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佳妮,解國棟
(1.北京現代音樂研修學院,北京 101121;2.運城廣播電視大學,山西 運城 044000)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明確提出要加快發(fā)展繼續(xù)教育,構建靈活開放的終身教育體系,搭建終身學習“立交橋”,健全寬進嚴出的學習制度,辦好開放大學。以此為契機,全國各級電大對建設“開放大學”進行了廣泛的理論研究與實踐探索。地市級電大如何建設開放大學?方向在哪里?路徑如何走?這是值得我們認真研究與探討的一個重大理論課題與實踐課題。
依托電大建設開放大學是由我國國情和電大的特色與地位決定的。作為全民學習、終身學習的重要支撐,開放大學是高等教育體系中與傳統(tǒng)大學互補發(fā)展的新型大學。建設開放大學既是建立全民學習、終身學習的學習型社會的戰(zhàn)略需要,又是全面提高民族素質,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一項重要任務。電大30年發(fā)展積累的辦學經驗,形成的系統(tǒng)網絡為一個發(fā)展中國家又好又快地建設開放大學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創(chuàng)建于1979年的電大,經過30多年的發(fā)展,已形成了由中央電大、省電大、地市級電大、縣級電大組成的遍及全國的辦學網絡,成為我國遠程教育龍頭,在資源建設、隊伍建設、硬件建設等方面均取得了顯著成績,為開放大學的創(chuàng)建奠定了扎實的基礎。
——三十多年廣播電視大學積累了豐富的辦學經驗,走過了艱苦的辦學之路,研究和探討了一套切實可行的教育教學模式和方法,已成為大眾化教育的主力軍,遠程教育的領頭雁,成人教育的重要基地。
——三十多年來廣播電視大學始終堅持了“四個面向”的辦學方針,即面向基層、面向地方、面向農村、面向邊遠和民族地區(qū)辦學。針對在職在崗的從業(yè)人員開展了學歷教育和非學歷培訓,為當地的經濟建設和社會發(fā)展,培養(yǎng)了大批的實用型專門人才。
——三十多年來廣播電視大學辦學模式的開放性,為辦好開放大學奠定了良好的基礎。與傳統(tǒng)而又封閉的校園教育相比,電大是一所沒有圍墻的大學,辦學理念是開放的,多層次、多規(guī)格、多形式辦學,為社會各類成員提供了良好的機會和條件。
——三十多年來廣播電視大學在教育手段上的現代化,也為辦好開放大學的運作上摸索了成功的經驗。從開始接受衛(wèi)星電視頻道,到現在的廣播電視接收機、計算機互聯網絡接入設備及遠程教學平臺,開展了相應的教學活動,學員可以在自己的家中通過電視或者計算機網絡接收電大資源。
——三十多年來廣播電視大學在系統(tǒng)辦學上已成規(guī)模,中央、省、市、縣辦學系統(tǒng),逐步形成并完善,共同構成了世界上最大的遠程教育管理系統(tǒng),統(tǒng)籌規(guī)劃,分級辦學,分級管理,分工協(xié)作的運行機制,共同完成教學任務,為辦好開放大學起到了重要的質量基礎作用。
——三十多年來廣播電視大學在對外聯合辦學上,已經走出去,敞開大門,與企業(yè)、行業(yè),與其它系統(tǒng),與其它高校等進行了聯合辦學,利用他們的優(yōu)秀師資和教學資源,開展了學歷教育和崗前培訓等,促進了電大辦學路子越走越寬廣,越走越寬闊。
地市級開放大學應是由政府主辦,行政上由政府領導、業(yè)務上接受國家開放大學和省開放大學的指導,以舉辦現代遠程開放教育為主,服務當地居民終身學習和經濟社會發(fā)展的新型開放大學。
