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瓊
(湖北民族學院法學院 南方少數(shù)民族研究中心,湖北 恩施 445000)
土家族的生育文化,既有“大傳統(tǒng)”主流文化的深刻影響,同時又保留和繼承了土家族本民族的“小傳統(tǒng)”文化因子。生育文化是一種意識形態(tài),都是特定歷史條件下生產(chǎn)力發(fā)展和社會進步的必然產(chǎn)物。隨著社會經(jīng)濟發(fā)展、科技進步和制度變革,生育文化也在不斷變化和發(fā)展。研究土家族生育文化,對于繼承和發(fā)揚土家族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促進土家族新型生育文化的建構(gòu),協(xié)調(diào)計劃生育和人口增長的關(guān)系,推動民族共同體的健康有序發(fā)展,都具有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
近年來,土家族研究成果較多,但對于生育文化研究還顯現(xiàn)不足,學術(shù)界發(fā)表有關(guān)土家族生育文化的研究論文還不多見,生育文化研究還沒有受到重視。我們課題組在已有的土家族生育文化有關(guān)研究基礎(chǔ)上,根據(jù)現(xiàn)有的田野調(diào)查資料,從文化人類學的視野對其生育習俗進行闡釋與分析。我們選取了兩個調(diào)查點——櫻桃水村和化香峪村。它們分別隸屬巴東縣清太坪鎮(zhèn)和桑植縣洪家關(guān)鄉(xiāng),這兩個村寨都以土家族為主體民族,分別占村總?cè)丝诩s為85%和75%,兩村寨人口的平均文化程度低,約60%的人口為小學文化,以種植業(yè)為主要經(jīng)濟來源,近幾年外出務(wù)工人口相對增多。
生育文化是人類在長期的生育實踐中,逐漸形成的與生育有關(guān)的信仰、觀念、風俗習慣和行為方式。土家族在社會演進中形成從求子到撫育一整套具有鮮明民族特色和地方特點的禮俗,成為土家人生活重要的組成部分。
(一)求子方式的多樣性
拜佛求子。若婚后久不生育的土家人常會拜佛求神,祈求神仙菩薩賜予子嗣,他們或是父輩或是祖輩拜祭觀音菩薩,認為觀音菩薩是送子娘娘,她主管人世間的生兒育女,每一個孩子的出生都是送子娘娘的功勞,都是送子娘娘早已安排好的。有的拜土地廟,到土地廟燒燒香,求平安,保佑生育子女。
喝福水求子。在土家社會,還有喝福水求子的習俗,結(jié)婚后一直未能懷孕的夫婦及其家人總是四處求藥,四處打聽秘方,若相傳某地方的井水或山泉能治病,就稱之為“福水”,他們也會去該地討要福水喝,在討要福水之前,夫婦先跪拜福水所在地,并稟告愿望,接著燒香紙,喝福水,喝完福水后,用瓶子裝一些福水帶回家以后再喝(一般主要是妻子喝“福水”)。最后把紅色紙或是紅色布條掛在福水旁的大樹上,這一過程稱之為“掛紅”。
“修橋、補路”求子。在土家人看來,他們所生活的世界常常有一些神秘的力量在操縱,這些看不見摸不著的神秘“力量”無時不在影響著他們的生活,他們有因果報應(yīng)觀,行善做好事必有好報,婚后數(shù)年無兒無女的土家人會整修舊路,或是開挖新路、或是在河流兩岸架設(shè)木橋,為路人提供方便,以此廣積陰德,祈求多子多福。
