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畫篆刻家安多民
安多民,山西平遙人,現(xiàn)為西泠印社會員、中國書法家協(xié)會會員、山西省篆刻委員會委員、山西師大客座教授、古城印社社長。以肖形印聞名藝壇,書擅篆、隸,畫多積墨重彩。印章入選全國首屆,二、三、四、六屆篆刻展(獲提名獎),全國第四屆書法篆刻展,第五屆中青展,西泠印社第三屆篆刻評展(論文同時獲獎)、百年社慶邀請展;入展2009西泠印社詩書畫印大展、2005全國篆刻家邀請展、當代篆刻藝術(shù)大展(邀請)、中日篆刻交流展。已出版《安多民肖形印》《中國篆刻百家·安多民卷》《肖形印精品賞析》(合編)。
予好篆刻,尤好肖形印,半生耕石,忙碌不迭,至今仍樂此不疲,無怨無悔,反而覺得生活更充實更有意義。初學無師,只憑愛好,走了不少彎路,徘徊數(shù)年后才逐漸知曉“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的道理,起點高方能眼界高,立足高方能收獲豐。上世紀八十年代初,予始單車騎游天下,飽覽祖國名山勝水,拜訪各地篆刻名家,從此,我的眼界、學識才逐漸提高,篆刻學習才走上正道,創(chuàng)作才時有靈感。
我游京津時,從老家山西平遙出發(fā),翻越太行山,走出娘子關(guān),只用了一個星期就騎車到了北京,到北師大小紅樓去看望啟功先生,又去琉璃廠拜訪熊伯齊先生,又去蒲黃榆找康殷先生,接著又跑到軍博找李鐸先生,風風火火地又趕到文化部拜見周而復先生,到中央美院見到了王鏞先生,又找到“京華印社”宋致中先生。旅京一月余,收獲良多,從諸位名家大師處我悟到刻肖形印亦如文字印,須遵循篆刻的經(jīng)典理論:“印宗秦漢”“印外求印”“印從畫出”“博采眾長”等??绦ば斡”仨氉非笤煨兔馈⒉季置?、刀味美,進而才能達到韻味足,格調(diào)高,氣象新。
辭別京師,驅(qū)車津門。在天津美院陳福春、閆秉會的陪同下我拜訪了孫其峰先生,孫先生在電話中得知從山西騎自行車來了一位刻印的人,尤其聽說肖形印“刻得有點意思”,孫老便放棄了那天一個比較重要的畫展開幕活動,接待了我。我呈上那一冊十分簡陋的手拓印譜讓孫老點評,他看得很仔細,我不愿耽誤他太多的時間,又希望多和他談一會兒,電話中原定見面十分鐘,結(jié)果竟談了整整一個上午。末了,孫老給我題寫了我的齋號“騎游齋”,還送我一本他的肖形印的作品集。其間我還拜望了天津“海河印社”社長董鴻程先生及其社中同仁,董先生供職于天津歷史博物館,得便陪我參觀了館藏歷代印章精品,其中不乏肖形印佳作。他因工作之便,系統(tǒng)研究了館藏印章,寫出多篇論文,尤其他的“天津歷史博物館藏‘謀克印’研究”博得印壇好評如潮,我拜讀了他的這些宏論后受益良多。董鴻程先生古道熱腸,藝德雙馨,感動于我遠途來訪艱難,熱情地讓我住在他本來很窄小的家里,天天品茗話藝,促膝談心,竟留連了數(shù)日。
在我《肖形印》出版前夕,我又一次單車出游,直指江南,來到上海,海上名宿錢君匋先生是我久仰并互通過幾封信的老師,這次我一定要看望他老人家。當我提著水果走進錢老的住所時,屋里早有七八個來求字求畫的人等在那里,錢老精神矍鑠、樂觀開朗,寒喧時聽出我是外地口音便格外客氣,特別優(yōu)先接待我。當他看了我的手拓“肖形印冊頁”后頗加贊許,簡單扼要地提了一些意見,然后在冊頁上題字蓋章,還欣然給我題了一個書簽,臨別讓我?guī)Я艘槐舅目瞻子∽V,囑我回山西給他鈐蓋一些肖形印寄來。沒等我給他寄去手拓印譜時,他已經(jīng)寄來一本他新出版的《錢刻文藝家印譜》。我對錢老這樣大師級的人物所給予的青睞、厚望和鼓勵非常感激,更進一步堅定了我研究學習肖形印研究學習的方向和熱情。其間我還去拜訪韓天衡、孫慰祖、劉一聞、徐正廉、涂建共、鄒世杰等篆刻名家和友人。
