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潔
(南京交通職業(yè)技術學院 英語教研部,南京 210004)
體態(tài)語言是指人在交際過程中身體輔助語言交流的一切表情、行為或舉止。教學中的體態(tài)語言則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借助面部表情、手勢及姿態(tài)語言來傳遞信息、表達情感的一種方式。體態(tài)語比有聲語更加直觀,是對有聲語的有益補充,有時體態(tài)語甚至能比有聲語更確切地表達出人的內心情感。從廣義上講,教師本人就是一種媒體,如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利用自身的聲音、板書、姿勢、表情等傳遞教學信息,此時,它既是信息源,又是信息的傳遞者。(李桂芬,2005)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尤其是在英語教學中恰當?shù)厥褂皿w態(tài)語言,不僅可以提高學生對教學內容的興趣,而且有助于教師更準確、更生動地表達自己的思想和觀點,既促進了師生之間的相互交流,又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從而保證了課堂教學的質量。美國心理學家伯特梅賓總結出如下的公式: 交流一項信息的總效果= 7%詞語+ 38%聲音+ 55% 的面部表情。(王耀輝,2004)美國還有一些研究表明,在表達感情和態(tài)度時,語言只占交際行為的7%,而聲調和面部表情所傳遞的信息多達93%。(李亞紅,2005)可見,體態(tài)語言在課堂教學中起著不可忽視的重要作用,是課堂語言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更是一種能直接提高教學質量的課堂技巧。
在英語課堂,體態(tài)語言的使用現(xiàn)狀不盡如人意。目前,在英語課堂上,相比許多外教而言,中國的英語教師們并不善于利用肢體語言來輔助教學,其中,高校教師表現(xiàn)尤為明顯。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的教師覺得上課時“手舞足蹈”有損教師形象;有的是教師的個性內向,沒有使用肢體語言和面部表情的習慣;有的教師覺得大學生都是成年人了,不用像哄小孩一樣做些夸張的動作或表情了。然而,教師講英語時聲音的大小、速度的快慢、聲調的高低、面部表情的變化、教授時輔以適當?shù)谋砬?,體勢,手勢,這些都會對學生產(chǎn)生較大的直觀刺激,從而影響教學。教師要充分運用教學藝術感染學生,扮演不同角色,表達各種意圖,充分展示教師的藝術才能,使學生增強注意力、理解和領會教師發(fā)出的指令。
作為輔助性教學手段的體態(tài)語言,它的主要特征如下:
教師通過自己的面部表情、身體姿勢、手勢向學生提供信息或指令,吸引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注意,加深了印象,使抽象的知識更加生動,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學生通過教師的體態(tài)語言直接獲取的知識信息,比其他任何直觀教學手段更方便、更形象、更具魅力,給學生留下的印象更深刻。如在講授校本教材《英語國家社會與文化概況(上冊)》Unit Four Tourism, Architecture and Transport時,教師擺出自由女神像的姿勢,學生就能很直觀地知道自由女神左右手分別拿了什么。
教師在課堂上使用的英語,學生并不可能全部聽懂,這個時候教師如果通過體態(tài)語言進行輔助教學就可以準確地表明自己的意圖了。教師在講解詞匯或解釋比較抽象的語言點時可以用體態(tài)語言彌補不足。如講到食物的各種味道,酸、甜、苦、辣,分別為sour, sweet, bitter, hot,教師可以通過面部表情表現(xiàn)出各種不同的味道,加深了學生對信息的理解。又如,在講到keep one’s fingers cross時,從字面上學生是不能理解這個動作及其意思的,這個時候教師必須做出該動作并向學生解釋這個動作是心里默默祈禱的意思,這樣,學生才能學會這一西方人的手勢。
在課堂上,教師有責任調動起學生的一切感官來進行學習。而聽覺和視覺是主要的接受信息的渠道,體態(tài)語言就從視覺上起到了很好的刺激學習的作用。語言學習應該以應用為最終的目的,課堂教學切忌純理論,生硬呆板,否則不僅得不到好的教學效果,還會嚴重地打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因此,教師偶爾進行一下表演,或者娛樂一下學生,可以起到很好的調節(jié)學習緊張氣氛,活躍課堂的作用。教師在課堂上適當?shù)亍邦B皮”不但不會失去學生的尊重,反而會讓學生覺得教師是“有血有肉”的,從而縮小和教師的距離感。
體態(tài)語言在課堂教學中基本可以分為三類:手勢、神態(tài)和姿態(tài)。