“許愿、還愿”求子。在湘西土家族社會,還流傳著“許愿、還愿”的求子習俗,婚后不孕的人家會請道士代替自己向神仙、菩薩許愿:如果賜予后代,讓香火延續(xù),一定請法師做儺儀式以謝諸神。在許愿的過程中,法師做道場念經(jīng),畫“符水”、燒香紙,讓未能生孩子的媳婦喝“符水”,媳婦懷孕生產(chǎn)后,擇吉日做儺儀式還愿。
事實上,土家族的求子習俗可追溯到結(jié)婚禮俗上,在土家人的婚俗中,新人的婚床要請他人來打理,并稱之為“鋪床”,為新人整理床鋪的人稱為“鋪床人”,她口中還要念“鋪床鋪床,兒孫滿堂;鋪床鋪床,金玉滿堂…”。對于鋪床人來說,是有講究的,鋪床人一般是新人所在社區(qū)德高望重、勤勞會持家的中年婦女,與新人同輩或長一輩,同時鋪床人自己要有子有女,兒女雙全,其子女身體健壯,品行好。這在土家人看來,鋪床人對于新婚夫婦的家庭未來幸福有重要影響,新人的婚床只要是經(jīng)過自己相中的滿意的鋪床人整理后,也會兒女雙全,兒女也會健壯聽話有出息。鋪床人鋪好床后,還要請年幼的孩子在床上翻滾,并稱之為“滾床”。滾床的孩子一般為男孩,男孩要長得結(jié)實,虎頭虎腦的,孩子在新婚床上滾得越歡,主人家越歡喜,認為這是吉祥如意的征兆。這對于土家人來說,意味著新媳婦兒及早懷孕生子、多子多福。然后還在床上撒上棗子或是花生,這也意味著新人會早生貴子,有兒有女。
(二)孕育過程的多禁忌性
土家人婚后一段時間,新媳婦如果感到身體不適、想吃酸的食物,有經(jīng)驗的婦女就會告訴她這是“有喜”(懷孕)的征兆,家人為此欣慰,婆婆和母親或是其他生過孩子的婦女開始向她傳授一些有關(guān)孕育的經(jīng)驗。長輩們會根據(jù)言傳身教的經(jīng)驗預(yù)測胎兒性別,譬如從孕婦體型看,男左女右;從孕婦飲食喜好看,酸兒辣女;從孕婦走路習慣看,先抬左腳生男孩;從第一胎孩子的性格看,若其行為舉止斯文秀氣膽小,第二胎就會生女孩,若像男孩性格,第二胎就會生男孩;從孕婦夢境推算,若在懷孕期間夢見蟒蛇生男孩,夢見花蛇生女孩;有的還會從受孕時間推算。
孕婦被稱為“四眼人”,有妊娠反應(yīng)的稱為“害喜”,家人會盡量讓孕婦吃好。土家人認為懷孕的人要多活動,這樣才會生產(chǎn)順利,生得快,母嬰都能平安、順暢。據(jù)調(diào)查,土家社區(qū)難產(chǎn)的婦女很少,分娩過程的臍帶纏頸現(xiàn)象是威脅新生兒成活率的最主要因素。因而土家婦女懷孕后仍然從事生產(chǎn)和家務(wù)勞動,與懷孕前沒有差別,這并不意味著土家社會對孕婦及其胎兒不夠重視,土家人對于他們的重視不是表現(xiàn)在是否讓孕婦專享清閑,而是通過各種禁忌來實現(xiàn)的。
孕婦妊娠反應(yīng)癥狀嚴重或是有流產(chǎn)征兆,一般會請土老師畫神水“安胎”,大門上掛盛有艾蒿等藥草的篩子,意為避邪降妖。孕婦不能偷懶,要手腳勤快,不能脫離生產(chǎn)和家務(wù)勞動,不然會遭人恥笑。孕婦不能參加喪葬禮,認為會導(dǎo)致孕婦早產(chǎn)或是流產(chǎn),如果孕婦恰好遇到自己家有喪事,土家人認為這是最不吉利的,會犯沖,將會有更大的不幸降臨。丈夫在妻子懷孕期間不能抬喪,若是抬喪,生下的孩子是軟脖子(軟骨病);孕婦不能釘釘子,若釘了,小孩的耳朵就會長肉丁或是其他身體部位有類似于針眼的小缺口,如果孕婦家的房子是由陰陽先生用羅盤儀占測過,孕婦及其家人都不能在墻上釘釘子,若釘了,生的小孩十有八九有缺陷。孕婦不能吃母豬肉,否則生下的小孩會得母豬瘋??;不能吃糯食,若吃了,孕婦在分娩的時候就會出現(xiàn)“巴尾骨”現(xiàn)象(胎盤粘連在母體子宮不能脫落);不能吃蛇肉或麝肉。生育前后一兩個月,要禁止性生活,忌食辛辣等刺激食物。土家人認為孕婦最容易受到邪氣的侵襲,不能從事危險性的事務(wù),不能去危險的地方,不能去墓地,認為會驚動“胎氣”,導(dǎo)致胎兒早產(chǎn)夭折。