根據現代遠程教育的相關理論,借鑒國外開放大學的經驗,結合我國的實際, 我認為“開放大學”是一所在新的歷史階段,新的發(fā)展形勢下建設的一所新型大學,它源于電大,同時又大于電大,高于電大,新于電大,強于電大。
“開放大學”應首先在“開放”和“新”字上做文章。所謂“開放”,就是“開放教育對象,開放教育時空,開放教育方法,開放教育觀念”,只有這樣,才能實現“使全體人民學有所教”的目標,也才能使全體人民學有所成,學有所用,學以致用,學用結合。所謂“新”,就是“新理念、新任務、新體制、新模式、新機制、新載體”。我們應該遵循教育規(guī)律和市場規(guī)律,在市政府的指導下,引入市場機制,與社會各方面合作興辦。開放大學應在培養(yǎng)人才、科學研究、服務社會和文化引領等四大功能中,成為開展學歷教育的“大學”,市民終身學習的“平臺”和學習成果認證轉換的“立交橋”,建成運城終身教育資源庫和終身教育研究高地。
其次,建設好開放大學,要做好框架設計,完善體系架構,拓展學歷與非學歷教育的辦學領域,乃至網絡教育研究生;加強資源建設,構筑開放資源大平臺;轉變教學模式,探索課程開放新模式;建全寬進嚴出,開放靈活的學習制度,加強對學習者的支持服務;建立學分銀行為載體,創(chuàng)設學習成果的認證體系;利用信息化手段,加強終身教育網絡平臺建設;建立質量保證體系;加強專業(yè)建設;注重橫向和縱向合作,加強學術研究。
為了盡快辦好“開放大學”,我們應該扎實推進我們的工作,不觀望、不懈怠,夯實基礎,把握形勢,選擇正確的路徑。
一是扎實做好遠程開放教育。做強、做大遠程開放教育既是建設開放大學的重要基礎,也是現階段電大辦學的基本形式,因此,我們要集中精力,堅定不移地走內涵式發(fā)展道路,按照“穩(wěn)定規(guī)模,提高質量”的總體要求,認真做好開放教育,夯實建設開放大學的辦學基礎。
二是積極推進全民學習,終身教育體系的建設。終身教育是一項朝陽事業(yè),應積極參與、搶旗占位、堅定信心、扎實推進。電大系統(tǒng)在全國各地已經有了很好的實踐基礎和成功的經驗,值得借鑒。搭建終身教育“立交橋”,是辦好開放大學一個新的發(fā)展戰(zhàn)略機遇,也是服務終身教育的新載體,更是創(chuàng)新機制建立學習型社會的重要途徑。我們已經擬出臺一個終身教育實施方案,開辟了“運城終身學習網站”,基本框架基本形成,眾多資源正在建設,以戰(zhàn)略的思維和開放的視野,推進終身教育在新的起點上又好又快的發(fā)展。
三是積極推進社區(qū)教育陣地的建設。社區(qū)教育是終身學習的重要實現陣地。我校已經出臺了“社區(qū)教育”實施方案,利用現代遠程教育系統(tǒng),建立運城社區(qū)大學,發(fā)揮社區(qū)遠程教育作用,這是面向社區(qū)、面向社會、面向社員,深化學習的一條最佳途徑,整合各種資源,建論壇、設網站、配隊伍、強陣地,形成為全社會之成員,全方位、全天侯的遠程網絡學習,創(chuàng)造良好的條件。
四是積極推進“一村一名大學生計劃”項目。圍繞運城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五大戰(zhàn)略”、“四個基地”、“一個中心”的發(fā)展新思路,在市委組織部的大力支持下,我們聯合出臺了“一村一名大學生計劃”暨“遠程村官學歷提升”工程,以服務農業(yè),繁榮農村、富裕農民為目標,在農村選拔一批優(yōu)秀青年和農村基層干部接受高等教育,為農村培養(yǎng)一批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農村實用型人才的帶頭人和綜合素質好,具有培養(yǎng)發(fā)展?jié)摿Φ霓r村基層干部,使他們成為發(fā)展現代農業(yè),推廣運用農業(yè)技術、實現科技致富和推動農村社會進步的骨干力量,促進農村各類人才的培養(yǎng)和開發(fā),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構建和諧運城提供人才保證和智力支持。