在課堂上,教師可以像樂隊的指揮一樣通過手勢來輔助有聲語言。比如教師慣用的招手(請到講臺前面來)、豎起大拇指(贊許或表揚)、剪刀手(勝利)等,甚至一些影視作品或網(wǎng)絡上流行的手勢都可以用在課堂上,比如鄙視、汗、喜歡等等。另外,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也應該有意無意地教授學生一些西方人慣用的手勢語,這對于真正的英語日常交際實踐是非常有用的。如在講解《新起點大學基礎英語教程》(以下簡稱《新起點》)Book I Unit Six Text BDinnerEtiquette時,教師需要讓學生了解西方的用餐禮儀,單純通過抽象的語言來進行講解并不能達到很好的教學效果。教師可以模擬自己坐在餐桌旁,然后通過啞劇的表演方式來進行教學。從抖開餐巾布放在膝蓋上,拿起菜單點餐,品開胃酒,到用刀叉,甚至去洗手間時餐巾擺放的位置等等都可以通過表演讓學生掌握,其間還可以假裝滿嘴食物還想張嘴說話時的尷尬表情來解釋嘴里有食物時不能說話這個用餐禮儀,讓學生捧腹大笑并且印象深刻。在整個活動中,教師要用積極的眼神和豐富的動作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引導他們進行理解。這樣,學生能夠輕松地記住西餐的用餐禮儀,并且會對這一節(jié)課終身難忘。
神態(tài)在人們的日常交際中起著很重要的作用,在課堂教學中更是如此。教師不管是出于吸引學生注意力的目的還是從輔助闡釋所講解內容的角度出發(fā),教師臉上的喜、怒、哀、樂等感情的外露比較容易引起學生的共鳴,起到強化記憶的作用。有的時候,面部表情比有聲語言更能讓人接受。比如,當學生回答問題錯誤的時候,教師生硬地說“答錯了”,學生會覺得尷尬或者傷自尊,但是如果教師面露遺憾神情或者表現(xiàn)出自己聽到答案后也在思考,而不是立刻做出有聲語言反饋的話,對學生心理上接受挫折的過程是一個較好的過渡。
姿勢通常與神態(tài)是協(xié)作發(fā)生的,兩者相輔相成。教師可以在做出面部表情的同時輔以身體姿勢強化其作用。姿勢和神態(tài)沒有一定的規(guī)范,只要教師按照實際表達的需要,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性,適當?shù)夭扇∫恍┛鋸埖谋砬楹妥藙荻伎梢云鸬胶芎玫男Ч5且惨⒁馐褂玫倪m度,避免一節(jié)課從頭到尾都在“手舞足蹈”,把英語課上成了表演課。另外還要尊重學生的私人空間,不要過分接觸學生。有的時候還要考慮到一些風土人情,尊重學生個體的風俗習慣。
在學習《新起點》Unit Five Text A Sports Around the World時,涉及到一些體育運動項目的名稱,這個時候就可以讓學生玩“猜猜猜”的游戲。教師需要模擬參與各種運動時的標志性動作,然后讓學生來猜出教師正在從事何種運動。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做到一句話都不說,完全通過肢體語言和表情來表現(xiàn),對于學生猜的結果也要通過表情或手勢來告訴他們對錯。等全部猜完了,再讓學生回憶出教師剛才所表演的所有運動項目并將其一一列在黑板上。這種方式顛覆了之前純有聲語言的教學模式,給學生帶來不一樣的新奇感,而且能夠活躍課堂氣氛,提升了學生對課堂教學的參與性。
另外,在英語課堂教學中,為了鍛煉和提高學生用英語思維的能力,教師應盡量少說漢語。這樣體態(tài)語言便成了師生之間或學生之間交流、理解的必要手段。正確理解體態(tài)在語言教學中的意義,掌握體態(tài)語言的特點,可以使教師在英語課堂教學中更加充分地表達自己,更加完美地展現(xiàn)語言的內涵,使學生更加深刻地掌握語言的真諦,可以使一節(jié)優(yōu)秀的英語課錦上添花。
總之,只有積極的體態(tài)語才能有效地輔助有聲語言。關注的眼神,贊許的目光,優(yōu)美的手勢,協(xié)調的身姿才能讓學生產(chǎn)生舒適的感覺,并準確地理解教師的意圖。教師只有恰當自然地使用體態(tài)語才能使抽象的理論具體化,使生硬的知識活潑起來,使空洞的語言更具感染力,使普通的英語課充滿吸引力,從而營造出一節(jié)充滿學習激情、輕松活潑、耐人尋味的英語課。
[1]鄧大好.運用體態(tài)語言優(yōu)化英語課堂教學[J].西北醫(yī)學教育,2008,(4).
[2]常青.體態(tài)語在大學英語課堂教學中的應用[J].湖南工程學院學報,2007,(9).
[3]李桂芬.談體態(tài)語言在課堂教學中的作用[J].河北教育,2005,(21).
[4]李亞紅.英語課堂教學中的體態(tài)語探微[J].中國科技信息,2005,(19).
[5]眭善瑾.論英語教學中的體態(tài)語言[J].英語教研,2008,(7).
[6]王耀輝.教學體態(tài)語的特點與應用[J].陜西教育學院學報,2004,(3).
[7]應云天.外語教學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8]張正東.外語教育實驗的理論與實踐[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