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yy80"></tr>
  • <sup id="yyy80"></sup>
  • <tfoot id="yyy80"><noscript id="yyy80"></noscript></tfoot>
  •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淺析分析哲學及其對語義學的影響

    2011-04-11 12:57:22嚴苡丹
    黑龍江社會科學 2011年2期
    關鍵詞:弗雷格語義學維特根斯坦

    嚴苡丹

    (上海外國語大學研究生院,上海 200083)

    淺析分析哲學及其對語義學的影響

    嚴苡丹

    (上海外國語大學研究生院,上海 200083)

    語言學和哲學之間的關系源遠流長。語言學研究的對象是語言,哲學研究的對象是概念,因為語言與概念之間的關系最為密切,所以語言學和哲學之間具有天然的密不可分的關系。分析哲學中關于意義問題的探討與研究對語義學的影響是廣泛深遠的??梢哉f,語義的研究在 20世紀后半期受到人們的廣泛關注并取得較大成就的原因,在很大程度上是受到 20世紀分析哲學發(fā)展的深刻影響。

    分析哲學;語言學;語義學;意義研究

    一、分析哲學

    對于分析哲學的定義說法不一。有人認為分析哲學是對 20世紀主要在英語世界中出現(xiàn)各種哲學的通用名稱,該流派注重語言,并試圖分析命題,以便找出那些符合所代表的事實或意義又具有最好和最簡明的邏輯形式的命題;有人認為它是一種以語言分析作為哲學方法的現(xiàn)代西方哲學流派或思潮,主要包括邏輯經驗主義和日常語言學派,也包括批判理性主義以及 20世紀 60年代以后出現(xiàn)的不屬于這些支派的分析哲學家;還有人認為它不是一個學派,而是一種運動。分析哲學家們共用相近的方法——語言和邏輯分析,以切入各種哲學議題。本文對此不作定論,主要闡述一下分析哲學的形成及其基本特征。

    1.形成

    分析哲學的基本思想最初見于 19世紀末德國哲學家、邏輯學家弗雷格的著作中,正式形成于 20世紀初的英國。它繼承休謨的唯心主義經驗論和孔德、馬赫等人的實證主義傳統(tǒng),是在當時興起的數(shù)理邏輯的基礎上發(fā)展起來的。它的出現(xiàn)是對當時在英國哲學中居于主導地位的新黑格爾主義的一種反抗。其創(chuàng)始人除弗雷格外,主要有英國的羅素、摩爾、維特根斯坦等人。

    弗雷格是現(xiàn)代數(shù)理邏輯的主要創(chuàng)始人,也是分析哲學的奠基者。他對分析哲學的貢獻主要在于,他所始創(chuàng)的數(shù)理邏輯成為大多數(shù)分析哲學家的主要研究手段,他在語言哲學方面的觀點對后來的分析哲學也有很大影響。此外,他對羅素、維特根斯坦和分析哲學的另一主要代表人物卡爾納普等還直接發(fā)生過影響。羅素在分析哲學的建立過程中,最先強調要把形式分析或邏輯分析當做哲學的固有方法,并加以廣泛應用,他對日常語言提出批評,主張創(chuàng)造精確的人工語言系統(tǒng),他還提出類型理論和摹狀詞理論。他的觀點對邏輯經驗主義的影響尤為強烈。摩爾對分析哲學的貢獻主要在于,他論述和應用了概念分析方法,強調常識和日常語言。他的觀點對日常語言學派發(fā)生了較大的影響。維特根斯坦是繼羅素之后影響最大的分析哲學家,他的邏輯原子論、圖像論、真值函項論等早期哲學思想對邏輯經驗主義影響很大;他的語言游戲論、工具論、意義論等后期思想,對日常語言學派發(fā)生了很大影響。

