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黃、和田籽料及黃金,早已以克論價了。黃金作為貨幣升降的衡器以克論價別無話說,而田黃、和田籽料之以克論價,蓋因其珍罕稀少,尤其田黃石早已宣告資源枯竭。世界上并非稀少都珍貴,也非多就不珍貴,稀少如巨奸大惡,人皆恥之;多如眾生蕓蕓,生命卻最珍貴。再珍貴的鉆石、奇寶也不及人命值錢吧?當然,有時人命也有賤似草芥的時候。人類在文明發(fā)達、物資充盈的時候,奢侈品就成了推動力,比如現(xiàn)今的所謂盛世收藏熱。收藏一熱,就有前赴后繼的有錢人開始為奢侈品血拼,我從來都認為文物古董藝術(shù)品均應(yīng)劃入人類精神層面的奢侈品范疇(當然也是物質(zhì)層面的),一件乾隆疑似官窯瓷瓶,可以被少數(shù)暴發(fā)戶加白癡血拼到一兩個億。好官位被秘書和壞人占了,鈔票被貪官和奸商分了……這就是現(xiàn)實了。有了巨款的白癡奮不顧身地追逐著美女和奢侈品,滿足被欲望脹得發(fā)痛的空虛的糜爛靈魂,與此同時,一幫貪民也開始學(xué)會忽悠有錢的奸商和貪官,混個小錢,喝點酒,把日子悠悠地過下去。如此這般,世界果然就一派盛世奇景了。
還是把話題引到正題上來,正題之外反正也一言難盡。若說筆者這文章的標題,原本也沒什么嘩眾取寵的意思,只是有感于吾國一切資源都已被浪費破壞得接近消滅,我等如今吃的都是子孫飯,屬最偉大的超前透支和消耗民族,不像美國人守財奴一樣守著自己國家的一草一木,只花美金買別國的資源來用。就端硯而言,自然是當今資源話題之一,雖不關(guān)國計民生,卻也如田黃、和田籽料一樣成為收藏熱中值得特別留意、關(guān)注的門類,端硯為四大名硯之首也是文房之首,其中老坑佳石又為端硯中第一,千年之降,名卿巨公,文人雅士,都喜藏之用之,片石千金,價比連城,已是古有定論。采老坑石之艱苦及資源之稀少,亦是古有定論。前者有古人詩句“可抵秦人十五城”,后者有“千夫挽綆,篝火下縋”描述。況且如米芾、蘇東坡之流,嗜硯如癡。米老則因愛皇帝御案上的極好端硯竟敢于耍小心眼賴了皇帝的硯,而且他還用一座宏大的園林換來了一個前人的硯山。米老真愛硯,一千年前他就曉得老坑端石是稀罕物,后知五百年以上呵。老坑分大西洞和水歸洞,此二洞之極品從來都價勝田黃、和田玉,如民國時大藏家徐世章買老坑端硯動輒三五條黃魚(金條),有的甚至上百條黃魚。他講過,如果用他買端硯的錢來買鉆石,可以買回一籮筐。老坑歷代都有開采,獲石有限,佳石絕少。到了張之洞開的張坑,石料雖佳,卻接近枯竭,解放后政府來采,設(shè)備極現(xiàn)代,卻每年僅得石料幾萬斤,得上品硯三五十方而已。后來終于無法再來開采,石脈已盡,只好封洞完事大吉。老坑端石資源最后的結(jié)果和田黃一樣,又被這個泱泱大國消滅了。想想吾們政府當初每年開得數(shù)十方好端硯,基本外銷給了日本國,十幾億人口的文明古國,加上日本、臺灣省及東南亞一些國家,每年分三五十方好端硯,其稀貴程度絕對比鉆石更驚人。再一次證明我們的前人如徐世章先生的后知五百年了。黃金買硯不買鉆石,這是何等的有預(yù)見性?。?/p>
硯曾為我們這個泱泱大國的文明、文化承載傳播了兩千年,厥功甚偉,硯中瑰寶老坑佳石如今竟已在這個國度資源窮盡,豈不令人悲從中來!老坑佳石,石品豐富,質(zhì)地細潤如膚,前人藉此研墨揮毫,一切從心中出,一切又從硯上來!一部古國文明史都從硯上來,今人用鍵盤取代了硯臺,萬幸!若都用硯,且要用老坑佳硯,上哪兒去找?
我看是該讓老坑佳石以克論價的時候了。天青、蕉白、魚凍、金錢線、青花、火撩,石眼、冰紋、胭脂暈、石皮、翡翠斑……老坑佳石啊,這些奇美的石品和前人鐘愛的美麗的石品的稱謂,夢一樣讓人掛懷?。∶朗療o價,論克又如何?消逝的一切美好、珍貴的東西會再生嗎?
2011年4月19日草于百硯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