當我游罷黃山正欲往道教勝地齊云山出發(fā)之際,與北京佟韋先生邂逅于屯溪老街,這是由張乃田、葉森槐二位先生所安排。佟韋先生當時是中國書法家協(xié)會副主席,佟先生沒有一點架子,尤其當互相了解彼此都是藝中人時,佟先生更顯現(xiàn)出謙謙君子、虛懷若谷的高尚品質(zhì)。他雖然是寫章草的大家,但對篆刻依然有自己獨到的見解,看了我的十二生肖印后贊譽有加,還提出了“寓形于刻,刀筆互見”的高論。先生屬蛇,當即我便刻了一方生肖蛇贈他,先生也寫一幅字送我,當他聽說我騎自行車前往齊云山時,便拿出幾聽“健力寶”飲料讓我?guī)г诼飞辖饪?,當時的情景,至今歷歷在目。
四年前予赴內(nèi)蒙游,我久仰印壇中堅、西泠印社理事楊魯安先生,當我七彎八拐找到他在呼市財神廟街的住所時已近中午,先生邊烹茗邊搬出他費盡一生心血搜羅收藏來的“心肝寶貝”古印章:有竹、木、犀角的宋元畫押,更多的是秦漢時期的“銅圪塔”,一一羅列桌上,又一一拈起給我講述,與我共賞,盡管大腹便便的楊老行動不便,但他一臉笑容,誠懇厚道得讓人心中騰起一陣陣感激之情。末了,他拉我到附近有名的一家“燒麥館”去品嘗草原風味,幾盅“寧城老窖”下肚,話題還是古印,真是一位讓人敬仰的好師友!其間我還拜見了康新民、張麗華、朝洛蒙、藝如樂圖等藝友。
2000年左右,我單車翻越秦嶺進入四川,一心想遍游巴蜀大地,心中總覺得凡是古今大文人無不經(jīng)受天府之國深厚文化熏陶的。四川篆刻委員會主任、西泠印社社員郭強先生全程接待,全程安排。他藝德雙馨,威望極盛,在巴蜀盆地藝人中一呼百應,凡是我所到之地,他預先用電話和那里的書印界友人聯(lián)系好,因此,讓我在長達一個多月的時間里把四川幾乎游了個遍,充分領(lǐng)略了巴蜀古、青城幽、大佛慈、峨嵋秀,西部雪山草原景美如畫。其間我拜會了傅舟、陳明德、潘錫仁、王福全等印友。
2003年,我騎車翻越南嶺,又一次進入廣東,這已是多次騎游嶺南大地了,除了登羅浮、西樵,還泛舟肇慶星湖、惠州西湖,除了逛韶關(guān)丹霞、南澳漁島,還西江溯源、潮汕品茶……與在廣東的諸多印人藝友話藝攜游:廣州李平、一泓,深圳諸彪、黃開稼,東莞顏奕端,惠州譚志宏,佛山王志敏、何生,中山偉生、培華、乃駒,潮汕黃青、志標、激夫……從他們每個人身上我都看到了為學的執(zhí)著、為藝的踏實、為人的忠厚。
騎游江、浙,領(lǐng)略吳越文化;西行甘、陜,探求絲路古今;鄭州訪剛田;福州晤石開;金陵訪黃惇、徐利明、孫國柱,切磋印藝理論,楚地訪周壯志、羅光磊、李礪、劉澤榮,探求藝海奧妙,皖南訪乃田、森槐、光華,閑話刀筆神技……總之,通過多年的拜師、訪友、登山、觀海,使我的肖形印學習、研究、創(chuàng)作不斷進步,不斷有所收獲,終于印學圣地西泠印社接納我成為其中一份子。這完全有賴于“山川贈靈感,友情助鐵筆”,有此感,始有斯文也,是為記。
辛卯夏三晉騎游齋安多民重記于長沙湘江東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