    由此可以看出,分析哲學主要分為兩個發(fā)展階段:人工語言階段和普通語言階段。人工語言階段主張尋找一種理想化的語言作為哲學表達的工具,理想化語言的標準是語言的含義與指稱是一一對應關系,任何語言都必須有含義和指稱,而且含義與指稱形成簡單的對應關系。普通語言階段,主張哲學要面對日常生活,日常語言或普通語言就是哲學表達的工具,哲學的作用在于為語言表達尋找規(guī)范,這種規(guī)范就是要強調語言的意義在于使用,語言的意義隨著人的使用場景的變換而改變,哲學不能再另行規(guī)定一套規(guī)則,語言的使用規(guī)則來源于日常生活。

    2.基本特征

    分析哲學是一個觀點相當龐雜的思潮或流派,不僅在它的各個支派之間,甚至在一個支派內部,也有很多分歧。盡管如此,他們的觀點仍有一些共同特征。這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1)重視語言在哲學中的作用,把語言分析當做哲學的首要任務,甚至當做它的唯一任務。分析哲學家普遍把全部哲學問題歸結為語言問題,認為哲學的混亂產生于濫用或誤用語言,許多哲學爭端都可以歸結為語言問題的爭端。他們把哲學的內容或者歸結為對科學語言進行邏輯分析,或者對日常語言進行語義分析,認為哲學不是理論,而是活動,哲學家的任務不是發(fā)現(xiàn)和提出新的命題,而是闡釋思想,使已有的命題變得清晰。他們強調語言對哲學的影響,重視對語言問題的研究,強調概念的明確性和推理的嚴密性。

    (2)普遍重視分析方法。羅素和前期的維特根斯坦以及邏輯經驗主義者,都十分強調形式分析或邏輯分析,即從純粹邏輯的觀點分析語言的形式,研究現(xiàn)實和語言的最終結構。摩爾和后期的維特根斯坦以及日常語言學派,則強調概念分析或語言分析,即研究概念的各種特性、特質以及它們之間的相互關系,仔細分析與認識有關的某些具體詞匯。

    (3)反對建立龐大的哲學體系,主張在解決哲學問題時要從小問題著手,由小到大地逐一解決。分析哲學家尤其是邏輯經驗主義者,強調要以自然科學,特別是數(shù)學和物理為模本建立自己的理論,要使自己的概念和論證達到自然科學那樣的精確程度。他們利用數(shù)理邏輯作為自己的主要研究手段,并建立了一套技術術語。

    二、對語義學的影響

    語言的研究可以分為語義、句法和音位三個方面。從語言研究的歷史來說,在這三個方面中,人們對音位的研究最深入而系統(tǒng),對句法的研究次之,而語義卻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沒有得到研究者足夠的重視,尤其是 20世紀早期形式主義語言學盛行時,人們只重視語言的形式,常常忽視語言的意義。但是隨著分析哲學的出現(xiàn)與盛行,分析哲學家們重視對語言問題的研究,并強調對語言進行深入的邏輯分析或語義分析,使得語言的意義研究在 20世紀后半期取得了較大的進展,語義學領域思維活躍,新理論不斷涌現(xiàn),新觀點不斷產生。

    意義問題一直是哲學研究中的重要話題。亞里士多德就有過關于語詞意義的探討,他認為語詞由約定產生,他還指出名詞的意義與時間無關,動詞的意義與時間有關。奧古斯丁也對聲音和意義進行了區(qū)分,他認為聲音因人而異、隨時而異,而意義卻是同一的。近代哲學家密爾對意義作過更系統(tǒng)的考察。密爾把絕大多數(shù)詞看做名詞,他認為名詞對應于對象,可以分為專名和通名。通名既有意義又有指稱,也可以說既有內涵又有外延,而專名沒有內涵只有外延。這是意義的指稱論的雛形。

    隨著分析哲學的盛行,哲學中更加關注意義的問題。跟語言學中的語義研究相比,哲學比較注重對語言與客觀世界的關系、真值等宏觀內容進行研究,而語言學比較注重對詞語的意義、意義的變化、語義結構與句法結構的關系等具體內容的研究。雖然有所不同,但正如哲學對其他學科的普遍指導意義一樣,分析哲學中關于意義的研究對當代語義學發(fā)展的影響也是顯而易見的。這主要體現(xiàn)在分析哲學對語言意義的問題進行了廣泛而深入的探討,形成了多種影響較大的意義理論,如意義的指稱論、行為主義的意義理論、意義的可證實理論、意義的使用論、意義的成真條件論等,這些理論都對后來語義學的發(fā)展產生了深刻的影響。

