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yy80"></tr>
  • <sup id="yyy80"></sup>
  • <tfoot id="yyy80"><noscript id="yyy80"></noscript></tfoot>
  •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人的社會性生存:風險社會的另一種理解
    ——兼論當代空間生產與城市問題

    2011-04-12 11:36:30莊友剛
    山東社會科學 2011年8期
    關鍵詞:社會性威脅建構

    莊友剛

    (蘇州大學中國特色城鎮(zhèn)化研究中心、哲學系,江蘇蘇州 215123)

    人的社會性生存:風險社會的另一種理解
    ——兼論當代空間生產與城市問題

    莊友剛

    (蘇州大學中國特色城鎮(zhèn)化研究中心、哲學系,江蘇蘇州 215123)

    對于風險不能僅僅局限于從人的自然生存方面去理解,亦即從對人的自然生命的威脅這一方面去理解,還要從人的社會性生存方面去理解,這樣才能透視并把握當代風險社會的歷史本質。單一的理解會在理論觀念上造成一種意識形態(tài)神話。這種理解的缺陷在當代城市建構問題上較為充分地表現(xiàn)出來。就人的自然生存而言,當代城市建構與發(fā)展極大地提升了人的生命質量;就人的社會性存在而言,當代城市建構給人的終極發(fā)展造成了巨大的風險。

    人的社會性生存;風險社會;空間生產

    自上世紀80年代“風險社會”概念提出以來,關于風險社會的研究和探討不斷深入。當代社會是全球性風險社會這一觀念已深入人心。風險社會不僅是當代理論研究的對象,更成為進一步研究和探討眾多社會現(xiàn)象和社會問題的理論視閾。另一方面,現(xiàn)有的關于風險和風險社會的理解和闡釋,大多是從風險的發(fā)展對人的生命或自然生存構成根本性威脅這一角度展開的,而對人的存在的社會性特征沒有給予充分的強調和闡發(fā)。這在理論的進一步發(fā)展中,尤其是在某些具體的理論領域比如空間生產和城市建構的研究中,顯現(xiàn)出理解的局限性。本文擬在這方面談談淺見,以期引起更多的討論。

    當代社會是全球性的“風險社會”。從一定意義上來說,風險是人的一種生存狀態(tài)。實踐是人的存在方式,人類改造自然的實踐后果,有些是認識到的、預期的、可控的,有些則是沒認識到、非預期、不可控的。這些沒有被認識的、不可控的實踐后果如果對人的生存和發(fā)展構成威脅就是風險。實踐風險的存在并不意味著人一定生活于風險社會。當代風險社會的形成,一方面是由于對物質財富的片面追求打破了實踐二重后果之間的相對制衡關系,物質財富的增長并未對風險威脅形成有效的制約,風險后果被片面地強化和突出;另一方面是由于世界歷史的形成和發(fā)展,人類實踐在全球范圍內深度展開,風險超越了局部的和區(qū)域的范圍,對整個人類的生存和發(fā)展形成根本性的威脅。誠如貝克所言:“工業(yè)社會的社會機制已經面臨著歷史上前所未有的一種可能性,即一項決策可能會毀滅我們人類賴以生存的這顆行星上的所有生命。僅僅這一點就足以說明,當今時代已經與我們人類歷史上所經歷的各個時代都有著根本的區(qū)別?!雹贋鯛柪锵!へ惪?《從工業(yè)社會到風險社會》,《馬克思主義與現(xiàn)實》2003年第3期。這兩個方面因素相結合造就了當代全球風險社會。在關于風險社會的研究中,雖然理論家們對風險和風險社會的理解有明顯的區(qū)別,存在客觀主義立場和主觀主義立場的對立,解決問題的思路也各不相同,但是在理論分析中從各種視角不同程度地解剖了這兩個方面的問題。風險社會研究的重大意義在于提醒人們關注、重視、反思并積極應對當代各種全球性問題。

