效果一致,但對乳酸桿菌的作用效果,隨安普霉素添加劑量的增加,空腸內乳酸桿菌的數量試驗全期均逐漸下降,盲腸和結腸內乳酸桿菌前兩周隨劑量增加而呈下降趨勢,后兩周卻呈現出上升的趨勢,雙歧桿菌與乳酸桿菌趨勢相同。薩仁娜等(2001)研究表明,添加低劑量(5 mg/kg)、高劑量(10 mg/kg)安普霉素均可顯著提高肉仔雞的日增重及料重比(P<0.05),其中以添加5 mg/kg較為適宜,其促生長作用在肉仔雞生長前期,尤其在0~21日齡較為明顯,在肉仔雞生長后期(22~24日齡),高、低劑量的安普霉素提高體重的作用趨于相同。
吉他霉素對大部分革蘭氏陽性菌及部分革蘭氏陰性菌、鉤端螺旋體、支原體、衣原體和某些大型病毒呈現較強的活性,并且對耐青霉素、土霉素、金霉素和部分耐紅霉素、氯霉素的菌株也都敏感,因此,一定程度上可有效預防雛雞呼吸道和腸道疾病,提高雞只的成活率。研究發(fā)現,添加大劑量吉他霉素才能發(fā)揮較好的促生長效果,且主要在雛雞生長前期發(fā)揮作用。岳增華(2005)研究表明,與對照組相比,添加100 mg/kg吉他霉素組0~3周齡肉雞日增重可提高14.6%(P<0.05),采食量提高2%(P>0.05),飼料轉化率提高12.1%;4~6周齡日增重提高9.9%(P<0.05),肉雞飼料轉化率提高8.4%,采食量提高1.5%(P>0.05);全期日增重提高11.40%(P<0.05),采食量提高1.6%,飼料轉化率提高9.7%,肉仔雞成活率顯著提高。
蘇蘭利等(2006)研究表明,肉仔雞飼料中添加5 mg/kg、10 mg/kg阿維拉霉素,與對照組相比,對1~14日齡肉仔雞小腸重量和長度的影響不顯著(P>0.05),均可極顯著增加肉仔雞小腸組織勻漿中DNA、RNA含量(P<0.01)。潘淑媛(2002)認為,阿維拉霉素可能是通過提高小腸組織中DNA和RNA的含量,促進小腸細胞的有絲分裂,促進蛋白質的合成,促進小腸絨毛的生長,加深小腸隱窩的深度,從而增加營養(yǎng)物質與小腸的接觸面積。伍喜林等(2005)報道,肉仔雞日糧中添加2.5 mg/kg阿維拉霉素,全期(42 d)平均日增重提高9.36%,料肉比降低7.96%,并且可以提高雛雞的成活率。Rodger等(2001)報道,日糧中添加1 mg/kg的阿維拉霉素可顯著提高45日齡AA肉仔雞平均體增重(P<0.01),平均每只雞增重90 g,各組間飼料轉化率差異不顯著(P>0.05)。
桿菌肽鋅具有高效安全、無殘留、不影響環(huán)境、無抗藥性的優(yōu)良特性,能夠改善飼料利用率,減少畜禽疾病,具有良好的抑菌促生長作用,是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FDA)及我國農業(yè)部藥典規(guī)定的唯一可以在蛋雞產蛋期間使用的抗生素類促生長劑。劉彥慈等(2009)研究發(fā)現,艾維茵肉雞飼料中添加50 mg/kg桿菌肽鋅,極顯著提高3周齡時的平均日增重(P<0.01),顯著提高6周齡和全期的平均日增重(P<0.05);顯著提高3周齡和6周齡的平均日采食量(P<0.05),全期平均日采食量與對照組相比差異不顯著(P>0.05);顯著降低3周末料重比(P<0.05),而6周齡和全期料重比與對照組相比差異不顯著(P>0.05)。戴德淵(2004)在日糧中添加4 mg/kg桿菌肽鋅極顯著提高了1~21日齡肉雞日增重和成活率(P<0.01),顯著降低了料肉比(P<0.05)。此外,添加大劑量桿菌肽鋅可有效提高熱應激下肉雞的生產性能,緩解熱應激對雛雞產生的不良影響。姚浪群等(2000)在肉雞飼料中添加50~150 mg/kg的桿菌肽鋅可使熱應激狀態(tài)下的7周齡肉雞增重6.19%~12.23%;4~7周齡肉雞增重8.81%~17.38%,料重比降低4.66%~11.43%。在熱應激下,其添加量以50 mg/kg為好。