五是積極推進校園文化建設。沒有文化滋潤的學校,不能成為參天大樹;沒有以文化為源泉的學校,不能流淌成一渠活水。文化底蘊,是一種流淌在血液里,深入在骨髓里的東西。它看不見、摸不著,但讀著能夠感受到,一種文化視角,文化氣質,文化韻味,滲透著巧思妙想,謀篇布局,筆情墨趣,我們就是要用“網絡文化立德、潤澤學子心靈”。近年來,運城電大就是嘗到了文化引領的甜頭,“校園文化”、“樓道文化”、“網絡文化”、“理念文化”、“制度文化”、“楹聯文化”、“詩詞文化”、“室雅文化”等等,為電大的宣傳、影響和發(fā)展,起到了 極大的社會效應,在河東大地上也是文化燦爛的一顆新星。顯然,在開放大學即將成立之際,我們一定要把文化建設裝在心里,刻在腦里,抓在手里,文化是學校的脈絡,決定著學校的發(fā)展狀態(tài)。推進“開放大學”文化建設,建設優(yōu)秀的校園文化是一項長期的任務務必不得放松。
六是積極推進校園信息化建設。以信息推動開放化,以開放化推進信息化的進程是建設開放大學的重要技術支撐。硬件建設是遠程教育信息化的重要基礎建設。建設開放大學必須加快信息化工程建設,建設先進、高效、實用、安全的專網,構建系統(tǒng)管理信息系統(tǒng),完善教務、教學、學籍、考試等信息化工程,建設數字化學習港、數字圖書館,以及全民學習信息化資源庫,非學歷培訓課程資源和專家?guī)斓龋J真研究信息技術在教與學,管理與支持服務中的應用與創(chuàng)新,教學平臺的應用與維護,以及教育信息的基礎設施建設。把學校建設成為一個信息化技術的發(fā)展要地。
七是積極推進中高職教育。我校是全省電大系統(tǒng)中首家開展中職教育的學校,職業(yè)教育越來越好,前景越來越廣闊,近五年的中職教育實踐使我們認識到:廣播電視舉辦職業(yè)教育是十分必要的,也是可行的。近年來,我們已經招收了近千名學生,有力地推進了當地的經濟建設,我們還將繼續(xù)推進中職邁向高職的教育,這是呼之欲出的開放大學建設中一個不可忽略的重要辦學形式,堅定信心,努力辦好。
建成一流的“開放大學”,不是簡單的一句話,也不是電大“換湯不換藥”的改換個牌子。需要認真研究,充分準備,抓住機遇,把握形勢,為建好開放大學鋪好路、搭好橋,扎實工作,積極思考。
那么,地市級開放大學如何建?一般都是市上跟著省校干,省校圍繞總校轉,這是一個誤區(qū)。市級電大要不能干的想著干,能夠干的抓緊干,我認為市級電大應從這幾個方面先做工作。
1.宣傳政策,造勢社會。我們要大力宣傳黨和政府對辦好開放大學的方針和政策;宣傳教育部落實《綱要》的重點工作之一是建設開放大學;宣傳電大系統(tǒng)32年辦學的豐富經驗;宣傳電大師生為本地乃至全國的經濟建設做出的巨大貢獻。瞄準市場找市長,開發(fā)領導層對“開放大學”的初步認識。“大力開展遠程教育,建設全民學習,終身學習的學習型社會”和“辦好開放大學”這個呼之欲出的新項目寫進今年市政府工作報告和納入“市十二五規(guī)劃”。近期,我校召開了全市部分專家學者“創(chuàng)建開放大學研討會”,在報刊、電臺均進行了報道,這就是先進的輿論引導人,先進的輿論宣傳人,先進的輿論吸引人,先進的輿論重視人。
2.強化教學,提升內涵。作為高等教育的學校之一,我們要緊緊圍繞“提高教學質量”這個核心,在教學、導學、助學、督學上下功夫,在網絡教學上下功夫,加強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共同學習體,以生為本,轉變角色,因材施教,提高質量。以學生的學習需求為出發(fā)點,提供“無人不可學,無處不可學,無時不可學”的學習支持服務,讓學生“學到真本事,交到真朋友,獲得真文憑”。這就對我們的教學設施設備、教學支持服務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以便適應教與學的需求,為此,我們一定要抓緊教學。