    毫無疑問,無論是國際理論界還是國內理論界,關于風險社會的研究取得了諸多重大的積極的成果。這些成果為我們深入理解當代社會提供了有益的觀念,為有效應對各種全球性問題提供了積極的思路和方法。另一方面,從歷史唯物主義來看,現(xiàn)有的關于風險和風險社會的理論分析還存在一個明顯的不足,雖然對于大多數(shù)研究者來說也許是不自覺的。既有的研究和闡釋多數(shù)情況下對風險只是從自然方面、從人的自然生存方面去理解,即從對人的自然生命的威脅這一方面去理解。雖然在表述上學者們通常強調風險是對人類生存和發(fā)展的威脅,但是在具體的分析和闡述中,尤其是在列舉具體例證的時候,往往只是在自然生命(或人的自然存在)的意義上去理解人的生存,只是從人的自然屬性去理解人的存在。簡言之,人們更多地是從風險的發(fā)展對人的生命或自然生存構成根本性威脅這一角度出發(fā)展開分析,而對人的存在的社會性特征沒有給予充分的強調和闡發(fā)。

    在唯物史觀中,人首先是有生命的個人,自然生命構成了人存在的自然前提。在這個意義上討論風險對人生存的威脅問題,首先要討論對人自然生命的威脅問題,這是必需且必要的。但是,人不僅是自然存在物,更是社會存在物,是在一定的社會關系中存在的,“我們不僅生活在自然界中,而且生活在人類社會中”。①《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30頁。人之為人,根本的不在于人的自然屬性而在于人的社會屬性,“人的本質不是單個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現(xiàn)實性上,它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②《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56頁。馬克思曾經尖銳地批判了那種“撇開歷史的進程”去抽象地理解人的哲學觀念。唯物史觀強調:“生命的生產,無論是通過勞動而達到的自己生命的生產,或是通過生育而達到的他人生命的生產,就立即表現(xiàn)為雙重關系:一方面是自然關系,另一方面是社會關系;社會關系的含義在這里是指許多個人的共同活動?!雹邸恶R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80頁。因此,談到人的存在和發(fā)展的時候,不僅要看到人的自然性存在的一面,更要看到人的社會性存在即社會關系存在的一面。這樣,討論威脅人類生存和發(fā)展的風險問題時,就不能僅僅局限于研究風險對人的自然生命的生存和發(fā)展的影響,還要有對人的社會性生存和發(fā)展影響方面的理解。

    為了更好地理解這一問題,我們必須注意以下兩個方面:第一,強調需要從人的社會性生存去理解風險,這與關于風險的社會性問題是兩個不同的問題。風險的社會性主要是指風險根源于人的實踐活動,即吉登斯所強調的“被制造出來的風險”。④安東尼·吉登斯:《失控的世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32頁。純粹自然運動導致的風險具有自然的不變性和固定性,隨著人類實踐的發(fā)展,這種風險對人類生活的影響越來越小,趨向于無。⑤單純由自然運動導致的風險與因人的實踐活動導致自然界運動的變化而引發(fā)的風險是有區(qū)別的,二者在本質、成因、性質以及對人類生活的歷史性后果等方面都有重大不同。(參見拙著:《跨越風險社會》第一章第一節(jié)“從傳統(tǒng)工業(yè)社會到風險社會”,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風險社會語境中討論的是各種實踐風險,也只有限定在這樣的意義上,關于風險社會的探討才具有實際的意義。風險社會中人們所焦慮的風險是各種社會性風險。風險的社會性問題側重于討論風險根源、成因的社會性質問題。我們說從人的社會性生存去理解風險,主要是從風險的后果、風險威脅指向的對象或方面來強調的,意在強調對風險理解的全面性。第二,強調對風險不僅要從人的自然生存的角度理解,還要從人的社會性生存的角度理解。這既不能簡單地歸結為風險的兩種類型問題,也不能簡單地歸結為風險的兩種后果問題。首先,通常情況下,社會風險具有雙重后果,即既有對人的自然生命威脅的一面,又有對人的社會關系發(fā)展威脅的一面。威脅人自然生存的風險一般也會對人們的社會關系狀況產生相應的影響。就此而言,對風險的兩種角度的理解可以歸結為風險的兩種后果。其次,另一方面,社會關系建構和發(fā)展方面的風險與威脅人的自然生存方面的風險在一定條件下具有不完全同步性,有些實踐活動的后果可能會對人們的社會關系的健康發(fā)展形成威脅卻未必對人們的自然生存構成風險,特殊情況下甚至可能有利于人的自然生存。也就是說,有一些實踐后果不一定直接威脅人的自然生命,卻對人的社會性生存即人們的社會關系的健康建構和發(fā)展構成風險。就此而言,威脅人的自然生存的風險和威脅人的社會性生存的風險是兩種類型的風險。人們的社會關系是客觀的,在其現(xiàn)實性上卻是抽象的,不能為人們所直觀把握。因此,人們在思考風險問題時往往只看到風險威脅人的自然生存的一面,只從這一個方面去理解風險,而忽視了風險對人們的社會關系的影響。同樣的原因,人們通常只看到了威脅人類自然生命的風險,而忽視了威脅人類的社會性存在的風險,以為只要不對人的自然生存構成風險,那么風險就不存在了。