恩拉霉素是由鏈霉菌產生的多肽類抗生素,主要由恩拉霉素A和恩拉霉素B兩種成分組成。恩拉霉素在腸道內不被降解,能夠保持原有的抗菌活性。恩拉霉素對革蘭氏陽性菌有顯著的抑菌作用,其抑菌機理是通過阻斷肽聚糖鏈的形成而抑制細菌細胞壁的形成,干擾細菌細胞膜的正常功能。萬建美等在1~21日齡AA肉仔雞日糧中添加恩拉霉素5 mg/kg,22~42日齡添加3 mg/kg,結果發(fā)現恩拉霉素顯著提高了22~42日齡平均日采食量和平均日增重(P<0.10),對肉仔雞l~21日齡平均日增重無顯著影響(P>0.10),全期料肉比與對照組差異不顯著(P>0.10)。
那西肽是一種含硫環(huán)狀多肽類新型非吸收的飼用抗生素。對大多數革蘭氏陽性菌,特別是金黃色葡萄球菌、鏈球菌和魏氏梭狀芽孢桿菌敏感,因此可以防治呼吸道疾病和壞死性腸炎。周業(yè)飛等(2010)發(fā)現,添加0.1%那西肽可顯著提高肉仔雞血清中ND抗體效價(P<0.05)。伍喜林(2005)在AA肉仔雞日糧中添加2.5 mg/kg那西肽,結果發(fā)現,全期(1~42日齡)平均日增重極顯著高于對照組(P<0.01),全期料肉比極顯著低于對照組(P<0.01),而平均日采食量與對照組相比差異不顯著(P>0.05),表明添加2.5 mg/kg的那西肽對雛雞整個生長階段都有很好的促生長效果。李紅軍等(2005)報道,肉仔雞日糧中添加1.25、2.5和5 mg/kg的那西肽均可有效促進肉仔雞增重,提高飼料轉化率,以2.5 mg/kg那西肽的效果最為明顯,且1.25 mg/kg那西肽的促生長效果優(yōu)于5 mg/kg黃霉素。史瑩華等(2010)在Avian肉仔雞基礎日糧上分別添加5 mg/kg黃霉素和2.5 mg/kg那西肽,結果發(fā)現,黃霉素組和那西肽組日增重比對照組分別提高了 2.04%(P<0.05)和 6.18%(P<0.05),料重比分別降低了 7.73%(P<0.05)和 10.82%(P<0.05),表明添加 2.5 mg/kg那西肽促進肉仔雞生長的效果顯著優(yōu)于添加5 mg/kg的黃霉素。沈建忠等(2000)報道,添加2.5~5.0 mg/kg的那西肽組體增重和飼料效率比桿菌肽鋅組分別提高了4%~5%和2%~3%。周佩(1999)研究發(fā)現,添加1.5、2.5、5.0和10.0 mg/kg那西肽組雛雞增重比對照組分別提高9.2%~12.6%(P<0.01),飼料報酬分別提高1.7%~17.6%(P<0.01);比土霉素組(60 mg/kg)增重提高 3.8%~7.0%(P<0.05),飼料報酬提高2.3%~15.69%(P<0.01)。表明那西肽在提高日增重和飼料轉化率方面的效果優(yōu)于桿菌肽鋅和土霉素。孫科等(2007)研究發(fā)現,在黃羽肉雞玉米-豆粕型日糧基礎上添加2.5 mg/kg那西肽、3 mg/kg阿美拉霉素、5 mg/kg恩拉霉素、11 mg/kg林可霉素和45 mg/kg桿菌肽鋅組,雞只日增重差異不顯著 (P>0.05),但那西肽、恩拉霉素和桿菌肽鋅各組料重比顯著低于阿美拉霉素組和林可霉素組(P<0.05)。