    1.意義的指稱論

    繼密爾提出意義的指稱問題后,20世紀弗雷格、羅素等發(fā)展了意義的指稱論。1892年弗雷格發(fā)表了論文《意義與指稱》,這篇文章后來被人們認為是意義理論發(fā)展的里程碑。在意義和指稱之間弗雷格更關注指稱,他說“追求真就是努力從意義推進到指稱”,他認為意義只不過是通向指稱的途徑,只要能到達目的地,采取哪種途徑并不那么重要。因此也有人把弗雷格的意義理論稱為意義的途徑論。弗雷格還把意義和指稱的理論從專名擴大到了概念詞和句子,他認為概念詞的指稱為概念而句子的指稱就是句子的真值。羅素在他 1905年發(fā)表的論文《論指稱》中提出了著名的“描述語理論”,在此后的著作中他還對這一理論作了更進一步的擴充和改善。羅素的“描述語理論”也是基于他的意義的指稱論的。羅素認為意義等于指稱。羅素在認為意義就是指稱的同時還把詞語看做是人內心的一種觀念,被稱為“主觀觀念論”。這種看法后來遭到了尖銳的批判,弗雷格就反對這種“心理主義”的觀念論,他認為意義可以是很多心靈的共同性質,他的觀念被稱為“客觀觀念論”。維特根斯坦早期的圖像論也是一種客觀觀念論,但后來他修正了自己的看法,不再把圖像視作語詞的意義。與意義的觀念論相關的是意義的聯(lián)想論。聯(lián)想論認為一個詞有一個意義,這個詞的意義就是說這個詞和聽到這個詞想到的東西。主觀觀念論、客觀觀念論和聯(lián)想論都可以看成是意義指稱論的變體。他們的共同缺陷是把現(xiàn)實看做是事物的集合,認為語言和事物是一一對應的,沒有看到語言是對現(xiàn)實的建構。

    意義的指稱論的缺陷是明顯的,但對意義和指稱的關系的探討本身是有積極意義的,它影響到了后來語義學的發(fā)展。語義學中關于陳述和指稱的思想很明顯是受到了分析哲學中意義指稱論的影響。

    2.意義的行為主義理論

    在行為主義心理學的基礎上,分析哲學家們提出了意義的行為主義理論,他們認為意義的同一和差別不體現(xiàn)在頭腦里觀念的同一和差別,而是體現(xiàn)在行為中的同一和差別。由于意義的行為論采用外部刺激和機體對刺激的外部反應的模式來說明語詞意義,這一理論也被稱作意義的刺激——反應理論。就語詞的意義來說,蒯因采用的也是行為主義的立場,他的《真之追求》一書認為,“除了能依據從可觀察情境中的外部行為探明的東西以外,語言意義中再沒有其他任何東西”。

    行為主義理論對語義研究最積極的影響,是把語詞的意義問題和人們怎樣學會一個語詞聯(lián)系在了一起,從語言學習來透視意義問題無疑是一條非常正確的道路。

    3.意義的可證實原則

    維特根斯坦提出了意義的可證實原則。他認為證實是真理的標準,而可證實是意義的標準。他認為可證實的語句才是有意義的,只有先確定句子是否有意義,才能確定句子是不是真的,那些無論用什么辦法都無法證實或證偽的語句是無意義的。后來維也納小組繼承了維特根斯坦的意義的可證實的原則。

    意義的可證實原則為后來語言學中對語義的研究提供了新視角。

    4.意義的使用理論

    維特根斯坦還明確提出了意義的使用理論?!安灰獑栆饬x,要問使用”是他的《哲學研究》的中心思想。把語言和語言的使用聯(lián)系在一起,對語義、語用研究都有明顯的啟發(fā)意義。