(三)分娩過程中的惶恐與喜悅
“十月懷胎,一朝分娩”, 分娩是土家人家庭家族乃至土家社區(qū)的一件大事,在分娩的過程中,為了讓孕婦順利生產(chǎn),孩子順利度過重要的新生兒期,他們有很多講究。若孕婦有發(fā)作(快要生產(chǎn))跡象,就要趕快洗頭洗澡,準備生產(chǎn)。孕婦分娩一般要悄悄的進行,盡量不讓他人知道,若知道的人越多,就越不容易生下來。所以在生產(chǎn)過程中,孕婦要忍住疼痛,不能發(fā)出疼痛叫喊的聲音,避免讓外人知道家里有孕婦在生小孩,若胎盤(俗稱尾巴兒)久不下來,就會拴只草鞋或布鞋,認為穿鞋子走路走的很快,胎盤會很順利下來。胎盤一般扔在廁所里,認為可使產(chǎn)婦奶好。若孩子剛生下來不哭,孕婦的家人就使勁摔壇子,壇子摔得越響越好,這樣就會使孩子哭,有的連續(xù)摔好幾個壇子,認為孕婦的肚子像壇子,壇子摔碎了,小娃兒就容易從“壇子”(孕婦肚子)里出來,孩子就會哭。若壇子沒有了,就摔瓶子,直到孩子哭。孩子生下來后,一般要掉到腳盆里,或者是掉到地面上,這樣才會使孩子膽大。土家人認為在月子里得下的病不能治愈,所以十分注意月子期間的禁忌。每天用艾蒿熬制的熱水擦洗身子,月母子一般都要戴頭帕,穿暖和(即使是熱天也要穿長袖衣服,長褲子,怕著涼染上風濕病),忌吃酸麻生冷辣的食物,不洗冷水,不洗澡,不梳頭,不能與丈夫同房等等,以防得“月子病”(產(chǎn)婦在坐月時染上的病);月母子不能吃蔥,否則,老了以后會常打屁(認為丟人,不雅觀,遭他人譏笑);花椒不能吃,吃了會炸奶(缺奶);月母子(產(chǎn)婦)不能到他人家里,否則會使他人運氣不好,成為有罪人,月母子自己死后也會受到懲罰,要用篩子盛水幫他人洗門檻。月母子一般不坐他人的車,否則會使司機開車不順。
對于土家人來說,新生命的誕生既是大家的期待,是件大喜事,同時大家對生育過程也懷有惶恐的心態(tài),在此過程,人們夾雜著復(fù)雜的心理。一方面,大家一般都忌諱為他人“逢生”,逢生也叫踩生,就是第一個無意間到產(chǎn)婦家的人是“逢生人”,認為為他人逢生不吉利,以后會多病,特別是忌諱男逢男(新生兒是男孩),這樣會“犯沖”。另一方面,新生兒家庭十分小心有意識地挑選“逢生人”,逢生人最好是“女踩男(嬰兒),福壽全;男踩女(嬰兒),家中舉”。人們都希望大富大貴之人來為孩子踩生。忌諱八字惡的人為孩子踩生,認為八字惡的人會克死孩子。在土家人看來,新生兒以后的脾氣、性格、言談舉止、愛好、能力、命運都會極為類似于“逢生人”。對于新生兒家庭來說,逢生人對孩子未來起著至關(guān)重要的影響,他的品行及個人成就預(yù)示著孩子的未來。
在土家社會,有這樣一種說法,“落地一桿槍,不殺老子就殺娘”,特別忌諱剛脫離母體的男孩兒撒尿,認為這孩子長大后對其父母不利,甚至會克死自己的父母。若接生婆遇見這種情況,一般會給孩子屁股一巴掌,認為這樣就會把對父母的不利轉(zhuǎn)移到孩子本人,盡管接生婆對其進行處理,但是在土家人心理,這樣的孩子始終是父母的憂心,擔心孩子會給家庭帶來災(zāi)難,有的人家就干脆把孩子送給他人撫養(yǎng)。