維吉尼亞霉素主要作用于革蘭氏陽性菌,但對包括大腸桿菌和沙門氏菌的多個菌種在內的腸桿科細菌不敏感。在家禽飼糧中添加維吉尼亞霉素可以提高肉雞生長速率和飼料轉化率,降低氮的排泄量,增加雞只體重的均勻性,改善墊料質量,提高胴體品質和產率,預防肉雞的壞死性腸炎,降低熱應激對家禽造成的負面影響。徐奇友等(2000)報道,添加15 mg/kg維吉尼亞霉素能顯著提高0~14日齡肉仔雞日增重(P<0.05),降低料重比(P<0.05),隨著日齡的增加,促生長效果越來越小。在飼糧中添加維吉尼亞霉素5、10、20和40 mg/kg可使肉雞的活體增重分別提高2.2%、5.4%、5.2%和10.5%,飼料轉化率最大分別提高1.3%、4.4%、6.7%和7.2%。萬建美等(2010)在AA肉仔雞日糧中分別添加5、10、20 mg/kg維吉尼亞霉素、恩拉霉素 (1~21 日齡5 mg/kg,22~42 日齡 3 mg/kg)、5 mg/kg黃霉素。結果發(fā)現,維吉尼亞霉素組1~21日齡平均日增重顯著高于對照組、恩拉霉素組和黃霉素組(P<0.10),而恩拉霉素組和黃霉素組肉仔雞1~21日齡平均日增重與對照組相比無顯著差異(P>0.10);日糧添加維吉尼亞霉素和恩拉霉素均顯著提高了22~42日齡平均日增重和平均日采食量(P<0.10);隨著維吉尼亞霉素添加量的增加,1~21日齡及22~42日齡平均日采食量、平均日增重和料重比均不斷改善,維吉尼亞霉素的作用效果優(yōu)于恩拉霉素和黃霉素。而萬伶俐等(2004)研究發(fā)現,7周齡艾維茵肉仔雞日糧中分別添加4 mg/kg黃霉素、30 mg/kg維吉尼亞霉素、50 mg/kg桿菌肽鋅、20 mg/kg金霉素,肉仔雞的體增重、料肉比、存活率、抗病促生長效果無顯著差異(P>0.05)。
綜上所述,在雛雞生產中常用的幾種飼用抗生素,如黃霉素、金霉素、安普霉素、吉他霉素的促生長作用具有階段性,在0~21日齡雛雞日糧中添加效果明顯;那西肽在提高雛雞全期日增重和提高飼料轉化率方面的效果要好于桿菌肽鋅、黃霉素和土霉素;維吉尼亞霉素的作用效果優(yōu)于恩拉霉素和黃霉素。此外,還應該根據各種抗生素的配伍性、使用效果、發(fā)揮作用的最佳階段和經濟效益等考慮不同抗生素配合使用,以到達提高雛雞生長性能的目的。
[1]李保全,吳瑞云,戴可夫.國產黃霉素對黃羽肉雞的飼喂效果[J].中國家禽,2005,27(11):35-36.
[2]戴德淵.三種藥物飼料添加劑對0~21日齡肉仔雞生產性能影響的研究[J].畜禽業(yè),2004,1:36-37.
[3]駱先虎,周杰,檀其梅,等.黃霉素對夏季肉用仔雞生產性能的影響[J].飼料工業(yè),1997,18(6):46-47.
[4]萬建美,呂林,李素芬,等.抗生素對肉雞生長、屠宰性能和肉品質的影響[J].中國畜牧雜志,2010,46(1):48-52.
[5]馬玉龍,許梓榮.金霉素對肉雞生長、腸道菌群和細菌酶、腸道組織形態(tài)的影響[J].浙江大學學報,2005,31(4):507-512.
[6]王俐,蔡輝益,劉國華.不同抗生素對肉雞腸道微生物的影響[J].中國飼料,2003(6):21-22.