    5.意義的成真條件論

    意義的成真條件論是弗雷格首先提出的,他認為給出了一個句子的成真條件就給出了這個句子的意義。維特根斯坦、卡爾納普、塔斯基、戴維森等人都有類似的觀點,其中戴維森對這個理論作了最充分的闡述。戴維森意義理論的核心是:確定在何種情況下一個句子為真,也就確定了這個句子的意義。他注重實證,強調外延,最大的貢獻是把塔斯基基于人工語言的真理的形式理論轉為對自然語言的真理的考察,這對于確定語義學研究的對象是自然語言而非人工語言具有較大的貢獻。

    另外,分析哲學中對意義的真值探討,也直接構成了現(xiàn)代形式語義學的理論基礎。

    綜上所述,分析哲學中關于意義問題的探討與研究對語義學的影響是廣泛深遠的。可以說,語義的研究在 20世紀后半期受到人們的廣泛關注并取得較大成就的原因,在很大程度上是受到 20世紀分析哲學發(fā)展的深刻影響。

    三、兩點思考

    阿佩爾曾經這樣總結西方哲學的發(fā)展:古代哲學注重于本體論,近代哲學注重于認識論,20世紀哲學注重的是語言。

    分析哲學重視語言在哲學中的作用,把語言分析當做哲學的首要任務。也許從哲學研究的角度看,他們把全部哲學問題歸結為語言問題,認為哲學的任務不是探索世界的本原和本質,不是研究自然界、社會和思維的一般發(fā)展規(guī)律,而僅僅是對語言進行邏輯分析或語義分析,這就否定了哲學作為世界觀和認識論的理論意義,從而否定了哲學本身。但是對于當代語法、語義和語用研究來說,分析哲學無疑起到了極大的推動作用,說它的影響是廣泛而深遠的絕不為過。

    另外,分析哲學中對于語言本質的關注對外語教學至少有兩點啟示。一方面,語言與“世界”的同一關系告訴我們,教授一門外語就意味著進入某個“世界”;另一方面,語言之不同乃是“世界”之不同告訴我們,教授一門外語從根本上講乃是“世界”之置換。外語教師 (特別是高校外語教師)并非僅僅是把外語與母語的某種對應性的內容教授給學習者,更重要的應是如何將學習者帶入到那個整體性的語言世界之中。這對外語教師無疑是一個巨大的挑戰(zhàn),即作為外語教師首先自身必須已經進入到這個整體性的語言世界之中,才有可能將學習者引入這個世界中。

    H1

    A

    1007-4937(2011)02-0095-03

    2011-01-14

    嚴苡丹 (1980-),女,黑龍江哈爾濱人,博士研究生,從事語言哲學研究。

    〔責任編輯:王曉春〕

    猜你喜歡
    弗雷格語義學維特根斯坦
    條約演化解釋:合法性、語義學分析及近似概念
    法律方法(2021年3期)2021-03-16 05:57:16
    維特根斯坦式綜合
    哲學評論(2018年1期)2018-09-14 02:34:20
    弗雷格的“概念文字”解釋“因明”的可行性分析
    哈特的語義學
    探析概念馬悖論——兼評弗雷格與塞爾的謂詞理論
    句子圖式
    求是學刊(2014年5期)2014-09-27 02:47:15
    淺談“第三世界”的真——從弗雷格對“真之符合論”的批判出發(fā)看其對“真”的界定思路與動機
    財產權概念的語義學考察
    西方語言哲學與俄羅斯當代語義學
    外語學刊(2011年5期)2011-01-22 05:54:01
    維特根斯坦語篇分析方法探析
    外語學刊(2011年3期)2011-01-22 03:42:12
    隆尧县| 贵溪市| 崇礼县| 江源县| 山东省| 额敏县| 西乡县| 湖南省| 永善县| 山东| 青海省| 青河县| 本溪| 乃东县| 云龙县| 永寿县| 潼南县| 大新县| 元阳县| 东莞市| 剑河县| 临沭县| 商丘市| 德保县| 永寿县| 滨海县| 达日县| 五华县| 盐津县| 神池县| 昌都县| 霞浦县| 陵水| 西平县| 吉林省| 哈密市| 乐昌市| 响水县| 东方市| 武胜县| 家居|