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也逐漸體現出來。比如雖然教師在教學方式上都有所創(chuàng)新,但是不管采用哪一種教學方式,都不能完整地體現學生的主體作用。所以,教師要進一步端正教學思想,創(chuàng)設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營造輕松、愉悅的教學環(huán)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讓學生充分展現自己,從而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
一建立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
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是英語教學成功的關鍵。師生關系是學校教育中最基本、核心的關系,直接影響到學生成長和教學成效,但并沒有引起教學者的足夠重視。教師往往只注重“優(yōu)生”,忽略“差生”;重在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而忽略了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yǎng)。這樣就加重了部分“差生”的自卑心理,加劇了師生關系的不和諧。為此,教師要平等對待所有學生,讓每一個學生都敢于發(fā)表自己的見解,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思維能力;學會傾聽和關注,把握學生的思想動態(tài),引導學生往正確的方向發(fā)展;建立起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由此促進師生關系的和諧發(fā)展,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能力,提升教師的教學成效。
二培養(yǎng)學生積極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學生學習的原動力。有了興趣,學生的求知欲也會隨之增加。如學生在剛開始學習英語時,教師要先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為學生創(chuàng)設生活化的交際情景,組織各種游戲、記憶競賽等,營造輕松、愉悅的課堂氛圍,吸引學生主動地參與到英語學習中來。教師在上課時要學會把面部表情和肢體語言相結合,共同配合英語教學,同時采用多種電教設備和網絡教材刺激學生的聽覺和視覺,充分調動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并進一步發(fā)展他們的學習興趣。
三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學生的學習習慣形成于學習過程中,是長時間學習實踐的積累,所以不容易被改變。教師要讓學生養(yǎng)成如下習慣:第一,書寫規(guī)范。第二,查閱工具書。第三,閱讀課外書。第四,朗讀、背誦。教師要想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必須注重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要求學生及時完成學習任務,定期檢查他們的學習情況,幫助他們提高學習效率;培養(yǎng)學生善于思考、獨立質疑的習慣,增強他們的創(chuàng)新能力;安排學生進行小組學習,教會學生互動,開展合作互助的學習。
四教給學生正確的學習方法
當今,英語是越來越被廣泛使用的國際語言,能夠說一口流利、標準的英語至關重要,所以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對學生以后的學習有很大幫助。在課堂上,教師應多用英語教學,安排情景對話、小組討論,促使學生自主地聽、說、讀,練習,養(yǎng)成學生聽、說、讀的好習慣。安排學生備好英語改錯本、英語記錄本,加強讀寫習慣的培養(yǎng)。教師要把學生的學習方法和英語學科的認識規(guī)律相結合,在學習方法的基礎上探索教法,使教師的教法和學生的學法有機結合。在課堂教學中,知識具有兩種含義,一是知識本身,二是訓練思維的材料。教師不僅要教會學生獲取知識,更重要的是要教會學生掌握學習知識的方法。這樣一來,學生不僅能有效地體現自己的主體地位,也能夠自覺主動和科學地學習。
五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學生的成功體驗來自兩個方面:自己獲取知識滿足價值感;別人的贊揚滿足榮耀感。教師在教學中一個肯定的眼神,一個微笑,一句表揚的話,一個英語本的獎勵,都在無形中告訴學生:“你可以,你能行!”學生則認為:“我能行!”從而積極有效地參與學習。課堂效率的提高離不開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學生從厭學英語的狀態(tài)轉變?yōu)椤拔乙獙W英語”,教與學會同樂于英語課堂。自主學習中,學生常常會感到吃力、困難,教師應及時為他們解決困難,使學習順利進行。如教師設計有趣的課堂提問,可以讓學生直接參與課堂互動,以培養(yǎng)學生思維能力,提高學生認知水平。
六面向全體,注重個體差異
由于遺傳因素、生理條件、家庭環(huán)境和學生成長經歷的不同,每個學生的性格、氣質也不同,形成學生不同的個性。學生的個性差異與學習能力差異必然會反映到英語學習中。因此,教師要針對不同能力的學生進行個別輔導。如口語發(fā)音標準的學生,讓他們在課堂上帶讀;膽小、上課不敢舉手發(fā)言的學生,在課堂上給他們創(chuàng)造發(fā)言的機會,教師對發(fā)言的學生及時給予表揚,并鼓勵他們踴躍參與到課堂活動中來。這樣教學,才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揚長避短,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作者單位:江蘇省沛縣張寨鎮(zhèn)中學)
責任編輯:徐艷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