土家人忌諱中午午時生男孩,夜晚子時生女孩,認為前者犯了將軍劍,后者犯閻王關(guān),孩子養(yǎng)不活,會夭折;還忌諱生龍鳳胎,認為生龍鳳胎的家庭會不吉利,看重龍鳳胎的出生次序,“一陽一陰,家里興旺;一陰一陽,家敗人亡”,意思是兒子比女兒先出生,龍鳳胎對家庭運程帶來的不吉利因素少,女兒比兒子先出生,龍鳳胎會使家庭遭受厄運。
(四)撫育過程的多儀式性
土家人撫育孩子的儀式主要集中在兩個階段,即月娃期(從出生之日到滿月)和嬰幼兒期(滿月后到學齡前)。
洗三。孩子出生三天后,請接生婆為孩子洗三,接生婆用泡好的釅茶或是艾蒿洗孩子全身,然后用桐油搽孩子的關(guān)節(jié)部位,以免孩子皮膚皺褶,紅腫發(fā)炎,這時接生婆還向產(chǎn)婦及家人傳授帶孩子的經(jīng)驗,說一些吉祥祝福的話,用柔軟的布料包好孩子交給產(chǎn)婦或是家人。洗三這天,產(chǎn)婦家會好好款待接生婆,并給接生婆紅包或是禮物。
測八字。小孩出生后,就會請人算八字。一是為了取吉祥如意的名字,算命人按照金木水火土,測算孩子缺什么,就告知孩子父母,在為孩子取名時就補上,譬如缺“金”,取的名就含有“金”偏旁,土家人一般會為孩子(男孩子居多)取小名(諢名),認為孩子的諢名越丑孩子就很少生病、容易養(yǎng)活,譬如“牙狗、母狗、順狗”,“村眼”(認為將軍怕村眼,孩子不會犯將軍劍)等。孩子出生三天后,一般由爺爺取名,若爺爺沒有學識,就請他人(有學識的)取名。男孩子一般按派行取名,女孩隨意些。取名時講究順口,好喊。有的會根據(jù)三國演義或歷史上的達官名人或是英雄人物的名字來測算,這就意味著孩子長大后會當官發(fā)大財。二是為了好養(yǎng),不與家人犯沖。譬如孩子的生辰年屬虎,日也屬虎,土家人認為虎必在山林生活,森林才能覆蓋虎,孩子的名字就會帶有森、木、林等,這樣才能養(yǎng)活孩子。如果算命人認為孩子與家人相克,就找合適的人拜為干爹(或稱爸爸),親生父親就為伯伯。每當逢年過節(jié),孩子帶著禮物去干爹家走走。有的會拜殺豬佬(屠夫)為干爹,有的會拜“棺材石”(形狀似棺材)為干爹,過年過節(jié)或是孩子生病就去祭拜棺材石,燒香、放鞭炮、叩頭等。
剃胎頭。男孩出生半個月或女孩滿月后,就請老成厚道的師傅(剃頭匠)為孩子剃胎頭,頭發(fā)剃完后,就用煮熟的雞蛋在頭皮上滾一圈,接著就把剛剃下的嬰兒頭發(fā)包在雞蛋內(nèi),讓狗吃,這樣會使孩子的記憶力增強,土家人認為狗的強記憶能力會傳給孩子。最后,孩子父母給師傅一定數(shù)額的紅包。
過嘎嘎客?!斑^嘎嘎客”又叫“整祝米酒”,“嘎嘎”是土家人對外婆的稱呼,“過嘎嘎客”也有稱之為“送花背簍”。“嘎嘎”家的親戚在選定的日子陪同“嘎嘎”通過“說禮行”的儀式向女婿家送禮慶賀新生兒的降臨。
打胎。兩至四歲的孩子身體不好,整天無精打采,土家人認為是孩子“走胎”了,意指孩子的魂魄已轉(zhuǎn)移到某一孕婦的胎兒身上,若胎兒一旦出生,孩子就會死去。打胎就是請?zhí)莠斪龇▽⒏皆谌思业奶夯昶翘崆啊按蛳隆?,這樣得病的孩子就可恢復(fù)。