    因此,強調不能僅僅局限于從人的自然生存方面還要從人的社會性生存方面去理解風險問題,一方面是要強調風險的雙重后果,不僅要看到人的自然存在方面的后果,還要看到社會關系方面的后果。在這方面,不少研究者或多或少地已經觸及到這個問題,只是還沒有給予足夠的重視和充分的闡述。另一方面則是強調要全面看到并理解威脅人的自然生存與威脅人的社會性生存的兩種風險,即不僅要看到威脅人的自然生命的風險也要看到威脅人的社會關系健康發(fā)展的風險。從歷史唯物主義的終極價值目標即人的自由而全面的發(fā)展來看,二者具有同樣重要的地位。在歷史唯物主義中,人的歷史發(fā)展可以區(qū)分為以“人的依賴關系”為根本特征的發(fā)展階段、“物依賴關系上的個人獨立”的發(fā)展階段和共產主義社會個性自由全面發(fā)展的階段。在以“人的依賴關系”為根本特征的發(fā)展階段,人的發(fā)展呈現(xiàn)出一種原始的豐富性,“在發(fā)展的早期階段,單個人顯得比較全面,那正是因為他還沒有造成自己豐富的關系”。①《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109頁。在“物依賴關系上的個人獨立”發(fā)展階段,社會分工和交換的高度發(fā)展造就了比較全面和豐富的社會關系、需求和能力。但是,社會分工的高度發(fā)展造成了人的能力的發(fā)展是畸形的、單一的而非全面的,這時,人與人之間的豐富關系僅僅成為物的關系,個人的獨立還只是“物依賴關系上的個人獨立”。只有到了第三階段,人的發(fā)展才能既揚棄了人類在第一個發(fā)展形態(tài)下的原始的全面性,又揚棄了在第二個發(fā)展形態(tài)下的畸形的深刻性,從而實現(xiàn)“每個人的全面而自由的發(fā)展”。可以看出,在歷史唯物主義中,人們的社會關系全面而合理的發(fā)展是人存在的內容與表征,是人發(fā)展的終極價值目標。就終極價值目標而言,考察人類生存和發(fā)展的風險,就不僅要有是否威脅人類肉體生存方面的考量,還要有是否對人的社會關系全面而合理地發(fā)展形成威脅方面的考量。在某種意義上,后者才是真正意義上的“人”的風險。人的發(fā)展,不僅在于自然生命的進化,更在于社會關系的變革。

    只從人的自然存在或者說人的自然生命的角度去理解風險,進而在此基礎實現(xiàn)對當代風險社會的闡釋,其缺陷在于風險闡釋的單一性,不能全面把握當代風險社會的風險狀況。只從人的自然存在視角而忽視從人的社會性生存視角去理解風險和風險社會,必然會認為只要不對人的自然生存構成威脅就不存在風險,社會關系方面的風險也就因此被忽視和掩蓋了,這樣也就無法真正把握當代風險社會的歷史本質。更為重要的是,這種單一的理解會在理論觀念上造成一種意識形態(tài)神話,帶有意識形態(tài)的欺騙性。在以往的研究中,我們已經指出,在歷史唯物主義視閾中理解、反思當代風險社會在深層理路上要指向對資本關系的歷史性批判。當代各種全球性風險的背后都或隱或現(xiàn)地閃爍著資本的幽靈。但是,各種全球性風險的發(fā)展對于資本的存在和發(fā)展也會構成威脅,因此,資本也有防范和規(guī)避這些風險的要求,資本關系主導下的社會行動一定程度上也會控制和治理這些風險,比如反對過度消耗資源、破壞生態(tài)環(huán)境,建構生態(tài)和諧、文明的城市,實現(xiàn)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等等。但是,一方面,資本關系主導下的對社會風險的控制和治理是有限度的,這也是諸多研究者在反思風險社會批判資本關系時的主要切入點;另一方面,即使資本關系主導下的社會行動解決了生態(tài)、環(huán)境問題,物質財富的增長能夠對風險威脅形成有效的制約,能夠建構起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生態(tài)文明的社會(某種意義上來說,我們不能完全排除這樣的可能性),換句話說,資本主導下的社會實踐的負面后果不再對人類生命構成根本性的威脅,是不是就處于人類的理想生存狀態(tài)了呢?是不是就超越了風險社會呢?簡單一點說,只要不對人的自然生存構成威脅就不存在風險的觀念是一種意識形態(tài)神話,這一神話的變種是把人的發(fā)展等同于自然生命的發(fā)展,而完全忽視了人的存在和發(fā)展的社會關系方面的內涵。從人發(fā)展的終極價值目標而言,當代社會之成為風險社會,不僅在于人的自然生存面臨各種根本性威脅,而且人的社會關系的建構和發(fā)展也遭遇巨大的風險。這種風險在于,社會關系的建構不是服從于人而是服從于物,不是導向人的自由而全面的發(fā)展而僅僅是物的關系的表現(xiàn)。社會關系是豐富的但卻是畸形的、異化的,而且這種關系越是發(fā)展異化越是嚴重。然而,在上述意識形態(tài)的神話中,這可能被認為是人類的天堂。這一問題在空間生產領域,比如在當代城市建構問題上得到了充分的體現(xiàn)。