3.建設隊伍,人才強校。辦好開放大學,教師是關鍵。一支師德高尚、業(yè)務精湛、結構合理、充滿活力的教師隊伍至關重要,開放大學作為搭建終身教育“立交橋”和創(chuàng)新人才培養(yǎng)模式的新型高校,對教師的要求和使用與普通高校,與傳統(tǒng)的電大教育是完全不一樣的。堅持專兼結合的特點,建立一支以學科帶頭人和骨干教師為核心的教師隊伍,有計劃地引進高層次、高素質的人才充實到教師隊伍中去,構建一個科學化、人性化的開放大學現代教師教育的人才庫,以便服務廣泛的社會成員?,F在,我校的教師在職讀研、脫產讀研已形成良好風氣,外部引進研究生已見成效。培養(yǎng)和造就現代遠程開放教育技師、導師和人師的教師隊伍,還要提高教師的整體素質和人格魅力,知識是水,魅力是舟,語言是槳,魅力需要知識承載,方顯出迷人的風采。因此辦好開放大學教師是關鍵。
4.優(yōu)化系統(tǒng),彰顯特色。系統(tǒng)是電大的生命線、生存線,電大的發(fā)展靠系統(tǒng),系統(tǒng)的發(fā)展在基層。辦好開放大學,系統(tǒng)仍然是重中之重,這個系統(tǒng)是我們辦學支柱,由上而下,由下而上,發(fā)展壯大是缺一不可的。在政府的支持下,自強自立、全面整合、整體推進,為開放大學奠定基礎。創(chuàng)建全國示范性電大,改革創(chuàng)新系統(tǒng)機制,增強辦學活力。面向社會,服務全民,是我們系統(tǒng)電大始終追求的價值取向;聚焦質量,系統(tǒng)聯動,是我們電大繼續(xù)發(fā)展的重要保障。最大的優(yōu)勢在系統(tǒng),最大的競爭在系統(tǒng),最突出的特色也在系統(tǒng),我們要最大限度地發(fā)展、壯大和維護系統(tǒng),才能保證系統(tǒng)可持續(xù)發(fā)展。
作為地市要建設“開放大學”,如何建?開放大學建設將是一個長期、復雜的歷史過程和高標準的系統(tǒng)工程,要在建設優(yōu)勢的基礎上,著重關注存在問題和困難。要積極爭取政府的大力支持,學校本身要夯實基礎,明確方向和定位,“抓機遇、統(tǒng)思想,迎挑戰(zhàn)、振精神,定好位、創(chuàng)特色,重建設、上條件,拓功能、深研究,升地位、提水平,搭平臺、建系統(tǒng)”實實在在做好工作。一要在體制機制上下功夫,積極爭取市級在??茖哟斡凶灾鳈?二要在滿足群眾需要的基礎上下功夫,努力做到“人人時時處處”都能在“開放大學”進行學習;三要在提高吸引力上下功夫,把職業(yè)教育納入開放大學教育內容,增強學習的實用性和針對性;四要在服務“大通道”和“橋頭堡”以及轉型跨越發(fā)展上下功夫,充分發(fā)揮遠程教育的輻射作用,為服務運城的經濟社會發(fā)展做出貢獻。
參考文獻:
[1]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10-2020)[Z].
[2]任為民,施志毅.依托電大建設開放大學的思路與構思[J].山西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1,(1).
[3]李全貴.以創(chuàng)建開放大學為契機推進學習型黨組織建設[J].山西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1,(1).
[4]2011年1月5日上海市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四次會議通過《上海市終身教育促進條例》[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