度關(guān)還愿。在湖南桑植縣至今還留存著為孩子度關(guān)還愿的儀式,一般在孩子三歲或是十二歲舉行。若孩子體質(zhì)差,容易生病,就會向鬼怪神靈菩薩許愿,許愿后請師傅(道士先生)度關(guān),在師傅的指點下,擇吉日為孩子還愿,這也稱為還寶兒愿。還愿的過程就是通過系列的儀式程序表演儺戲,請神敬神送神以此保佑孩子身體健康,不受疾病折磨。這天,所有的親朋好友及全村的人不請自來,都來看戲湊熱鬧,都為孩子送禮金或是禮品,第二天清晨,孩子的至親還將事先準備送給孩子的衣服象征性的穿在孩子身上。這稱為“脫白穿青”,此后,孩子的親人心理才會踏實,認為孩子以后會健健康康。
誕生是我們?nèi)祟惖娜松瘘c,生育是人類延續(xù)的惟一路徑。嬰幼兒是個體心理素質(zhì)、社會情感及其社會技能萌芽的重要階段,并常常影響其一生。因此,歷來深受家庭及整個家族的重視。自古以來,生育對人類既神圣又神秘,從而演化和派生出了種種習俗。中國各民族的生育習俗古老而又紛然雜陳,在遠古的神話中有傳說、在歷史的文獻中有記載、在各民族的民間中有傳承,形成五彩繽紛、各色各樣的反映人們美好愿望和生育健康觀念的生育文化。
土家族在社會演進中形成的生育文化從一個側(cè)面反映了社會發(fā)展和民族心理文化素質(zhì)及其人類思維逐步理性化的過程。土家族生育文化是圍繞傳宗接代的觀點從求子到撫育而產(chǎn)生的禮俗。在土家人看來這都會關(guān)系到孩子一生的順逆、貧富、榮辱等。它反映了人們對下一代寄予無限厚望的心愿。他們通過各種活動祈求生兒育女,祈求子孫綿延,彰顯其多子多福,世代昌盛,民族繁榮的民族文化心理素質(zhì)。
土家族安土重遷,家庭及家族觀念濃厚,把結(jié)婚生子當做人生最重要的大事,生育后代,繁衍子嗣歷來受到社會、家庭和個人的高度重視。在他們看來,婚后不孕不僅僅是家庭的缺失、家族的缺失,更是門戶“香火”延續(xù)的中斷,會影響到家庭、家族在社區(qū)的名氣,人們借助各種辦法以實現(xiàn)人生意義和家庭家族繁衍與興旺。土家人相信因果報應(yīng),積德行善,相信“修橋補路”,廣結(jié)善緣,定會兒孫滿堂。
生命的孕育對土家人來說具有重要的意義,囿于科學技術(shù)的匱乏,在他們看來只有避開潛伏著危機的禁區(qū),從而才能達到消災(zāi)避禍、趨吉避兇,生命的孕育也才能平安順利度過。他們認為胎兒的健康、面貌長相、智力發(fā)育等在很大程度上要依靠其父母的行為以及與外部接觸感知的事物,因此也就形成了許多針對孕婦及丈夫的禁忌。許多對男女的生育禁忌則是對人們行為的規(guī)范,認為人們的行為符合規(guī)范,生育才能健康。幼小的新生命是脆弱的,缺乏抵抗力的,對于來自威脅新生命的不穩(wěn)定因素,人們既擔心又害怕,既茫然也無力,避免疾病的防范之舉勢在必行,大都是從產(chǎn)婦及孩子的身體健康出發(fā),在客觀上為產(chǎn)婦和孩子的身體健康創(chuàng)造了一些條件。今天,我們在剔除這些禁忌中非理性、非科學成分后,仍可找到一些合理因素。
一個新生命的誕生,賀生——慶賀新生命的誕生,就成了人們贊揚新生命的交響曲,土家孩子出生后人們都希望他(她)有個好的名字,讓人叫得順口,聽得悅心,還蘊含著善良的祝愿,往往與家族的興旺、民族繁榮相關(guān)。用褒義字、吉利字或是諢名,希望嬰兒健康平安成長,寄予長輩們的美好祝福,折射出民族文化的觀念,表現(xiàn)出民族傳統(tǒng)文化的內(nèi)涵?!盎⒈卦谏搅稚睿植拍芨采w虎”,包含著人與自然和睦相處的理念,認為人是自然萬物中的一員,因此要敬畏大自然,順應(yīng)大自然,才能子孫繁衍,健康平安。“一家有喜,百家來賀”,土家人透過各種禮儀和習俗,表達對新生命的禮贊和精心呵護的態(tài)度。在孩子不同成長階段土家人透過各種儀式表達對孩子的祝福、期待以及社區(qū)對新生命的認同。孩子在各種儀式中體驗社會情感和社會價值,從而使孩子從一個自然人逐漸形成社會人。