    談到空間生產領域表現(xiàn)出來的風險意識形態(tài)神話,我們首先要對空間生產問題有一個簡要的了解??臻g生產的本真含義是空間本身的生產,即空間作為一種產品而存在,是人們生產活動的結果。這時,空間作為一種生產要素參與了社會生產過程。廣義的空間生產就是自然的“人化”過程。人類產生之前只有自在的自然物理空間,人類產生之后通過自身的實踐活動不斷地把原本自在的自然物理空間轉化成為“為人”的空間,轉變成為人的現(xiàn)實的生存空間。人化自然的面貌和狀態(tài)不是從來就有的,而是人們世代活動的結果。在這個意義上,人化自然的形成過程就是空間生產的過程。這里我們主要在狹義上來討論空間生產問題。狹義的空間生產是指在自然物理空間的基礎上通過物質資料的空間重置或重構創(chuàng)造出適合人特定生活需要的空間產品的生產過程。自然物理空間既不能被創(chuàng)生也不能被消滅,空間生產不是改變物理空間性質本身,其實質是通過物質資料在物理空間中重新分配和組合來達到滿足特定需要的活動過程。簡單的空間生產如住宅的建造,復雜的空間生產如城市的規(guī)劃與構建??臻g生產表現(xiàn)為一個從簡單到復雜、從低級到高級、從單一到多樣的歷史發(fā)展過程,越來越呈現(xiàn)出復合化、系統(tǒng)化的趨勢。

    物質生產是全部社會活動的基礎。與其它類型的物質生產相比,空間生產是一種特殊類型的生產??臻g生產的特殊性首先表現(xiàn)在兩個基本方面,這兩個方面我們可以用兩種關系來說明:第一,空間中的生產與空間本身生產的關系??臻g通常是指事物存在的場所、場域、范圍或條件。任何社會物質生產都需要一定的空間條件,是空間中的生產,空間本身的生產同樣需要自然物理空間前提。另一方面,空間生產活動的結果是空間產品,空間產品的特殊性在于它又構成了進一步的空間生產和其它社會物質生產的空間前提。因此,空間生產的狀況制約著其它社會生產的狀況,在整個社會生產中具有基礎性的地位。一定意義上來說,空間生產的發(fā)展水平和程度是一個社會發(fā)展水平和程度的標桿。第二,空間生產與社會生產關系之間的關系??臻g生產與社會生產關系之間表現(xiàn)出互為前提、互相制約、互為結果的復雜辯證關系。一方面,任何社會的存在都需要有一定的物理空間前提。社會關系的存在必須以自然存在為載體。而空間生產的后果是空間產品,是符合人特定需要的物理空間。在這樣的意義上,空間生產構成了社會關系建構和發(fā)展的前提和基礎??臻g生產狀況決定著社會關系的建構狀況,空間產品的具體特點影響著社會關系的特點。換個角度而言,空間生產就成為社會關系再生產的途徑,空間產品的生產和消費會產生新的社會關系。怎樣生產和消費物理空間就會形成怎樣的社會關系,空間產品的生產和消費必然帶來相應的社會關系后果。另一方面,空間生產又受到社會關系狀況的影響和制約。在自然條件一定的情況下,具體空間產品的生產更取決于社會因素。為了誰,圍繞什么樣的需要,由誰來進行規(guī)劃并進行生產,這些都成為具體空間產品最終完成的直接影響因素。人們的社會關系不同,在社會關系系統(tǒng)中的地位不同,在空間產品的生產和消費中所擁有的權力也就不同。在這樣的意義上,既有的社會關系狀況成為現(xiàn)實的物理空間生產的主導因素。有什么樣的社會關系狀況就會有什么樣的物理空間的生產。正是在這樣的意義上,列斐伏爾強調:“空間是政治的、意識形態(tài)的。它真正是一種充斥著各種意識形態(tài)的產物?!雹倭徐撤鼱?《空間政治學的反思》,見包亞明主編《現(xiàn)代性與空間的生產》,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第62頁。