[7]張敏,苗曉微,段渴慧,等.合生泰替代金霉泰對肉雞腸道菌群的影響[J].黑龍江畜牧獸醫(yī),2007(4):60-62.
[8]佟建明,張日俊,薩仁娜,等.持續(xù)、低劑量金霉素對肉仔雞免疫機能的抑制作用研究[J].中國農業(yè)科學,2001,34(2):200-204.
[9]姚浪群.安普霉素對仔豬蛋白質營養(yǎng)、內分泌和低溫應激影響的研究[D].博士學位論文,北京:中國農業(yè)科學院,2000:34-35.
[10]薩仁娜,佟建明.安普霉素對肉仔雞的促生長作用[J].飼料研究,2001(10):8-10.
[11]岳增華.吉他霉素在肉雞飼養(yǎng)中的應用[J].飼料工業(yè),2005,26(21):34-36.
[12]蘇蘭利,張書杰,王劇強.阿維拉霉素對肉仔雞小腸DNA、RNA的影響[J].飼料博覽,2006(10):38-39.
[13]潘淑媛.阿維拉霉素對肉雞盲腸產氣梭狀芽胞桿菌的數量及生長性能的作用[J].飼料研究,2002(6):27-28.
[14]伍喜林.不同藥物添加劑在肉雞生產中的應用效果比較[J].飼料工業(yè),2005,26(6):53-56.
[15]Rodger H,Wellenreiter等著,代建國摘譯,李德發(fā)校.阿維拉霉素對肉仔雞生產性能的影響[J].飼料研究,2001(2):33-34.
[16]劉彥慈,喬海云,王海宏,等.天然物飼料添加劑對肉仔雞生產性能的影響[J].飼料研究,2009(10):16-18.
[17]姚浪群,霍啟光,劉鳳華,等.維生素A、維生素E和桿菌肽鋅對肉雞熱應激作用研究[J].飼料博覽,2000(7):4-7.
[18]周佩.那西肽(Nosiheptide)抗生素添加劑肉雞飼養(yǎng)試驗[C].中國畜牧獸醫(yī)學會第四次學術會議論文年會論文集,1995:244-246.
[19]皮雄娥,費笛波,王龍英,等.那西肽及其應用研究[J].糧食與飼料工業(yè),2005(8):33-34.
[20]孫小青,宋代軍.那西肽的飼用性質及其應用[J].飼料研究,2007(12):36-38.
[21]周業(yè)飛,周梅仙.那西肽對肉仔雞生長及飼料消化率的影響[J].湖北農業(yè)科學,2010,49(7):1664-1666.
[22]李紅軍,鄒曉庭.那西肽對肉仔雞生長性能、胴體組成及相關血清生化指標的影響[J].中國畜牧雜志,2005,41(2):24-26.
[23]史瑩華,張偉毅,王先科,等.那西肽對肉仔雞生長性能及胴體品質的影響[J].中國抗生素雜志,2010,35(2):152-155.
[24]沈建忠,肖希龍,劉金風.諾肽霉素預混劑對肉用仔雞的飼養(yǎng)試驗[A].飼用抗生素研究與應用[M].北京:中國農業(yè)大學出版社,2000:155-159.
[25]孫科,聶月美,鄒曉庭,等.五種飼用抗生素對黃羽肉雞血清生化指標影響的比較研究[C].第三屆中國畜牧科技論壇,2007:334-339.
[26]Page S W.The role of enteric antibiotics in livestock production[M].Canberra:Avcare Limited,2003:338.
[27]徐奇友,單安山.不同藥物添加劑對肉仔雞生長性能影響的研究[J].飼料博覽,2000(7):31-32.
[28]Schleicher A S,Kinal Z,Fritz P M,et al.The addition of vitamin and mineral mixture Ekomix D or virginiamycin to broiler chicken feeds[J].Biuletyn Naukowy Przemyslu Paszpwego,1994,33:37-45.
[29]萬伶俐,于振斌,王曉陽,等.幾種抗病促生長飼料添加劑在肉仔雞生產中應用效果的研究[J].吉林農業(yè)科學,2004,29(3):4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