透過土家族生育習俗,不難看出我國的傳統(tǒng)主流文化對土家文化的滲透和影響,土家文化既帶有傳統(tǒng)主流文化的印記,又具有本民族的民族特點。土家文化以樂觀、豁達、開朗、健康為主題,充滿對自由、幸福無限憧憬的情懷,土家人重生、樂生、長生,把揚善棄惡、行善積德的道德理想踐行在生育行為、扶幼模式、兒童濡化的過程中,影響著土家人的生育觀念,這對形成社會輿論、培養(yǎng)內(nèi)心信念、純潔靈魂良心發(fā)揮著深遠的作用。
生育禮俗是家庭、家族、社會、民族在現(xiàn)實生活和信仰精神領(lǐng)域中普遍存在的一種民俗文化現(xiàn)象。生育禮俗主要表現(xiàn)在由父母、親屬或有關(guān)的人為孩子舉辦的各種喜慶活動儀式中。由于各民族間社會發(fā)展不平衡,祈求生育健康的各種活動儀式、形式及習俗不同,呈現(xiàn)出各自的特點。
顯然,土家族傳統(tǒng)生育文化是在以土地為根基,以血緣宗法關(guān)系為紐帶的自然農(nóng)業(yè)經(jīng)濟和家庭手工業(yè)的生產(chǎn)方式下形成的,生產(chǎn)方式影響著生育文化的運行與變遷。土家族生育文化是民族傳統(tǒng)文化在生育活動中的抽象反映和物化形態(tài)。不同的自然條件和地理環(huán)境對傳統(tǒng)生育文化的生成與發(fā)展具有不同的影響,由此形成不同類型的生育文化。我們研究土家族生育文化絕不能孤立地研究,應(yīng)該立足于它所屬的文化大系統(tǒng),從自然、經(jīng)濟、文化、社會背景及其演進過程來探索生育文化變遷的內(nèi)在機制和運行軌跡,探求其內(nèi)在的文化本質(zhì),繼承和發(fā)揚土家族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促進土家族新型生育文化的建構(gòu)。
參考文獻:
[1] 白曉萍.清江中下游土家踩生[J].湖北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2(1):28-32.
[2] 劉瓊.“說禮行”儀式的文化人類學調(diào)查.湖北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2):36-40.
[3] 鐘年.人類生育、社會控制與文化心理氛圍——從民族志材料出發(fā)對生育文化的討論[J].民族研究,2003(3):51-58.
[4] 鄭衛(wèi)東.生育文化研究述評[J].南方人口,2005(4):31-37.
[5] 段超.土家族文化史[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0.
[6] 彭英明.土家族文化通志新編[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1.
[7] 鐘敬文.民俗學概論[M].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