    由于空間生產的這種特殊性,那種單純從人的自然性存在去理解風險和風險社會的觀念一旦用來理解當代空間生產和城市建構,就顯現(xiàn)出巨大的局限性和意識形態(tài)的欺騙性。單就人的自然生存和生命發(fā)展而言,當代城市建構與發(fā)展很少會觸及風險問題,恰恰相反,城市產業(yè)布局的重構,居住條件和環(huán)境的改善,城市交通、醫(yī)療、衛(wèi)生等方面的建設和發(fā)展以及日益豐富的物質文化生活,都是對人的自然生命的極大促進和提升。如果說只要不對人的自然生存構成威脅就不存在風險,那么當代城市就應該是人類發(fā)展的天堂。自然生命的發(fā)展是人的發(fā)展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是人的發(fā)展不單純是自然生命的發(fā)展。風險是對人自然生命的威脅,只要不對人的自然生存構成威脅就不構成風險,自然生命的發(fā)展就是人的發(fā)展,因此,只要不構成風險且有利于自然生命發(fā)展的社會行動都是應該肯定的,甚至撇開后一個限定,只要是不構成風險的社會行動就不應當被否定。這就是當代城市建構的基本的邏輯觀念。如果我們不僅從人的自然規(guī)定性而且從人的社會規(guī)定性去全面理解人生存和發(fā)展的風險,就人發(fā)展的終極價值目標而言,當代城市建構蘊含著巨大的社會風險。這里,我們談兩個基本的方面:第一,城市建構只有單一的功能價值的考量,缺乏社會關系建構視角的反思。人類的存在和發(fā)展需要物質生活資料,物質生活資料當然包括空間產品,首先表現(xiàn)為居住條件。“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衣、食、住以及其它東西?!雹凇恶R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第31頁。人們?yōu)榱俗陨淼纳婧桶l(fā)展,對物質生活資料追求的一個重要方面就表現(xiàn)為對空間產品的追求。但是,空間生產是一種特殊類型的社會生產,空間產品不僅具有自然的使用價值,同時也是社會關系的表征和建構途徑??臻g產品的生產和消費,直接地體現(xiàn)和影響著人們的社會關系,或者說空間產品的生產和消費本身就是社會關系的建構。在現(xiàn)代城市建構中,一個重要的問題就是把空間產品僅僅當作消費資料來理解和看待,只關注了空間產品的使用價值而忽視了城市空間的建構對社會關系的影響。只從城市空間的使用價值理解和看待城市建構,忽視了城市空間的社會建構功能。這樣一來,城市規(guī)劃和建構被理解為單純的技術問題而沒有同時把它理解為社會問題。功能劃分與結構的重置必然使城市空間格式化,在這種格式化空間中活動著的人們,其社會關系也因此被格式化了。由此導致的問題一方面是社會成員的社會分層,另一方面是社會層次之間交流通道的堵塞,于是造成了眾多的城市社會矛盾并且使這些矛盾日益尖銳化。第二,與單一的功能價值考量相聯(lián)系,城市建構呈現(xiàn)出單一的經濟視角而忽視了人的發(fā)展的多樣規(guī)定性。城市建構和城市發(fā)展中經濟發(fā)展成為主要的甚至是唯一的考量目標。城市規(guī)劃和建設中不同功能區(qū)域的分化與建構,比如教育、文化、商業(yè)、工業(yè)等不同功能區(qū)域的設計與建構,不是從這些社會生活方面自身的發(fā)展要求出發(fā)而主要出于經濟發(fā)展的需要。比如把學校集中于城市的某個區(qū)域是出于教育產業(yè)化的需要或是為了帶動這一區(qū)域的土地開發(fā),至于是否有利于教育的最大限度的發(fā)展都被放在了次要的位置上。這不僅很難真正實現(xiàn)教育資源的整合,反而可能導致負面的作用。在單一經濟發(fā)展理念的主導下,城市建構淪為經濟發(fā)展的手段,成為圍繞經濟發(fā)展而可以任意操控的東西。由于城市建構不僅是特定功能空間的生產,更是社會關系的創(chuàng)造與重構,這種任意操控不可避免地導致眾多社會問題和社會矛盾。但是,就自然生存風險而言,這種社會行動并無風險,相反,經濟發(fā)展造成了物質生活的豐富,反而有利于自然生命質量的提升。

