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上期)
50.二甲雙胍緩釋片有何優(yōu)點?
雙胍類口服降糖藥物中,二甲雙胍已被證實是2 型糖尿病患者的有效治療藥物。
二甲雙胍控制2 型糖尿病患者血糖的作用機制為:二甲雙胍增強了肝臟和外周組織(特別是骨骼肌)對胰島素的敏感性,降低肝糖原異生,促進外周組織對葡萄糖的吸收。
藥動學研究表明:傳統(tǒng)的二甲雙胍速釋片大部分在上消化道被吸收,僅很小一部分在結腸被吸收。當胃腸道運動減慢,吸收范圍將增加。新劑型二甲雙胍緩釋片吸收水分后膨脹,通過水合多聚體釋放活性藥物,延長了胃部的滯留時間,從而使藥物在上消化道的吸收變慢,可以每天僅服用1 次。
在健康人群志愿者中,通過測量濃度- 時間曲線下面積(AUC),每天1次二甲雙胍緩釋片吸收程度與每天2 次總劑量相同的二甲雙胍速釋片是相近的。
服用每天1 次2000mg 二甲雙胍緩釋片與每天2次1000mg二甲雙胍速釋片平均穩(wěn)態(tài)曲線下面積值相同(20.5μg·h/ml),這表明每天1 次二甲雙胍緩釋片的治療方案是可行的,而且可提高患者服藥的依從性,優(yōu)于傳統(tǒng)的二甲雙胍速釋片。
減少服藥次數更適合長期堅持用藥。提高糖尿病患者的服藥依從性將會更好地控制血糖,降低長期糖尿病相關并發(fā)癥發(fā)生的危險性。
噻唑烷二酮類
51.什么是噻唑烷二酮類降糖藥物?
噻唑烷二酮類(也稱格列酮類)降糖藥物,胰島素增敏劑主要指這類藥物。
它是20 世紀80 年代初期研制成功的一類具有提高胰島素敏感性的新型口服降糖藥物。其作用如下。
①改善糖代謝:由于本類藥物可降低胰島素抵抗,增強胰島素的作用,故稱為胰島素增敏劑。
此類藥物主要作用于胰島素靶組織(如脂肪、肌肉、肝臟),使脂肪組織中的葡萄糖氧化和脂肪合成增加,肌肉組織葡萄糖攝取及氧化增加,從而降低血糖;另外,它也可使肝糖原合成增加,糖異生減少,肝糖原輸出減少而使血糖降低。
②改善脂質代謝:噻唑烷二酮類藥物能明顯降低甘油三酯和游離脂肪酸水平,減少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增高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
③增強胰島素作用,保護胰島B 細胞。
因此,胰島素增敏劑是目前唯一能針對2 型糖尿病病因治療的藥物。胰島素增敏劑有羅格列酮(文迪雅)和吡格列酮,其中羅格列酮是目前治療2 型糖尿病最常用的一線藥。
52.常用的噻唑烷二酮類藥物有哪些?其各自特點及用量用法如何?
①羅格列酮(文迪雅):為第二個獲準上市的噻唑烷二酮類胰島素增敏劑。
本品能增加肝臟、骨骼、脂肪組織等靶器官對胰島素的敏感性,明顯降低空腹血糖、餐后血糖及糖化血紅蛋白水平。
但只有尚存在部分胰島素分泌能力的2 型糖尿病患者才適合應用本類藥物,而對胰島功能完全喪失者無效。
本類藥物與胰島素、磺脲類、雙胍類降糖藥物的作用機制不同,但合并使用時有協同作用,且可降低胰島素的用量(每天可減少4.8 ~9.4U)。
本品在降低甘油三酯水平的同時,可增加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水平,可減少心血管疾病的風險。65 歲以上老年人也能耐受。治療時較少引起低血糖反應。
美國臨床內分泌學家協會指出,應該從利弊兩個方面對這類藥物進行全面評價。
在臨床應用中已經發(fā)現因用本類藥物出現肝功能衰竭和肝細胞損害的病例,但這類藥物在改善絕大多數2 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島素抵抗方面具有獨特的優(yōu)點。
與胰島素、磺脲類和雙胍類藥物等作全面比較,這類藥物的安全性并不差,比用安慰劑更安全可靠,并能夠推遲對注射胰島素的需求。
口服,推薦劑量4mg,每天1 次,兩餐間服用;或每天2 次,每次2mg,與食物同服。
治療12 周后療效不理想時,可將劑量增加到8mg,每天1 次,或每次2 ~4mg,每天服用2 次。
②吡格列酮(艾?。簽?999 年7月美國食品和藥品管理局批準上市的第三個噻唑烷二酮類胰島素增敏劑。
本品的應用范圍比羅格列酮廣,效果更佳。除了減少糖原合成并增加糖酵解外,還能顯著降低肥胖病人的甘油三酯和極低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水平,未見明顯肝毒性。
用于2 型糖尿病,既可單獨使用,又可以與磺脲類或雙胍類藥物合用??诜看?5mg 或30mg,每天3 次。
(未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