    當代城市建構中片面的功能視角的考量,城市建構被工具化,實質上反映的是城市建構理念中終極價值視閾的缺失,其直接的結果是社會空間的物化。現(xiàn)有的城市建構一方面創(chuàng)造了更為豐富的社會關系,另一方面是這些社會關系的物化。當城市建構圍繞狹隘的經濟目標展開的時候,由此形成的社會關系實質上反映的是狹隘的經濟要求。社會關系的形成和發(fā)展不是圍繞人的發(fā)展而是圍繞狹隘的經濟發(fā)展。當城市建構因經濟需要而格式化的時候,人們的社會關系也因此被格式化了。這種社會關系不僅不是人自由全面發(fā)展的條件,反而可能是人發(fā)展的束縛。這是當代風險社會更為深層的表現(xiàn)。就人的自然生存而言,當代城市建構與發(fā)展極大地提升了人的生命質量;但就人的社會性存在而言,當代城市建構給人的終極發(fā)展造成了巨大的風險。在這種現(xiàn)象的背后,我們又看到了資本的魅影。資本關系在根本上主宰著當代城市建構的理念、方式與途徑。那種認為只要不對人的自然生存構成威脅就不構成風險、把人的發(fā)展僅僅理解為人的自然生命的發(fā)展觀念實質上是資本造就的意識形態(tài)神話。在這種意識形態(tài)中,資本不僅獲得了進一步拓展與擴張的空間,而且獲得了崇高的神圣榮光。從歷史唯物主義來看,我們并不否認資本的歷史進步性,并不否定資本在社會經濟尤其是物質生產發(fā)展中的巨大價值與作用,但是資本的歷史邏輯與人的終極發(fā)展目標之間存在著根本性的背離。只有洞悉了這一點,我們的眼光才能穿透資本意識形態(tài)神話的重重迷霧,才能獲得對于當代風險社會的真正的深層解讀。

    B0-0

    A

    1003-4145[2011]08-0013-05

    2011-06-25

    莊友剛(1971—),男,江蘇連云港人,哲學博士,蘇州大學哲學系教授,主要從事馬克思主義哲學和西方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

    本文是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項目(10YJC720074)和江蘇省社會科學基金項目(10ZXD011)的階段性成果。本文研究受到江蘇省高?!扒嗨{工程”項目資助。

    (責任編輯:周文升wszhou66@126.com)

    猜你喜歡
    社會性威脅建構
    以戶外混齡活動促進社會性發(fā)展
    教育家(2022年17期)2022-04-23 22:21:35
    消解、建構以及新的可能——阿來文學創(chuàng)作論
    阿來研究(2021年1期)2021-07-31 07:38:26
    殘酷青春中的自我建構和救贖
    人類的威脅
    受到威脅的生命
    面對孩子的“威脅”,我們要會說“不”
    家教世界(2017年11期)2018-01-03 01:28:49
    建構游戲玩不夠
    緊抓十進制 建構數(shù)的認知體系——以《億以內數(shù)的認識》例談
    從社會性弱勢群體自身心理角度談接受科技知識
    Why Does Sleeping in Just Make Us More Tired?
    英語學習(2015年2期)2016-01-30 00:23:16
    泊头市| 襄垣县| 平罗县| 西藏| 乌海市| 金乡县| 吴堡县| 绥江县| 西乌珠穆沁旗| 中方县| 星座| 宕昌县| 望都县| 张家口市| 陵川县| 西城区| 静海县| 景东| 巴青县| 汝城县| 林周县| 富蕴县| 陇川县| 文山县| 田阳县| 普安县| 内黄县| 桓台县| 微博| 邵东县| 龙门县| 广东省| 漳平市| 永登县| 嘉祥县| 海南省| 福安市| 宁波市| 南川市| 沁源县| 石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